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传说故事简介(杜鹃花传说故事简介内容)
1. 杜鹃花传说故事简介内容
那望帝灵魂变化的杜鹃鸟,眼看故国破灭,无计可施,心里的怨恨化做声声悲鸣,在每年桃李花开的二三月,对着清风明月叫道:“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蜀地的百姓一听见鸟叫,就会说,我们的旧君望帝又在怀念故国了。
2. 杜鹃花由来的故事
相传,古代的蜀国是一个和平富庶的国家。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盛,人们丰衣足食,无忧无虑,生活得十分幸福。富足的生活,使人们慢慢地懒惰起来。他们一天到晚,醉生梦死,嫖赌逍遥,有时连播种的时间都忘记了。
当时蜀国的皇帝,名叫杜宇,是一个勤勉的君王,他看到人们乐而忘忧,心急如焚。为了不误农时,每到春播时节,他就四处奔走,催促人们赶快播种,把握春光。
不过,杜宇积劳成疾,最终告别了他的百姓。可是他对百姓还是难以忘怀。他的灵魂化为一只小鸟,每到春天,就四处飞翔,发出声声啼叫:布谷,布谷。直叫得嘴里流出鲜血,鲜红的血滴洒落在漫山遍野,化成一朵朵美丽的鲜花。
人们被感动了,开始学习他们的好国君杜宇,变得勤勉和负责。他们把那小鸟叫作杜鹃鸟,他们把那鲜血化成的花叫作杜鹃花。
3. 杜鹃的故事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便把鲜红色的杜鹃花说成是杜鹃啼的血。因此,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4. 杜鹃花的民间故事
李商隐《锦瑟》诗有云,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其中就有这样的典故:
庄周梦蝶的故事——《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
望帝传说——《寰宇记》:“蜀王杜宇,号望帝,后因禅位,自亡去,化为子规。”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5. 杜鹃花的传说故事简短
印象中是因为传说杜鹃花是杜鹃啼血而染成
传说古蜀国有国君名杜宇,又称望帝,被臣子逼位,逃于山中,死后忧愤,化而为鸟,名为杜鹃鸟,也称子规,终日悲啼,其叫声似“民贵,民贵”,以至嘴角流血,血流到花上,就是杜鹃花。
也有说法“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南唐有位进士叫成彦雄,写过一首《杜鹃花》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一声寒食夜,数朵野僧家。谢豹出不出,日迟迟又斜。
6. 杜鹃花背后的故事
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五颜六色的杜鹃花、
花团锦簇的杜鹃花、含苞待放的杜鹃花、
孤标傲世的杜鹃花、 生机勃勃的杜鹃花、
姹紫嫣红的杜鹃花、 群芳竞秀的杜鹃花、
百花吐艳的杜鹃花、 百花齐放的杜鹃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杜鹃花是从大山里来,它美化了城市,美化了环境和校园。它甘愿为苍天大树作陪衬,甘愿为城市花坛作点缀,甘愿为净化空气反复绽放。
这种勇于奉献的精神值得我学习,我今后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像杜鹃花一样,多姿多彩,勇于奉献。
7. 关于杜鹃的故事有哪些
传说古代蜀国有一位皇帝叫杜宇,与他的皇后恩爱异常。
后来他遭奸人所害,凄惨死去。他的灵魂化作了一只杜鹃鸟,每日在皇后的花园中啼鸣哀嚎。它落下的泪珠是一滴滴红色的鲜血,染红了皇后园中美丽的花朵,所以后人给它起名叫杜鹃花。那皇后听到杜鹃鸟的哀鸣,见到那殷红的鲜血,明白是丈夫灵魂所化。悲伤之下,日夜哀嚎着“子归,子归”,终究郁郁而逝。她的灵魂化为火红的杜鹃花开满山野,与那杜鹃鸟相栖相伴,所以这杜鹃花又叫映山红。
8. 杜鹃花的神话故事
杜宇为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周朝末年,七国称王,杜宇始称帝于蜀,号曰望帝。晚年时,洪水为患,蜀民不得安处,乃使其相鳖灵治水。鳖灵察地形,测水势,疏导宣泄,水患遂平,蜀民安处。杜宇感其治水之功,让帝位于鳖灵,号曰开明。
杜宇退而隐居西山,传说死后化作鹃鸟。每年春耕时节,子鹃鸟鸣,蜀人闻之曰“我望帝魂也”,因呼鹃鸟为杜鹃。一说因通于其相之妻,惭而亡去,其魂化作鹃鸟,后因称杜鹃为“杜宇”。
原来,这里面还有一段神奇而又曲折的故事。包含酸甜苦辣,回味无穷。
