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鲜花百科 >

兰花规模化(兰花的发展现状)

更新:2022-11-27 12:10归类:鲜花百科人气:67

1. 兰花的发展现状

会,假设一盆兰花有足够的生长空间(类似野生环境),而兰苗几年都不分苗修剪。那它会一直沿着生长方向发展,与生长方向相反的兰苗最终会因为缺少养分而渐渐退化。

首先它的根系不会再萌新根,继而兰苗会慢慢萎缩,最明显的就是叶片开始减少。

2. 兰花发展现状趋势论文

墨西哥发现的多种树蛙(Mesoamerican Herpetology. 2: 230–241.)

几个月前,有科学家开始提醒人们要警惕“否认灭绝论”的兴起。这种观点的目的类似“否认气候论”,它会错误描述物种灭绝危机,并试图证明人类活动并没有真正地对生态系统产生破坏性影响。事实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去年,科学家和自然保护组织宣布了一长串可能已经灭绝的物种名单,其中包括很多青蛙、兰花和鱼类。尽管研究人员会定期进行野外考察,去寻找它们依旧存在的证据,但事实上名单中的大多数生物已经有几十年没有被发现了。这些物种灭绝的原因五花八门,从疾病到物种入侵,抑或是栖息地的丧失,但最终大多数都可以归结为人类活动的影响。

当然,想要证明一个物种灭绝很难,因此科学家们在宣布一个物种真正灭绝时往往也十分谨慎。如果太早地宣布灭绝,那么我们可能会失去保护这一物种最后的机会。正因为如此,再加之这些物种中有相当一部分生活在难以调查的区域,所以过去一年的灭绝声明中,许多使用的描述都是“可能”、“或许”消失,这种说法不会让人完全失去希望。

当然,这种希望也存在一定的意义,因为当我们开始投入资源和精力来保护动物时,总能得到回报。2019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物种保护工作使鸟类的灭绝率降低了40%。最近的另一篇论文也有发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保护行动已经阻止了几十种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灭绝。尽管还有许多物种处于灭绝的边缘,但至少我们能有所作为,来尽力挽救它们。

有时候,我们甚至可以做得更好。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是一个调查世界各地物种灭绝风险的组织,今年他们公布了几项十分成功的保护工作,比如之前被认定为“极度濒危”的瓦哈卡树蛙(Oaxaca treefrog, Sarcohyla celata),由于在它们居住地附近的居民采取了很好的保护措施,它现在已经只被评定为“近濒危物种”。

“我们可以去扭转局面,而不是坐在一旁哭泣,”自然保护组织的创始人、环保科学家斯图尔特·皮姆(Stuart Pimm)说。但同时,我们仍需要认识到我们已经失去了,或者可能会失去什么。我们可以哀悼这些已经消失的生命,并尽力阻止更多悲剧的发生。

综合上述的考虑,以下是科学家和物种保护工作界宣布在2020年灭绝的物种,它们是从媒体报道、科学论文、IUCN红色名单以及笔者自己的报道中挑选出来的。

孟加拉国(Bangladesh)的32种兰科植物——《国际生态与环境科学杂志》2020年2月的一项研究指出,孟加拉国187种已知兰科植物中有17%可能已灭绝。虽然其中一些仍然存在于其他国家,但即使是区域性灭绝,也同样警告着我们,人类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损害。还有一篇类似的论文指出,马达加斯加岛(Madagascar)的另外九种兰花可能也已灭绝。

光滑手鱼(Smooth handfish, Sympterichthys unipennis)——它是2020年为数不多,受到媒体关注的灭绝物种之一。手鱼是一种不寻常的物种,它们的前翅看起来很像人类的手臂,可以用来在海底行走。这种光滑手鱼生活在塔斯马尼亚(Tasmania)海岸附近,1802年,它作为当地丰富程度很高的常见鱼类第一次被自然学家发现。然而在经历了海底捕捞、污染、栖息地破坏等威胁后,它们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尽管当地的渔业在50多年前就已经停产,但依旧没能缓解光滑手鱼的生存危机,其他种类的手鱼仍然处于“极度濒危”,光滑手鱼的灭绝或许能激发保护行动的开始。

