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的创新(盆景的创新发展)
1. 盆景的创新发展
盆景的特点
第一,盆景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造园是把自然景物缩小在一定的范围内,而盆景是把景物缩小于咫尺盆中,可以说是微观造园。
第二,盆景是“活的艺术品”。树木花草作为盆景造型的主要材料,具有生长发育的生命特征,决定了它在制作加工上的连续性,艺术欣赏的可变性。
第三,盆景形式的多样性。现代盆景艺术,正向着多元化发展,例如树种和盆景类型的不断增加、盆景的地方风格的不断涌现等。
第四,盆景艺术的个性:由于盆景作者的生活阅历、思想性格、艺术才能及文化素养的不同,其作品往往会出现与众不同的个性,即所谓的“个人风格”。追求个性,推动了盆景艺术的不断创新发展。
第五,盆景艺术上的自然性:人类来自大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类的本性。虽然盆景是一种艺术,离不开人的创造,但是更多人希望盆景的自然,特别是在造型上的自然。
第六,盆景创作的艺术性。这是创作盆景的基本要求。盆景造型要具有艺术美,而内涵意境更要深远,使人们在欣赏的时候,不仅看到了景,而且通过景激发出感情,因景而产生联想,从而领略到景外的意境。
盆景的分类
盆景
盆景一般分为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两大类。前者以树木为主要材料,又可分为观枝、观叶、观果和观花4类;后者较多地应用山石、水、土作材料,以水为主的为水盆景,以土、 石为主的为旱盆景,水、土兼有的为水旱盆景。
盆景的规格:树桩盆景按树桩高矮(其中悬崖式按枝干伸展长度),山水盆景按盆的长度,分为特大型(150厘米以上)、大型(80~150厘米)、中型(40~80厘米)、小型(10~40厘米)和微型(10厘米以下)5种。
树桩盆景
多选用枝叶细小、盆栽易成活、生长缓慢、寿命长、根干奇特的树种,兼有艳丽花果者尤佳。现已被用作树桩景树的约有160种,除通过人工繁殖外,常从山林野地掘取经多年樵砍后留下的老干树桩培养。树桩盆景千姿百态,可归纳为直干、斜干、曲干、卧干、悬崖、枯干、连根、附石、丛林等形式。培养土以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又能保肥的为最佳。盆景的制作有以修剪为主的整形法和用金属丝或棕丝扎缚枝干弯曲成一定形状、再经逐年细致修剪成型等方法,并有不同的地方风格。
树桩盆景成型后须精心养护。其中,修剪是促进或控制树桩生长,使之保持一定姿态的重要措施。凡枝叶成片,层次分明的树桩,要经常疏剪或短截,以控制扰乱姿形的枝条。松类可摘去全部或部分主芽,使梢变短。阔叶树类的修剪,因树种及开花结实习性而有不同。施肥不宜过多,但需勤施,以保持植株叶茂花繁,健壮而不徒长。花、果树桩需肥较大,且须增施磷、钾肥。浇水量依气候、树种、物候期及盆的质地不同而异,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度。对产自高山的松柏、杜鹃等还需经常行叶面喷水。视盆景规格大小隔1~5年换盆一次。换盆时须除去部分旧土,剪去周围及底部的一些老根,加入新培养土,重新种植。此外,还须采取防治病虫害和防寒、遮荫等养护措施 。
山水盆景
须事先选定主题,并精心设计,根据主题选石、加工,也可因石制宜,随类敷采。山石材料有松石(石质松软)和硬石(石质坚硬)两类。松质石料可用特制的锤在石上琢出沟壑、洞穴、峰峦、岗岭;硬质石料则用切割、锯、截等法达到去芜存精的目的,不足之处可通过拼接胶合来弥补。在石上留有种植穴,便于栽植草木。盆中景物布局须主次分明,层次丰富,有变化而不杂乱。同一盆中宜石种相同,石色相近,纹理相顺。同时运用近大远小、低大高小、近实远虚的透视原理,配以大小相宜的草木、亭桥、鸟兽、人物等,用浅盆衬托,达到小中见大、咫尺千里的艺术效果。
盆景的造型章法
章法原是指写文章所运用的起承转合的手法,尔后演绎为书画金石的结构布局。在中国盆景中章法用来处理结构之间的照顾,呼应,曲直,疏密,聚散,形势,刚柔,巧拙,粗细,轻重,增减,反复,争让,穿插,掩映,离合,变形,写实与留白,光洁与残损等关系。
将之分为大章法和小章法来说。在中国盆景艺术的应用中,“大章法”可以说是整个作品的“布白”,为什么这里不用围棋中“布局”这个词,而用书画中“布白”的说法呢?我们常说“盆景是立体的画”。盎尺之盆,竟尺之树,可藏天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盆景一道是古文人遣兴的小玩意,可小玩意有大文章。老子云:不出户牖而知天下。古盆景一道就是天人合一之道。一盆之景,以抒胸臆。这盎尺之盆就是画纸,竟尺之树就是笔墨。古人论画有“计白当黑”的说法,这树是笔墨,盆中虚空处就是留白。如何处理这笔墨和留白的关系当然应该叫做“布白”。
