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卉别称(牡丹花的别称是什么?)
1. 牡丹花的别称是什么?
牡丹的别称有: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药、百雨金、洛阳花、富贵花等
牡丹(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灌木。
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
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
2. 牡丹花的别称有哪些
文人笔下花,名似神韵雅。常人眼中的花到了文人笔下竟显得灵气袭人,风姿动人。品味文人们笔下富有风流神韵的花之称谓,也够让人赏心怡神的。请大家也来品味品味。
落花: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朱淑真)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落英:朝饮林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
风狂雨妒,便万点落英,几湾流水,不是避秦路。(王夫子)
寒英:数点寒英,为谁零落,楚魂难招,暮寒堪揽。(王沂孙)
残英:残英小,强簪巾帻。(周邦彦)
残红: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王建)
新绿方浓,残红尽落,多情正自凝眸。(黄周星)
飞红: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辛弃疾)
流红:凄断。流红千浪,缺月孤楼,总难留燕。(吴文英)
红: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陈子龙)
岁岁叶飞还有叶,年年人去更无人。红带泪痕新。(屈大钧)
红雨:花柳满空迷处所,摇动繁英坠红雨。(刘禹锡)
碧上红雨小楼空,春光已到消魂处。(张翥)
红衣:落尽红衣池面,又西风吹急。(汤显祖)
红衣落尽,只洲前,一双鹭起。(彭孙贻)
红英:但数点红英,犹识西园凄婉。(王沂孙)
红粉:流水暗随红粉去,园林渐觉清阴密。(辛弃疾)
一霎辞根无定所,伤心红粉成黄土。(王坊)
粉: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香,日日红成阵。(赵令时)
3. 牡丹花的别称是什么花
即牡丹的别称或别名。
木芍药 (牡丹的别名)
百两金 (牡丹的别名)
伊洛传芳 (牡丹的别称)
花后 (牡丹的别名)
贵客 (牡丹的别名)
洛阳花 (牡丹的别称)
鹿韭 (牡丹的别名)
雄红 (牡丹的别名)
赏客 (牡丹的别名)
鼠姑 (牡丹的别名)
醒酒花 (牡丹花的别名)
京花 (千叶牡丹的别名)
4. 牡丹花的别称叫什么
卡哇
白牡丹(Graptoveria ‘Titubans’),景天科多肉植物,由风车草属的胧月(Graptopetalum paraguayensis)与拟石莲花属 的静夜(Echeveria derenbergii)杂交培育而来。
白牡丹平常为白色,日照时间增加后叶尖及叶边会变为粉红色,适合摆放在阳光充足处。其观赏性很强,是市场上常见的观赏植物。
5. 牡丹花有别称吗
牡丹花的别称很多,总结起来差不多有11种之多,分别是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药、百两金、洛阳花、富贵花、伊落传芳、贵客、赏客、雄红。
牡丹花素来有“国色天香”的美称,在1985年被评选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二,被称为花中之王,也简称为“花王”。
6. 牡丹花的简称是什么
1. 河南简称“豫”,因为3000年前河南地区曾有大量的大象。现在的河南电视台的台标就是一个大象的形象,又叫“大象台”,可见河南人对大象的喜爱。
2. 越调是河南的剧种,不是浙江的。
3. 河南是中国生产西瓜最多的省份。