光滑手鱼

65种北美植物——在过去的一年里,研究人员着手调查了美国陆地上已经灭绝的植物种数。他们对这65种植物进行了分类,包括5种小乔木、8种灌木、37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和15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其中一些已经被报道过,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仍然是他们第一次听到这些物种灭绝的消息。名单中包括一种来自美国东南部的芭拉扣属(Marshallia,Appalachian Barbara's buttons)的大型植物,直到去年它才得以划清所属物种,但不幸的是,它最后一次出现已是在1919年(与其他物种混淆了很长时间)。

芭拉扣属植物。图片来源:wikipedia

22种蛙类——IUCN今年将二十多种长期未被发现的中美洲和南美洲的蛙类列为“极度濒危(可能已灭绝)”,它们都是两栖动物壶菌(Amphibian-killing chytrid fungus)的受害者。其中包括46年未被观察到的阿拉瓜盗蛙(Aragua robber frog, Pristimantis anotis)和皮尼昂戈粗脚蟾蜍(Piñango stubfoot toad, Atelopus pinangoi),它们大多在20世纪80年代消失。2008年科学家们观察到了一只该种的幼年蟾蜍,他们分析称“这一物种很可能已经灭绝,即使有仍然存留的种群,也只会有50只不到的成熟个体。”

阿拉瓜盗蛙。图片来源:wikipedia

皮尼昂戈短脚蟾蜍。图片来源:wikipedia

奇里基哈莱奎因蛙(Atelopus chiriquiensis)和桔红箭毒蛙(Oophaga speciosa),它们最后一次被发现分别是在1996年和1992年,这些来自哥斯达黎加(Costa Rica)和巴拿马(Panama)的蛙类同样受真菌感染的影响而走向灭绝。

奇里基哈莱奎因蛙 。图片来源:wikipedia

15%的螨类——去年8月发表的一篇论文宣称,与植物和脊椎动物的灭绝类似,螨虫也存在大面积灭绝的迹象,目前还正在进行进一步研究。我们可能会觉得螨虫听起来并不重要,但它们却是生态系统中关键的一环。全世界125万种螨虫,如果有15%已经灭绝,那就意味这是上万种类的灭绝事件,研究人员预测这个数字还会继续上升。

锡默卢岛鹩哥(Simeulue Hill mynas)——一篇论文称这是一种“正在灭绝过程中”鸟类,在此之前,它们从未被研究过。这种鸟类可能在过去两三年里由于鸣禽市场的过度交易而已属于“野外灭绝”状态。目前,仍有少数个体被捕获囚禁。

常见的鹩哥。图片来源:wikipedia

17种菲律宾棉兰老岛拉诺湖的淡水鱼——受捕食者物种入侵、过度捕捞和破坏性捕捞方法(如炸药捕鱼)的威胁,IUCN在今年广泛搜索和调查后,将其中15个物种列为“灭绝物种”;其余两个物种列为“极度濒危(可能已灭绝)”物种,但它们的处境依旧危险,因为入侵的捕食者仍然数量众多、情况良好。

小笠原伏翼蝙蝠(Bonin pipistrelle , Pipistrellus sturdeei)——科学家们只在19世纪发现了一次这种日本蝙蝠,而IUCN在2006年至2020年期间一直将其列为“数据不足”。这一段时间内,关于该物种的分类一直处于争论之中,2020年3月发表的一篇论文解决了这个问题。但不幸的是,最新的红名单更新已将该物种列为灭绝物种。而日本政府自2014年起就宣布了这种蝙蝠的灭绝。

小笠原伏翼蝙蝠。图片来源:wikipedia

短翅螳螂(Pseudoyersinia brevipennis)——这种来自法国的螳螂在1860年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人们就它在是否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物种的问题上进行了长期(但仍未解决)的争论,而今它已经被宣布灭绝。

