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鲜花百科 >

凤仙花的诗词(古诗凤仙花的诗意)

更新:2022-12-15 11:12归类:鲜花百科人气:81

1. 古诗凤仙花的诗意

1、凤仙花绿化家居,功不可没。凤仙花经过光合作用可以吸引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人在呼吸过程中,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从而使室内空气氧和二氧化碳达到平衡,同时通过凤仙花的叶子吸热和水分蒸发可降低气温,在冬夏季可以相对调节温度,在夏季可以起到遮阳隔热作用,在冬季,据实验证明,有种植阳台的毗连温室比无种植的温室不仅可造成富氧空间,便于人与凤仙花的氧与二氧化碳的良性循环,而且其温室效应更好。

2、凤仙花美化家居,同样有很大的功能。凤仙花可使室内空气湿度保持极佳状态,鲜艳的色彩还让家居增添不少春天的气息,同时美丽的凤仙花有很大的欣赏价值,在小房子里面会显得春色无限,好像生活在鲜花的海洋,在大房子里面布置,可以摆出高贵的家居风格。

3、凤仙花的种植给家居增添了几分诗意。别碰我,是凤仙花的美语,因为它的籽荚只要轻轻一碰就会弹射很多出籽儿来,高贵的性格让整个家别有一番风格,另外,海娜系生长在热带地区的天然植物,一年生直立肉质草本,又名指甲草、小桃红,因其花头、翅、尾俱翘然如凤状,故学名又称凤仙花,因海娜含特有的天然植物色素,故海娜在新疆维吾尔族生活中非常普及,种植海娜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姑娘们用海娜汁染指甲、染头发,还涂在手心、手背、胳膊和腿等部位做皮肤保养,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一个能够无时无刻守在家里的自然医生,变成了美女的守护神,令人活得放心。

2. 描写凤仙花的诗句有哪些

桂花的别名有岩桂、木犀、九里香、金粟。桂花是中国木犀属众多树木的习称,代表物种木犀,又名岩桂,系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质坚皮薄,叶长椭圆形面端尖,对生,经冬不凋。

花生叶腑间,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其园艺品种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银桂、丹桂、月桂等。桂花有很多别称:因为叶子像圭而称“桂”;纹理如犀,又叫木犀;其清雅高洁,香飘四溢,被称为“仙友”;桂花又被称为“仙树”、“花中月老”。桂花通常生长在岩岭上,也叫“岩桂”;桂花开花时浓香致远,其香气具有清浓两兼的特点,清可荡涤,浓可致远,因此有“九里香”的美称;黄花细如粟,故又有“金粟”之名;桂花为“仙客”;花开于秋,旧说秋之神主西方,所以也称“西香”或“秋香”;桂花树是崇高、贞洁、荣誉、友好和吉祥的象征,凡仕途得志,飞黄腾达者谓之“折桂”。扩展资料据文字记载,中国桂花树栽培历史达2500年以上。

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南山经》提到的招摇之山多桂。

《山海经·西山经》提到皋涂之山多桂木。

屈原的《九歌》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

《吕氏春秋》中盛赞:“物之美者,招摇之桂”。

东汉袁康等辑录的《越绝书》中载有计倪答越王之话语:“桂实生桂,桐实生桐”。

由此可见,自古以来,桂就受人喜爱。

自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桂花成为名贵的花卉与贡品,并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

《西京杂记》中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皆献名果异树奇花两千余种,其中有桂十株。

公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接着在上林苑中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

当时栽种的植物,如甘蕉、密香、指甲花、龙眼、荔枝、橄榄、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来,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也提到桂花,当时桂花引种宫苑初获成功,并具一定规模。

晋代嵇含《南方草木状》记载:“桂出合浦,生必以高山之巅,冬夏常青,其类自为林,间无杂树。”

南京为天朝古都,南朝齐武帝(公元483—493年)时,湖南湘州送桂树植芳林苑中。

《南部烟花记》记载,陈后主(公元583—589年)为爱妃张丽华造“桂宫”于庭院中,植桂一株,树下置药杵臼,并使张妃驯养一白兔,时独步于中,谓之月宫。可想而知,当时把月亮认作有嫦娥、桂树、玉兔存在的月宫这一传说已相当普及,说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把桂树用于园林栽培了。现陕西汉中市城东南圣水内还有汉桂一株,相传为汉高祖刘邦臣下萧何手植,其主干直径达232厘米,树冠覆地面积400多平方米,枝叶繁茂,苍劲雄伟。

