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后期管理(牡丹花的栽培和管理)
1. 牡丹花的栽培和管理
光照:光照充足但是不能太阳直射。温度:比较耐寒怕高温,进入到25度以上就进入了休眠状态。土壤:要求排水比较良好,土层深厚的中性或者微碱性土壤。水肥:做好两次水的管护。修剪:及时修剪残花和底部小萌芽。
一、光照
牡丹花是中国传统名花,花大色艳、富贵端庄,有花中之王和国色天香的美称,一直以来备受我们国人的喜欢,牡丹花在养处的过程中需要地栽,不太适合于盆栽,春节前后我们会看到盆栽的年销的牡丹花,但是这种花是属于催花的状态。
牡丹花是很难在盆中长时间栽培并且生长良好的,所以在栽植牡丹花的时候要选择一处阳光充足的环境,一般来说在东南向比较理想,而且需要光照比较足同时又怕暴晒,所以最好有一些高大树木进行光线遮挡,比如说我们俗称的花阴凉的环境才能长得比较理想。
二、温度
牡丹花比较耐寒害怕高温,进入到25度以上就进入了休眠状态,冬季在绝大多数地区可以安全越冬,有记录说是可以耐到零下30多度的低温。
三、土壤
对土壤要求比较严格,要求排水比较良好,土层深厚的中性或者微碱性土壤,比如我们洛阳和菏泽的牡丹都是在黄河护道上进行栽培。
四、水肥
对于牡丹的水肥管理,要做好两次水的管护,一是入冬前灌一次越冬水,二是开春后浇一次返青水,还有在开花前开花后,落叶后分别施一次肥,对来年的开花有很大帮助。
五、修剪
牡丹花在养护的时候需要做好修剪工作,及时地把残花剪掉并且把底部小的萌芽清理掉,促使它的壮枝着花,不要让它的小枝长的过于纷乱,就是这些养护的措施,但是想养好牡丹是一项很繁琐的工作。
2. 牡丹花的栽培管理论文
牡丹学院现有教工114人,专任教师101人,现有教师中教授19人、副教授5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3人、海外留学背景教师31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42人。其中,全国创新争先奖1人,国务院特贴专家2人,国家级模范教师2人,中原学者1人。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及洛阳市优秀专家等20余人。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2个。
牡丹学院现有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作物学、生态学、生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农艺与种业、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2个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学院“旱地绿色智慧农业学科群”为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学科,作物学、生态学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农业科学学科、植物与动物科学2个学科双双进入全球ESI前1%。
牡丹学院设有农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资源环境科学、种子科学与工程5个本科专业,其中农学、生物技术2个专业入选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另外农学专业还入选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518人、博士研究生及硕士研究生178人。