礼美龙舌兰(Agave lurida or Agave desmettiana) ——这种多肉植物最后一次于2001年在墨西哥瓦哈卡(Oaxaca)被发现。但之后经过多次考察一直未能再找到其踪迹,今年它们终于被宣布“野外灭绝”,但仍在人工栽培。正如IUCN红色名录所指出的,“迁地收集的标本也只剩下了少数,人们担忧这一物种将在不久后完全灭绝。”

巨麻属植物(Falso Maguey Grande, Furcraea macdougallii)——这是另一种已经“野外灭绝”,但仍以人工栽培形式存在的巨麻属多肉植物(你今天可以在网上花15美元买到这些植物),其自然生长的品种最后一次发现是在1973年。该植物的主要栖息地在1953年开始退化,大多都成为了龙舌兰种植园。除此之外,野火可能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这种物种自身的生长范围限制也导致其更容易灭绝。“物种的生长范围限制使其非常容易受到局部干扰,因此最后的个体很容易被消灭了,”IUCN称。

谷精草属植物(Eriocaulon inundatum)——上一次是1943年在塞内加尔(Senegal)的科学考察中被收集到。但后来由于盐矿的开采,它们的栖息地随之被摧毁,进而导致了其灭绝。

疏花金钗木(Persoonia laxa)——这种来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New South Wales)的灌木在1907年和1908年曾两次在栖息地附近被采集。然而,他们的栖息地毁于“高度城市化”。目前,新南威尔士州政府仍然将其列为“假定已灭绝”,但IUCN在2020年将其完全列为“已灭绝”类别。

纳萨雷诺(Nazareno, Monterverdia lineata)——有论文研究早在2010年和2015年就宣布了这种古巴植物的灭绝,但直到今年它才被列入IUCN红色名录。导致它们灭绝的原因是当地农业和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这使得它的栖息地严重退化。

木百合属植物(Wynberg conebush, Leucadendron grandiflorum)——这种南非植物已经有200多年没有被发现了,尽管它最近才被列入IUCN红色名单,长期以来它一直被认为是该国有记载的最早灭绝的物种。当时,它唯一的栖息地是最早的殖民地农场所在地。

木百合属植物(Wolseley conebush, Leucadendron spirale)——南非木百合属的另一种,这种植物最后一次出现是在1933年,此后广受追捧,还有人出高价去野外搜寻它们。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对它灭绝的原因还未调查清楚,但很可能是由于农作物种植、外来植物入侵和造林运动造成的栖息地丧失。1809年,一位科学家称这一物种十分美丽,并阻止人们继续大肆采集,但并未起到太多的作用。

南非木百合。图片来源:wikipedia

裂腹鱼属鱼类(Schizothorax saltans)——这种来自哈萨克斯坦的鱼最后一次发现是在1953年,当时它们赖以生存的河流,因为用来灌溉作物而被抽干了,它们因此丧失了栖息地。IUCN在去年之前没有对这些物种进行评估。

藤春属植物(Alphonsea hortensis)——自1969年以来再没有观察到过这种斯里兰卡树种,今年它们被宣布为“野外灭绝”,现在人工栽培的品种生长在佩拉德尼亚皇家植物园(Peradeniya Royal Botanic Garden)。

洛德豪威长耳蝙蝠 (Lord Howe long-eared bat, Nyctophilus howensis)——这个岛屿物种是由1972年从一个骨骼标本确认发现的。保护工作者可能目击过几次它们存在的证据,但是这些它们还幸存的希望现在已经破灭了。

黄金灯笼花(Deppea splendens)——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已经宣布这种美丽的植物物种“在野外灭绝”。之所以还有活的标本存在,是因为1973年发现这种植物的植物学家丹尼斯·布里德洛夫(Dennis Breedlove)在其墨西哥唯一的栖息地成为农田之前收集了这一物种的种子,。现在被一些园丁将其称为“圣杯(holy grail)”,从布里德洛夫的种子中培育出来的植物只需16.95美元就可以在网上买到。

