羊兜菌种植方法(羊兜菌种植方法和技术)
1. 羊兜菌种植方法和技术
(一)田地整理
【田地整理包括选地、整地和棚子的搭建。】
田地的整体要求土质疏松、利水,地势平坦、(沙性土壤最好)靠近水源,排水良好,可以大规模机械化操作。
整地:根据地形按水势、风向进行整地。首先,将田间杂草及上一季遗留下来的农作物废弃物清理干净;在翻耕之前,施撒生石灰或草木灰,起到调节pH值和杀灭土壤中杂菌、害虫的作用;之后,用大型旋耕机或农用翻耕机进行翻耕;最后,开沟起厢,厢面最好以80cm~100cm宽适中,以便排水和行走。
搭建遮阳棚:在处理好的田地上进行遮阳棚的搭建。南方地区可选用平棚,北方地区,风雪偏大,以拱棚为主。
(二)菌种制作
菌种制备流程和常规食用菌类似,分母种、原种和栽培种,注意技术控制,按需生产。避免菌种存放过程老化,活力降低。没有生产能力的基地优选口碑好、生产正规的菌种公司采购,避免因菌种质量问题造成生产受损。
(三)播种
准备好了菌种,还需要准备75%酒精,刀具,盆子。用酒精将刀具,盆,进行消毒备用。将菌种剥去袋子后,捏碎至直径1.0 ~ 1.5 cm大小的菌种块放入盆里。按照每亩300斤菌种量撒播于整理好的厢面上,之后覆土3-5cm。播种后,需要进行覆膜操作,起到保温保湿,并能适当通气的效果,给羊肚菌菌丝营造一个温暖湿润的生长环境。
(四)营养袋补剂
在播种后大约一周左右,菌丝将长满厢面,形成“菌霜”,这进行整个生产管理中关键的一步,外援营养袋添加。按照每亩地平均1800个外源营养袋的标准交叉的扣放在厢面上。
(五)保育和催菇
这里面包括菌丝的发菌情况、长势。菌丝的健壮生长离不开合适的温度、水分和营养供给。因此,保育环节的主要工作是栽培场地的温度、水分和营养控制。
催菇是羊肚菌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的关键操作,催菇的目的是创造各种不利于羊肚菌继续营养生长的条件,使其在生理层面发生改变,进而转向生殖生长
(六)出菇管理
就是羊肚菌小菇形成阶段,注意保持空气湿度、温度,土壤水分的调节,避免空气干燥和温度过高会对羊肚菌幼菇产生灼烧,温度太低对幼菇会冻死,从而影响产量。
(七)采收
成熟的羊肚菌需及时采摘,若不及时采摘,极易造成羊肚菌过熟,商品性状质量下降。采摘后来不及时销售的鲜菇要及时干制,可用烘干机进行干制。烘干彻底的羊肚菌装入密封的塑料袋内储存。
2. 羊肚菌种植的方法
1、分布范围
野生羊肚菌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江苏、云南、河南、河北、北京、湖南、贵州等地区。
2、技术要点
人工栽培羊肚菌的土壤要求肥沃,透气性好,并且易于保湿。为避免羊肚菌受涝害而造成损失,要采用畦作的方式进行栽培。先用松土机把耕地进行翻松,翻松深度在20厘米以上,翻松后画线确定畦面宽度和畦沟宽度,然后用挖沟机挖畦沟。一般畦面宽100厘米,畦沟宽30厘米,把羊肚菌栽培在畦面上,畦沟作为排水沟可起到防涝的作用。一个畦面挖两道种植沟,种植沟与种植沟之间的距离是50厘米,沟深6—10厘米,沟宽20厘米左右。
3、培养料的施用
挖好沟下一步就是往种植沟内铺培养料,培养料要求铺的均匀,铺好的培养料厚度为2—3厘米。培养料是羊肚菌生长的重要营养来源,培养料制作方法是用杨树、栎树、果树等树的木屑用水浇湿后在进行高温灭菌制作而成,其中含有大量的碳元素、氮元素和微量元素,这些物质有助于羊肚菌菌丝、菌核以及子实体的生长。