唐代文人引种桂花十分普遍,吟桂蔚然成风。

柳宗元自湖南衡阳移桂花十余株栽植零陵。

白居易曾为杭州、苏州刺史,他将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带到苏州城中种植。

唐相李德裕在二十年间收集了大量花木,其中剡溪之红桂,钟山之月桂,曲阿之山桂,永嘉之紫桂,剡中之真红桂,先后引种到洛阳郊外他的别墅所在地,此时园苑寺院种植桂花,已较普遍。 桂花的神话传说不断出现,尤其是唐代小说中的吴刚伐桂的故事,更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

传说中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

汉朝河西人吴刚,因学仙时,不遵道规,被罚至月中伐桂,但此树随砍随合,总不能伐倒。千万年过去了,吴刚总是每日辛勤伐树不止,而那棵神奇的桂树却依然如故,生机勃勃,每临中秋,馨香四溢。只有中秋这一天,吴刚才在树下稍事休息,与人间共度团圆佳节。毛泽东的诗词“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就源出于这一典故。 唐宋以后,桂花已被广泛用于庭园中栽培观赏。宋之问的《灵隐寺》诗中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著名诗句,故后人亦称桂花为“天香”。李白在《咏桂》诗中则有“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植君园”。表明诗人要植桂园中,既可时时观赏,又可时时自勉。这种需要,导致园中栽培桂花日渐普遍。如宋朝梅尧臣《临轩桂》:“山楹无恶木,但有绿桂丛”。欧阳修《谢人寄双桂树子》中“晓露秋晖浮,清阴药栏曲”暗示桂花已移植到诗人庭院中的芍药栏杆旁。宋代毛滂《桂花歌》中“玉阶桂影秋绰约”说明在玉色的台阶前植桂。元代倪瓒《桂花》诗中“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指出窗前植桂。桂花的民间栽培始于宋代,昌盛于明初。中国历史上的五大桂花产区均在此间形成。中国桂花于1771年经广州、印度传入英国,此后在英国迅速发展。现今欧美许多国家以及东南亚各国均有栽培,以地中海沿岸国家生长为最好。

3. 古人咏凤仙花诗词

这首诗以浅近、明快的语言,描写了指甲花的生长特性和笑傲炎夏的坚强性格,结尾点明题旨,借花言志,表现出一种傲视严酷环境的人格意志,反映出毛泽东独特、鲜明的个性,寄托了少年毛泽东高尚的理想和情操。

这首诗以浅近、明快的语言,描写了指甲花的生长特性和笑傲炎夏的坚强性格,结尾点明题旨,借花言志,表现出一种傲视严酷环境的人格意志,反映出毛泽东独特、鲜明的个性,寄托了少年毛泽东高尚的理想和情操。