黄金灯笼花。图片来源:wikipedia

克劳加斯托尔弯唇蛙(Craugastor myllomyllon)——危地马拉(Guatemalan)的一种青蛙,它们从未有过统一的名称。自1978年以来,它们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直到2000年它们才被认定为独立的物种。与今年灭绝名单上其他蛙类不同的是,这种蛙类在壶菌危机到来之前就灭绝了,科学家推测是当时的农业发展破坏了它唯一的栖息地。

单带跳螳(Spined dwarf mantis, Ameles fasciipennis)——这种意大利螳螂在1871年左右经过科学调查收集了一次,之此之后便再也没有被发现过。IUCN说,该属的分类方法“相当混乱,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析来确认该物种的有效性。”不过,目前虽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但还是没有发现该物种仍然存在的迹象。

谢氏硬草(Scleria chevalieri)——这种塞纳盖勒(Senagalese)植物最后一次出现在1929年,它们曾经生长在沼泽地,但后来生长所需的水源因为用于灌溉当地的花园而枯竭,最终它们因为栖息地的退化而消失。

夏威夷黄木(Hawaii yellowwood, Ochrosia kilaueaensis)——这种树自1927年之后就再也没被发现过,它们的雨林栖息地已经由于植物入侵、羊群啃食以及火灾等原因严重退化。根据美国濒危物种法案,它目前被列为濒危物种,但IUCN在去年就已宣布了它的灭绝。

星状王棕(Roystonea stellate)——科学家只在1939年成功采集到过一次这种古巴棕榈树的信息,之后的多次搜索都未能找到它们仍然存在的证据,这可能是因为它唯一的栖息地被改造成了咖啡种植园。

加尔帕伪溪蝾螈(Jalpa false brook salamander, Pseudoeurycea exspectata)——由于农场的兴建,放牧和伐木等活动的影响,这种曾经很常见的危地马拉两栖动物已经走向灭绝,它们最后一次出现在1976年。之后,自1985年以来,至少有16次调查都没有发现该物种还存在的任何证据。

溪蝾螈。图片来源:wikipedia

恰帕斯梣(Faramea chiapensis)——这种植物只在1953年采集到过一次,这种墨西哥植物因殖民主义和森林砍伐失去了它们的栖息地。

古巴车桑子(Euchorium cubense)——这种古巴植物最后一次出现在1924年,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发现其踪迹。IUCN将其与柳科植物(Banara wilsonii)一起列入2020年灭绝物种名单,科学家最后一次见到这种植物是在1938年,当时它的栖息地被清理出来当作了甘蔗种植园。

硅芦荟(Aloe silicicola)——这种来自马达加斯加山区的植物上一次被发现是在1920年,现在它们已经被列入“野外灭绝”名单,仅有部分植株存在于一个植物园中。其灭绝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它们以前的栖息地经常发生火灾。

大眼铠甲弓背鱼(Chitala lopis)——这是爪哇岛(Java)的一种大型鱼类,自1851年以来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网上有许多资料用同样的名称来称呼其他任然存活的细鳞弓背鱼)。它们的灭绝可能是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退化造成的,其中包括污染、过渡捕捞和森林砍伐等。

谷精草属(Eriocaulon jordanii)——这种草种以前出现在塞拉利昂(Sierra Leone)沿海的两个地区,但这两个栖息地在20世纪50年代被人们改造成了稻田,造成了它们的灭绝。

苏门答腊豆蔻(Amomum sumatranum)——这种来自苏门答腊(Sumatra)的植物是豆蔻的近亲,它们在1921年的科学调查中被采集过一次。这一植物所处的原始森林现在已经被人类完全开发利用,IUCN称这种植物目前仅剩一个人工培育的种群,因此将他们判定为“野外灭绝”。