4. 河南省的省花是腊梅,省树是桂花树。
5. 古都安阳在河南的最北端,属于京津冀城市群。
6. 白浪街,在豫鄂陕三省接壤处,是中国跨省份最多的一条村镇街道,站在街心的三省石上,可以“一脚踏三省”。在中国版图上三省交界之地共有40余处,而唯独在这条白浪街,三省均设有基层政府: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镇、湖北省郧县白浪镇和陕西省商南县白浪镇,三镇间相距均为2公里左右。
7. “北少林,南武当”是河南登封少林,与湖北十堰武当。但“北武当,南少林”是山西吕梁北武当山,与福建莆田南少林寺。
8. 河南县,不在河南,在青海。
9. 河南一向被称为中原地区,但其并非都是平原,至少40%的面积都是山区,有太行山、秦岭、大别山等等。
10. 史上最早的“中国”是指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一带,这是史学界的共识。 “中国”一词,在西周周武王时期意为“中央之国”。
11. 西安、南京(应天)和北京三大古都之间的地理距离均为1100公里左右,形成一个标准的正三角形,而中心位置就是河南古都群。
12. 都说驻马店的名字不如之前的汝南好听,其实汝南现在还在,只是成了驻马店的市辖县。
13. 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故事在河南很多地方流传,因为很多河南人祖上是元末明初从山西迁来的。
14. 世界上第一座人口超百万的国际化大都市为北宋汴京(今开封),人口150多万。
15. 开封是世界上唯一的城市中轴线没有变化过的都城,有着“城摞城”的奇特景观。城摞城指的是不同朝代的古都、古城叠加在一起的城摞城奇观。历经20年考古发掘,我国考古学家在古都开封地下3米至12米处,上下叠压着6座城池。
16. 河南有一个县,县在河南,县城在山东,进个城要出个省,就是河南濮阳范县。
17. 抗战期间,半数土地沦为日占区的河南提供了近190万壮丁,约占征丁总数的13%,仅次于出丁257万——位于大后方且以川军闻名的四川。
18. 感动中国人物、全国劳模、中国好人榜 , 河南入选人数均全国第一.
19. 河南全省注册志愿者人数位居全国第一。
20. 河南人最爱吃的面食是烩面,烩面在河南人心中的地位就像湖南人心中的米粉。出门在外,心心念念那一碗家门口的烩面。
21. 河南胡辣汤有起源周口西华的逍遥镇胡辣汤和起源漯河舞阳的北舞渡胡辣汤,同陕西的胡辣汤和小吃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河南人在民国时期几百万人逃荒陕西,老西安人里据说有三成都是河南裔,所以一些语言和饮食文化会有相同之处。早上喝胡辣汤可以配油条、油饼、油馍、包子、水煎包、烙馍卷菜等。
22. 河南人盛胡辣汤为什么用木勺?因为木勺不容易让胡辣汤变稀,存放的时间较长。
23.河南美食还有肉盒、油馍头、鲤鱼三吃、桶子鸡等。
24. 河南人避免说“淡”,在河南很多地方如果你听说饭菜太“甜”了,一般不是糖放多了,而是盐放少了。
25. 在河南一些地方:老一辈的河南人,“喝茶”并不是喝泡的茶,而是喝烧开过的水,喝水指的是喝生水;口袋里“丢”5元,在河南话的意思是还剩5元,并不是丢失了5元。
26. 河南话扫盲:早上叫 “qio qiai”、板凳叫蹲儿
、我叫俺、衣服兜叫布带儿、没有叫木牛、这个叫这哄、那个叫那哄、鸡叫揪、恶心叫格一、女孩叫妞儿、坏叫孬、废物叫凹糟、鼻子叫biu、脚叫jio、上衣叫布衫儿、蹲叫古堆
、男类叫小、女类叫妮儿、脑袋叫 di 脑 、长了漂亮叫齐整、长了英俊叫派仗
、跑叫瓦、屁股叫腚、拉屎叫屙、呐喊叫斜货或者嗷嗷
、骄傲自满叫自闷儿、新郑说挪挪位置叫垦垦
、臭美叫骚包、笨叫窝囊、腋下叫胳老我、推叫wong 、骗叫榷(quō)
、梳头叫拢头、踢叫奔、把凉了的熟食再蒸热叫馏(liù)
、雇、租叫觅(mī),比如觅保姆
、呕吐叫哕(yuē)
。很多方言用词其实是古代说法的延续,河南方言的一些说法,北方其他地区比如河北、山东也有。
27. “夜黑”在外省的人理解起来就是天很黑