学院现有河南省牡丹高效培育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牡丹种质创新和精深加工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旱地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油用牡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牡丹芍药特色资源植物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牡丹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甘薯产业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乡村人居环境工程研究中心及河南省牡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9个省级科研平台;
洛阳市旱作与节水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洛阳市牡丹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洛阳市特色植物资源研究和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洛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评估重点实验室、洛阳市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洛阳市牡丹精深加工重点实验室、洛阳市作物分子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洛阳市植物营养与环境生态重点实验室、洛阳市道地药材繁育创新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洛阳市共生微生物与绿色发展重点实验室等10余个地厅级科研平台。
近年来,牡丹学院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达3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国家科技部项目等85余项;
获得国家级奖励4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12项,地市级科技成果奖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9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近2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0余件,实施成果转化34余项。学院十分注重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工作,获省部级、校级教学成果奖近20项。
3. 牡丹花的栽培管理方法
牡丹为芍药科、芍药属落叶灌木,在我国栽培历史修久,现在栽培区域遍及全国各地。牡丹为深根植物,根系发达,适应性较强,除重盐碱地及低洼地外,一般土质都适合牡丹生长,尤以疏松的沙质壤土最好。我国江南地区引植时应选择势高,排水良好的地方。
九、十月份是牡丹移植、繁殖的适宜季节,南方地区可适当推迟,北方寒冷地区要适当提前,一般封冻前栽植完,严寒地区要采取防寒措施。使牡丹安全越冬。牡丹以分株、嫁接、播种三种方式繁殖。每年清明前后要进行修枝、拿芽,每株选7—10个粗壮枝条,每枝留有一个花芽,其余全部去掉。随着树龄的啬、树冠的扩大,可适当增加分枝,扩大树冠增加开花量。每年早春牡丹发芽时和秋分后应各施肥一次,以腐熟的饼肥、大粪干、和畜、禽粪等有机肥料为好,忌施碱性肥料。北方春季干旱应及时深锄保墒,夏秋多雨应及时铲除杂草疏松土壤。
