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花卉的典故及感想?
一、关于花卉的典故及感想?
蔷薇花
据《贾氏说林》记载:汉武帝与其爱妃丽鹃在园中赏花,正值蔷薇花欲放,其神态似含微笑。汉武帝赞叹说:“此花绝胜佳人笑也。”丽鹃戏问道:“笑可以买吗?”武帝回答说:“可以。”于是丽鹃就取出黄金百两,作为买笑钱,让武帝尽一日之欢。因此,蔷薇得了一个“买笑花”的别名。
梅花妆
南朝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非常喜爱梅花。一年正月里,白雪飘飞,恰值梅花盛开,于是在园中踏梅赏雪,走累了,在檐下小憩,有朵梅花悄然飘落,正好落在公主的前额上,留下几瓣淡红的痕迹,衬得公主更加 美艳照人。宫女见了,纷纷效仿,称之“梅花妆”,竟风行一时。
梅妻鹤子
宋代诗人林逋,字和靖,生性高洁,看不惯红尘喧嚣,在西湖孤山筑屋隐居。他终身不仕不娶,在孤山植 梅养鹤。林逋爱梅咏梅,至今孤山上仍有“梅亭”,就是为纪念他而建。林逋的《山园小诗》是其咏梅诗中的 佳品,尤其“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更是咏梅绝句。林逋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梅妻鹤子” 成为流传至今的佳话。
瑞香花
宋朝《清异录》中记载:庐山有一个老和尚,有一天在庙后的磐石上睡着了。梦中闻花香酷烈,醒来四处 寻找,在草丛中发现一株花,于是精心将它移到盆中,供奉于佛像前,起名叫“睡香”。及至春节,花香不减,来拜佛的人很多,十分惊奇,认为此花是佛祖所赐,是祥瑞之兆,因而取名“瑞香”。
虞美人
虞美人既是人名也是花名。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妾虞姬的美称就是虞美人,此女不仅美貌,而且有胆识,随 项羽征战南北。后项羽遭刘邦围困,四面楚歌,项羽知大势已去,与虞姬饮酒话别,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 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耐若何!”虞姬十分理解项羽此刻的心情,和唱道:“大 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唱罢,自刎而死。传说虞姬的鲜血洒落在泥土中,长出一株美丽的花,就是虞美人。其实,虞美人花原名丽春花,后人为了纪念这位虞姬,而将丽春花改名虞美人,并流传至今。
榴花源
据《方舆胜览》记载:唐朝永泰年间,有个以砍柴为生的青年叫蓝超,一日在林间遇见一头白鹿,一直追 到闽县东山的榴花洞口,洞口极窄,进入深处,豁然开朗,有人家居住。蓝超遇见一老翁,告诉说是躲避秦时 的灾难来到此地定居的,并留他住下。蓝超说要辞别家人再来,临走老翁送他一枝石榴花。出来后,蓝超好像 做了一场梦,再想去,已找不到入口处了。
二、9月的花及花所代表的典故。?
九月份的代表花:菊花 典故是:三国时代,曹操的儿子,魏文帝曹丕,曾经给他的好朋友钟繇写了一封谈菊花的信。信上写到,派人送给他一束菊花,因为在秋天万木凋谢的时节,只有菊花绚丽多姿,茂盛地生长,可见它有些天地的真气,是人可以延年益寿的好东西,因此送来供他研究长生的道理。
三、三叶紫金花的典故?
在中国古代,紫荆花常被人们用来比拟亲情,象征兄弟和睦、家业兴旺。
它来源于这么一个典故:传说南朝时,京兆尹田真与兄弟田庆、田广三人分家,当别的财产都已分置妥当时,最后才发现院子里还有一株枝叶扶疏、花团锦簇的紫荆花树不好处理。
当晚,兄弟三人商量将这株紫荆花树截为三段,每人分一段。第二天清早,兄弟三人前去砍树时发现,这株紫荆花树枝叶已全部枯萎,花朵也全部凋落。田真见此状不禁对两个兄弟感叹道:“人不如木也” 。后来,兄弟三人又把家合起来,并和睦相处。那株紫荆花树好像颇通人性,也随之又恢复了生机,且生长得花繁叶茂。

四、关于康乃馨的古代故事?
在希腊神话中,则有许多关于康乃馨的传说,相传西腊有一位以编织花冠维生的少女,手艺精巧,深受画家、诗人的欣赏,却因为生意兴隆,招来同业的妒忌,终致被暗杀。太阳神阿波罗为了纪念这位少女,将她变成秀丽的康乃馨,因此在希腊,有人称康乃馨为花冠,王冠,推崇其神圣的地位。
在法国,则传说康乃馨是女神戴安娜害怕被一位英俊潇洒的牧羊童诱惑,而将他的眼睛挖出来丢到地上变成的,所以法国人将康乃馨称为Qeillet,亦即「小眼睛」之意。亦有传说康乃馨是来自情人墓地的花,多做为葬仪的供花。此外又说基督诞生时,这花才从地下长了出来,所以是喜庆之花。无论如何,一年之中,无论喜庆哀乐都有它的芳容出现,尤其母亲节时更少不了它。
花型秀丽的康乃馨,花瓣呈现不同变化,
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有特殊的美丽,像是一位温柔的女子,有着女性敦厚的美德,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因此康乃馨除了为母亲花的伟大象征,更是所有女性的神圣之花,美好典雅的模范。
五、中国古代的百花传说有什么,花神的故事有什么?
