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鲜花百科 >

川派盆景小镇(川派盆景科普馆)

更新:2022-11-24 22:44归类:鲜花百科人气:70

1. 川派盆景小镇

截至2016年,成都市辖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龙泉驿、青白江、新都、温江、双流、郫都11个区,简阳、都江堰、彭州、邛崃、崇州5个县级市,金堂、大邑、蒲江、新津4个县。共259个乡镇(205个镇、54个乡),116个街道。具体介绍以下几个地区:

1、武侯区

武侯区于1991年1月1日正式成立。地处成都市西南部,因境内武侯祠而得名,武侯区与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成华区、双流区接壤。

2、锦江区

锦江区是成都市11个市辖区之一,成立于1991年1月1日。锦江区命名源于“濯锦之江”(锦江)的历史渊源,是成都市中心城区之一。区域范围包括原东城区的大部分和原金牛区的琉璃场、三圣两乡。

3、青羊区

青羊区原名西城区,地处成都市核心区域,属成都市中心城区,因区内著名道观青羊宫而得名。辖区西南北三面分别与温江区、双流区、武侯区、金牛区接壤,东西面与锦江区、成华区毗邻。面积67.78平方公里,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6.9亿元。

4、新都区

新都区是成都市市辖区,地处成都北门,是成都市中心城区,区域面积497平方公里,辖13个镇(街道)、255个村(社区)。

5、双流区

双流区是四川省成都市辖区,位于成都市四环路外西南,古称广都,西汉置广都县,隋改双流县,以《蜀都赋》中“带二江之双流”得名,2015年改置双流区。东连龙泉驿区和简阳市,南接眉山市仁寿县和彭山区,西邻新津县和崇州市,北靠温江区、青羊区、武侯区及锦江区。

6、温江区

温江区古称“柳城”,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天府,是成都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腹心,川派盆景发源地。

温江区是全省县(区)级经济综合评价十强之列,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四川省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基地、天府新区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四川省健康服务业集聚区;2017年,辖6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其中6个镇同时挂“街办”牌子),面积27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

参考资料来源:成都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行政区划与人口

2. 川派盆景科普馆

  我国幅员辽阔,由于地域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盆景流派较多。就传统的五大流派而言又分为南、北两大派,南派以广州为代表的岭南派,北派包括长江流域的川派、扬派、苏派、海派(后三派过去统称江南派)等。

  海派盆景

  上海的盆景艺术,已有400余年历史。

  由于上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在国内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逐步形成了一种勇于革新创造、善于吸收新鲜事物的海派文化。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上海盆景广泛吸取了国内各主要流派的优点,同时还借鉴了日本及海外盆景的造型技法,创立了以师法自然、苍古如画的海派盆景。

  海派盆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程式限制,但在布局上非常强调主题性、层次性和多变性,在制作过程中力求体现山林野趣,重视自然界古树的形态和树种的个性,因势利导,随物赋形,按照国画理论要求,努力使之神形兼备。虽然也同所有北派一样,讲究技片造型,但技片不但数量较多,没有固定规格,而且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疏密相间,聚散自由,以欣欣向荣为首要目标。因此,在技法上另辟蹊径,扎剪并重,不用棕丝而用金属丝缠绕枝干进行弯曲造型,而后细修细剪,以保持优美形态,刚柔相济,流畅自然。

  海派盆景选用的树种非常丰富,落叶、常绿、花果各类应有尽有,现在已达140余种,其中以常绿的松、柏和色姿并丽的花果类为主,近几年还从国外(如日本、葡萄牙等)引进一些树种,使海派树桩盆景更加多姿多彩。

  上海境内没有大山,但对山水盆景却有较大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现在海派山水盆景有两大类型:其一是用硬质山石表现近景,盆内奇峰峻峭,林木葱茏;其二是用海母石、浮石等软质石材,细致雕琢出山纹石理,种上小树小草,以表现深远的意境。不过,这两种类型的山水盆景,就其总的风格而言,都比较辽阔,无疑是地域环境在盆景艺术家心灵上刻下的印记,体现出冲积平原的地域特色。

  岭南派盆景

  以“花城”广州为中心的广东盆景,因地处五岭之南面称为岭南派。这里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水充沛,草木滋润,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盆景艺术繁荣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虽然岭南盆景艺术起步较晚,但也有数百年历史。

