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鲜花分类 >

马蹄叶子枯萎(马蹄叶子枯萎的原因)

更新:2022-11-25 21:44归类:鲜花分类人气:88

1. 马蹄叶子枯萎的原因

5-10月。

荸荠水培方法:

1、准备水土

水培荸荠,并不是说直接把荸荠放在纯水质的环境里栽种,而是像种植荷花一样,在水质条件中,底部或表层加入润湿的培养土,再将表面的水分控制在高度2~3厘米,整体水深在8厘米左右,就能够长期且有效的保证荸荠成长。

2、定植工作

荸荠在水培环境里能够长得比较好,但是必须得做好定植和间隔工作。移栽期早点定植,每个幼苗的穴深定植在5~6厘米为好,太深不容易出芽,太浅则会早夭失去活性。种植密度可以小一点,这样成长起来会有饱满感。

3、后期养护

荸荠前期能够自行发育,不用担心,到了生长旺期,容易出现杆枯病,需要立即使用对应的杀虫剂,经过稀释后喷洒在株体上杀菌消毒,并修剪焚烧已经出现问题的茎秆,防止病菌虫害传播。进入收获期,等到荸荠枝叶枯死之后就能够采摘了。

水培荸荠不难,在种植之前,需要选用干净清洁的水质,以及湿润的培养土,控制好水位高度。将荸荠定植,并做好间隔工作的定植在水培环境之中,后期若出现杆枯病,就要立即使用对应杀菌除虫药剂稀释喷洒,以免病害传播。

2. 马蹄枯萎病

病害症状:马蹄的锈病主要症状是在茎、叶上产生红褐色粉末状疮斑或条纹斑,后变成深褐色。一般4月,锈病开始传播,先在叶片上出现病斑,夏季扩大到整个植株,严重时可使草坪枯萎,大片死亡。

防治方法:当马蹄出现锈病时,可以在夏季忌施氮肥。也可以使用药物防治,用20%三唑酮乳油喷洒治疗,或使用40%多菌灵胶悬剂喷洒。

3. 马蹄的叶子是怎么样的

马蹄黄萎病是马蹄病害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病害,这一病害主要发生在我国境内。该病可发生在马蹄生长的全过程,例如,从马蹄的种植到马蹄的贮藏都可以发生黄萎病。

马蹄黄萎病主要发生在马蹄的茎部,刚染病的病株的主要表现为马蹄少数的根部叶子端逐渐变黄,随着这一病况逐渐向茎基部发展,最后可导致马蹄整个叶面全部发黄,马蹄的整个茎基部全部受到损害,马蹄的根须全部变黑,没有新根生出,一旦温度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些马蹄就会全部死亡,最后在病发部位会出现一些红色黏液状物质,这些物质就是病原体所产生的。

4. 马蹄叶子长什么样

马蹄莲茎叶翠绿叶柄粗大,花巨大且洁白,花瓣的中心是很多小花组成的花序,形状像倒置的马蹄

5. 马蹄叶子枯萎的原因是什么

1.1马蹄杆枯病:

该病俗称“马蹄瘟”,广泛分布于马蹄产区,植株感病后地下茎不结荠或结小茎。初生病斑暗绿色水渍状,不规则或近圆形,略凹陷,以后病斑呈暗绿至灰褐色,梭形或椭圆形,上生黑褐色小点。小病斑扩展连合成不规则的大病斑后,可造成茎杆枯死倒伏,呈浅黄色稻草状。早晨露水未干或湿度大时,病斑表面可见大量浅灰色霉层。病原分生孢子可进行再侵染危害。此病一般在8月中旬开始发病,发病高峰为9月中、下旬,田间湿度大有利于该病发生。

1.2马蹄枯萎病:

该病是马蹄主要病害之一,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病,尤以9月中旬至10月最严重。其症状有青枯病和枯斑病。①青枯病表现为从杆端或一侧失水呈青枯状,并向下扩展,最后整杆枯死,尤其在雨后天晴时,其症状在田间最为明显。病株一般不结荠或结白荠,危害较大。②枯斑型一般比青枯病发病迟,一般在9月下旬以后。表现症状:马蹄杆中上部呈现灰白色枯斑,病健分界十分明显,略凹陷,病斑间可相互连合成大斑。病株一般较正常,危害较小。

1.3马蹄茎腐病:

该病一般在9月份盛发,发病的叶状茎外观症状为枯黄色至褐黄色,病茎较短而细,发病部位多数在叶状茎的中下部、病部初呈暗灰色,后为暗色不规则病斑,病健分界不明显,且病部可产生暗色稀疏霉层。