4. 关于凤仙花的诗词

凤仙花,染指甲,纤纤玉指人皆夸花木君 凤仙花,又名指甲花、小桃红、别碰我、笑豆叶等。因其花头、翅、尾、足俱翘然如凤状,又名金凤花。凤仙花属凤仙花科一年生草本花卉,原产中国和印度,生命力顽强,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凤仙花是民间常见花卉,一般夏季开放,花二三朵同生叶腋,不整齐,花萼有一距,呈角状向下弯曲,花形似蝴蝶,花色有粉红、大红、紫、白、黄、洒金等,花色艳丽,一般成从开放,远远望去,各种花色相互点缀,在风中摇曳多姿,异常可爱。 凤仙花染指甲的功效很早就被人们熟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用凤仙花染指甲有记载的应该是唐朝,唐代的李贺有《宫娃歌》“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就是宫女们染指甲的真实写照。《事物考》记载“杨妃生而手足甲爪皆红,宫中效之。”,笔者认为后人都喜欢附会,《事物考》说杨贵妃生来指甲皆红自然不真,只不过是杨贵妃皮肤白腻,身体保养好,指甲显示颜色比较健康,相互对比,就是粉红色。而后人就开始杜撰,试想一个人的指甲是红色那还不是怪物? 而从染指甲习俗来看,据揣测在唐朝以前就有了,只不过是唐朝有了明确记载而已。古人看见鲜花,用鲜花汁液涂抹指甲,这在国外也有发现,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不代表汉朝以前就没有。 现在研究发现,凤仙花具有很强的抑制真菌的作用,用它来染指甲既能治疗灰指甲、甲沟炎,又是纯天然、对指甲无任何伤害的染色方法。虽然和现在美甲技术比起来微不足道,但是古代人们就可以发明如此美妙的美甲方法,也值得后人佩服。 关于凤仙花的诗词也不少,唐朝张祜《听筝》“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斜过翠云中。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风。”,应该是指的用凤仙花染过后的指甲。宋朝杨万里的《凤仙花》“细看金凤小花丛,费尽司花染作工,雪色白边袍色紫,更饶深浅四般红。”,把凤仙花的花色、功效描述得惟妙惟肖。 明朝瞿佑的《渭塘奇遇记》“洞箫一曲是谁家?河汉西流月半斜。要染纤纤红指甲,金盆夜捣凤仙花。”描述了用凤仙花染指甲的优美夜景,洞箫、玉指,弯月、金盆、鲜花,让人向往。 少年毛泽东也曾有诗《咏指甲花》,取凤仙花顽强生长的人格意志。 百花皆竟放,指甲独静眠。春季叶始生,炎夏花正鲜。 叶小枝又弱,种类多且妍。万草披日出,惟婢傲火无。 渊明爱逸菊,敦颐好青莲。我独爱指甲,取其志更坚。 凤仙花美丽多姿,因此常被人们给孩子取名,不少夏季出生的女孩子会用“凤仙”作为闺名。近代知名的小凤仙虽然是艺名,但是取其盛夏开放,花姿显著之意。后来因为救蔡锷一事,随使凤仙名满天下。 凤仙花染指甲来历久远,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纠葛千古流传,白居易的《长恨歌》蜚声文坛,“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自从凤仙花联系上杨贵妃,再加上是剩下开放,七夕之夜又是情人之约的最佳节日,女孩们自然要梳妆打扮,染红指甲,以博爱人喜欢,因此,在七夕前染指甲的习俗就慢慢传开,以至于过去一到七夕,就会给家里孩子染指甲,孩子们也欢天喜地的把指甲染红,然后相互对比,诉说谁更红,谁更艳。 凤仙花染指甲已经成了一种民间文化,虽然这些年城市少见,但是在广大农村,人们还没与奢侈到做指甲美容,女孩子们和小孩子自然会用凤仙花染染指甲,秀一秀美丽,淳朴自然,让人怀念。 2017-7-4易花得木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易花得木(yihuademu)(服务号) 宜花得木(yihua-demu)(阅读号)

5. 凤仙花古诗意思

芷草花 是一种可以染指甲的花,又名凤仙花,小桃红,是凤仙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古时常常被少女捣烂涂抹在指甲上作美甲用。原产于中国,印度。其花色很多,常见颜色有大红,浅紫,白黄,浅金,粉红等色,因其花头,翅,尾,足翘然似凤,所以又被称为凤仙花。

6. 关于凤仙花的诗

带有夏花的诗词?夏花,顾名思义就是

夏天的花朵。就好像常说的“春花秋月”,

指的是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同理,

夏花就是夏天的花朵。

春天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绚丽多彩,

美不胜收,夏天的花也不少,有荷花、

紫薇花、茉莉花、玫瑰、月季、百合、

凤仙花、鸡冠花、牵牛花、向日葵、

石榴花、美人蕉 、合欢花、芍药、

一串红、石竹……

要是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庄园,种上好多

好多不同的花,无论春天还是夏天都芬

芳美丽、色彩斑斓,那样多好,然后呢,

再来一些跟花儿一样美好的诗词真是妙

不可言,希望每一个人的人生都像花儿

和诗一样美好。

♢♢

《采莲曲》

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

《百合》

梁◎萧察

接叶有多种,开花无异色。

含露或低垂,从风时偃仰。

♢♢

《庭前》

唐◎陆龟蒙

合欢能解恚,萱草信忘忧。

尽向庭前种,萋萋特地愁。

♢◎

《芍药》

唐◎ 韩愈

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

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

♢♢

《凤仙花》

宋◎杨万里

细看金凤小花丛,费尽司花染作工;