  岭南派盆景形成过程中,受岭南画派的影响,旁及王山谷、王时敏的树法及宋元花鸟画的技法,创造了以“截干蓄枝”为主的独特的折枝法构图,形成“挺茂自然,飘逸豪放”特色。创作题材,或师法自然,或取于画本,分别创作了秀茂雄奇大树型、扶疏挺拔高耸型、野趣横生天然型和矮干密叶叠翠型等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树木盆景;又利用华南地区所产的天然观赏石材,依据“咫尺千里”、“小中见大”的画理,创作出再现岭南自然风貌为特色的山水盆景。岭南派盆景多用石湾陶盆和陶瓷配件,并讲究景盆与几架配置,题名托意,体现了“一树二石三几架”的一树效果,成为我国盆景艺术流派中的后起之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川派盆景

  川派盆景有着极强烈的地域特色和造型特点。其树木盆景,以展示虬曲多姿、苍古雄奇特色,同时体现悬根露爪、状若大树的精神内涵,讲求造型和制作上的节奏和韵律感,以棕丝蟠扎为主,剪扎结合,其山水盆景以展示巴蜀山水的雄峻、高险,以“起、承、转、合、落、结、走”的造型组合为基本法则,在气势上构成了高、悬、陡、深的大山大水景观。

  就目前情况看,川派盆景中的川西和川东盆景,虽然在某些具体制作手法和景观造型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基本的构成原理和制作方法是一致的。

  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川派树桩盆景一般选用金弹子、六月雪、罗汉松、银杏、紫薇、贴梗海棠、梅花、火棘、茶花、杜鹃等;山水盆景以砂片石、钟乳石、云母石、砂积石、龟纹石,以及新开发的品种为制作石材。

  有2500年建城历史的苏州,气候湿润,雨量充沛,适宜于植物的繁殖与生长,为树桩盆景的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地域环境和自然条件。

  苏派盆景

  苏派盆景以树木盆景为主,古雅质朴,老而弥健,气韵生动,情景相融,耐人寻味。苏派盆景摆脱传统的造型手法,采用“粗扎细剪”的技法。对主要树种,如榆、雀梅、三角枫等,均采用棕丝把枝片修成中间略为垂斜的两弯半“S”形片子,然后用剪刀将枝片修成椭圆形,中间略隆起呈弧状,犹如天上的云朵。对石榴、黄杨、松、柏类等慢生及常绿树种,在保持其自然形态的前提下,蟠扎其部分枝条,或弯曲、稀疏,使其枝叶分布均匀、高低有致。其修剪也以保持形态美观、自然为原则,只剪除或摘除部分“冒尖”的嫩梢,成为苏派盆景的主要特色。在蟠扎过程中,苏派盆景力求顺乎自然,避免矫揉造作。另外,结“顶”自然,也是苏派盆景的独到之处。

  苏派盆景造型特点:注重自然,型随桩变,成型求速。摆脱了过去成型期长、手续繁琐、呆板的传统造型的束缚。

  苏派盆景,同时讲究景(桩、石)、盆和几架的多样化与统一性,特别在厅堂陈列布置,景、盆、架要与厅堂结构协调,显示“景”、“境”相称而得体。

  扬派盆景

  以扬州为中心的扬派盆景,包括嘉州、泰州、兴化、高邮、南通、如皋、盐城等地,由于地处江苏北部,故又统称苏北派。

  扬派盆景经历代盆景老艺人锤炼,受高山峻岭苍松翠柏经历风涛“加工”形成苍劲英姿的启示,依据中国画“枝无寸直”画理,创造应用11种棕法组合而成的扎片艺术手法,使不同部位寸长之枝能有三弯(简称一寸三弯或寸枝三弯),将枝叶剪扎成枝枝平行而列,叶叶俱平而仰,如同漂浮在蓝空中极薄的“云片”,形成“层次分明,严整平稳”,富有工笔细描装饰美的地方特色。这种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地方特色,得到发展,并在以扬州、泰州为中心的地域广泛流传,形成流派,并被列为中国树木(桩)盆景五大流派之一。

  扬派的山石盆景以平远式为主,蕴涵着“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江南情致。扬派树桩盆景的常用树种有:松、柏、榆、黄杨及五针松、罗汉松、六月雪、银杏、碧桃、石榴、梅、山茶等。山水盆景除用本地出产的斧劈石外,还使用外省的砂积石、芦管石等。

3. 川派盆景发源地

川派,岭南派,扬派,苏派,海(沪)派,没有听说八大流派,可能有哪个不甘寂寞的也想挤进来。

1.岭南派(特点是苍劲自然) 2.川派(特点是虬曲多姿) 3.苏派(特点是清秀古雅) 4.扬派(特点是严整庄重) 5.海派(特点是明快流畅)

