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正黄旗的养殖方法(黄茶怎么种植)
1. 黄茶怎么种植
黄芪是一种豆科植物,黄芪在药材界中还是占据了很大的地位的,尤其是在中药界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黄芪具有利水消肿和补气固表的作用,能和许多的药材一起搭配使用,如今黄芪的种植已经被广泛实施,但是有些产量不是很理想,那么下面就给大家讲讲黄芪如何种植才能高产吧!
1、选地整地:黄芪为深根性植物,平地栽培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疏松而肥沃的沙壤土;山区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好,背风向阳的山坡或荒地栽种。地下水位高、土壤湿度大,质地黏紧;低洼易涝的黏土或土质瘠薄的沙砾土,均不宜栽种。选地后进行整地,以秋季翻地为好,一般深耕30~45厘米,结合翻地施基肥,每667平方米施农家肥2500~3000千克,春耕翻地要注意土壤保墒,然后耙细整平,作畦或打垄。
2、种植方法:
(1)选种和种子的处理:选种可采用水选和风选法,除去杂质、瘪粒和虫蛀的种。播种前须进行种子处理,多采用粗砂或磨末机轻度摩擦种皮,也可将种子置于50℃的温水中浸泡6~12小时,捞出后装入布袋催芽。
(2)播种:分春播、伏播和秋播。春播于4月中旬至5月上旬,伏播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秋播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春播应注意土壤墒情。播种方法有穴播、条播和撒播,但主要为穴播和条播。在生产上多采用直播,田间管理方便,省工而产量高,质量好。育苗移栽不仅费工,而且移栽时易伤主根,形成鸡爪芪,影响药品质量。
3、采种:2年生黄芪即开花结子,但种子多不饱满。采3年以上所结的种子最好。采收时要做到随熟随采。如采收不及时,荚果易自然开裂。采收的荚果,晒干脱粒,即可留作种用。
栽培管理
1、中耕除草和追肥:当年苗出齐后即可松土除草,一般进行2~3次。当苗高7~10厘米时进行疏苗,按15~20厘米株距定苗。以后每年于生长期视土壤板结和杂草长势,进行松土除草。播种1~2年生黄芪生长旺盛,根部发育较快,可结合中耕除草适当追施磷钾肥料。
2、灌溉与排水:出苗和返青期需水分较多,如遇干旱,应及时进行灌水。雨季土壤湿度大,易积水地块应及时疏沟排水,以防烂根。
3、病虫害防治:
(1)病害:
①白粉病:从苗期到成株均可发病,一般多在7~8月。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为害荚果。受害的叶片和荚果表面生出白粉,后在病斑上出现小黑点,可造成早期落叶或整株枯萎。防治方法: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15天喷1次波美0.3度石硫合剂,或用50%托布津800~1000倍液喷雾,每10天1次,连续2或3次。
②根腐病:主要危害根部,造成烂根。发病后植株自上而下萎蔫、枯黄,以致死亡。发病多在6~8月,在高温高湿,土质黏重的情况下更易发病。防治方法:认真选地,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拔除病株,病穴用石灰消毒;整地时每667平方米施70%五氯硝基苯1千克进行土壤消毒,并施石灰氮20~25千克作基肥。
(2)虫害:
①蚜虫:属同翅目昆虫,多在6~8月发生,主要为害植株上部的嫩茎叶,从而影响正常生长发育。防治方法:用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和50%杀螟松1000倍液喷洒,每7天1次。
②豆荚螟:鳞翅目螟蛾科昆虫,一般在6~9月发生,成虫产卵于嫩荚或花苞上,幼虫孵化后为害种子。防治方法:在成虫盛发期,于傍晚喷洒80%晶体敌百虫1500~2000倍液,每7~10天1次,连续3~5次,直到种子全部成熟。
以上就是黄芪高产种植技术了,建议大家在选地的时候不要选一些轮作了几年的庄稼地,这些地的质量已经非常差了,对于种植药材这类植物不适合,有条件的可以租一些肥沃的土地,希望本文可以帮助到大家,
2. 黄茶怎么种植和管理
1、杀青
黄茶通过杀青,以破坏酶的活性,蒸发一部分水分,散发青草气,对香味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2、闷黄
闷黄是黄茶类制造工艺的特点,是形成黄色黄汤的关键工序。从杀青到干燥结束,都可以为茶叶的黄变创造适当的湿热工艺条件,但作为一个制茶工序,有的茶在杀青后闷黄,有的则在毛火后闷黄,有的闷炒交替进行。
影响闷黄的因素主要有茶叶的含水量和叶温,叶温愈高,则湿热条件下的黄变过程也愈快。
3、干燥
黄茶的干燥一般分几次进行,温度也比其它茶类偏低。
黄芽茶原料细嫩、采摘单芽或一芽一叶加工而成,主要包括湖南岳阳洞庭湖君山的"君山银针",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和安徽霍山的"霍山黄芽"。