真鲨属,失落鲨(Lost shark , Carcharhinus obsoletus)——这是这一物种第二次出现在红色名单上。2019年,科学家们在研究了几十年前的标本后确定了该物种,并指出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就没有人再观察到过它。今年,IUCN将这一物种列入了“极度濒危(可能已灭绝)”的红色名单中。

失落鲨。图片来源:wikipedia

扇衣属地衣(Cora timucua)——这种来自佛罗里达州(Florida)的地衣是通过DNA比对,从历史标本中鉴定出来的。不幸的是,自19世纪初以来,没有再收集到新的样本。去年12月为该物种命名的科学家称其为“潜在灭绝物种”,考虑到它可能仍生存在偏远地区,科学家建议将其列为“极度濒危(可能已灭绝)”。然而,在最近的调查中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苍羚,突尼斯瞪羚(Dama gazelle in Tunisia, Nanger dama)——这种濒临绝种的瞪羚仍存在于一些别的国家,也有一些被圈养的群落。但是突尼斯最后一只瞪羚的死亡标志着又一个国家的瞪羚已然灭绝,这种区域性灭绝时刻提醒着人们,要尽力去保护还存留的瞪羚种群,避免它们走向灭绝。

苍羚。图片来源:wikipedia

文中部分物种名称并非官方定名,因为物种稀少、研究证据不足或历史种属分类混乱,部分物种并未有文献支持的中文种属名称,如果有读者了解正确译法,欢迎在留言指正。

3. 兰花的发展现状怎么写

1、兰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属兰科,叶四季常绿,不同品种的兰花叶子不一样。

2、建兰,陆生植物,叶2-6枚丛生;春兰,陆生植物,假鳞茎集生成丛,叶4-6枚丛生;蕙兰,陆生植物,叶7-9枚丛生;寒兰,陆生植物,叶3-7枚丛生;多花兰,附生植物,假鳞茎粗壮,叶3-6枚丛生;台兰,台兰与多花兰相似,但本种较矮小,叶片厚而光泽,花茎长15-30cm,着花15-40朵,花形较小,深紫褐色,唇瓣白色,无香气,花期4-5月。

3、有的兰花是一年长出花,大部分不是,如果养的壮,管理到位,能年年开花,但是年年开花对兰柱生长不利,会导致其过早衰老,最好的是按兰珠苗情视定,隔年开花,有利于营养积累和生长。

4. 谈谈兰花今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物资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增长,促进了兰花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据有关资料报道:兰花专业户上万家,兰花名苑上千个,兰花企业化经营上100个。兰花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兰花两个文明建设最繁荣的时期。国兰产业年经济总收入达到40亿左右,滚动出数百亿的兰花资金。开发的新品种2000个以上,并广泛推广,有的品种打造成为名优品牌,誉名天下,而数百年间其品种也只有数百个,这是兰花产业发展结出的丰硕成果。

总之,30年来,兰花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了积极和特殊的作用,成绩是辉煌的。

5. 兰花发展前景

夜兰花目前的种植前景还是不错的。我国对夜兰花的需求量一直都很大。

夜兰花相对比较容易种植,种植过程的成本比较低,可能前期投资比较大,但是收益相对比较稳定,夜兰花市场前景非常乐观,不过,需要掌握种植技术,才能种出优质稀奇的品种满足市场的需要。

6. 兰花的未来发展方向

前景不错,目前,兰花种植,主要目的是观赏性花卉风景。一般是公园、公共场所的花坛和盆景、居家小院、宾馆酒店等花园和客厅客室以及居民家。

7. 兰花的发展现状分析

历史性。

春秋时代,中国兰花有十大特性,2500多年前,中国文化先师孔大于称兰为“王者之香’足见国兰在历史文化上的地位。古代诗人学者李白、赵时庚、赵孟坚、李时珍、杜文澜、欧金策、郑板桥等等,著书立学,吟诗作画赞颂二花之幽香素雅,高风亮节,亭亭玉立之君子风,对兰花的地位作用、品种栽培技术、观赏价值、文化品位等都作了精深论述。近代几十年来,很多国兰专家学者如吴应祥、陈心启、吴恩元等的兰花专著,都是中国兰花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为开发兰花事业,弘扬兰花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国际性。

