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尾的种植方法(鸢尾的种植方法和技术)
1. 鸢尾的种植方法和技术
一、种植时间
鸢尾一般都是用分株法来繁殖的,从它的生长习性、生长情况来看都是选开花后进行分株的。开花后分株对它的影响小。具体是春季末到夏季初之间,这时的气候也适宜,种下后可很快恢复生长。另外,选在春季或者秋季种植也行。
二、准备土壤
鸢尾对土壤的的要求并不严格,但是最好还是配制松软、通透性好的土壤,这样的土壤环境下可更好的生长。如果是盆栽,可在园土中掺杂腐叶土、河沙以及骨粉。如果是地栽,要整理地块,还要施加基肥。
三、处理根状茎
将鸢尾花从土壤中取出,然后准备锋利无毒的刀具,直接从根部切割开,还要将根茎上面的叶片剪掉,减少水分、养分消耗。注意,每个块茎上都要带有两三个新芽才行,这样种下之后才可保证成活率。
四、种植方法
土壤备好,鸢尾处理好之后就可种植。直接将根状茎种在土壤中,压实周围的土壤,并浇灌透水就行。种下后还要提供温暖、通风好且光照足的环境,发现土壤干还要及时浇水,这样才可保证成活。注意,若是夏季初种植的,光照强烈,需及时遮光,不可暴晒。
2. 鸢尾的种植方法和技术要点
栽植鸢尾花按照一定的密度栽植是非常有利于管理和观赏的,而且它能够充分利用栽植空间还能够达到栽植的好优势。在一平米的空间中一般可以栽植16至64株鸢尾花,具体栽植的数量还是要看鸢尾花的品种,毕竟大小不一的鸢尾花差别还是挺大的。
3. 鸢尾的栽植与养护
不是所有的鸢尾都能种水里。
鸢尾可以水养,这也是养护栽培的一种方法,土养和水养都能保证好生长。水养比较的干净,养护起来也很简单,摆放在家中比较时尚美观,家中养护时,可根据自己喜欢的方法来选择。可以将土养的鸢尾改为水培,提前将鸢尾取出洗根修剪,选择合适的容器,加水做好后期养护。
4. 鸢尾的种植方法和技术特点
鸢尾花又被称为爱丽丝,属于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常被作为家庭花卉种植,那鸢尾花种植方法和时间是怎样的呢。通常可以用分割根状茎和播种的方法种植鸢尾花,种植的时间在每年春季花后和秋季最佳,这时温度最适宜。
用分割根状茎种植鸢尾花时,需要将植株埋在地表以下的根茎挖出来,之后要将距离根茎8~10公分处的叶子都摘掉,以防叶片吸收过多的养分。最后需要将根茎分别剪成带芽苞的茎条,并移植到土壤中种植,种植时要细心。
通常种植得当时茎条第二年就会开花,用播种法种植鸢尾花时需要在播种前将种子放在水中浸泡一天,之后需要将种子放在合适的土壤中种植。鸢尾花生长速度很快,养护得当时种子十天左右就能萌芽,之后便会长出真叶。
鸢尾花是喜光的植物,种植时最好将盆土放置在室外通风且光照充足的环境中,但光照强烈时要适当的给植株遮阴。鸢尾花对水分有一定的需求量,种植时要及时给植株浇水,浇水时可以遵循见干见湿或不干不湿的原则。
5. 鸢尾的栽培管理技术有
1、挖起植株
用园艺铲,把整株鸢尾挖出来。可以先将株丛周围切开,然后用铲子把整块挖出来。
2、分株
抖掉松散的泥土,用手将其掰开。中间部分通常是木质的,几乎没什么根可丢弃。用刀把掰开的小块切开,即使是很小块的部分也能成功移植,只要保留些叶片(4-6片为佳)以及肉质根茎上的一些根系。从一簇鸢尾中繁殖出几十株植株都是有可能的。
3、修剪叶片
把叶片保留10-15厘米长,整体修剪成扇形或倒V形。
4、检查根茎切片
仔细检查有洞眼或呈软泥状的根区,通常可能发生过虫害。用刀修理,直达坚实的白色肉质组织。(有可能挖到一条活着的小虫子,不要惊讶!)有人喜欢在重新种植前在根切面涂上一层杀菌剂粉末来预防疾病,但这也不是必须的。
5、准备种植地
每天至少有6-8小时的阳光直射,土壤疏松、排水好,酸度适中(pH值6.8)如有必要,可补充低氮肥料、过磷酸钙或骨粉。挖好比鸢尾根部略深的浅洞。
6、种植
将根茎放置在浅洞中,使根面朝下伸展,根茎顶略高于土面。填土并压实土面,再浇透水。种植间距为30-60厘米,如果想要更快达到观赏效果,可适当密植,但这也意味着分株的时间会被缩短。传统的方法是将三根小根茎分成一组种植,每一组距离下一组的间隔为60厘米。
7、养护管理
移植后的鸢尾约在两到三周内重新发芽,通常会在根茎中心长出一片新叶。定期浇水,一旦新的生长开始,减少浇水。在种植后的第一个春天开花或者不开花都是正常的。
