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鲜花百科 >

中国花卉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花卉文化的发展历程简述)

更新:2022-11-15 08:02归类:鲜花百科人气:63

1. 中国花卉文化的发展历程简述

国花是代表国家文化形象的花卉。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国花代表一个国家的气质,人民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浓郁的民族感情,是国民人格美德的精华,象征着民族的团结精神,可增强民族凝聚力。一个国家的国花应该与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和遗产相联系。通过一个国家的国花也能看出该国的文化底蕴及历史。国花对提升国家在世界上的形象,以及维护国家的品质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均有自己的国花,每个国家的国花都含有独特和深切的寓意,这些拥有国花的国家也并非是独有和单一的,有一国数花及一花数国的状况。

中国基于经济繁荣及人民安居乐业的愿景,部分人大代表提议,经人大责成农业部中国花卉协会具体承办、落实,最后评选出二套国花候选方案:一是一国一花,即牡丹;二是一国四花,即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尚待全国人大决定。

2019年7月15日,中国花卉协会在中国林业网、中国花卉协会网站和“中国花卉协会”微信公众号发出《投票:我心中的国花》,向公众征求对中国国花的意向。广大公众对国花高度关注,积极踊跃参与,截至2019年7月22日24时,投票总数362264票,投票结果牡丹胜出,得票高达79.71%

牡丹是中国国花。花期4-5月。早晨7点开,牡丹由野生变家种后,因环境条件变化及人工不断地选育和栽培,除花色、花型、花期早晚有变异外,而且在株的形态、根的长短、粗细、叶的色泽、形状等方面也发生了变异。

地域不同,时间也会相应变化。

2. 中国花卉发展史

古埃及

埃及尼罗河流域文明大约开始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公元前47年,恺撒大帝进攻埃及的时候,战火波及亚历山大里亚城图书馆。数十万册以古埃及文字书写的经卷付之一炬,其中包括当时最完整的埃及史。这部史书是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在埃及自立为王的希腊将军托勒密一世要求埃及的祭司兼学者马内托(Manetho)所写的。这部“埃及史”被烧毁,实为无法弥补之损失。幸而当时有些其他著作引用了一些这本书的内容,人们才能知道古埃及历史的一些片段。直到目前,埃及学者仍然沿用马内托对埃及史的划分,但对许多帝王的兴衰更替,以及确实的年代,仍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

古巴比伦

古巴比伦(约前30世纪—前729年)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境内,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美索不达米亚”—《圣经》称为“天堂”,是古希腊语,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故又称为两河流域。两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这平原上发展了世界上第一个城市,颂布了第一部法典,流传最早的史诗、神话、药典、农人历书等,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古印度

早在西元前约2500年,在现今巴基斯坦,文明即已滋生,古城哈拉巴及穆罕耶达罗的遗迹留有许多这早期文明的烙印。居民已有度量衡及文字,并挖沟渠及运河,在堡垒之下的城市是在一严谨计划下筑成的,神庙、住宅、浴室、街道,几何形的G局及卫生系统的设计排水沟、运河等。出土的遗物非常丰富,包括黄金首饰和宝石、经雕刻过的石头、青铜和土塑小雕像等。黄铜和青铜多半用于制造器具和武器。陶器通常以轮状捏制,用火烧成,并绘上几何、花卉及动物等图案。

中国

中国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考古发现了7000到10000年前农耕文明遗留下来的稻谷、乐器、上古文字等等。根据传说史,4000多年前华夏族逐渐形成,之前几千年为三皇时代,之后为五帝时代。约于西元前21世纪,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之后为商(约西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西周(约西元前11世纪—前770年)。之后就是春秋及战国时代(西元前770年—前221年)。夏、商、周皆采用封建制,其中商朝时存在大量奴隶,周朝时封建制已经非常完善,人口也以庶民为主。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逐步瓦解,取而代之的是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世袭王朝。

3. 花卉的起源及其发展史

肯定不止是来自一个地方,我知道的比较出名的鲜花盛产地就是云南昆明的斗南花市。云南昆明的斗南花市,可以说是爱花人士的“天堂”,它不仅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也是全亚洲数一数二的鲜花交易市场。

地址:云南省 昆明市 呈贡区 鲜花大道 花花世界6栋

4. 中国花卉文化发展历史

宋代文人以其独特的尚雅审美观,将花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中,不仅提升了个人的审美品味,还促进了宋代花事的繁荣。花卉在宋代,它们不仅成为宋代文人物质生活中的重要元素,并且其与物质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有着种种关联,从而也极大的丰富了宋代文人的物质生活。

5. 花卉文化与历史渊源

传说唐后武则天在一个隆冬大雪纷飞的日子饮酒作诗。她乘酒兴醉笔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一夜之间绽开齐放,惟有牡丹抗旨不开。武则天勃然大怒,遂将牡丹贬至洛阳。

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这更激怒了武后,便又下令烧死牡丹。枝干虽被烧焦,但到第二年春,牡丹反而开的更盛。因为这种牡丹在烈火中骨焦心刚,矢志不移,人们赞它为“焦骨牡丹”。