雪色白边袍色紫,更饶深浅四般红。

♢♢

《茉莉花》

宋◎徐千里

炎洲绿女雪为肌,十二朱阑月未移。

香逼簟纹眠不得,为渠醒过打钟时。

♢♢

《红蕉花》

唐◎李绅

红蕉花样炎方识,瘴水溪边色更深。

叶满丛深殷似火,不惟烧眼更烧心。

♢♢

《客中初夏》

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

《鸡冠花》

清◎徐宗干

斗草曾看疑雀弁,莳花有谱种鸡冠。

叶零夜雨潇潇湿,顶向秋阳片片丹。

♢♢

《客中初夏》

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

《篱上牵牛花》

宋◎ 梅尧臣

楚女雾露中,篱上摘牵牛。

花蔓相连延,星宿光未收。

采之一何早,日出颜色休。

持置梅卤间,染姜奉盘羞。

烂如珊瑚枝,恼翁牙齿柔。

齿柔不能食,粱肉坐为雠。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贺新郎·夏景》

宋◎苏轼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

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

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

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

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

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

……

7. 描写凤仙花的古诗

作品名称 咏指甲花

作者 毛泽东

创作年代 1907年夏

作品出处 《毛泽东故土家族探密》

文学体裁 五言古诗

诗词原文

百花皆竞春,指甲独静眠。

春季叶始生,炎夏花正鲜。

叶小枝又弱,种类多且妍。

万草被日出,惟婢傲火天。

渊明独爱菊,敦颐好青莲。

我独爱指甲,取其志更坚。

注释

五言诗《咏指甲花》,源于西苑出版社1993年9月版《毛泽东故土家族探密》

  夏天,毛泽东到外婆家附近的保安寺玩耍。他看到寺院四周盛开着色彩斑斓的凤仙花。这是一种不择土壤、随处生长的小花,因花瓣可用来染指甲,故俗称指甲花。望着顽强生长、傲暑盛开的指甲花,少年毛泽东不禁萌生写诗欲望,并联想起古人各得其趣的咏花诗文:陶渊明归隐田园,独爱菊花;周敦颐生性清高,独爱莲花。此时的毛泽东却偏爱枝叶弱小、意志坚强的指甲花。从保安寺归来,毛泽东吟成了这首五言诗。这首诗以浅近、明快的语言,描写了指甲花的生长特性和笑傲炎夏的坚强性格,结尾点明题旨,寄托了少年毛泽东高尚的理想和情操。

8. 关于凤仙花的古诗

“染指”其实就是使用新鲜的花瓣,通过一定的方法将指甲染上颜色。晚唐时期著名诗人李贺,曾创造过一首名为《宫娃歌》的古诗。在这首诗他写道:“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

这首诗中的“花房夜捣红守宫”, 实际上描绘的就是唐代女子,在夜晚的时候于花房内,自制“染指”的过程。一个“红”字仿佛在告诉世人,这些女人制作的“蔻丹”,一般都以千层红或凤仙花花瓣为主,捣碎之后涂抹在指甲上,就可以让指甲看起来更加红艳。

代诗人张祜也曾在《听筝》一诗中,描绘了唐朝女子染指甲的情趣。

“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斜过翠云中。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风”。

这首诗中所说的“玉笋红”,就是唐代女子的“染指”神器。

古代女性钟情于“蔻丹”

“蔻丹”,简而言之,就是古代女性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指甲油。但由于古代并没有专业的指甲油,所以只能使用一种,名为千层红的花瓣染指,而千层红的雅名就是“蔻丹”。由于古代女性经常使用“蔻丹”染红指甲,所以人们又将其称为指甲草。

虽然普通人家的女孩子,并没有比较昂贵的护肤品,但是她们为了彰显自己的美丽,也会从自然界中发现天然化妆品。“蔻丹”就是一种随处可见的指甲油,使用“蔻丹”染指甲的习俗,其实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经非常明显。

上一篇:凤仙花小苗(凤仙花小苗长出多大后移植) 下一篇:凤仙花可以不施肥吗(凤仙花要施什么肥)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