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的意境(盆景的意境美)
1. 盆景的意境美
立体的画、无声的诗、缩龙成寸、小中见大、苍古雄奇、清秀古雅、美不胜收、生机勃勃、宛若天成、千姿百态、赏心悦目、郁郁葱葱、玲珑潇洒、豪宕雄劲、纵横奔放、诗情画意、苍健俊逸、意境深远、清新明快、咫尺千里、精妙和谐
赞美盆景句子:
老子云:不出户牖而知天下
盆景是中国传统的艺术珍品,它是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的结晶,也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
盆小天地大,树老景物新.--著名书画家赖少其
2. 关于诠释盆景的意境句子
稍微加点水,把野草去了,弄多点青苔在上面先吧。盆景是需要打理的,亲~
至于名字,“嶙山峋石”景怎么样,取“临山寻石”的谐音,同时是对盆景内容形状叙述,又表达主人渴望远游山林,志趣五湖之意
3. 盆景的意境美是盆景作品追求的最高标准
盆景的特点
第一,盆景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造园是把自然景物缩小在一定的范围内,而盆景是把景物缩小于咫尺盆中,可以说是微观造园。
第二,盆景是“活的艺术品”。树木花草作为盆景造型的主要材料,具有生长发育的生命特征,决定了它在制作加工上的连续性,艺术欣赏的可变性。
第三,盆景形式的多样性。现代盆景艺术,正向着多元化发展,例如树种和盆景类型的不断增加、盆景的地方风格的不断涌现等。
第四,盆景艺术的个性:由于盆景作者的生活阅历、思想性格、艺术才能及文化素养的不同,其作品往往会出现与众不同的个性,即所谓的“个人风格”。追求个性,推动了盆景艺术的不断创新发展。
第五,盆景艺术上的自然性:人类来自大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类的本性。虽然盆景是一种艺术,离不开人的创造,但是更多人希望盆景的自然,特别是在造型上的自然。
第六,盆景创作的艺术性。这是创作盆景的基本要求。盆景造型要具有艺术美,而内涵意境更要深远,使人们在欣赏的时候,不仅看到了景,而且通过景激发出感情,因景而产生联想,从而领略到景外的意境。
盆景的分类
盆景
盆景一般分为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两大类。前者以树木为主要材料,又可分为观枝、观叶、观果和观花4类;后者较多地应用山石、水、土作材料,以水为主的为水盆景,以土、 石为主的为旱盆景,水、土兼有的为水旱盆景。
盆景的规格:树桩盆景按树桩高矮(其中悬崖式按枝干伸展长度),山水盆景按盆的长度,分为特大型(150厘米以上)、大型(80~150厘米)、中型(40~80厘米)、小型(10~40厘米)和微型(10厘米以下)5种。
树桩盆景
多选用枝叶细小、盆栽易成活、生长缓慢、寿命长、根干奇特的树种,兼有艳丽花果者尤佳。现已被用作树桩景树的约有160种,除通过人工繁殖外,常从山林野地掘取经多年樵砍后留下的老干树桩培养。树桩盆景千姿百态,可归纳为直干、斜干、曲干、卧干、悬崖、枯干、连根、附石、丛林等形式。培养土以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又能保肥的为最佳。盆景的制作有以修剪为主的整形法和用金属丝或棕丝扎缚枝干弯曲成一定形状、再经逐年细致修剪成型等方法,并有不同的地方风格。