。在河南人眼里,夜黑的意思是:昨天晚上。如果你身边有河南人,估计你就会经常听到这个词,比如:你夜黑和谁一起吃饭了?你夜黑那么晚出去干嘛了?你夜黑怎么没有来?类似于夜黑的时间方言,在河南还有很多,比如:擦黑(傍晚),夜儿(昨天)等等。
28. 再学几个河南常用语:中不中——行不行;你弄啥嘞——你干什么呢;都白吭气——都别说话;木牛——没有;得劲——舒服,爽;突鲁——下滑;迷瞪——脑子呆滞,反应迟钝;义睁——发呆;排场——气派;老鳖依——吝啬。欢迎评论区补充。
29.用普通话念“1893”,你就学会了山东话的“一把旧伞”。用普通话念“一把旧伞”,你就学会了河南话的“1893”。(你是不是跟我一样读了几遍。
30. 郑州市巩义慈云寺,是吴承恩写《西游记》的地方,《西游记》里很多地点和故事原型,其实就在巩义境内的青龙山。
31. 郑州历史最悠久的学校是郑州一中,可以追溯到明朝!1637年,明崇祯年间,郑州知州设立天中书院,后来改名东里书院、郑州县立初级中学、郑州市私立明新中学、郑州一中,历时380年。
32. 全球50%的苹果手机都产自郑州富士康。
33. 郑东新区的“大玉米”,创意来源不是玉米,而是来自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嵩岳寺塔”。主楼曲线与“嵩岳寺塔”吻合。“大玉米”真名为:千禧广场,又名“千玺广场”,是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CBD的一座新地标建筑,外形宛如一根"大玉米",被称为“中原第一高楼”。它不仅兼具了商业写字楼和5星级酒店的功能,而且还在59层设计了顶级的私人会所,先后花费22亿才建成。
34. 郑州拥有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医院,他就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而且在东区还开了分院。
35. 郑州农业路大桥是郑州新地标,大桥跨越了亚洲最大、最繁忙、素有“铁路心脏”之称的铁路编组站——郑州北站。
36. 郑州的路为什么是斜的?因为最早规划城区的时候,郑县县城顺时针偏了十几度,所以“西大街”“南大街”“东大街”就成倾斜的了。另外一个原因:铁路是斜的。郑州是两大铁路交汇处,京广铁路和陇海铁路交汇处。这两条铁路是晚晴时期规划的,当时就是斜的。
37. 信阳火车站归武汉铁路局管,不归河南。
38. 全国十佳宜居城市之一的信阳,不供暖,不吃面,也不会说河南话。
关于河南的身份认同,信阳人向来很是矛盾。矛盾在怀疑自己属于南方还是北方;矛盾在恍惚自己究竟属于河南还是湖北;矛盾在米饭与面食究竟哪个更美味。作为河南的南大门,信阳从不认为自己是北方城市,但在其他南方人的眼中,信阳这个河南城市,却又不那么“南方”。
39. 信阳鸡公山是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在清末民初时就成为纳凉避暑的优先去处,美、英、日、俄、法等23个国家的别墅洋房,争先耸立在信阳鸡公山。
40. 嵩县白云山景区一个景区就跨越了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流域。除了这个地方,平顶山全市也跨越了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流域,但这三个流域并不相邻。
41. 河南的平顶山是我国入选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当地的农业发展可以说位于国内前列,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36.32亿元。
42. 平顶山香山寺是汉化观音文化的发源地,北京的香山寺是仿照平顶山香山寺所建。
43. 河南全省最高峰是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nao),海拔2413.8米;最低的山是驻马店市汝南县的天中山,只有3.6米。老鸦岔属于秦岭的小余脉,有“河南小秦岭”之称。这里已经建立了河南省小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由于并未对外开放,是一处很少人涉足的高山。