黄茶中的名茶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北港毛尖、鹿苑毛尖、霍山黄芽、沩江白毛尖、温州黄汤、皖西黄大茶、广东大叶青、海马宫茶等。
我们来看看白茶:
白茶,属微发酵茶,指一种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
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 属轻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
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云南白茶工艺主要晒青,晒青茶的优势在于口感保持茶叶原有的清香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
白茶的制作过程如下:
1.采摘
白茶根据气温采摘玉白色一芽一叶初展鲜叶,做到早采、嫩采、勤采、净采。芽叶成朵,大小均匀,留柄要短。轻采轻放。竹篓盛装、竹筐贮运。
2.萎凋
采摘鲜叶用竹匾及时摊放,厚度均匀,不可翻动。摊青后,根据气候条件和鲜叶等级,灵活选用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或加温萎凋。当茶叶达七、八成干时,室内自然萎凋和复式萎凋都需进行并筛。
3.烘干
初烘:烘干机温度100-120℃,时间:10分钟;摊凉:15分钟。复烘:温度80-90℃;低温长烘70℃左右。
4.保存
茶叶干茶含水分控制在5%以内,放入冰库,温度1-5℃。冰库取出的茶叶三小时后打开,进行包装。
白茶主要品种有: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
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1.制作工艺不同,白茶不需要杀青、闷黄,跟黄茶比起来制作工艺更为简单,较大程度上保留了茶叶的营养物质。
2.成茶和茶汤不同,就拿白毫银针与君山银针来说,白毫银针色白有毫,君山银针颜色偏黄,而且黄茶泡出来的茶汤要比白茶颜色要深。
3.产地不同,白茶主产于福建,产地具有局限性,而黄茶则多地生产种植。
3. 黄茶种植技术与管理
一年四季中,春、秋二季都适宜茶苗移栽。早春在(2月下旬~3月上旬)、深秋在(10月中旬~11月份)为移栽的最佳时期。但秋末冬初移栽要比春季移栽好,因为秋末冬初茶树地上部分的生长已逐渐进入休眠期,而地下部根系因地温高于气温而处于生长活跃期,这段时间移栽的茶苗有利根系生长发育。有利因起苗致伤根系的恢复和再生,有利茶苗成活。
4. 黄茶种植环境要求
(1)整地:选取一块较为肥沃的沙质土壤作为种植土壤,然后向每亩深坑内部撒入50-100kg的石灰粉进行消毒处理,将土壤的PH值调节至5-6即可,随后在土壤表面每隔1-1.5m下挖60-80cm、宽度为50-60cm的深坑;
(2)施肥:向步骤(1)整理完成之后的土地之中加入每亩1000-1200kg的农家肥,然后加入30-35kg的复合肥即可;
(3)茶树种植:在步骤(2)施肥完成之后的深坑内部挖出一个20-30cm深的浅坑并将选取完成的茶树幼苗放入浅坑之中然后将其掩盖即可;
5. 黄茶种植技术
安吉黄茶栽种介绍
1、气侯
(1)太阳阳光照射是油茶树存活的前提条件,不可以太强也不可以较弱,对紫外光有特殊嗜好,因此大山较好茶。
(2)溫度一是平均气温,二是土壤温度,平均气温日均值需10摄氏;最少不可以小于-10摄氏。
(3)水份降水充裕是先决条件。可是过多也是不好质量的危害。
2、土壤层
一般是土壤层厚达1米左右没有白云石,土壤有机质含水量1%-2%左右,换气性、吸水性或储水特性好。ph酸碱度pH4.5―6.5为宜。
3、地貌
花卉园地貌标准关键有海拔高度、山地、坡面流等,随之海拔高度的上升,平均气温和环境湿度常有显著的转变,在一定高宽比的贫困地区,降雨量充足,云雾缭绕多,相对湿度大,漫射光强,这对油茶树生长发育有益,但也并不是愈高愈好,在1000米左右,会有冷害。一般挑选偏南坡为好。倾斜度不适合很大,一般规定30度下列。
6. 黄茶种植亩投资多少钱
晋云黄茶是大众口味中档茶。
缙云黄汤其实是一个小众的地方茶,从它的地名就可以看出,缙云隶属于浙江省丽水市,被称为“中国麻鸭之乡”,缙云县的山地和丘陵约占全县面积的80%,属于山区县,号称“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溪众多,水资源丰富,这样的地理环境也非常适合茶树的种植和生长。当地生长的缙云黄茶类似于安吉白茶,是茶树的变异品种,缙云黄茶是茶树黄化的变异品种,名为“中黄一号”,叶片鹅黄,汤色黄亮,因此被称为“黄汤”。实际上,缙云黄茶不管是从杀青工艺还是发酵程度上看,都不是黄茶,而是属于绿茶。
7. 黄茶怎么种植才能更黄
广元黄茶是以广元市境内种植的中黄1号、中黄2号茶树品种的鲜嫩春梢为原料,经摊放、杀青、理条、做形、干燥等工艺加工制成的绿茶产品,形似小兰花,有外形金黄透绿、叶底玉黄含绿、汤色鹅黄隐绿“三黄透三绿”的特点。其实广元黄茶是属于绿茶,:连续三年荣获金奖及“四川十大名茶”称号。市场售价4000-12000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