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仙人柱(白头翁介绍)
1. 白头翁介绍
白头翁在饲养的时候可喂昆虫幼虫或者蛹,也可喂专用的鸟饲料,还要经常喂它一些新鲜的水果。注意保持鸟笼内干净的卫生状况,水管里面的水容易被污染,每天都要给它换水。吃不完的饲料,瓜果要及时清扫干净。天气好的情况下要经常遛鸟。冬季温度低的时候就不要遛了,避免冻伤。
2. 什么的白头翁
该书主要讲述了本书是蒙古国著名作家那木斯来所著长篇小说。巧妙细致地描写了为帮助接羔工作而去牧区的城里年轻媳妇的工作热情和勤恳劳作的场景。全书语言朴实,生活场景描写细致入微,充分展现了蒙古草原的春天,牧民生机盎然的生活景象。
3. 白头翁组成
白头鹎
别名:白头翁、白头婆。
白头鹎体长约18厘米。头黑枕白,背面黄绿,胸部大都灰褐,腹面白色。幼鸟头灰褐色,背橄榄色,胸部浅灰褐色,腹部及尾下复羽灰白。
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性活泼、不甚畏人。秋冬季大多二、三十只结成大群,活动于樟、楝等树上啄食果实。春夏季则仅3—5个相伴觅食。常栖息于矮树篱或灌丛的最高处,见有昆虫飞过时就飞捕于空中,然后再回到它栖止的树上,大声鸣叫。它的鸣声是多种多样的。
白头鹎是杂食性鸟类,既食植物性物质,也食动物性物质,同时食性还随季节而异。春夏两季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秋冬季则以植物性食料为主。动物性食物中以鞘翅目昆虫为最多,如鼻甲、步行甲、瓢甲。植物性食料大部为双子叶植物,也食一部分浆果和杂草种子,如樱挑、乌柏、葡萄等。
繁殖于3月至8月间。产卵至少二次,巢于桑树茂密的绿叶丛中,或油茶树上及各种灌木丛中,距地大多2—3米。但亦有筑在高大乔木上的,距地高度约在6米至6.5米之间。巢呈深杯状,用草茎、杂叶、芦苇、草穗及少量细根、石松等构成,内垫以细柔的杂草。卵每产3—4个,呈椭圆形,色淡红,其上更有深红、淡紫等色的斑点。
1、鸟的选择 鹎科鸟类多食虫、兼食果实,较难达到人工繁殖。一般饲养白头鹎是为听其悦耳鸣声,故多选择雄鸟。白头鹎雌雄羽色相似,较难区分,有经验的人可根据雄鸟胸部灰色较深,雌鸟浅淡,雄鸟枕部白色清晰,雌鸟稍发污等特征鉴别出来。幼鸟头灰褐、背橄揽褐色、腹部及尾下复羽灰白,容易跟成鸟区分。因野外捕捉的成鸟胆小,不易驯熟,故通常掏长羽芽的雏鸟或将离巢的幼鸟饲养。
2、笼的特点 白头鹎食昆虫和水果,粪便多而稀软,喜欢水浴,因而鸟笼的底宜为亮底,下边有托粪板,便于粪便漏下和清刷。可自制竹笼,圆型(直径26厘米,高30厘米)或方形(26×26×30的厘米)。在北方,亦可用点颏笼饲养。
3、饲料和喂法 饲养白头鹎可以一种粉料做为常备饲料,比如把玉米面、花生米粉、熟鸡蛋黄按5:2:3的比例混匀喂给,或者喂点颏粉(绿豆面、玉米面、熟蛋黄、淡水鱼粉或蚕蛹粉按5:2:2:1配合);经常补充些水果和昆虫幼虫及蛹。
4、管理和调教 在人工饲养下白头鹎属软食鸟,水罐内的水容易污染,每天需要清刷并换新鲜饮水。喂给的水果当天吃不完的应把剩余的取出。每天(夏季)或隔日(春、初秋)供给浴水,任其自行水浴。每周洗刷一次鸟笼。白头鹎不耐寒,在北方饲养冬季一定要移至室内饲养,停止外出溜鸟。
红耳鹎、白喉红臀鹎、黄臀鹎等鹎科鸟类,均可以参照上述方法饲养。
4. 白头翁的资料
1、叽喳喳。
2、鸣啾啾。
3、嘀呖呖。
4、叽呖呖。
5、啁啾啾。
6、吱咕咕。
7、嘀哩哩。
8、咕噜噜。
9、支咕咕。
10、咯娄娄。
扩展资料
常见鸟叫的象形词
1、鹧鸪叫声:支咕咕!支咕咕!