中国盆景中树与盆的关系;树的栽植位置;配盆配几的大小,色泽,式样,质地;铺苔,置石,缀草,安放摆件等属于“大章法”的范畴。
中国盆景中景树的根与杆的关系;杆与枝的关系;枝与枝的关系;枝与叶的关系;整树与花果的关系称作“小章法”。昔董其昌云:“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余见米痴小楷,作《西园雅集图记》,是纨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军《兰亭序》,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中国书画与中国盆景一义相承。
专论“小章法”,小章法明白了,大章法也就通达了,这两种说法是二而一,一而二的事。
凡作景树,须大枝与大枝间顾盼呼应(多干树作大枝解),小枝于大枝间随势而安,前枝后枝递相映带,左枝右枝伸缩挪让。如是自能神完气畅,精妙和谐,产生“枝里精生,叶间气润”的效果,有精气尔后神生。
整树不论布枝大小多少,须一气以贯之。所表现的轻重,虚实,疏密等的关系各得其宜,做到轻中含重,重中寓轻,轻重相衡;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生;疏中知密,密中显疏,疏密相形。如古之名将排兵布阵,首尾相应,奇正相生,进退有法,聚散合度,令行禁止,和谐统一。而又在和谐中生变化,形聚而不塞,势放而不乱。牝牡其相衔,脉络其相注。老子《道德经》所讲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二就是阴阳,所以说“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的关系就是对比而统一。阴阳的理论是中国一切传统学科的奠基理论。也是中国独有的,属于中国盆景造型总的指导理论。在这样的指导理论下做出来的中国盆景无论大小,长短,远近,皆骨肉匀停,生机勃勃,壮不痴肥,瘦不残废。宛若天成,不假人工。
2. 盆景的创新发展趋势
个人建议如下:
1、传统模式,基地苗圃模式,在生产地进行销售
2、城市模式,基地苗圃+市区卖场模式
3、网络模式,基地苗圃+市区卖场+网络销售
4、创新模式,基地苗圃+DIY活动+网络销售+订单生产+活动展销 个人浅见,供参考
3. 盆景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经典句子,希望对您有帮助! 花卉盆景广告语大全 本文是关于经典句子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花卉盆景广告语大全 1、爱花,爱生活。
2、把大浪漫、健康的自然带回家。
3、城市与自然共生,绿色与世界同行。
4、传承中华盆景艺术,引领绿色经典文化。
5、传递盆景文化,品味花木神韵。
6、萃取自然精华,传播生态文化。
7、等到鲜花盛开时,她在丛中笑。
8、多一分绿色,添一分清新。
9、芬芳花世界,每天好心情。
10、给世界一片新绿。
4. 盆景产业化使盆景走向世界
微景观有助于园艺产业的提档升级
微景观的主要园艺产品是微景观艺术盆栽,如组合盆栽、盆景和盆栽小品等,与一般园林花卉盆栽产品相比,观赏性和趣味性都很强,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随着对微景观艺术盆栽不断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其创意设计水平越来越高,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可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的生活需求和各种场景应用,如家庭装饰、高档写字楼办公室、会客室、墙体装饰柜、前台及电梯厅等节点位置都可以成为微景观艺术盆栽的应用场景,因此,微景观艺术盆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5. 如何把握盆景的创新