中国兰花在国际上声誉很高,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栽培兰花的国家,比西方栽培洋兰要早得多。南宋末叶的1256年,景沂所著的《金芳备祖》被收藏在日本皇宫厅库,直到1979年才将新印本送还我国。宋代以后,国兰陆续传到东南亚、朝鲜、越南等国。在日本,国兰是财富权力、高贵的象征,美国从中国大量输入兰花,国二之风刮遍美洲。全世界每年商品兰花消费总值在30亿美元以上。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兰花大量输出,每年销售量若干亿元。中国兰花以其香、美、奇、特、高雅之优势博得各国人民喜爱,有些专家、富豪不惜千金万币购买国兰名品,形成现代化产业生产,成为大富豪,可见中国兰花在国际上的地位是很高的。

三、群众性。

中国兰花有广泛的群众性。历代帝王将相才于佳人,文人墨客和普通百姓,无不说兰为高洁、典雅的象征,爱兰、养兰、赏兰成为一种良好的崇高的文化风尚,兰交、兰友、兰谊、兰章成为美称。中国兰花以其沁人心脾的奥妙幽香、冰清玉洁的色泽、珍稀奇特的艺态、亭亭俊秀的风格,博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赞美爱好。古诗古画赞颂千秋不败,爱国名将张学良、老革命家朱德委员长吟诗颂兰为真君子,是国色国香。近十多年来,国际国内掀起兰花热,各界人士爱兰养兰越来越多,推动了兰花事业大发展。

四、观赏性。

形有行龙、横龙、凤尾、燕尾、鸟嘴、矮种奇叶等。叶艺的色分红黄蓝白紫等。叶艺有爪艺、边艺、缟艺、片缟、中透缟、斑缟、爪缟艺、爪斑缟、云井、绀帽、悬针艺、线纹艺、冠艺、绵艺、鹤艺、宝艺、裙艺、中透艺、虎斑、蛇斑、图纹斑、中斑、切斑、排斑、综合艺、水晶艺等等,如画如图,艺色万千。再说兰花的形色,较珍贵的有梅荷水仙瓣、复色花、红素、黄素、白素、奇形怪状的奇花,多瓣多舌的各种蝶花,集叶艺、瓣形、色彩晶莹于一体的珍稀极品。有的如龙腾虎跃,舞蝶翩翩,凤语声声;有的像朝霞彩云,奇峰秀水、飞瀑千丈;有的似银屏翠轩,宫殿垂帘,碧玉珠箔;还有的若绝色佳人,大佛神童。这个兰花王国的美妙神奇,确是无穷无尽。观之神往,思之陶醉,使人心旷神怡,是其它任何花卉所不能比拟的。

五、经济性。

中国兰花从观赏植物转为商品后,其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很高,特别是传统名品和新奇特珍稀品种难以估量,现在国兰也发展为一种产业,东南沿海、江、浙、鄂、云、贵、川等地投资几十万、几百万办兰花园的企业家不胜枚举。兰花热时,兰花被称为“绿色股票”、“绿色古董”、“绿色金于”、奇花、奇叶、奇价,今年四月成都两苗春剑多舌蝶花实售一百二十万元。兰花呈发展态势。名品兰花,从经济价值可看出比其它花卉名贵。国兰市价直接受港台和国际市场的影响,了解国际兰花市价信息是很必要的。

六、喜阴性。

喜阴性是固有的自我特性,自古生长在高山密林灌木杂草的腐植土上,喜欢腐质丰富,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喜欢阴深潮湿,通风透气的环境。忌畏烈日、积水和病虫害,比较耐寒,四季长青、四季有花开,属于半阴性植物。养兰爱兰者了解掌握这种特性,精心栽培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七、幽香性。