4. 牡丹花的栽培与管理
牡丹的具有很好的中药功效,也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那应该如何栽培牡丹呢?这就需要从牡丹的生长习惯和价值来谈一下。
我家这里是处于高山地区,在我们这里有很多种植基地就是种植牡丹的,根据他们的种植方式,农民朋友利用自己的土地作为入股,然后到了收成的时候,就开始分红,主要是作为中药材进行种植,他们每年获得的收益还不错。
从我所看到的种植方式管理,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播种时期管理,二是排水控水,三是秧苗管理,四是花期管理,每一个环节都比较重要。所以了解牡丹的生长属性就显得很重要,牡丹喜欢沙石土壤,这就是我们高山容易栽培的原因,而且喜欢肥沃及排水良好的地方。
播种时期是最关键的,牡丹是在8与就可以收种子了,收到种子之后就开始播种,播种期不宜太接近秋末,要不然不容易发芽生长,一般在初秋就开始发芽生长了,此时就需要秧苗的管理。
在这个阶段,要注意排水方面的管理,我们这边种植的方式是在土壤里挖沟壑,大约间隔15-20公分左右,这样不但能够然牡丹长大之后,有空隙,还能有效预防排水的不好的情况。
待长出秧苗之后,就开始施肥,一般以氮肥为主,能够促进枝叶生长,到了1年左右,就可以增加钾肥、磷肥等等混合使用,一般养护的好,基本是3年左右就开始开花,如果是扦插或分株的方式进行种植,当年或许次年就开花。
到了夏天,就会开始对牡丹进行二次培土,然牡丹根部能够在厚实肥沃的土壤里面生长,这都是牡丹喜欢生长的环境,从理论上来说,只要土壤不太干燥,就达到牡丹生长的条件了,也会生长得特别好。
到了花期阶段,要开始控制水分和施肥,可以促进花蕾的形成,可以适当对牡丹进行修剪,促进其开花的可能性,因为牡丹除了观赏之外,牡丹花是最有药用价值的。其实无论是牡丹花还是什么植物,都是以选择合适的土壤进行养护,以疏松湿润为基础,日常管理为辅,基本都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5. 牡丹花的栽培和管理技术
1.盆土选择
桑叶牡丹栽培宜选用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每年早春3月移出室外时应进行换盆。换盆时要换上新的培养土并剪去部分过密的枝条,打顶使枝条往两侧发展,促使生长更多花苞,同时要施足基肥,一般可选用磷肥。
复瓣桑叶牡丹
2、剪枝:
为了要保持桑叶牡丹树型优美,开花量多,桑叶牡丹具有发枝长叶强的特性,可于早春出房前进行修剪整形,上部全部剪截打顶,剪修可促使发新枝,春季长势将更旺盛,株形也美观。修剪后,因地上部分养分消耗减少,要适当节制浇水和施肥,避免营养过剩导致黄叶。
复瓣桑叶牡丹
3、光线管理
桑叶牡丹与其他开花植物一样阳性树种,3月初要移到室外放在阳光充足处,此时也是桑叶牡丹的生长旺盛季节,要加强肥水、松土、拔草、除虫等管理工作。浇水应视盆土干湿情况,过干或过湿都会影响开花。秋后生长缓慢管理要谨慎,要减少浇水和施肥,以免发秋梢。秋梢叶芽幼嫩,抗寒力较差,冬天会遭冻害。
6. 牡丹花的栽培和管理方法
1、红牡丹性喜温暖干燥和光线充足的环境。如盆土过湿,光线过弱,温度过高,都不利其生长。盆土宜用腐叶土、沙壤土,再适量掺些粗砂、石灰土和碎砖屑,可使其生长良好。
2、红牡丹仙人球平时生长适温24-26℃。冬天一般要入室过冬,只要室内能保持5-6℃的温度,便可安全越冬。当室内气温接近0℃时,要注意也寒,除控制浇水外,白天必须放于向阳窗口,晚上要注意保暖。在生长期间浇水也不要过多,但长期缺水或供水不足也影响其生长。一般情况下,每两天喷水一次,可使球体更红、更鲜艳。
7. 牡丹花的栽培技术与管理