采收
4、菌种的选择
菌种需要在相关单位购买,由于购买回来的菌种是瓶装的,而我们需要把菌种撒在培养料上,所以在撒播菌种之前用竹片把菌种钩出来放在塑料盆里搅拌均匀,以便播撒菌种。优质菌种的标准是,菌种瓶的瓶壁有少量的黄色异核菌核,菌丝分布均匀,菌丝为淡黄色。
5、播种的时间点
羊肚菌播种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0月至12月,菌丝在3摄氏度到25摄氏度内均能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5至18摄氏度,低于3摄氏度或者高于25摄氏度菌丝生长停止或者死亡。菌种的播种量为每亩200千克,播种时要均匀准确地把菌种撒在培养料上,播完菌种后就可以覆土了,覆土厚度为3—5厘米,覆土结束后即可浇水。菌丝要求在湿润的环境中生长,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50%—70%。
种植户
6、田间管理最重要
无论平棚还是拱棚,田间管理主要是光照和湿度的控制,苗床是不能锄草、松土的,羊肚菌可以和杂草共生,所以日常可以不做锄草工作,原因是第一锄草难度较大,容易伤害到土里的菌丝,影响其生长。第二因为杂草可以为子实体的生长起到遮阴的作用,松土和锄草一样可能会破坏羊肚菌的菌丝,影响出菇。
采摘要小心
7、羊肚菌采收要小心
采收时用小竹片插入土里,然后轻轻往上撬,等到羊肚菌松动即可采收。当羊肚菌子实体的菌盖表面充分伸展,显现出羊肚状凹坑的时候就可以采收了,不过羊肚菌子实体有的单生,有的同生,而且整个生长过程有不规则的延续性,所以要随长随采,保证新鲜,在采收的同时,由于有许多子实体萌发或出土生长,要小心不要碰伤正在生长的子实体。
8、羊肚菌产量介绍
一般亩产鲜羊肚菌200千克左右,采收完的鲜羊肚菌子实体经过切根,去掉基部上的土和杂质就可以上市了,整个采收期可持续一个月左右。未销售出去的羊肚菌要及时晾干,否则就会发霉变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晾晒羊肚菌只需二到三天,晒干后羊肚菌经密封保存就可以上市销售了。一般情况下,1000克鲜羊肚菌可晾晒干品羊肚菌100克左右。
3. 羊肚菌种植技术方法
羊肚菌是一种草腐兼木腐菌,栽培原料以秸秆、杂草和树木枝叶为主,头年10月整地、播种,次年3至4月收获,期间不需施用化肥、农药,生产后的腐烂基质还可以改良土壤。但羊肚菌很“娇贵”,掌控羊肚菌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光照、空气、土质、酸碱度等环境因素是进行人工栽培的关键。
目前,随县已探索出稻菌轮作新模式,正着手推广羊肚菌栽培技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羊肚菌将成为农户新的增收途径。
4. 羊肚菌种植方法
在正常种植管理下,一亩羊肚菌的产量大约在250kg左右,鲜品的收购价格大约在100元/斤,,如果售卖鲜品的话,那么一亩的产值在5万元左右。所以要将羊肚菌加工成干品,一般10kg鲜品可加工成1kg干品。所以一亩产干品大约在25kg左右,现在羊肚菌的收购价格大约在1200元左右,因此一亩的产值可达到3万元。10亩的话产值大约在30-50万左右,因此除去种植成本的话,10母羊肚菌的利润最少也有20万。
5. 羊肚菌怎样种植?
