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蓁成鲜花」小程序

功能更全,更便捷

打开
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鲜花百科 >

盆景国画作品欣赏(盆景国画图片)

更新:2022-11-24 22:30归类:鲜花百科人气:85

1. 盆景国画作品欣赏

1、因材立意:应因不同形态之树桩(树头)材料,而设计决定将来培植之形态。

2、顾盼定形:于决定形态前先从多个角度、前顾后盼、左顾右盼,看清楚才决定一个最佳造形方案。

3、气势统一:于定形及培植过程,皆须留意枝、干、走位之协调统一,忌气势散乱。

4、宾主呼应:在整体布局中,枝干应有主有次,有呼有应,不能各走各路、结构零乱。

5、层次突出:岭南造形不尚浓密, 要求枝、干之间,层次突出,纤毫毕现。

6、轻重分明:造形布局,枝与枝,干与干,讲求有主有次,有轻有重,轻重分明。

7、左右协调:布局当然有左有右,但左右要互相兼顾,互相协调,达至统一、和谐。

8、粗幼匀称:不论树干枝爪,各部分相互间之粗幼,比例要自然、匀称。

9、前后关照:于布局中,不仅左右要协调,前后亦要留意,不能顾此失彼,前后失衡。

10、上下品评:上下亦要留心处理,上者指树冠之结顶,下者指根盘之处理。

11、法可夸张:法指创作方法,可用写实法(如自然大树形)亦可用夸张之创作方法。

12、配需比例:要留意相互间之配搭,如树木、茅舍、人物之大小比例。

13、节取长短:岭南之枝干,每段每节皆是长出来的,但并非千篇一律,讲究有长短变化。

14、枝呈粗细:岭南树景树干、枝爪都呈现出一种由粗至细,和谐自然之生长过程。

15、曲折延伸:枝、干之延伸、修剪,讲求曲折变化,忌生硬板直,或过于柔弱。

16、跌荡走位:枝法处理,不仅讲究曲折,尚要有跌有荡,曲折跌荡,更能令枝势生动、苍劲。

17、主客谦恭:处理枝干走位,有时同一空间位置,有两三枝争位,此时应互相迁就避让。

18、争让有礼:礼者,规距也,上述争位无法避让时,处理时先主后次,不能喧宾夺主。

19、疏密合度:在枝、干分布处理中,要求有疏有密,疏密依实际环境适中处理。

20、聚散得体:造形布局,应有聚有散,有开有合,理与疏密同。

21、虚实相生:国画很注重留空白,岭南盆景亦然,溶入诗情、画理,重虚实层次。

22、刚柔互济:运用刚柔之变化,互生互补,使枝势之呈现更显刚劲、生动。

23、高低恰当:枝托之生长位置,合植林,自然讲究恰当之位置及高低、粗幼等比例。

24、强弱和谐:岭南树干之结顶,以及枝爪之粗幼、强弱比例、根皆要求自然、和谐。

2. 盆景国画图片

岭南派盆景有三种别于其他流派的特点。

第一,创作手法独特,师法自然,突出枝干技巧,整形或构图布局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力求自然美与人工美的有机结合,故岭南盆景被誉为“活的中国画”。

第二,着重景与盆的造型和选择,力求盆与景和谐协调。

第三.善用修剪又不露刀剪痕迹。这种技法是岭南盆景的最大特点,所以人们一般认为,岭南盆景纯粹是用刀剪剪裁而成的。

通过修枝剪叶让植物按照人的意志生长发育,随着时间的流逝,人工剪裁痕迹逐渐消失,各种造型一如天成,巧夺天工。

3. 国画盆景的画法

       滇朴盆景制作,首先在假植育桩盆时,应选用平底,深浅适中的盆。伏盆2年,即完成育根、逼芽育桩期。这段时间内要促其充分发育,长出四面辐射的根系,并进行调节失枝的回缩作业。民间民谚有:干发根,湿发叶之说。因此,合理有效的控水是关键。