多肉黑牡丹是仙人掌科牡丹属多年生植物,花友们眼中的珍品,我们来了解下多肉黑牡丹怎么养,黑牡丹原产于墨西哥,喜欢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比较耐干旱,但是不太耐寒(稍微耐一点点寒)、忌阴暗潮湿和通风不良的环境,适合在昼夜温差较大,通风良好的环境下养护。
夏季高温时,黑牡丹出于休眠或者半休眠状态,应控制浇水,加强通风,适当遮光。
春季、初夏和秋季是黑牡丹的生长旺季。在管理上,嫁接的植株由于生长较快,可充分浇水,但盆土不可积水,否则会造成根部腐烂;并经常向植株喷水,增加空气湿度;每15天左右施一次复合肥或腐熟液肥,宜淡不宜浓,并注意肥水不要溅到植株上。而播种的实生苗因生长缓慢,栽培中水、肥不宜过大,保持盆土湿润即可,每月施一次肥就能满足其生长所需的养分。
冬季严格控制浇水,使植株休眠,能耐0℃的低温,但花期会向后推迟。如湿度在10℃可继续浇水,使植株生长并不断地开花。每1~2年的春季换盆一次,盆土要求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粗颗粒,并有一定肥力和钙质。可用腐叶土3份、粗砂4份、炉渣1份和少量的骨粉或贝壳粉等。
8. 牡丹花的栽培管理措施
盆栽牡丹的种植方法和管理:
1、适宜光照
养殖盆栽的牡丹花需要让其有适宜的光照,它是一种喜阳的植物,所以日常要将其放在采光好的地方养护,这样它才能生长旺盛,但是它不耐强光照射,所以夏季要为其做好遮荫措施,避免它被强光暴晒。
2、合理浇水
牡丹花是一种肉质根茎植物,它不耐水涝,所以养殖盆栽的牡丹花需要合理的为其浇水,日常浇水要根据土壤的干湿度进行,掌握“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最好,一定不能让土壤产生积水,不然它容易出现烂根的现象。
3、注意事项
注意养殖盆栽牡丹花的时候,需要使用疏松肥沃、排水性良好的中性或弱碱性土,一定不能使用粘重土壤或者酸性土,不然它会长势不良,牡丹花是一种不耐热的植物,所以还要注意夏季要为其做好降温通风管理。
9. 牡丹花的养植与管理
一、土壤
种植野牡丹需要选择疏松透气、排水性较好的土壤,建议选用腐叶土搭配沙壤土,在底下可以放一些瓦片碎粒,这样的话能够使土壤更好的排出多余水分,可以有效避免盆土出现积水情况。此外,每过两年需要给它重新更换一次盆土,时间最好选在秋季,在换盆的时候适当修剪一下过长的根系,也可以对野牡丹进行分株繁殖。
二、温度
最适合野牡丹生长的温度是15到20℃,它喜欢比较温暖的环境,也喜欢阳光照射,平时可以把它放在有明亮光线的地方。夏天一定要做好遮荫处理,否则叶片可能会被晒伤。
三、水肥管理
野牡丹的生长喜欢比较湿润的环境,买来小苗后首先要进行修剪,然后种入到花盆当中,浇一次比较足的水,但是盆底不能出现积水,土壤干了之后再进行二次浇水。因为野牡丹比较怕涝,所以一次浇水不要太多,不然根部容易腐烂。用肥方面不需要很多,施上底肥之后,除冬季外其它每个季节都给它用一次长效的农家肥。另外,在花前、花后也要适当用肥,这样可以让它开出来的花朵更加漂亮。
四、修剪
想要野牡丹长得好,还需要定期修剪,秋冬季节注意把一些比较细弱的枝和感染病虫害的枝修剪掉,春夏季节则注意修剪徒长的枝条。
五、换盆
盆栽的野生牡丹花很多,需要随着植物的生长而更换花盆。一般来说生长3-4年后,在秋季需换成较大的花盆。
10. 牡丹花的栽培管理要点