2、猫头鹰叫声:咯娄娄,咯娄娄。
3、白头翁叫声:咕噜噜。
4、野鸡叫声:咯咯咯;咕咕嘎嘎。
5、野鸡起飞声:扑棱棱。
6、乌鸦叫声:刮!刮!呱呱呱!哑哑! 吱哇!哇哇!
7、孔雀叫声:咕咕咕!科科科!
8、杜鹃(布谷鸟)叫声:咕咕布谷......咕咕布谷......
常见ABB类叠词
甜津津、甜丝丝、喜洋洋、乐滋滋、兴冲冲、气冲冲、孤零零、乐呵呵、笑哈哈、笑眯眯、醉醺醺、雄赳赳、呼噜噜、骨碌碌、齐刷刷、傻乎乎、胖乎乎、傻愣愣、骂咧咧、满盈盈、紫莹莹、空荡荡、香喷喷、水汪汪、滴溜溜、圆溜溜、热辣辣、慢腾腾、静悄悄、血淋淋。
湿漉漉、一片片、一团团、一堆堆、红彤彤、红艳艳、明晃晃、白花花、金灿灿、银闪闪、亮晶晶、眼睁睁、懒洋洋、白蒙蒙、冷冰冰、热乎乎、暖融融、凉飕飕、潮乎乎、恶狠狠、红扑扑、绿油油、毛绒绒、天苍苍、热腾腾、头涔涔、泪潸潸。
5. 白头翁叫什么
四月前后。
白头鹎,又名白头翁 、白头壳仔(台语),是雀形目鹎科小型鸟类,为鸣禽,冬季北方鸟南迁为候鸟,台湾亚种于台湾为留鸟,平均寿命约10到15年。白头翁常见于东亚,台湾宜兰平原,中国大陆则是在长江南部的大多地区,以及香港,琉球群岛(八重山群岛,冲绳等),不甚畏人。食昆虫,种子和水果,属杂食性,雄鸟胸部灰色较深,雌鸟浅淡,雄鸟枕部(后头部)白色极为清晰醒目。
6. 白头翁是什么?
展开全部
1、白头鹎(学名:Pycnonotus sinensis,英名:Light-vented Bulbul 或 Chinese bulbul),又名白头翁 、白头壳仔(台语),是雀形目鹎科小型鸟类,为鸣禽,冬季北方鸟南迁为候鸟,台湾亚种于台湾为留鸟,平均寿命约10到15年。白头翁常见于东亚,台湾宜兰平原,中国大陆则是在长江南部的大多地区,以及香港,琉球群岛(八重山群岛,冲绳等),性活泼,不甚畏人。食昆虫,种子和水果,属杂食性,雄鸟胸部灰色较深,雌鸟浅淡,雄鸟枕部(后头部)白色极为清晰醒目。
向左转|向右转
2、白头鹎(音:bēi)(学名:Pycnonotus sinensis)是雀形目鹎科的小型鸟类,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腹白色具黄绿色纵纹。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性活泼、不甚畏人。 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
3、白头鹎吃大量的农林业害虫,是农林益鸟之一,值得保护。
拓展资料:
7. 白色白头翁
5--7年左右。
白头鹎(bēi)白头鹎(is)别名白头翁。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常见食虫鸟。体形适中,稍比麻雀大一些,头顶黑色,后头白色,白头翁即因此而得名。体背黄绿色,胸部黑褐色,腹面白色。白头翁在丘陵或平原的树木灌丛中活动,有时也在针叶林里。生性活泼,不惧怕人,常常在花园、果园里,以变幻多端的鸣叫,打破沉寂,给大自然带来生气。
8. 白头翁是什么样
诗的前半写洛阳女子感伤落花,抒发人生短促、红颜易老的感慨;后半写白头老翁遭遇沦落,抒发世事变迁、富贵无常的感慨,以“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总结全篇意旨。
在前后的过渡,以“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二句,点出红颜女子的未来不免是白头老翁的今日,白头老翁的往昔实即是红颜女子的今日。诗人把红颜女子和白头老翁的具体命运加以典型化,表现出这是一大群处于封建社会下层的男女老少的共同命运,因而提出应该同病相怜,具有“醒世”的作用。
9. 白头翁的介绍
毛蛋花为小乔木,高达5米;枝条粗壮,带肉质,无毛,具丰富乳汁。叶互生,厚纸质,矩圆状椭圆形或矩圆状倒卵形,长20~40厘米宽7~11厘米,常聚集于枝上部。聚伞花序项生;花萼5裂;花冠红色,裂片狭倒卵形,向左覆盖,比花冠筒长一倍;雄蕊5枚,生花冠筒基部。蓇葖果双生,广歧,条状披针形,长10~20厘米,宜径1.5厘米;种子矩圆形,扁平,顶端具矩圆形膜质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