树桩盆景成型后须精心养护。其中,修剪是促进或控制树桩生长,使之保持一定姿态的重要措施。凡枝叶成片,层次分明的树桩,要经常疏剪或短截,以控制扰乱姿形的枝条。松类可摘去全部或部分主芽,使梢变短。阔叶树类的修剪,因树种及开花结实习性而有不同。施肥不宜过多,但需勤施,以保持植株叶茂花繁,健壮而不徒长。花、果树桩需肥较大,且须增施磷、钾肥。浇水量依气候、树种、物候期及盆的质地不同而异,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度。对产自高山的松柏、杜鹃等还需经常行叶面喷水。视盆景规格大小隔1~5年换盆一次。换盆时须除去部分旧土,剪去周围及底部的一些老根,加入新培养土,重新种植。此外,还须采取防治病虫害和防寒、遮荫等养护措施 。
山水盆景
须事先选定主题,并精心设计,根据主题选石、加工,也可因石制宜,随类敷采。山石材料有松石(石质松软)和硬石(石质坚硬)两类。松质石料可用特制的锤在石上琢出沟壑、洞穴、峰峦、岗岭;硬质石料则用切割、锯、截等法达到去芜存精的目的,不足之处可通过拼接胶合来弥补。在石上留有种植穴,便于栽植草木。盆中景物布局须主次分明,层次丰富,有变化而不杂乱。同一盆中宜石种相同,石色相近,纹理相顺。同时运用近大远小、低大高小、近实远虚的透视原理,配以大小相宜的草木、亭桥、鸟兽、人物等,用浅盆衬托,达到小中见大、咫尺千里的艺术效果。
盆景的造型章法
章法原是指写文章所运用的起承转合的手法,尔后演绎为书画金石的结构布局。在中国盆景中章法用来处理结构之间的照顾,呼应,曲直,疏密,聚散,形势,刚柔,巧拙,粗细,轻重,增减,反复,争让,穿插,掩映,离合,变形,写实与留白,光洁与残损等关系。
将之分为大章法和小章法来说。在中国盆景艺术的应用中,“大章法”可以说是整个作品的“布白”,为什么这里不用围棋中“布局”这个词,而用书画中“布白”的说法呢?我们常说“盆景是立体的画”。盎尺之盆,竟尺之树,可藏天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盆景一道是古文人遣兴的小玩意,可小玩意有大文章。老子云:不出户牖而知天下。古盆景一道就是天人合一之道。一盆之景,以抒胸臆。这盎尺之盆就是画纸,竟尺之树就是笔墨。古人论画有“计白当黑”的说法,这树是笔墨,盆中虚空处就是留白。如何处理这笔墨和留白的关系当然应该叫做“布白”。
中国盆景中树与盆的关系;树的栽植位置;配盆配几的大小,色泽,式样,质地;铺苔,置石,缀草,安放摆件等属于“大章法”的范畴。
中国盆景中景树的根与杆的关系;杆与枝的关系;枝与枝的关系;枝与叶的关系;整树与花果的关系称作“小章法”。昔董其昌云:“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余见米痴小楷,作《西园雅集图记》,是纨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军《兰亭序》,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中国书画与中国盆景一义相承。
专论“小章法”,小章法明白了,大章法也就通达了,这两种说法是二而一,一而二的事。
凡作景树,须大枝与大枝间顾盼呼应(多干树作大枝解),小枝于大枝间随势而安,前枝后枝递相映带,左枝右枝伸缩挪让。如是自能神完气畅,精妙和谐,产生“枝里精生,叶间气润”的效果,有精气尔后神生。
整树不论布枝大小多少,须一气以贯之。所表现的轻重,虚实,疏密等的关系各得其宜,做到轻中含重,重中寓轻,轻重相衡;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生;疏中知密,密中显疏,疏密相形。如古之名将排兵布阵,首尾相应,奇正相生,进退有法,聚散合度,令行禁止,和谐统一。而又在和谐中生变化,形聚而不塞,势放而不乱。牝牡其相衔,脉络其相注。老子《道德经》所讲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二就是阴阳,所以说“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的关系就是对比而统一。阴阳的理论是中国一切传统学科的奠基理论。也是中国独有的,属于中国盆景造型总的指导理论。在这样的指导理论下做出来的中国盆景无论大小,长短,远近,皆骨肉匀停,生机勃勃,壮不痴肥,瘦不残废。宛若天成,不假人工。