后来经过洛阳人的精心培育,花儿更红更艳了,所以后人起名叫“洛阳红”。

靖康年间,金军攻破北宋洛阳,牡丹从此衰落。

但自从洛阳牡丹享誉之后,各地慕名者纷纷前来求购,这就使得洛阳牡丹流传全国。在以后出现的几处牡丹产地,无不与洛阳牡丹有着渊源关系。

表现了牡丹不畏权势、英勇不屈的性格。

扩展资料:

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

自秦汉时以药植物载入《神农本草经》始,散于历代各种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包括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民俗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俗学的一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完整机体的一个细胞,透过它,可洞察中华民族的一般特征,这就是“文化全息”现象。

牡丹文化兼容多门科学,其构成非常广泛,它包括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教育、风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领域。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符合宇宙间的“全息律”

6. 中国花卉文化的发展历程简述怎么写

很巧,刚刚看了唐代名臣李德裕的一段故事,其中,有他建园子收集奇花异草的事情。李德裕说,他搜集这些植物的原因是“因感学《诗》者多识草木之名,为《骚》者必尽荪荃之美,乃记所出山泽,庶资博闻。”

李的思维方式,代表了中国古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在中国古人眼中看到的植物,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植物,而是文化意义的植物。

什么是文化意义的植物?

就是种植物不是培育植物,而是养心,养自己。每一种植物都是寄情所在,都有着个人的情趣与梦想。

这种情趣与梦想,是个人的,但同时也具公共属性,比如,你养了某种植物,大家就知道你的情趣所在。

因此,植物花卉,一定是文化的推广。

今天就是结合网络,把植物的种植指导、交流、展览,然后诗文图影的征集评展相结合,打造完整的文化生态。

7. 中国花卉文化的特点

花花儿主要的外形特点

花的外形特征描写:

◆水仙花性喜阳光、温暖,白天水仙花盆要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向阳处给予充足的光照。因为植物需要通过叶绿素经过光合作用提供养分,这样才可以使水仙花叶片宽厚、挺拔,叶色鲜绿,花香扑鼻。

◆它(月季)的茎只有小拇指大小,越往上就越细,刚长出的茎是嫩黄色的,慢慢的变成浅绿色,最后就成了墨绿色的了。茎上布满了淡褐色的小刺,如果你敢用手去摸,准会被扎疼,那些刺就像月季的妈妈,时刻保护着自己的儿女,好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__ 它的叶子是椭圆形的,一片片叶子挨挨挤挤,层层叠叠,长得特别茂盛。我发现根部的叶子是深绿色,而顶端的则是暗红的,叶子的边缘有很多小齿,真像一把把小锯子呀!

8. 花卉发展的各个时期

上海花木生产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到19世纪中叶,随着城市建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花木生产迅速走向商品化、行业化、专业化,花农和园艺农场以生产花卉及盆栽植物为主,园林管理部门所属苗圃以生产苗木为主。

随着市场的扩大和栽培技术的改进,园林花木生产于本世纪20年代进入兴旺时期,花木的产量和种类不断增加,一些产区和生产单位还培育出自己的特色品种。

香石竹、唐菖蒲、崇明水仙、文竹等成为市场上畅销产品,悬铃木也成为行道树的主要树种。建国初期的二三年,园林专业苗圃就繁殖苗木1583万株

9. 中国花卉历史

1、花中之魁——梅花

梅花,又名一枝春、木母、花魁、状元花、清客、寄春君、暗香疏影、九疑仙人,被誉为“花中之魁”。梅花秀雅不凡,冰心玉质,古香自异。

总领群芳——牡丹

牡丹雍容华贵,被人们誉为“花中之王”,它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牡丹以山东菏泽、河南洛阳为栽培中心,园艺品种约有500余个。牡丹为芍药科落叶灌木,株高1至2米,叶互生,二回三出羽状复叶,花单生于当年生枝顶,花形美丽,花色丰富,花色有红、粉、黄、白、绿、紫等。花期4月至5 月,果熟期为9月,可播种、分株、嫁接繁殖。

牡丹可以人工催花,如需要春节开花,立秋后起苗装盆,放入冷室,11月下旬,将小苗移入18℃至25℃的温室内进行养护管理,适量施肥浇水,50至60天后便能开花。牡丹花枝可供切花,根皮入药,有活血、

独立冰霜——菊花

菊花是我国传统名花,按植株形态可分为3种类型,一为独本栽菊,花头大、植株健壮;二为切花菊,世界各国广为栽培;三为地被菊,植株低矮,花朵小,抗性强。菊花独立冰霜、坚贞不屈,格外受到人们青睐。

菊花为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茎直立多分枝,叶卵形或广披针形,边缘深裂。头状花序单生或数个聚生于茎顶,园艺品种较多,常见栽培有玫红、紫红、墨红、黄、白、绿等花色。也有一花两色品种。花期10月至12月。生产中多采用扦插法,有些菊花可用青蒿做砧木,进行芽接育苗,例如悬崖菊、什锦菊等。菊花为短日照植物,每日8至10小时日照,70天左右就能开花。菊花的花可入药,有清热、明目、降血压之效从容优雅——兰花