4. 四川川派盆景基地

川派规则式的桩景按其传统的蟠扎技艺造型,有一定的格律,名目繁多,不胜枚举。它们的主干和侧枝自幼用棕丝按不同格式作各种角度、各个方向的弯曲,注重立体空间的构图,难度较大。干形的格式大致有“滚龙抱柱”、“对拐”、“方拐”、“掉拐”、“三弯九倒拐”、“大弯垂枝”、“直身加冕”、“接弯掉拐”、“老妇梳妆”、“综合法”等十种;蟠枝方法又有平枝、滚枝、半平半滚之别,不同主干的造型与多种蟠枝方法交互运用,形式多样,树形雄伟端庄。有的桩景状若骑士回首,有“立马望荆州”之称。

1对拐,亦称正身拐,主干来回弯曲,通常只一主干,主干的弯拐是来回状。这种树桩从正面看可把树桩头主干的弯子全部看完,逐渐转至侧面,弯子逐渐变小,转至正侧面,不见树桩主干的弯子。

2滚龙抱柱,简称滚龙法,亦称螺旋弯。第一、二弯和掉拐法相同,第三弯盘旋而上。

3方拐,亦称“汉文”拐。主干来回弯,颇象对拐,只是弧形弯子蟠成缺一侧的方格型,近似“弓”字体态。从主干基部开始,如对拐法形状蟠到顶端计九个弯子,有时分两次三次进行。再从回曲弯的侧面,自树干基部至顶端蟠成三个大弯子,为正面。 观赏成型的三弯九倒拐法的树桩,从一面移向另一面,景观步步有变,颇现活力。

4大弯垂枝,亦称大拐垂条法。将主干蟠成一个大弯子,蟠好在弯后,将大弯顶上的主干和整个弯子上的枝条全部除去,有时也在弯背侧留一枝条,蟠后面的足盘与足盘上部的枝盘,但此枝条蟠往下垂后,须能蟠成三盘、四盘,最少也能蟠三盘,否则,全部剪除。

5接弯掉拐法,又称逗身掉拐法。将树干上端锯去,只留基部(30-60cm),等发出健壮的新枝条后进行蟠扎,选一粗壮枝条蟠作主干,用侧枝条蟠作前足盘。

5. 川派盆景第一村在哪

严家湾湾好玩啊,号称“成都林盘川派盆景民俗文化村”,是川派盆景民俗文化的发源地。

6. 温江川派盆景小镇

安龙镇

安龙镇地处都江堰市南端,距成都市区48Km,都江堰市区22Km,阳光、沙滩、溪水就在泊江相思河畔湿地公园,还可以露营、烧烤、沙滩摩托、真人CS等好玩的户外耍法,赏川派盆景的高雅享受。

大梁酒庄

大梁酒庄跳是以酒文化为主的一个度假村,这里不仅将酒人酒事历历再现,还可到大梁烧坊与酿酒师傅一道按照百年古法亲身参与体验酿酒的全过程,品酒、酿酒、造酒、酒浴等,能想到的用酒方式全都有。品酒赏月,再来一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岂不美哉!

龙泉湖

龙泉湖位于龙泉山脉中段的茶店镇境内,是成都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湖周山丘、湖内岛屿花果成林,水质清澈、野鸭成群、游鱼粼粼,每至春夏,鸟语花香,山清水秀。水上机动游艇、手划船、脚踏船、气垫船一应俱全,是钓鱼、野炊、度假、游览的理想之地。

7. 川派盆景园在哪里

“一寸枝条生数载,佳景方成已十秋”,这是《四川在线》刋登的一篇报导题目。——记川派大师胡世勋和他的盆景:获山水之怡,有灵泉之致。走进胡世勋的盆景园,叠山、理水,盆景与古建相映成趣,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每个盆景都凝聚他辛作心血,从开始盆景创作,到嫁接根系、枝条,长期的种植养护,过程漫长而复杂。一盆景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成型成材。“一寸枝条生数载,佳景方成已十秋。”

8. 川派盆景博览园

30元/人。

天府艺术公园以金牛宾馆为核心,打造成天府文化新地标。公园涵盖“三园三湖三坊”片区:

一核:金牛宾馆

三坊:文博坊、文商坊、文创坊

三园:锦园—迎桂湖、蜀园—荷华湖、蓉园—芳菲湖

占地面积达到299亩的文博坊范围内包含天府美术馆、天府图书馆、天府艺术馆三大文化场馆,三大建筑环湖而立。

迎桂湖心3座分别以岁寒三友——松、竹、梅为设计元素打造的川派盆景式湖心岛尽管也已成型。

上一篇:附石盆景用什么石头好(哪种附石盆景好看) 下一篇:三角枫盆景(三角枫盆景用什么土)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