4. 有意境的盆景
所谓的盆景四大家指的是这四个树种,“金雀”、“黄杨”、“迎春”、“绒针柏”,这几招植物都比较富有诗意
一.金雀,落叶灌木,栽种前需要养桩,萌芽前对其进行修剪,前一年任其生长就行,等到来年花谢掉后,及时摘除残枝,对开过花的枝条进行修剪,促进新芽的萌发,不干不浇,这是养殖金雀时的一贯做法,在开花期间可以保持盆土的湿润,供给营养。
二.黄杨,黄杨科植物,生长速度极为缓慢,给人的感觉是,植株虽小,但看上去却像是有着几百年历史一样,年功很雄厚,黄杨喜光,通常能够经受主夏天的暴晒,所以护养的时候不要刻意的去躲避阳光,制作黄杨时一定要选个好看的盆去进行栽种
三.迎春花,木犀科植物, 大多数在园林处有着种植,但也不乏很多人会将它制作成盆景来养,做的话一般是按照花瓣造型来定义盆景的,多采用悬崖式,迎春花喜光,耐寒,质地通透,培育时不要让盆土积水,多给枝叶浇喷,开花后注意周围环境温度
四.绒针柏,属于刺柏类,因为枝叶较细软,所以被称作绒针柏,这个植株我很少用到,一般生长在悬崖峭壁之中,干松湿柏,这种植物耐贫瘠,喜光一般放在阳台就能够护养,这就是所谓的盆景四大家。
5. 什么叫盆景的意境美
鉴赏盆景的美和欣赏其他艺术一样,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要从自然美、艺术美、意境美三方面来欣赏和品评
6. 盆景的意境指的是什么
盆景中的雾气是雾化盆景形成的。
它是在原山水盆景的水下安装一套超声波雾化装置,只要盆中注入清水接通电源就会产生淡淡的雾气,使山峰周围被云雾缭绕,犹如神话般的仙境,深化了盆景的意境。
7. 盆景意境美的原则是什么
意在笔先
立意即构思,写文章在动笔之前,先确定写什么、怎么写?盆景创作的立意,即盆景的主题思想,就是想表现什么、如何去表现?盆景作品成功与否,与其立意的优劣,有直接的关系。盆景的立意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的情感受到外界的激发,或受到某种事物的启迪,而产生创作的动机。另一种情况是“见树生情”,或叫“见物生意”。
比如当你挖到一棵好的树桩,或亲友赠送一株树木素材时,盆景创作的经验使你不会草率下剪,而是左观右望,上下打量,反复推敲,当眼前的树木和头脑中储存的图象即树木的造型结合在一起时,构思就完成了,立意也就产生了。前者可谓“因意选材”,后者则是“因材立意”。
扬长避短
在盆景创作过程中,要注意发扬盆景材料的长处,而避其短处。一般来讲,用来制作盆景的树木素材是枝繁叶茂的。有经验的盆景创作者见到素材后,一般不会马上动手修剪,而是首先找出该素材的长处并进行构思,当一个适宜的盆景造型图案考虑成熟时,然后再动手进行锯裁、修剪、蟠扎。充分利用盆景材料原有的优美自然造型,同时把有缺陷的或者多余的部分去掉;如果不能去掉的话,则把优美耐看的部位作为观赏面,把有缺陷或不够美观的部分放在背面。对盆景材料进行这样的构思、造型,能够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
统一协调
一件盆景佳作,各部分必须统一协调,浑然一体,否则就不是一件好的作品。树木盆景的主要观赏部位虽然不同,有观叶、观花、观果、观根等区别,但作为一棵树木来讲,根、干、枝、叶、花、果各部分必须协调,否则它就会失去美感。树根的长短同树木造型是分不开的。如树干细长欲作悬崖式盆景,主根应留长些,因为悬崖式树木盆景多用签筒盆,其枝叶大部分伸出盆外,如果根短就难以承受这样大的坠力。如欲作显示开阔旷野的丛林式盆景,主根则要留得短些,并应多留侧根和须根,因为丛林式树木盆景多用浅盆,主根硬而长就难以种植于浅盆之中。
繁中求简
在树木盆景定型修剪时,有的把枝干的大部分都剪除,仅留较短的一段主干和3~5根枝条,这就是“繁中求简”在树木盆景造型中的具体运用。繁中求简所说的简,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这不是简单化,也不是越简越好,而是以少胜多、以简胜繁。