十二花神是中国民间传说农历二月十二是百花的生日,人们称之为花朝,因此中国民间便有一个花朝之庆。而随着季节时令的替换,百花也以各种不同的容颜缤纷了大地。百花的玉容笑貌。为人们的生活平添了无数浪漫情趣。爱花惜花之人,自然也为百花留下许多动人的传说。因此,在中国,百花各有其司花之神,也各拥有一段美丽的故事。 在百花的传说中,以农历中的十二个月令的代表花,与司十二月令花神的传说最令人神往。花的美原是浑然天成,无可比较。历代文人墨客玩味和吟咏百花,弄出许多趣闻轶事来,从而造就出12个月的花神来。
江采苹,即梅妃,出生于福建莆田江东村,唐玄宗开元中,太监高力士出使到福建、广东一带,见到丰神楚楚、秀骨姗姗的江采苹,就收她选入宫中服侍唐玄宗,大受宠幸,唐玄宗自得江采苹,视宫中粉黛如尘土。江采苹癖爱梅花,所居之处遍植梅树,唐玄宗戏名曰梅妃。唐玄宗曾当着诸王面称赞梅妃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后来因杨贵妃的出现,梅妃失宠,孤寂而终。
杨玉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天生丽质,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天宝四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遂册立杨玉环为贵妃。她自入宫以来,遵循封建的宫廷体制,不过问朝廷政治,不插手权力之争,以自己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受到玄宗的百般宠爱,虽曾因妒而触怒玄宗,以致两次被送出宫,还在宫中与安禄山有染,但最终玄宗还是难以割舍她。直至安史之乱,唐玄宗仅带杨贵妃西逃,在马嵬坡兵谏时,杨贵妃被逼赐死,年方38岁。
戈小娥,元顺帝之淑姬,酡颜如醉,而肤白似玉,著水仿佛桃花含露,愈增娇美,帝喻云:此夭桃女也。因呼为赛桃夫人。
丽娟,西汉武帝所幸宫人。玉肌柔软,吹气如兰,尝于芝兰殿旁歌《回风》之曲,庭中树花为之翻落,是谓曲庭飞花。
公孙大娘,唐代最杰出的舞蹈家之一,以舞《剑器》而闻名于世。她在继承传统剑舞的基础上,创造了多种《剑器》舞,如《西河剑器》,《剑器浑脱》等。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描叙她的剑舞道: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据说草圣张旭的狂草书就是从她的剑舞中获得的灵感。
西施,中国四大美女之首。原名施夷光,诸暨苎萝山下苎萝村之浣纱女,天生丽质,禀赋绝伦,相传连皱眉抚胸的病态,亦为邻女所仿,故有东施效颦的典故。后被图谋报仇复国的越王勾践从中国民间选出加以培训后送与吴王夫差,使其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终于走向亡国丧身的道路。相传吴亡后西施随范蠡驾扁舟泛五湖而去。
李氏,汉武帝后期最宠爱的夫人。宫廷乐师李延年精通音律,颇得武帝欢心,一日作歌北方有佳人于武帝前,武帝闻之不禁叹息说:世间哪有你所唱的那种佳人?平阳公主在一边揣摩得知歌中寓意,趁势说:延年的小妹,就是一位倾国倾城的绝世佳人。武帝心中一动,立召李氏入宫纳其为妃。由此李氏宠冠后宫,号为李夫人。后李夫人病重,至死都不肯让武帝见她一面,保持住武帝心中她的美好形象,死后宗室得以继享安泰富贵。
绿珠,传说原姓梁,生在白州境内的双角山下,善吹笛。巨富石崇为交趾采访使时,慕名向当地太守求绿珠以归,太守开价珍珠一斗,石崇一甩手以明珠十斛换得了绿珠,遂有石家金谷重新声,明珠十斛买娉婷之句。石崇为人骄奢张扬,却极宠绿珠。后石崇依附的朝廷势力贾谧被诛,石崇被免职,一直觊觎绿珠的孙秀向石崇索要绿珠被拒,于是进言当权的赵王伦诛杀石崇。杀兵至,石崇对绿珠叹息说:我今为卿获罪矣。绿珠流泪道:愿效死于君前。于是坠楼而死。
梁红玉,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之妻,其人见识不凡,胆略过人。曾星夜抱子驰马奔赴秀州知会韩世忠回京城勤王,平定苗傅等人的叛乱,得封安国夫人。韩世忠与金国大将金兀术大战于黄天荡,梁红玉一身戎装亲于战舰之上击鼓助威,进而大获全胜。后宋高宗听信秦桧谗言,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名将岳飞,为之抱不平的韩世忠也被罢去兵权,被封为成安郡王。韩世忠愤然辞官,与梁红玉归隐杭州西湖,死后夫妻合葬于苏堤灵岩山下。
貂蝉,东汉末年司徒王允府的歌女。时董卓祸乱京城,王允于是设下连环计: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再明献于董卓。吕布对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闪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趁机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后人谓此曰: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
王昭君,姓王名嫱,南郡秭归人。汉元帝时以良家子入选掖庭。传因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自此一直无缘君面。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后呼韩邪单于亡故,昭君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继嫁予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
甄宓,生于汉光和五年,三岁失父,九岁喜书,视字辄识。十余岁时,天下动乱,又逢饥馑,甄家广有储谷,甄宓劝母亲将谷物赈济亲族邻里,广施恩惠,得举家称善。汉献帝建安年间,袁绍之子袁熙聘娶甄宓为妻。及曹操平定冀州,攻破邺城,曹丕纳其为夫人,生曹睿及东乡公主。黄初元年曹丕在洛阳登基,史称魏文帝,汉献帝进献郭氏、李氏为嫔妃,二妃受宠,甄后失意,有怨言,曹丕大怒,于黄初二年六月派人赐死甄后,葬于邺城。魏明帝曹睿即位后, 谥她为文昭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