44. “二十四节气”发源于洛阳。“二十四节气”已经被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如今已经被收录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5. 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双飞的爱情故事,发生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梁祝镇,现在还存有梁山伯墓、祝英台墓等梁祝故事遗址。
46. 河南鹤壁拥有全球最大的金属镁基地,在鹤壁制作出来的金属镁新材料还应用于磁浮列车、智能手机、航空航天及导弹领域,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核心部件由鹤壁智造。
47. 河南南阳曾经出现过各个领域的精英,其中包括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谋圣姜子牙、名相百里溪等历史名人,而且当年刘备三顾茅庐的所在地就是南阳。
48. 龙形象来自河南。
濮阳蚌龙距今6400年,是中国最早的龙形象,被考古学界誉为“中华第一龙”。
49. 汉文字来自河南。
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契刻符号在河南;
第一套完善的汉文字系统甲骨文出土在河南;
帮助秦始皇“书同文”、制定规范书写“小篆”的李斯,是河南上蔡人;
编写世界第一部字典、归纳汉字生成规律、统一字义解析的文字学家许慎是河南漯河人,他在家乡完成了《说文解字》这部汉文字学巨著;
至今我们还在使用的规范性字体“宋体”字产生在河南开封。
50. 河南是中华姓氏摇篮。《中华姓氏大典》中的4820个汉族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有1834个;在当今的300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无论是李、王、张、刘为代表的中华四大姓,还是林、陈、郑、黄为代表的南方四大姓,其根均在河南。
51. 河南18个地级市,一半都曾当过都城。
52. 中国的四大发明,有三个是河南人发明的,分别是火药、指南针和造纸术。
53. 牡丹之争。牡丹被誉为“国花”,河南洛阳和山东菏泽两地都盛产牡丹,为了谁的牡丹才是“甲天下”而争论不断。菏泽被誉为“中国牡丹之都”,而洛阳又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之城,实在难分伯仲。
54.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在河南沁阳神农山,不在湖北神农架。
55. 《西游记》里猪八戒的原型——朱士行(公元203—282),河南禹州人,法号八戒,是三国时期的高僧,但品性与好吃懒做的猪八戒截然相反,是一位非常认真且执着的人。他是中国第一位西行取经的僧人,比唐代玄奘西天取经早了368年。
56. 平原省是我国撤销的第一个省份:1945年河南被日军攻陷,新沦陷区被日军划分为“平原省”。新中国成立之初将河南的新乡、安阳、濮阳还有山东省的菏泽、聊城、湖西这六个地方组合成了另一个独立的省——平原省,省会是现在河南的新乡。但后来为了方便管辖在1952年就撤销了,成为了我国第一个被撤销的省份,同样也是我国历史上时间最短的一个省份。
57. 河南省地图轮廓很像赛尔号飞船。
58. 河南不仅是小麦产量大省,稻米也很出名,最出名的大米是原阳大米。
59. 供暖分界线从河南穿过,分界线附近的地方要么不供暖要么部分地区供暖,农村地区冬天不烧炕,硬抗。
60. 河南许昌基本上是豆腐脑咸甜党的分界线。
61. 狗脊骨树,是世界级的珍惜树种,全世界仅剩下一棵,生长在河南省杞县高阳镇金村,有两千七百多年树龄,是雄蕊,老光棍一个。
62. 新郑市不是刚建不久的城市,恰恰相反,周代的郑国在这定都,公元前375年,韩国灭了郑国后也迁都到这,改名为“新郑”,此后将近2400年没改过名。