兰花,素有“花中君子”、“王者之香”的美誉。中国兰又名地生兰,按其形态,可分为春兰、蕙兰、建兰、墨兰、寒兰等。我国云南、四川、广东、福建,中原及华北山区均有野生。兰花喜温暖、湿润、半阴环境,适宜在疏松的腐殖质土中生长、分株繁殖,要求适量施肥和及时浇水。一般来说,“五一”之后需将苗盆移至通风凉爽的荫棚下,进行养护管理,立秋后再搬入室内,这样有利于花芽形成,适时开花。兰花可以装点书房和客厅,还能净化空气。兰花的花枝可做切花。热情如火——月季

月季不但是我国传统名花,而且是世界著名花卉,世界各国广为栽培。月季按花朵大小、形态性状,可分为:现代月季、丰花月季、藤本月季和微型月季四类。月季顾名思义,它是月月有花、四季盛开。现代月季由中国月月红小花月季与欧洲大花蔷薇杂交而成,花期以5月和9月开花最盛。藤本月季枝条呈藤蔓状,花朵较大。丰花月季花朵中等而密集,花期从5月中一直能开到10月。微型月季株型低矮,花朵亦小,终年开花,适宜室内盆栽。月季在园林中多用于庭院绿化,亦可种植在专类园。扦插、嫁接繁殖,可以芽接亦能靠接。月季花可提取香精,用于食品及化妆品香料;花入药有活血、散瘀之效。繁花似锦——杜鹃

杜鹃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常绿或半常绿灌木,世界著名观赏花卉。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杜鹃属植物约有800余种,而原产我国的就有650种之多。

近年来,我国引进大量西洋杜鹃。西洋杜鹃株型低矮,花朵密集,花色丰富,适宜室内盆栽,花期正值我国春节之际,受到花卉爱好者青睐。杜鹃喜温暖、半阴环境,宜于酸性腐殖土生长。扦插、高枝压条或嫁接繁殖。室内盆栽,花后要控制浇水,盆土“见干见湿”即可,土壤过干或过湿容易造成大量落叶。通常在4月中旬将苗盆移到室外通风凉棚下,不能强光暴晒,定期浇灌经过发酵的青草水或0.2%的硫酸亚铁水,可以防止叶尖枯黄。杜鹃花可入药,尤其是我国东北华北野生的映山红,疗效十分显著。清新脱俗——荷花

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是我国著名水生花卉,栽培历史悠久。荷花为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根茎肥大、有节,俗称“莲藕”,叶盾形,分为“浮叶”和 “立叶”两种。花有单瓣和重瓣之分,花色有桃红、黄色、白色,亦有复色品种。荷花在我国各地多有栽培,有的可观花,有的可生产莲藕,有的专门生产莲子。荷花是布置水景园的重要水生花卉,它与睡莲、水葱、蒲草配植,使水景园格外秀丽壮观。荷花花期7月至8月,果熟期9月。播种、植藕繁殖。莲藕、莲子可食用,莲蓬、莲子心入药,有清热、安神之效。富丽堂皇——茶花

茶花是“花中娇客”,四季常青,冬春之际开红、粉、白花,花朵宛如牡丹,有单瓣,有重瓣。茶花为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或乔木,叶互生、椭圆形、革质,有光泽。产于我国云南、四川,南方地区多用于庭院绿化,北方均室内盆栽。茶花喜温暖、湿润气候,夏季要求阴蔽环境,宜于酸性土生长。播种、扦插、嫁接繁殖。茶花可以人工控制花期,若需春节开花,可在12月初增加光照和气温,一般情况下,在25℃温度条件下,40天就能开花,若需延期开花,可将苗盆放于 2℃~3℃冷室,若需“五一”开花,可提前40天加温催花。十里飘香——桂花

桂花在国庆节前后开花,“金风送爽,十里飘香”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桂花为木犀科常绿小乔木,南方地区多用于庭院绿化;北方均室内盆栽。桂花品种较多,常见栽培有4种:金桂(花金黄色)、银桂(花黄白色)、丹桂(橙红色)和四季桂(花乳白色)。桂花可用嫁接和高取压条育苗。春季进行枝接或靠接,秋季进行芽接,砧木可选用桂花实生苗或女贞。桂花经济价值很高,花可以提取香料,也可熏制花茶。凌波玉立——水仙

水仙素有“凌波仙子”的雅称,是我国传统名花。漳州水仙最负盛名,它鳞茎大、形态美、花朵多、馥郁芳香,深受国人喜爱,同时畅销国际市场。水仙是冬季观赏花卉,可以用水泡养,亦能盆栽。可用鳞茎繁殖,常见栽培品种有“金盏银台”(单瓣花)和“玉玲珑”(重瓣花)。

上一篇:花卉游鱼的寓意(鱼花共生寓意) 下一篇:岔街花卉市场(岔街花卉市场几点关门)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