以小见大
盆景艺术中的小,也不是真正的小,而是“以小见大”;所谓大,也不是简单的大,而是寓大于小。几株小树木,高低错落有序地栽于长方形盆钵中,远远望去,好似一片森林呈现在眼前。这就是盆景艺术“以小见大”的魅力所在。
主次分明
在双干式树木盆景造型时,常用较小的一棵来衬托主景的高大。在丛林式或一本多干式盆景的造型中,也是用较小的一棵(或一枝干)来衬托较大一棵的高大雄伟。这些就是主次分明的构图原则在树木盆景造型中的具体运用。
疏密得当
在树木盆景造型时,枝干的去留,枝片之间的距离,也应有疏有密,不能等距离布局,否则会显得呆板。在多株(7株以上)丛林式盆景造型布局时,几棵树木之间的距离应有疏有密。主景组第一高度的树木周围,要适当地密一些,客景组树木要适当疏一些。
虚实相宜
在树木盆景造型中,处理好枝叶的疏密关系至关重要。过密的枝叶,不但对植株生长不利,还影响对树木枝干的观赏。很多桩景在叶片稀疏时比叶片密集时更为美观。当然,强调疏,也不是越疏越好,而应当是疏密有致,恰到好处。在树木盆景造型中,枝叶不能平均布局,枝叶既没有疏处也没有密处,这种盆景意境就差。
欲露先藏
在树木盆景尤其在丛林式的树木盆景造型时,要巧妙地运用露与藏的手法,使景物更加耐人寻味。想使丛林式盆景表现出有露有藏幽深的意境,光靠多种几棵树木,未必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若能做到使树木的枝叶前后错落穿插,枝干相互有所遮挡,几棵树木之间有疏有密,树冠高低不一,富有节奏感,这样有露有藏、欲露先藏的造型布局,才能给人以回味和想象,使盆景的意境更加深邃。
静中有动
盆景是静态之物,但如果匠心独运,造型得法,则可神形兼备,变静为动,无声胜有声。盆景造型布局千姿百态,各有千秋。无论直干、斜干、曲干,无论枯枝、枯梢,都须姿态自然,应在…隋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所谓“情理之中”,是指树木的各种造型必须符合自然生长规律,而不能“闭门造车”,凭空捏造。所谓“意料之外”,是指树木的造型比天然生长的树木姿态更奇特、美观而自然入画。
8. 盆景之美在于
盆景,是缩小的园林,在园林中起到点缀、充实、丰富园林的作用,达到园中有景、景中有园的效果。 从景观结构来分析,园林是根据一定的自然规律,由各种物质素组成,具有某些功能的空间境域。它是由山、水、植物建筑自然素质和人工素材组成。并反映各个时期一定的民族艺术风格成就。盆景是园林中一部份,是经过艺术处理和园艺技术的加工,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优美的造型风格,成为集中表现大自然优美景色的一种陈设艺术品。它包括植物盆景和山水盆景(微型盆景)。如桂林盆景艺苑,其盆景的布展融于园林之中,充分体现盆景与园林的关系。只要手法巧妙,布局得体,盆景同样也能创造出千崖万壑的场面,把千山万水苍松古柏的大自然风光尽收池之中。从体量特点来探索,园林要比盆景大得多,小到几百平方米,大到几百、几千(万)公顷。造园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再现山水之美,又不落人工斧凿的痕迹。其布局多以小空间的短距离欣赏为主;现代园林追求明朗、大色块、开阔的视觉空间,体现了现代人生活的节奏。而盆景则是自然风景局部的缩影,比造园更集中,更概括,更能反映作者的思想情感。
9. 山水盆景的意境
一根
二杆
三枝叶, 过高的盆会影响主次,是看杆 还是看盆呢?山水盆景中 盆已经浅的几乎看不到边沿了。土代表地表,地平线,微微隆起。例外的是一些邻水式盆景 为了照顾 向下垂下的枝干,会用高盆,甚至再加上花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