1.4生理性红尾:

其症状主要是红尾不干苗或只在顶端的一小节茎秆上干枯。该病多发生在8-9月初,产生的原因是多年种植马蹄的土壤缺少硼、锌、铁、锰等微量元素。

6. 马蹄莲叶子枯萎是什么原因

怕光照不足

马蹄莲开花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多晒太阳,而且是光照越多越好,养过马蹄莲的花友应该都知道,在马蹄莲的开花过程中,只要光照充足,哪怕不施肥,它也能够正常开花。

马蹄莲虽然喜欢阳光,但是却害怕夏季的高温强光,当温度超过30°以后,马蹄莲就会被动地进入休眠状态,所以在马蹄莲的养护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做好温度控制。在夏季的中午采取遮阴挡阳措施,并且时常给马蹄莲的植株周围喷洒水雾,起到降温作用,其他时候多晒太阳。

怕花盆积水

马蹄莲喜欢湿润的土壤环境,在浇水的时候我们可以等马蹄莲盆土表面发白发干以后就及时去给它浇透水,但是浇水一定要保证水分能够很快的干透,也就是说花盆和盆土必须透水透气性能高。

在给马蹄莲配置土壤的时候,颗粒土维持在30%左右,颗粒土可以选择珍珠岩,也可以使用粗河沙,当然最好在花盆的底部垫上碎陶粒或者碎瓦片作为渗水层,然后选择有透水孔而且透气性好的花盆,这样马蹄莲的健康就有了保障,开花性能也会大幅度提升。

怕缺少春化

很多花友的马蹄莲之所以只能开花一次,就是因为我们缺少了对它块茎的养护处理过程,缺少了春化这一个条件。

在马蹄莲开完花以后,我们就可以把它放在相对阴凉通风的地方去养,等着马蹄莲的叶片逐渐枯萎,等它的叶片全部枯萎之后,将马蹄莲的块茎取出来,放在五到十度的低温环境中,春化一个月,然后重新栽种,这样来年马蹄莲才能够正常开花。

7. 马蹄苗枯死是什么原因

病因主要为土壤带菌,入侵荸荠茎基部,使得茎基部发黑,腐烂,引起地上部整丛枯死。病菌可沿漂浮茎蔓延到下一丛,形成发病中心,在秧田期导致整丛黄枯,俗称“整棵死”。到9月份病情猛发,地下茎很快腐烂,地上部分表现为失水青枯称为“青枯死”,地上失水的叶状茎易拉起,病叶基部软腐并有微红色霉层。防治:

(1)不能在病田留种。

(2)选无病田种植。

(3)拔除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并用“多菌灵”500倍喷雾。

8. 马蹄叶子枯萎的原因是

主要原因为浇水、施肥、环境不当。

浇水:见干即浇,浇透即可,切忌过多。

施肥:每隔10~15天施腐熟液肥一次,花期以磷肥为主,次数适当增多。

环境:空气湿度控制在70-85%之间,保持通风。若缺素补氮锌就可以,若黄化病毒仅新拍生部叶是,可治,必然午后用药马蹄枯萎病危害极大。

9. 马蹄叶子枯萎的原因有哪些

一、马蹄常见病害

1.1马蹄杆枯病:

该病俗称“马蹄瘟”,广泛分布于马蹄产区,植株感病后地下茎不结荠或结小茎。初生病斑暗绿色水渍状,不规则或近圆形,略凹陷,以后病斑呈暗绿至灰褐色,梭形或椭圆形,上生黑褐色小点。小病斑扩展连合成不规则的大病斑后,可造成茎杆枯死倒伏,呈浅黄色稻草状。早晨露水未干或湿度大时,病斑表面可见大量浅灰色霉层。病原分生孢子可进行再侵染危害。此病一般在8月中旬开始发病,发病高峰为9月中、下旬,田间湿度大有利于该病发生。

1.2马蹄枯萎病:

该病是马蹄主要病害之一,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病,尤以9月中旬至10月最严重。其症状有青枯病和枯斑病。①青枯病表现为从杆端或一侧失水呈青枯状,并向下扩展,最后整杆枯死,尤其在雨后天晴时,其症状在田间最为明显。病株一般不结荠或结白荠,危害较大。②枯斑型一般比青枯病发病迟,一般在9月下旬以后。表现症状:马蹄杆中上部呈现灰白色枯斑,病健分界十分明显,略凹陷,病斑间可相互连合成大斑。病株一般较正常,危害较小。

1.3马蹄茎腐病:

该病一般在9月份盛发,发病的叶状茎外观症状为枯黄色至褐黄色,病茎较短而细,发病部位多数在叶状茎的中下部、病部初呈暗灰色,后为暗色不规则病斑,病健分界不明显,且病部可产生暗色稀疏霉层。

1.4生理性红尾:

其症状主要是红尾不干苗或只在顶端的一小节茎秆上干枯。该病多发生在8-9月初,产生的原因是多年种植马蹄的土壤缺少硼、锌、铁、锰等微量元素。

二、马蹄生育期管理技术

2.1培育壮苗,适期定植

1、培育马蹄健壮苗是高产稳产的首要条件,长江流域伏水马蹄在7月份定植,原则上早栽产量和大果率最高。

2、施足基肥 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1500KG,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复合肥25KG,硼砂、硫酸锌各2KG做基肥,7~10天后定植(马蹄较耐肥,农家肥以施用牛粪最好,氮肥以施用尿素最好,钾肥以施用硫酸钾最好,含氯化钾复合肥尤其是氯化钾对马蹄产量和品质都有很大的影响)。

3、合理密植 马蹄球茎的充实膨大依赖地上叶状茎源源不断地供给充足的光合产物,群体愈合理,球茎的膨大发育愈充分。球茎苗移栽,每亩3000~3500株,行距50~55CM,株距35~40CM。

4、移栽时正值高温季节,缺水易使地表温度高而灼伤幼苗,应及时灌水5~6CM。

2.2营养生长期

1、幼苗形成后不断长高增粗,叶状茎色变绿,基部陆续产生分蘖,形成母株丛;同时侧芽向土中抽出匍匐茎,水平方向生长,匍匐茎长出3~4节后,距母株10~12厘米处向上抽出一丛叶状茎,形成分株;分株又以母株相同的方式再生分蘖和分株,形成株丛。

2、第一次追肥:分蘖分株初期每亩施尿素10KG;

3、活棵至8月下旬,始终保持水深3~5CM,选择阴天或气温较低时露田。

2.3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并进期

1、随着气温逐渐降低,日照逐渐变短,分株停止发生,叶状茎同化功能(将光合作用产物储存于植物自己体内)最为旺盛。与此同时,可抽生花茎进入花期。

2、第二次追肥:8月下旬至9月初,每亩施硫酸钾10KG,尿素10KG,促使马蹄早封行,稳健生长;

3、9月份以干湿交替、湿润灌溉为主,促进根系纵横生长及分蘖生长。

2.4结荠期

1、在地上部停止分株前约1周,母株及各分株叶状茎基部的侧芽抽生的匍匐茎由最初的水平方向生长转为斜向插入土中生长而成为结荠茎,随着气温继续下降,地上部叶状茎开始衰老黄化,球茎也逐渐定型充实,皮色由最初的白色逐渐变为棕黄色,最后为棕红色,乃至红黑色。

2、第三次追肥:10月上旬,每亩施硫酸钾30KG,尿素5KG,并喷0.2%磷酸二氢钾,使马蹄叶色保持青绿,防止早衰,促使球茎膨大充实(每次施肥时要排干水,使肥料渗入土中,让其自然露干后再灌水至原来深度)。

3、初期排水保持浅水层,利于匍匐茎向下生长,早形成球茎;封行后及球茎膨大期水层要加深到8~10CM,抑制无效分蘖分株的发生,减少养分的消耗,促进养分向球茎转运;成熟后水层逐渐下落,保持干干湿湿,

2.5采收

一般12月份以后,地上叶状茎枯黄15天左右,温度降低,球茎内含糖量增加,皮色转为鲜红色,味甜多汁,采收品质最好。土壤湿度大,可于收获前5~7天在田中开1~2条横沟和竖沟,排干田水,割去马蹄茎秆后再采收。越冬以后采收的球茎皮色由红色转黑褐色,品质降低,应适时采收。

三、马蹄病害防治方案

第一次使用:送嫁药(移栽前5-7天),醚菌酯+苯甲丙环唑+噻呋酰胺+芸苔素内酯;

第二次使用:封行前5天左右,醚菌酯+甲霜·锰锌+苯甲丙环唑+芸苔素内酯;

第三次使用:封行后10天左右,醚菌酯+氟环唑+苯甲丙环唑+芸苔素内酯;

第四次使用:果实膨大期(封行后25天),醚菌酯+戊唑醇+氟环唑+苯甲丙环唑+芸苔素内酯

四、均衡腐殖酸肥

五、生根壮秧

六、抗病抗茬

上一篇:豆瓣绿叶子不绿(豆瓣绿叶子不绿没光泽) 下一篇:看兰花叶子知长势(兰花怎么看要开花)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