         其次造型有破干拿弯和开槽拿弯以及不破干拿弯造型方法。无论用何种方式,首当其冲的是应该遵循中国画理中“四歧法”的理论:重势、重气、重态。要达到这一效果,需做到:树必先其干,干立加点成茂林。转述成现代汉语:要做好盆景,必须先把主干拿弯到合理的位置,才能做枝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反之,主干不变,枝条的任何变化都毫无意义。

4. 国画盆景图片大全欣赏

在制作盆景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鉴别树形、酝酿构图、挑选良干、疏整根系、精心培植,其目的是将树桩特有的妙处表达出来。受传统中国画的影响,盆景艺术家师法自然,取于画本,创造了"截干蓄枝"为主的制作法,先对树桩截顶,以促枝叶生长,又经反复修剪,而形成干老枝繁的特色,体现出挺拔自然或飘逸豪放的风格,形成"挺茂自然,飘逸豪放"特色。

5. 盆景国画如何题词

元代之前,园林艺术从发展到兴盛,是在模仿天然山水,并利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修筑亭、台、楼、阁,叠山理水,创造一种集美的自然景观、人文知识、功能用途于一体的人造景观,因此引发产生的盆景风格。

在唐、宋、元各代均以山水盆景为主,盆栽植物虽始于晋代,但却盛于明清。近年在西安中堡村出土的盛唐时期墓葬中发现一具完整的唐三彩砚,其底部为一浅盆,前端为一水畔,后部为群山环立的景物,山上花草树木喜人,栖居的小鸟栩栩如生,这是典型的山水盆景特征,并已说明当时的山水盆景已达到相当高的境界,相对于当时的植物盆景而言,艺术造型境界高出许多。

这从唐章怀太子李贤之墓出土的文物——仕女手托植物盆景的壁画可以得到印证。而且在这一时期论及盆景的诗歌、专著等,也以山水盆景见多。如白居易在《太湖石》中写道:“远望老嵯峨,近观怪岭崟。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嵌空华阳洞,重叠匡山岭。邈矣仙掌回,呀然剑门深。形质冠今古,气色通晴明。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沉沉。天姿信为异,时用非所任。磨刀不如砺,捣帛不如砧。何乃主人意,重重如千金。岂伊造物主,独能知我心。”

大文豪苏东坡也是个盆景迷,他在扬州自作盆景并作一首诗:“梦时良是觉是非,汲水埋盆故自痴。但见玉峰横太白,便从乌道绝峨嵋。秋风与作烟云意,晓日令涵草木姿。一点空白是何处,老人真欲住仇池”。

北宋政和年间名画家张择端的《明皇窥浴图》中所描绘的盆栽就有陈于案上的苍老松树,其干略呈曲折状,栽于圆形深盆;将牡丹、荷花与玲珑奇石配植于长方浅盆之中。特别是《宜和石谱》、《渔阳公石谱》、《云林石谱》等专著的出现,更推动了盆景,尤其山水盆景的发展。

到了宋末元代的盆景出现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作品有题词,二是出现小型盆景。

如李士行的《偃松图》,画题名为“轮囷离奇”,词中有“一株天下五针松,间年火却为始终,问形势欲擎云空,春风秋月郁葱葱,梢为华盖身为龙,不随绮里夏黄公”。

又有法名“韫上人”的高僧,他独创一格,制作盆景取法自然,饶有画意,擅作“些子景”,高不盈尺,笔墨精炼,风情漠漠,开创小盆景之先河;有诗赞:“咫尺盆池曲槛前,老禅清兴拟林泉。气吞渤澥波盈掬,势压崆峒石一拳。仿佛烟霞尘隙地,分明日月在壶天。旁人莫讶胸襟隘,毫发从来立大千”,高度概括了深刻的意境和小中见大的艺术特点。

上一篇:石榴盆景制作过程图示(小石榴盆景制作过程图示) 下一篇:澳洲杉盆景价格(澳洲水杉盆景)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