传说,当时的四川,在三峡一带尚处淤塞,四川盆地是一个近乎全封闭的围嶂。川内又有岷江、涪江等大河,川西雪山过来的大水无处排泄,于是盆地内经常洪水横流,巴蜀人民终年挣扎在避水逃难中。杜宇虽然竭尽心力,筑堤开堰,又带领人民上山躲避,但治标不治本,依然不能平息灾难,杜宇因此忧心忡忡。
后来,从下游的湖北地区,来了一个叫鳖灵的人。他胸怀大志,胆识过人,才略出众。望帝杜宇见了非常高兴,于是任命他为相。鳖灵担任蜀相之后,主持政务,兴利除弊,将蜀地治理得更好。此时常年的洪水依然是川内的主要灾难。鳖灵经过观察,决定把巫山的峡道开凿清理,让川内的河流得以顺峡谷而出,不再四处泛滥。于是他率领川中健儿,在巫山一带开凿石壁。经过数年千辛万苦的努力,终于将今天的巫峡开凿畅通,使得原本淤塞横流的川内江河,都从巫峡顺势而出,一泻万里,形成奔流不息的滚滚长江。
鳖灵为了治水,不辞辛劳,废寝忘食,甚至数年之间不曾回家探望。通过治理水患,他在民众中也建立了很高的威望。望帝杜宇见状,便按照当时的惯例,主动把君主之位禅让给了鳖灵。鳖灵成为蜀地新的君主,号“开明”,又称为“丛帝”。
望帝杜宇禅位之后,退居西山。昔日统治全蜀的君主,如今成为闲居的老人,自然难免一点点惆怅。谁知道太平日子没过多久,四乡竟然传来了流言,说杜宇把君主之位禅让给开明,是因为在开明率众治水期间,杜宇同开明的妻子发生了私通,所以才羞愧让位的。
流言传来,望帝杜宇是又气又急。想不到一番好意竟然落得这样的诬蔑。那会儿虽然没啥“封建伦理束缚”,但道德指责的帽子还是很重的。杜宇原本就上了年纪,又在长期的为政中殚精竭虑,损害了健康,受此打击,很快一病不起,含恨逝去。
他的魂魄不忍离开蜀地人民,于是化身为鸟,昼夜鸣叫,声音凄切。而川中人民,也没有忘记他们的君主,把这种鸟叫做“杜鹃”,以表达对望帝杜宇的怀念。杜鹃鸟的别称很多,如“望帝、望帝魂、杜宇、杜宇魂、杜魄、杜宇魄、蜀王魄、蜀帝魂、古帝魂、蜀鸟、蜀魄、蜀魂、蜀鹃”等,都是源自这个故事。而用“望帝啼鹃”比喻冤魂的悲鸣;“杜鹃啼血、子规啼血”等指杜鹃鸟的哀鸣,并表哀怨、愁思之意,也由此而来。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杜宇化鸟固然不可信,开明凿通巫峡也大大超过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因此只是民间传说。但蜀地的人民,却是实实在在的怀念着这两位给川中人民带来幸福的先贤。
9. 杜鹃花传说故事简介内容概括
《杜鹃鸟和斑鸠》是一首表现伦理观念的著名寓言诗。克雷洛夫善于观察鸟兽的习性,然后摄取其特点,加以传神的描绘,塑造出成功的寓言形象。杜鹃鸟的形象便是一例。杜鹃又名子规、阳雀,有很多种类。它有两个引人注意的特点:一是鸣声悲哀,喜欢在晚春和月夜啼叫。我国民间传说,远古时代蜀国国君杜宇(即望帝)哀怨而死,其魂化为杜鹃,故杜鹃又称杜宇。所以,我国有很多关于杜鹃的哀怨诗歌,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望帝春心讬杜鹃”(李商隐《无题》)。
二是不自己孵雏。杜鹃中的部分种类自己不筑巢,到了产卵季节,便把卵产在多种雀形目鸟类的巢中,或者把卵产在地面再伺机衔到雀形目鸟类巢中,让巢主代它孵卵。
杜鹃雏鸟出壳之后,反把巢主自己的雏鸟推出巢外,独受巢主哺育。
克雷洛夫正是抓住杜鹃鸟的这两种习性,把它们用伦理的线巧妙串连起来,塑造了一个不爱子女而被子女抛弃的母鸟形象。
10. 杜鹃花传说故事简介内容50字
相传古时蜀国的的一个君王杜宇 号为望帝 有一年蜀国遭洪灾 生灵涂炭 为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他拜鳖灵为相 洪水被鳖灵制服后 望帝将皇位让给了鳖灵 而自身化作一只杜鹃鸟飞升天庭 他由于眷恋着蜀国的黎民百姓 在飞升之即发出阵阵悲啼 滴血在山谷里 变成了一簇簇血红的花。人们为了纪念望帝杜宇 将花名取名叫杜鹃花 将杜鹃鸟取名叫杜宇鸟 也叫子归鸟。 传说望帝传位后,归隐深山,死后化作杜鹃鸟,每年二月杜鹃鸟飞回美丽的川西上空日夜啼叫,催促农夫赶快春耕,直叫到口吐鲜血,染红了山上的杜鹃花,蜀人以为是望帝的魂回来了,这就是民间传说中“杜鹃啼血”的故事相传古时蜀国的的一个君王杜宇 号为望帝 有一年蜀国遭洪灾 生灵涂炭 为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他拜鳖灵为相 洪水被鳖灵制服后 望帝将皇位让给了鳖灵 而自身化作一只杜鹃鸟飞升天庭 他由于眷恋着蜀国的黎民百姓 在飞升之即发出阵阵悲啼 滴血在山谷里 变成了一簇簇血红的花。人们为了纪念望帝杜宇 将花名取名叫杜鹃花 将杜鹃鸟取名叫杜宇鸟 也叫子归鸟。 传说望帝传位后,归隐深山,死后化作杜鹃鸟,每年二月杜鹃鸟飞回美丽的川西上空日夜啼叫,催促农夫赶快春耕,直叫到口吐鲜血,染红了山上的杜鹃花,蜀人以为是望帝的魂回来了,这就是民间传说中“杜鹃啼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