6. 鸢尾栽培要点
一、播种繁殖
1、获取种子:鸢尾花可通过播种来实现繁殖,但是这个方法不常用。播种繁殖之前要先获得种子,等种子成熟之后,就可以采摘下来,从中挑选出饱满充实的种子,保证好发芽率。
2、播种时间:等种子成熟采摘之后,就可以选在当年秋季播下种子,此时气候温和适宜,播种后的成活率也比较高。
鸢尾
3、浸泡催芽:为了加速种子的发芽,需要准备好温水,将种子浸泡到温水中,一天左右后捞出种子,之后放在低温环境中促进发芽。
4、播种管理:准备好花盆和土壤,将种子播种到土壤中,做好后期管理,促进种子尽快萌发生长。
鸢尾
二、分株繁殖
1、时间选择:鸢尾花通过分株繁殖这个方法很常用,时间可选在春秋两个季节。
2、分割块茎:将植株从花盆中取出来,之后观察好根部,把块茎分割开,每个株丛要带有芽点。
鸢尾
3、分别栽种:将块茎的伤口处理好,表面涂抹上草木灰,然后准备好合适的土壤,将块茎分别栽种进去。
7. 鸢尾怎么种植
一、种植时间种植鸢尾花可用分割根状茎种植法以及播种法进行,方法不同种植时间也不同。若是用分割根状茎种植法,建议选春季或者是秋季种植,气候温度适宜,种下后方便管理,成活率更高。若是用播种法进行,等种子成熟采收之后立即就可播种。
二、准备土壤鸢尾花喜欢松软、透气、肥沃且排水性好的土壤,这样的土壤环境下鸢尾花可旺盛生长。若是盆栽种植,可用腐叶土、河沙、园土以及适量的基肥混合,若是地栽,先撒入基肥,然后耕地一次,必须保证土壤松软、肥沃。
三、分割根状茎种植将埋藏在地表以下的根茎挖出来,距离根茎上部8-10厘米的叶子给剪掉,将根状茎剪成带芽苞的茎条,然后分别栽种到土壤中即可,大概第二年就可开花。
四、播种种植将鸢尾花的种子放在水里浸泡一天,让种子吸足水分。浸泡后将种子撒在土壤表面,覆盖薄土,并保湿处理,大概10天左右种子就会萌发。出苗后加强管理,等生长稳定后移栽定植即可。播种种植的要养护三年左右才可开花。
8. 鸢尾栽培技术
摘要球根鸢尾的栽培要点:①种球和土壤的消毒。种植球根鸢尾前土壤和种球必须消毒,种球可用0.5{bf}敌菌丹加0.1{bf}多菌灵溶液,浸泡10-15分钟,消毒后立即种植。土壤宜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培养土,如土质粘重,需加泥炭、粗沙、珍珠岩进行改良
球根鸢尾的栽培要点:
①种球和土壤的消毒。种植球根鸢尾前土壤和种球必须消毒,种球可用0.5{bf}敌菌丹加0.1{bf}多菌灵溶液,浸泡10-15分钟,消毒后立即种植。土壤宜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培养土,如土质粘重,需加泥炭、粗沙、珍珠岩进行改良。翻耕后,土壤肥力不够还应施入基肥,然后作畦,用溴甲烷消毒,消毒后经2周才可使用。
②种植时间。一般在秋季,按球茎大小分别种植,中球用于开花,大球用于繁殖小球,小球用于培育成开花球。通常种植密度为每平方米100个左右,具体视球大小再作调整。覆土深度为球茎的2倍。
③浇水和施肥。在生长季节应保持土壤湿润,并施液肥2~3次,为了使新球茁壮生长,花后还需施肥。早春宜多浇水,促使花茎伸长。
④切花与冷藏。当花枝顶部露色1-1.5厘米时,可采收花枝,采收时需在植株上留2-4片叶子,以利于新球的生长。采收后将花枝浸入保鲜液中,置于温度为2℃的冷库内贮藏备用。
⑤收球与贮藏。母球开花后,养分耗尽、干瘪,而形成几个新球与子球。当半数叶子开始泛黄时挖起,除去茎叶,但切勿将子球剥离与去除须根,否则易腐烂,摊放在通风干燥处。待秋季种植。
⑥病虫害防治。在栽培中常会出现真菌病害、软腐病、线虫病害与蚀夜蛾、大蓑蛾等虫害,应及时用相关药剂防治。
9. 鸢尾花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
温室里种植鸢尾,最佳温度为15℃。前三周左右温室里的温度保持在18℃。13℃或者在鸢尾可接受的低温度内会延长其生长期,同时增加鸢尾重量,但花朵易枯萎。
3、温室里要保障光照充足,同时温室里的温度要低一些防止花朵枯萎。最好在10~13℃。植物生长阶段要考虑修剪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