牡丹的特性是“四宜四怕”,即宜凉怕冻,宜暖怕热,宜光怕阴,宜干怕湿。因此,种植牡丹要选宽敞通风、上午有阳光、土壤肥沃疏松的地方,不可种在积水地、阴湿地、瓦砾地。筑台种植时,台的大小应根据植株多少及大小而定,高度应视该处原来的地势及地下水位高低而定。一般高度为 50—100厘米,以石块或砖块砌成台基,并铺些碎瓦片或碎砖。若土壤粘重,应换用培养土。培养土以6份国土、3份腐叶土、1份砻糠灰混合使用。 牡丹的种植与其他花卉不同,牡丹栽种后不需要灌水,更不能浇粪水。人冬壅土即可防寒,春暖后扒开壅土,以利生长。 施肥 花谚说得好,“清牡丹,浊芍药”。“清”的含义是什么?《花镜》上有几句话可以作“清”字的注脚:“十二月地冻,止可用猪粪壅之。春分后便不可浇肥,直至花放后略用干肥。六月尤忌浇,浇则损根,来春无花。”可见,“清’讲非指只浇水而不施肥。有些人被“清”字弄得不敢施肥,这是对“清”的误解。施肥经验是:基肥要足,定植时施入堆肥、饼肥。粪肥。肥上要盖土。追肥要控制,春季花后可追肥一次,肥料必须腐熟.不可过浓。夏季不追肥。施肥以冬肥最重要,施冬肥要结合培土。新种牡丹不宜施浓肥,尤忌浇浓粪,否则肉质根会发霉烂死。养分来源以基肥为主。花后虽处于生长季节,也仍不宜施液肥。种植一年以后,也要以冬施固体基肥为主。 浇水 牡丹浇水不宜多,冬季一般不浇水。5月以后天气渐热,若天旱地干,可适量浇水,但宜干不宜湿,土干后方能浇水。阵雨和梅雨季节要防积水,以免损害植株。暴风或连续阴雨常使土壤板结。雨后地干,就要抓紧松土。及时松土,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牡丹根系垂直入土,松土宜深。每年深松表土至少3次,春天花后一次,夏天梅雨季过后一次,秋天台风暴雨过后一次。 花期管理 主枝顶芽如果不是花蕾,而是叶芽,应及时摘去,以免徒长,影响开花。牡丹枝条较脆,花朵初开时,常因花头过重使枝条弯曲,稍遇大风易被折断,因此可以用细竹片绑扎扶持,这样既防止折断又能增加美观。花谢以后,将花梗剪去,不令结籽,以保植株生长旺盛。 牡丹越冬要覆草防冻,3月天暖即应扫除覆草。
11. 牡丹花的栽培和管理视频
嫁接 [jià jiē]
嫁接,是植物的人工繁殖方法之一。即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嫁接的方式分为枝接和芽接。嫁接是利用植物受伤后具有愈伤的机能来进行的。
嫁接原理
嫁接,也就是无性繁殖中的营养生殖的一种。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接上去的枝或芽,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或台木。接穗时一般选用具2到4个芽的苗,嫁接后成为植物体的上部或顶部,砧木嫁接后成为植物体的根系部分。
嫁接时,使两个伤面的形成层靠近并扎紧在一起,结果因细胞增生,彼此愈合成为维管组织连接在一起的一个整体。这就是嫁接的原理。
生物题中
嫁接能说明细胞核是遗传控制中心。
根据接穗的不同把嫁接分枝接和芽接。
嫁接的关键是让接穗形成层紧贴砧木的形成层。
影响因素
影响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是接穗和砧木的亲和力,其次是嫁接的技术和嫁接后的管理。所谓亲合力,就是接穗和砧木在内部组织结构上、生理和遗传上,彼此相同或相近,从而能互相结合在一起的能力。亲和力高,嫁接成活率高。反之,则成活率低。一般来说,植物亲缘关系越近,则亲和力越强。例如苹果接于沙果;梨接于杜梨、秋子梨;柿接于黑枣;核桃接于核桃楸等亲和力都很好。
嫁接意义
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嫁接对经济价值的提高,也有着非常多的实例:如普通的水杉,价值一元;而通过嫁接手段,培育成金叶水杉后,经济价值提高20多倍;再如普通的大叶女贞树,价值几角钱;而通过嫁接的手段,培育成彩叶桢树后,其经济价值更高达近百倍。由此可见,嫁接对品种的改良,经济价值的提高都有首非常重要的意义。
共2张
嫁接意义
嫁接对一些不产生种子的果木(如柿,柑橘的一些品种)的繁殖意义重大。嫁接既能保持接穗品种的优良性状,又能利用砧木的有利特性,达到早结果、增强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虫害的能力,还能经济利用繁殖材料、增加苗木数量。常用于果树、林木、花卉的繁殖上;也用于瓜类蔬菜育苗上。嫁接分枝接和芽接两大类,前者以春秋两季进行为宜,尤以春季成活率较高。后者以夏季进行为宜。
