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舌花草(白蛇舌花草图片大全)
1. 白蛇舌花草图片大全
没有
白花蛇舌草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产于福建、广西、广东、云南、浙江、江苏、安徽等省。
夏、秋二季采收,洗净。或晒干,切段,生用
白花蛇舌草的生物学特性是什么?
(1)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白花蛇舌草多生于田边、园地、旷野、路旁、渠沟、河边等处。喜温暖潮湿,需要充足的阳光。喜湿怕涝,不耐干旱和积水。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为佳,适宜生长温度为22~28℃,不耐严寒。种植以长江以南地区为宜。
(2)生长发育习性整个生育期为140~150天,大致可划分为出苗期、展叶期、花期和果期,各期之间有一定的重叠现象。
通常选择4月下旬气温约25℃时播种,播种后5~12天开始出苗,出苗不齐,后有陆续出苗,整个苗期约1个月。从出苗后出现第一对真叶到分枝后叶片停止生长,前后约90天,这一时期为展叶期,植株生长迅速,几乎所有的分枝都在此期完成。
6月上旬至7月上旬开始现花,花期约延续达65天,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从6月底初见结果,果期因受花期的影响,延续约80天,成熟于9月下旬至10月。
白花蛇舌草主根明显侧根茂密,根系发达,白色,展叶期根生长最快,
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有一个缓慢生长期。茎基分枝多,且茎节处易长不定根,分枝数因环境条件不同而不同,如阳光充足,肥水条件好则分枝多而粗壮,反之则分枝少且较瘦弱。因茎基分枝多,主茎不明显,植株松散,匍匐生长。
刚出苗时为2片真叶,6~8天后长成4片叶子,以后随着分枝数的增加叶片也随之大幅度增加。植株中部叶片最大,上部叶片长面窄呈线形,下部叶片短而宽呈条形。在花果盛期,叶片数最多,可达105~110片;果实在花谢后15天左右即可成熟,结实率仅为50%左右。
2. 白花蛇舌草长什么样子图片
白花蛇舌草(学名:Hedyotis diffusa),高15-50cm,根细长,分枝,白花。茎略带方形或扁圆柱形,光滑无毛,从基部发出多分枝。花期春季。种子棕黄色,细小,且3个棱角。
叶对生,无柄,膜质,线形,长1-3厘米,宽1-3毫米,顶端短尖,边缘干后常背卷,上面光滑,下面有时粗糙;中脉在上面下陷,侧脉不明显;托叶膜质,基部合生成鞘状,长1-2mm,尖端芒尖。
别名蛇舌草、羊须草、蛇总管,属茜草科耳草属,一年生披散草本。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主治:肺热喘咳;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擅长治疗多种癌肿。在中国产于福建、广东、香港、广西、海南、安徽、云南等省区;国外分布于热带亚洲,西至尼泊尔,日本亦产。
3. 白花蛇舌草图片及功效
干品差不多20元/斤上下
4. 白花蛇舌草高清图片
白花蛇舌草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干燥全草,性寒,主要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治疗各种类型的炎症;而水线草是水线草的全草,长的和白花蛇舌草非常相似,同时也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要是治疗疟疾、烫伤等疾病。前者除了肿瘤之外对降血压还有一定的功效。
5. 白白花蛇舌草图片
白花蛇舌草的功效与作用,清热,利湿,解毒。治肺热喘咳,扁桃体炎。咽喉炎,阑尾炎,痢疾,尿路感染,黄疸,肝炎,盆腔炎,附件炎,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肿瘤。亦可用于消化道癌症。副作用较小,但是可能会损伤脾胃。
6. 干白花蛇舌草图片大全
白花蛇舌草不能长期喝。适用于治疗由于肝阳上亢所导致的头晕目眩及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但是白花蛇舌草不宜过量或者是长期服用,以免中毒。白花蛇舌草的毒性主要是因为其主要成分中含有蒽醌,现代药理学认为蒽醌类物质对直肠粘膜具有刺激作用,长期服用与直肠癌发病有关。现在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跃居肿瘤发病率第一位,日常生活中应当避免服用刺激直肠粘膜的食物和药物,尤其是润肠通便类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