羊肚菌种植少的原因是因为对于种植条件较高,它不同于其他菌类,对土壤的要求极高,必须种植在中性或者微碱性的土壤中,土壤的ph值在6.5-7.5左右,土壤最好为肥沃的黑土。再其次是空气因素,需保持足够的氧气,对于温度和湿度要求也较高,它的生长旺季是春季和秋季,适宜生长温度在20度,湿度在70%左右,还要处于一个弱光的环境,所以人工种植它必需要满足这些条件。
羊肚菌的种植技术
2、栽培配方
栽培料的调制极为重要,一般选择木屑,麸皮,米玉芯以及农作物秸秆为主料,搭配其余的一洗配料进行调制,下面本本站提供两个配方:①木屑75%、麸皮20%、磷肥1%、石膏1%、腐殖土3%、益富源种菌菇生态宝1%。③玉米芯40%(粉碎)、木屑20%、豆壳15%、麸皮20%、磷肥1%、石膏1%、糖1%、草木灰2%、益富源菌菇生态宝1%。
羊肚菌的种植技术
3、熟料脱袋栽培
选择一个配方调配好之后,在按照1:1.3的比例兑水拌料,拌料完成后堆积发酵20天,在用专用的塑料袋装,每袋装料500克左右。装料完成后将这些袋装料放置在100度的高温环境进行灭菌处理,灭菌时间要大8-10小时,即可接种菌丝。采用两头接种法,接种后将袋口封好,放置在22-25度的培养室中培育一月,菌丝即可生长完成,待菌丝长满袋后即可栽培。
羊肚菌的种植技术
4、培育子实体
选择适宜种植的环境进行栽培,或者用大棚搭建一个适宜的环境,在经过消毒处理后,在床面上铺一层塑料薄膜,再在上面覆盖一层3-5cm的腐熟土,覆土时要均匀,盖后要将土壤压平。然后将培育完成后的菌棒去掉塑料袋,将其按个的排在床面上,排列要均匀公整,一般每平米可排列40个菌棒,具体数量视实际情况为主。摆好菌棒后,均匀的喷水一次,再覆土3-5cm,覆土后再在上盖一层落叶,保持土壤湿润和空气湿度,约一月即可生长出子实体。
6. 羊肚菌的种植栽培方法
羊肚菌的种植方法和条件
1、种植条件
(1)温度:羊肚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8-22℃,适合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8-22℃,子实体可在10-20℃之间正常生长,但是在15-18度之间生长最快。昼夜温差很大,可促进子实体的形成。
(2)湿度:羊肚菌菌丝培养基的水含量以60%-65%为宜,空气湿度以80%-90%为宜。菌丝在生长时,土壤的含水量要在50%左右,湿度要稍低,但是在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应及时增加湿度。
(3)光照:羊肚菌是一种喜阴凉的菌种,菌丝在黑暗中或在弱光下生长很快。在光照充足的地区种植羊肚菌时,要做好遮阴避阳的措施,保证羊肚菌的生长生长;而在光照不足的地区,则要想办法为其提高微弱的散射光。
(4)空气:氧气对羊肚菌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一般栽培环境的二氧化碳的浓度超过0.3%,它的生长会受到阻碍,最明显的就是子实体生长无力,出现畸形,甚至会有腐烂现象。
(5)土壤:羊肚菌适合种植在砂壤土、棕壤、暗棕壤河床砂质土上。适用于羊肚菌生长的pH值略高于普通真菌,在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壤上生长最好,要求pH值在6.5-7.9之间。
2、栽培基质
在种植羊肚菌的过程中,要使用木屑、磷肥、石膏、腐殖质、面筋等配制基质,并对其进行高温消毒处理,以免产生杂菌,然后将菌种混合在基土中,等待菌丝长满基质后播种。
3、播种种植
种植羊肚菌时,一般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向栽种场地喷洒消毒药剂灭菌,然后铺上一层薄膜,并覆盖一层土壤,再将长有菌丝的基质依次排列在土壤上,喷洒一次水雾后覆土掩埋,等待一个月的时间,羊肚菌就会长出。
7. 羊肚菌种植需要什么材料
羊肚菌属于中低温型菌类。各地一般在春季2~5月雨后发生。也有少数地区有秋羊肚菌,9~11月雨后发生。羊肚菌生长期需要较低的气温,一般还需要较大的温差刺激,促使羊肚菌菌丝分化出菇,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
羊肚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2~25℃,生长速度很快,可达1~2厘米/天,但是菌丝较细弱。一般将羊肚菌菌种置于18~22℃条件下培养,菌丝粗壮、生长也较快,称为为羊肚菌的协调最适温度。
羊肚菌的原种、栽培种在培养前期,温度一般控制在20~22℃,菌丝体生长速度较快。培养后期,温度控制在18~20℃,菌丝体生长速度相对变慢,但是菌丝体更加粗壮,菌核数量也会更多。
羊肚菌的子实体生长的最适温度在14~18℃,温度稳定超过8℃达到3天,菌丝就很容易分化形成羊肚菌原基。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下,子实体生长速度慢,20~25天才能采收。日均气温在15℃以上,子实体生长速度较快,10~15天可采收。
羊肚菌原基出现后,要防止倒春寒等低温天气造成原基及幼菇死亡。北方暖棚可避免。但北方冷棚、北方露天、南方露天条件下栽培的羊肚菌,需要做好防寒准备,一般可加小拱棚,即可保温,又可防止连续降雨湿度过大。
但是,出菇后期,要注意遮光降温。阳光直射、温度过高,会导致原基无法形成、子实体的顶部生长点灼伤,子实体畸形,影响产量及品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