国兰,是洋兰和中国其他任何花卉所不可比拟的,之所以称为“王者之香”、“国香”是名副其实的。任何兰花除叶艺外,花姿花色瓣型再好,如果不香者就逊色了,幽香清香是国兰绝妙的独特价值。

八、遗传性。

变异性和稳定性(保守性)。这是国兰极其重要的特性,也是最复杂,科研价值很高的特性。有关资料介绍,在正常情况下,国兰各种品种的特性是非常稳定的,这就是遗传性的稳定性,如素心品种开素心花、线艺品种的芽长出线艺的兰叶。但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因为兰花的外界条件不可能长期稳定不变,外界条件变化了,芽原基在分化发育过程中就会发生变异,叫做芽变进化或退化。外界条件变化是指阳光、温度、水量、药物、肥料、生长激素、病虫害等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异。

九、科学性。

国兰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培植发展,鉴定观赏兰花,不是简单的知识,而是一门系统的科学工程,属高科技范畴。如对国兰品种的分类、花艺、瓣型、叶艺,传统名品,新奇特珍稀品种的鉴定观赏,遗传变异性、保守性的研究,用科技手段培育发展优良品种,开发保护,利用发展等等,都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要专心学习,增强科学观念,种好兰花。

十、文化性。

文化性是指兰花文化,其内容不再赘述。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借兰抒发爱国之心,名画家郑思南、郑板桥等,画兰表达忠贞爱国之志,很多名人爱兰养兰修身养德,颂兰为君子之花,出污泥而不染,居穷困而不改节。今天,我们在新世纪兴旺发达的大好形势下,要大力弘扬兰花文化,以兰喻志,以兰抒怀,精心体会兰花的神韵风采,弘扬爱兰养兰之风,使之成为真善美的象征,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成为经济文化生活发展水平的晴雨表。大家都来珍惜保护,学习研究兰花文化的宝贵遗产,进一步弘扬兰花文化,发展兰花事业,促进经济发展兴旺。 中国兰花的以上十个特性,最特殊的是它的历史性、观赏性、经济性、变异性、科技性、幽香性、文化性,大大超越了其它任何花卉,这是数千年来大自然造化的天性,是难于改变的。

8. 兰花产业发展现状

如果可以的话,我可以帮你代销,我非常喜欢兰花,准备以后从事这一行业!

9. 兰花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兰花生意非常有前途,使得兰花有着庞大的人群储备。兰花四季常青、芳香四溢、株型优美、花姿典雅、清新脱俗,是中国的十大名花,与梅花,竹子和菊花并称为“四君子”,有“王者香”、“香祖”、“第一香”和“仙草”的美誉。

人们在吃得饱,穿得暖之后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兰花作为一种高雅的绿植花卉,正好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兰花既能闻香观赏,美化环境,陶冶情操,还以兰会友,以兰养人。时代的发展也使兰花逐渐由文人贵族圈走入千家万户,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与青睐。

10. 兰花发展趋势

科技兰花是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获取的兰花苗,分为好多种,一种是组培苗,另外一种是杂交兰花,还有用辐射和激光诱导基因突变产生新兰花品种的,还有用药物来产生色花,素心和艺草的。

科技草因隐蔽性高,被不良商家拿来作为行骗的工具,骗了不少人,导致大家对科技草有着不同的看法,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有好的一方面,也有坏的一方面,科技本没有错,不少洪水猛兽,关键看我们如何使用。

科技草繁殖速度快,能够获取优良兰花品种,从兰花品种的选育角度来说,是有利的,科技草物美价廉,是以后兰花发展的趋势,利于兰花走进千家万户,很多人抵制科技草,我觉得这是庸人自扰,科技草和下山草本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它们都有自己的道路,未来它们也会找准自己的定位

上一篇:夏天室内兰花(室外兰花夏天怎么样养) 下一篇:卡特兰花几年开(卡特兰花花期长不长)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