作用
增强植株抗病能力。用黑籽南瓜嫁接的黄瓜,可有效地防治黄瓜枯萎病,同时还可推迟霜霉病的发生期;用CRP(刺茄)、番茄作砧木嫁接茄子后,基本上可以控制黄萎病的发生。
提高植株耐低温能力。由于砧木根系发达,抗逆性强,嫁接苗明显耐低温。如:用黑籽南瓜嫁接的黄瓜在低温下根的伸长性好,在地温12-15℃、气温6-10℃时,根系仍能正常生长。
有利于克服连作危害。黄瓜根系脆弱,忌连作,日光温室栽培极易受到土壤积盐和有害物质的伤害,换用黑籽南瓜根以后,可以大大减轻土壤积盐和有害物质的危害。
扩大了根系吸收范围和能力。嫁接后的植株根系比自根苗成倍增长,在相同面积上可比自根苗多吸收氮钾30%左右,磷80%以上,且能利用土壤深层中的磷。
有利于提高产量。嫁接苗茎粗叶大,可使产量增加4成以上。番茄用晚熟品种作砧木,早熟品种作接穗,不仅保留了早熟性,而且可以大大缩小结果期,提高总产量。
嫁接场所
嫁接最好在温室内进行,高温季节要用遮阳网或草帘遮荫、避免强光直射使幼苗过度萎蔫影响成活。如深冬茬茄子7月份嫁接正值高温期,防暑降温是关键。低温季节(如黄瓜、番瓜越冬茬的嫁接在9月底10月初)要以保温为主温度低不利于伤口愈合,嫁接时适宜的温度应当为24-28℃,空气相对湿度75%以上,湿度不够时要用喷雾器向空中或墙壁喷水增加湿度。
嫁接用具
1、刀片:即一般剃须的双面刀片,嫁接时将其一掰两半,既节省刀片,又便于操作。
2、竹签:一种是插接时在砧木上插孔用的,其粗细程度与接穗苗幼茎粗细一致,一端削成楔形。另一端粗细要求不严,一端削成单面楔形,靠接时用它挑去南瓜生长点。
3、嫁接夹:用来固定接穗和砧木,市面上销售的嫁接夹有两种,一种是茄子嫁接夹,一种是瓜类嫁接夹。
旧嫁接夹事先要用200倍甲醛溶液泡8小时消毒。操作人员手指、刀片、竹签用75%酒精(医用酒精)涂抹灭菌,间隔1-2小时消毒一次,以防杂菌感染伤口。但用酒精棉球擦过的刀片、竹签一定要等到干后才可用,否则将严重影响成活率。
4、嫁接机器:由于瓜类连作障碍问题越来越突出,蔬菜嫁接技术受到人们的重视。育苗专业户、育苗公司也应运而生。对于育苗专业户和育苗公司,如果靠人工嫁接,由于工作效率低和嫁接技术水平低,容易耽误嫁接时机。他们希望采用嫁接机作业,小型和半自动式嫁接机,由于售价低廉,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嫁接方法
靠接法
把砧木吊靠采穗母株上,选双方粗细相近且平滑的枝干,各削去枝粗的1/3-1/2,削面长3-5厘米,将双方切口形成层对齐,用塑料薄膜条扎紧,待两者接口愈合成活后,剪断接口一部的接穗母株枝条,并剪掉砧木的上部,即成一棵新的植株。
劈接法
砧木除去生长点及心叶,在两子叶中间垂直向下切削8-10毫米长的裂口;接穗子叶下约厘米处用刀片在幼茎两侧将其削成8-10毫米长的双面楔形,把接穗双楔面对准砧木接口轻轻插入,使二切口贴合紧密,嫁接夹固定。
插接法
先用竹签去掉瓠瓜苗真叶和生长点,同时将竹签由砧木子叶间的生长点处向下插入0.5-0.7厘米深,再将西瓜苗由子叶下1厘米处用刀片削成约0.5厘米的楔形,在拔出竹签的同时将西瓜苗插入,这是直插法。另一种插接方法是斜插法,用与接穗等粗的单面楔形竹签,将竹签的平面向下,由瓠瓜苗一侧子叶基部斜插向另一侧,竹签尖部顶到幼茎表皮或赐刺透表皮,再在西瓜苗子叶下1厘米处削成斜茬,在拔出竹签的同时将西瓜苗幼茎斜茬向下迅速插入。接好后移入棚内加强管理。
机器实现法
采用嫁接机器作业,小型和半自动式嫁接机,由于售价低廉,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发展概况
人们很早就发现林中树木枝条相互摩擦损伤后,彼此贴近而连结起来的自然嫁接现象,中国古代称为“木连理”。嫁接就是受这种自然现象的启发而创造的一种生产技术。在古代欧洲,亚里士多德和古罗马学者普利尼都先后提到过嫁接。 5世纪枝接和芽接技术在地中海地区的应用渐多。16世纪英国已有劈接、冠接和舌接等枝接方法。芽接技术在欧洲普遍应用是在17世纪以后,当时主要用来繁殖桃、油桃、杏等核果类果树。