树木盆景因造型手法不同,通常分为规则型、象形型、自然型3种,从发展趋势看,以自然型为主。 1、 规则型:多为传统形式,有一定规范程式,造型工整严谨,适合厅堂或门庭对称布置;气氛庄重华贵。除扬派盆景、川派盆景、通派盆景、徽派盆景等仍保留传统形 式,其他流派已在继承法基础上加以创新。如扬派盆景的“台式”、“巧云式”、盆景;川派盆景的“滚龙抱珠”、“对拐”、“方拐”、“掉拐”、“三弯九倒 拐”、“大弯垂枝”、“直身加冕”、“接弯掉拐”、“老妇梳妆”、“综合式”盆景;通派盆景二弯半的“文树”、“武树”盆景;徽派盆景的“游龙弯”盆景 等。 2 、象形型:以松柏类或观花类植物剪扎成龙、凤、狮、虎、象、鹰等飞禽走兽以及人物、图案,并题以吉祥用语,如“龙凤呈祥”、“二龙戏珠”、“万象更新”、“大展宏图”等,以供祝贺、喜庆、节日用。 随着时代的前进,象形盆景已不多见。开封龙亭公园应用象形盆景剪扎技艺与植物造型相结合,将地栽圆柏剪彩扎成龙凤、塔亭以及熊猫、唐老鸭、火车、直升飞机等造型,组成龙亭植物造型园,别开生面。 3 、自然型:模拟自然界孤木、丛林神貌,形状多变,姿态万千。 其造型可概括为12种形式。 直干式:树木直立,有古木参天、巍然屹立气势,广州又称大树型。 斜干式:树干横卧土面,而枝条、树冠平展于盆外,犹如临水古木,故也称临水式。 悬涯式:树干向外悬挂下垂,有似苍崖古松。树干悬挂不低于盆底称半悬崖,低于盆底的称全悬崖。扬州又称“挂口”。 卧干式:树干横卧土面,而枝条、树冠崛起伸展,似雷击风倒之势。 曲干式:树干革命蟠曲虬龙,多见于传统的形式。 多干式:树干丛生,高低参差,虬枝四出。其中又有双干式、三干式或一本多干式之分。 枯干式:运载干斑驳,洞穿蚀空,极饶苍古之气。 垂枝式:枝叶下垂纷披,犹如柳垂绿波。 风动式:枝叶风飘一方,富有动感,如疾风劲草。 连根式:粗根裸露相连,茎干高你参差,错落有致。扬州俗称“过桥”,广东、广西称“连理树”。 提根式:通过栽培技艺和造型手法,变化虬曲蜿蜒的根系形态,呈苍古气势。 丛林式:多株丛植,宛如原野,山间簇生丛丛疏林。 根据“中国盆景评比展览”评比委员会研究决定,中国盆景分为特大、大、中、小、微型五种规格。 树木盆景规格以树木的根颈部至树梢的长度衡量。山水盆景、树石盆景以盆的长度衡量。竹草盆景似同树木盆景,微型盆景分别似同树木盆景、山水盆景。
6. 如何做好盆景的创新与传承
澄浆玉泥是对这项非遣精湛工艺和绝美外形的高度凝练,澄浆玉泥技艺是黄河文化和鲁西民间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很高的保护开发价值。印刷用具。山水盆景。践行这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7. 盆景的继承与创新策略分析
第一 ,在保护中继承历史性艺术 。
所谓保护 ,不单指对历史艺术遗物的保护 ,而是指对整个历史性艺术这种艺术形态的保护。现在兴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比如故宫对《清明上河图》等名画的临摹复制 ,各地对传统手工艺的再现表演,京剧的音配像工程等等 ,都是在保护中继承历史性艺术 。
保护中的继承活动 ,需要当今有识之士有组织地去考察、追踪、挖掘历史性艺术。对濒临失传的历史性艺术更要有一种抢救性的保护 ,需要有国家和地方上的支持才能实现 。
第二,在发展中继承历史性艺术 。
发展中继承 ,就是要把历史性艺术随时代重组到新的舞台上 。中国书法在唐代因此发生了一次蜕变 。不仅在楷书上众派纷呈 ,达到高峰 ,在草书上也形成了鼎盛的局面。其功劳就在于对古笔法的追求和实践。代表人物中的颜真卿、张旭、怀素都留下了重视古法的佳话 。
发展中继承,不能偏离了方向 。中国画作为一门历史性艺术,本来内容丰富 ,门类齐全 ,重彩淡色水墨共存 ,工笔写意白描并重 。而当今画坛独宠写意,还简单地与印象派、荒诞派、抽象派之类的外来元素嫁接 ,逐渐脱离了中国画“以形写神”的绘画传统 ,殊不知这是与其历史性艺术分道扬镳 。
第三,在研究中继承历史性艺术。
每一门历史性艺术,其中必有核心要领相传 ,只有得到这个“核心技术” ,才能把此门艺术继承下去 。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中国书法 ,可称是历史性艺术 。苏东坡说 “颜柳氏没,笔法衰绝”,这就是因为后人没有研究其“核心技术”所致。可喜的是 ,近年来有很多书法家 ,开始了对晋唐笔法的研究 ,把研究目标定位在“追寻失落的古法 ”。
又比如京剧艺术 ,近年来就是在艺术家们对前人作品的研究中,向前进了一步。在研究核心技艺的前提下,对京剧唱腔念白、动作技艺各方面进行探索 ,使之更优美,更高雅,更有难度 。我个人认为 ,有些当代名家已经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先辈祖师 ,这就是对历史性艺术的最好继承。我相信 ,这种继承也是先辈们所愿意看到的 。
8. 盆景的创新发展历程
唐代时期,是多种盆景形式发展的兴盛时期。魏晋以后,由于政治腐朽,有闲阶层中间追求隐逸的风气日盛,他们以山林为乐土,以隐居为清高,将理想的生活与山林之秀美结合起来。
晋朝更替之后,江南经济得到较大发展,贵族们大量建筑园林别墅,过着游山玩水的清闲生活,这种风气促进了我国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形成与发展,进而也促进了盆景艺术的发展,盆景艺术开始向诗情画意的方向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