63. 商丘古城也有“城摞城”的景观,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的唯一集八卦城、水中城、城摞城三位于一体的大型古城遗址。
64. 河南的代表还有很多:博爱的铁山药、洛阳的牡丹花、杞县的红薯泥、杏花营的大西瓜、原阳的大米、道口的烧鸡、七里营的白棉花、龙门的石窟、安阳的殷墟、开封的大铁塔、嵩山的少林寺、汝阳的杜康酒……
最后,老家河南,这个slogan形容河南太贴切了
7. 牡丹花的别称和雅称
扬子鳄:鼍龙,猪婆龙
美人鱼--儒艮
天才演员-海豚
冰上大力士-北极熊
蚯蚓:通称“地龙”,俗称“曲鳝”,体型长,圆柱形,长达40厘米,我国南北都有,分布甚广。对于改变土壤有重要作用。可作家禽或鱼类的食物。
蛞蝓:通称“蜒蛐”,俗称“鼻涕虫”,形状似去壳的蜗牛蜗牛。身体能分泌粘液,爬后留下银白色的条痕,为蔬菜、果树等作物的敌害。
蟋蟀:亦称“促织”、“趋织”,俗称“蛐蛐”。触角较体躯为长,善鸣好斗。种类很多,体长20毫米,鸣声连续发出“哩哩哩哩”四个音节。干燥虫体可入药,有毒,功能利尿,主治水肿。啃植物茎叶、果实和根部,是农业害虫。
蟾蜍:俗称“癞蛤蟆”、“大蟾蜍”、“癞秃”,体长可达10厘米以上。平时白天多藏于泥穴或石下、草内,夜晚出来捕食昆虫等。
青蛙:别称“田鸡”、“黑斑蛙”。田鸡,一般泛指青蛙、金钱蛙、虎纹蛙等。体长可达8厘米,栖息池塘、水沟、或小河的岸边的草丛中,捕食害虫、对农业有益。
乌龟:即“金龟,别称“山龟”、“秦龟”、“草龟”,背甲长10-12厘米,大者可达18厘米,宽可达15厘米,以植物、虾、鱼类为食。腹甲称龟板,可入作补益药。
鳖:也称“甲鱼”、“团鱼”,背甲长24厘米,宽16厘米,通长橄榄色,腹面乳白色。生活湖河、池塘中,捕食鱼类。鳖甲可入药。
蚕豆:亦称“胡豆”、“罗汉豆”、“佛豆”、“寒豆”,茎方形中空,有棱,羽状复叶。种子富含蛋白质,作粮食或副食。茎叶可作饲料或绿肥。花、荚果、种壳可入药。
大豆:“黄豆”、“青豆、“黑豆”的统称。茎直立或半蔓生,叶和荚果均被茸毛。复叶,小叶三片。种子富含蛋白质、脂肪,主要用于榨油供食用,或作副食品。豆油在工业上用途甚广。
马铃薯:又名“土豆”、“山药蛋”、“洋芋”。地下茎块成圆、卵圆、椭圆等形状,有芽眼,皮色有红、黄、白或紫。块茎作粮食、蔬菜,也可制淀粉、酒精。
玉米:亦称“ 玉蜀黍”、“包谷”、“包芦”、“包米”、“棒子”、“珍珠米”。籽粒除供食用外,工业上用途甚广,可制淀粉、酒精、塑料等。杆、叶、穗可作青饲料或青贮,花柱和根、叶均供药用。
番薯:亦称“山芋”、“甘薯”、“红薯”、“红苕”、“白薯”、“地瓜”。块茎含大量淀粉,可作粮食会、或供制酒精和淀粉等,蔓、叶可作饲料。
8. 牡丹花又称什么
花的别称有客,友,铭等。
花的古代雅称很多,比如,将腊梅称为久客、小黄香、奇友、黄梅花,将山茶花称为月丹、一捻红、玉茗,将瑞香花称为闺客、蓬莱紫、锦熏笼、麝囊,将丁香花称为百结花、素客、情客,将牡丹称为花后、贵客、洛阳花、鹿韭、木芍药、百两金、伊洛传芳,将桂花称为木樨、天香,将荷花称为芙蕖、菡萏、芰荷、水芙蓉等。
9. 牡丹花的别称是什么意思
梅花别称清友、罗浮仙子 "鼠姑"乃牡丹花的别称 映山红是杜鹃花的别称 兰花---天下第一香 月季---花中皇后 桂花--九里飘香 水仙---金盏银台、玉玲珑 荷花--花中仙子 杜鹃花--花中西施 山茶花--花中珍品 花的别称 牡丹:别名木芍药、花王、洛阳王、洛阳花、谷雨花、鹿韭、富贵花等。属毛莨科。 菊花:别名黄华、黄花、金蕊、菊华、秋菊、九华、女华、帝女花等。属菊科。 荷花:又名莲花、玉环、芙蕖、水芝、水华、芙蓉、水芙蓉等。属睡莲科。 梅花:别名春梅、干枝梅、红绿梅等。属蔷薇科。 桂花:又名木樨、丹桂、金桂、岩桂、九里香等。属木樨科。 月季:别名长春花、月月红、斗雪红、瘦客、四季蔷薇等。属蔷薇科。 水仙花:别名凌波仙子、玉玲珑、金盏银台、姚女花、女史花、天葱、雅蒜等。属石蒜科。 山茶花:别名玉茗花、耐冬、曼陀罗、薮春、山椿、晚山茶、洋茶等。属山茶科。 杜鹃花:又名映山红、满山红、山踯躅、红踯躅、山石榴等。属杜鹃花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