中国关于嫁接的早期记载见于《氾胜之书》,内有用10株瓠苗嫁接成一蔓而结大瓠的方法。北魏《齐民要术》对果树嫁接中砧木、接穗的选择,嫁接的时期以及如何保证嫁接成活和嫁接的影响等有细致描述。 在6-13世纪的几百年中,嫁接技术在牡丹和菊花等观赏植物和果树方面有很大发展。南宋时韩彦直在其著作《橘录》中赞美柑橘嫁接技术的神妙时称“人力之有参于造化每如此”。13世纪由于蚕桑的发展,桑树嫁接受到重视。17世纪王象晋在《群芳谱》中谈到嫁接和培养相结合可促进植物变异。到了清初,《花镜》等著作进一步肯定了嫁接在改变植物性状方面的效果。
应用近代科学方法研究嫁接的历史还不足100年,但发展十分迅速。
实际应用
嫁接在果树生产上除用以保持品种优良特性外,也用于提早结果、克服有些种类不易繁殖的困难、抗病免疫、预防虫害;此外还可利用砧木的风土适应性扩大栽培区域、提高产量和品质;以及使果树矮化或乔化等(图 3)。在观赏植物等的生产上,常用接根法(图3a)来恢复树势,保存古树名木;用桥接法(图3b)来挽救树干被害的大树(见树体保护);用高接法来改换大树原有的劣种,弥补树冠残缺等。利用高接换种还可以解决自花授粉不结实或雌雄异株果树的授粉问题,以及特殊观赏树木品种如龙爪槐、垂枝桃、垂枝梅的繁殖造型等。林木育种中多采嫁接技术矮化母株,以便利杂交操作和建立种子园、采穗园。利用特殊砧木促进植物开花,如甘薯接于蕹菜或月光花上以达到杂交目的,更是育种家常用的方法。
嫁接机应用效果
此外,嫁接还常被用作研究植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植物病毒学和植物组织发生学等的手段。许多学者为了阐明某些物质在个别器官中的局部合成过程和阶段发育等问题,常利用嫁接。
嫁接机器的应用:如右图
嫁接机器
发展趋势
嫁接技术的应用范围还在不断扩大。除果树和观赏树木外,草本植物如蔬菜以及林木和其他经济植物如橡胶树、可可树等应用嫁接的日益增多。就嫁接材料看,从普通的枝接、芽接发展到嫩枝接、叶接、胚芽接、生长点嫁接、鳞茎和块茎的芽眼嫁接,乃至花序、柱头、子房和果实的嫁接等,几乎植物所有的部分都可用来进行嫁接。1980年以来,又在组织培养技术的基础上发展了微体繁殖和微体嫁接。在灭菌的组织培养中,用0.10-0.14毫米的离体茎尖微体嫁接可以培养柑橘、苹果等果树的无病毒苗,中国、美国、西班牙都已有应用。除了嫁接技术的不断改进、提高外,进一步探索嫁接亲和力的本质与砧木影响的机理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注意事项
选择亲和力强的砧木和接穗
亲和力是指砧木和接穗经嫁接而能愈合的能力,一般情况下,亲缘关系越近,亲合力越强,嫁接的成活率也就越高。
二、选择生活力强的砧木和接穗
生活力与砧木和接穗的营养器官积累的养分有关,营养器官积累的养分越多,发育越充实则生活力就越强, 因此,在嫁接前应加强砧木的水肥管理,让其积累更多的养分,并且选择发育成熟,芽眼饱满的枝条作接穗。
三、选择最佳的嫁接时机
一般枝接宜在果树萌发前的早春进行,因为此时砧木和接穗组织充实,温度湿度等也有利于形成层的旺盛分裂,加快伤口愈合。而芽接则应选择在生长缓慢期进行,以嫁接成活,第二年春天发芽成苗为好。
四、利用植物激素促愈合
接穗在嫁接前用植物激素进行处理,如用200-300PPM的萘乙酸浸泡6-8小时,能促进形成层的活动,从而促进伤口愈合提高嫁接的成活率。
五、规范技术操作 嫁接时动作要迅速,并严格按技术削好砧木和接穗,接面要平滑,使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层紧密联接,绑扎松紧适度,并适时解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