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鲜花分类 >

常见附生植物(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

更新:2022-12-05 07:38归类:鲜花分类人气:100

1. 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

一般来说 蕨类植物生长在阴暗潮湿的林地角落里,也可以生长在高海拔的山区、干燥的沙漠岩地、水里或原野等地区。

蕨类植物的栖地主要有四种特定的类型:湿暗的森林、岩地的裂缝,尤其是可以挡住全部太阳的地方、泥塘和沼泽等酸性湿地、以及赤道的树上,其中许多物种为附生植物。

许多蕨类植物和具有菌根的菌类有着关连性。

许多蕨类植物只生长在特定的酸碱值下,如海金沙只生长在潮湿且强酸性的土地上,而球茎冷蕨则只生长在石灰岩上。

2. 附生植物和寄生植物

是,兰科的植物大多数是“附生”植物,也就是野生的兰科植物寄生在其它大型植物的树干上,或者是裸露在空气中的树根上,根系比较发达。

兰花,蝴蝶兰都是不大好养的植物,很矫情,有一点不对劲的地方就会出现各种问题,以前养过兰花,没养好,从此就再也没养过,兰科的植物对土壤的搭配很严格,懒得去采集介质,所以也就没养,最近听朋友说,石斛花还能吃。

3. 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之间的关系是

1、寄生关系:

绝大多数高等植物都能自食其力,它们通过根系直接从土壤里或水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同时,又通过自身的绿色组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自己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有机营养。可是,有一部分高等植物,却过着不劳而获的寄生生活,它们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必须从植物体内获得。

在这种寄生关系中,受害的一方称为寄主植物,得利的一方称为寄生植物。

2、附生关系:

一种植物借住在其他植物种类的生命体上,能自己吸收水分、制造养分。除了叶片附生的植物会 对寄主的光照条件造成一定的影响外,附生植物一般不会对寄主造成损害。植物的附生现象是热带雨林的主要标志性特征之一。

3、共生关系:

植物界中较为典型的共生现象有地衣(藻类和菌类共生)、 根瘤(如固氮菌和豆科植物的共生)、菌根(真菌和等植物的根共生)。

4、机械关系:

在自然植物群落内植物种类众多,一些对环境因子要求相同的植物种类,就表现出相互剧烈的竞争;一些对环境因子要求不同的植物种类,不但竞争少,有时还呈现互惠。而机械关系主要是植物相互间剧烈竞争的关系,尤其以热带雨林中缠绕藤本、绞杀植物与乔木间的关系最为突出。

5、生理化学关系:

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对另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例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荚、白蜡与七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还有一些植物会从体内分泌出某种气体或汁液, 影响或者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

4. 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是互利共生吗

小龙虾与鱼是可以混养的,混养模式如下:

1、小龙虾和鱼在水缸里要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水深为2米以上的成鱼养殖池塘为宜。

2、放养虾苗时,应用药物杀菌消毒,主要防治水霉菌感染,一般用食或抗水霉菌鱼药即可,然后根据池塘本身的资源条件,从放养量来看,一般不需要投喂饲料,混养的小龙虾以池塘中的野杂鱼和其他主养鱼吃剩的饲料为食,如发现鱼塘中确实饲料不足,可适当投喂。

3、应适时加注新水或开动增氧机,检查鱼类吃食情况,以确定次日投饲量。另外,酷热季节天气突变时,应加强夜间巡塘,防止意外。

4、天气干旱时,应增加注水次数,适时注水,改善水质,一般15-30天加注新水一次。天气干旱时,应增加注水次数。

7、根据各种鱼类的食性和栖息习性不同进行搭配混养,是一种比较经济合理的养殖方式。成鱼塘一般小杂鱼比较多,是小龙虾的适口鲜活饵料,混养小龙虾后有利于逐步清除小杂鱼,减轻池中溶解氧消耗、争食饵料等弊端,同时可以增加单位产量。

8、混养优点:这种模式在各地普遍采用,尤其适合于中小型养殖户,其有点事管理方便,不影响其他鱼类生长。

1、混养是指将几种鱼类按一定比例搭配养在同一水体中的技术措施。混养的鱼类须栖息习性和食性不同,且不互相残食。如鲢、鳙为中上层鱼,主食浮游生物;草鱼、团头鲂、鳊为中下层鱼,主食草类;青鱼、鲤、鲫、鲮、鲴为下层或底层鱼,青鱼食螺、蚬等,鲤、鲫食底栖动物和部分有机碎屑,鲮、鲴食有机碎屑和附生藻类。

2、龙鱼是高级观赏鱼,但是龙鱼混养也是很有难度的。龙鱼是大型鱼,所以只能和中大型鱼混养。一般龙鱼混养分为,龙鱼和龙鱼混养,龙鱼和其他鱼混养两种。

3、混养的鱼类还有互利作用,如草鱼、青鱼吃食后排出大量粪便,使水质变肥,影响自身生长;混养鲢、鳙恰好利用浮游生物为食,减低水的肥度,对草鱼、青鱼生长有利。混养种类和比例依饵料、池塘、鱼种规格和养鱼措施等具体条件而定。

5. 附生植物与寄生植物的区别

树上长出另一种树叫着桑寄生,属于桑寄生科、钝果寄生属植物,一般寄生于桑树、柳树、杨树、松树上,果实可以吃。桑寄生根部扎于寄主植物枝干上。

一般分为两种情况:附生和寄生。附生就是一种树附着在另外大树表面生长,但不从大树体内获取养分,比如附生杜鹃,绞杀榕,附生兰花等,通常是为了获得更多阳光。另外就是寄生,比如槲寄生,它的根系和另外的树体融合在一起,需要从大树体能测试获取养分,通常是为了获得阳光和更多水分。

6. 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的区别

区别:

1、分布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在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如我国的长江流域、日本的南部和美国的东南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非洲东南部以及南美洲的东南部。

温带落叶阔叶林是指分布在北纬30-50度的温带地区,以落叶乔木为主的森林。该区由于冬季树木落叶,夏季数目绿叶,所以又称“夏绿林”。

2、主要树种不同:常绿阔叶林主要由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等的种类组成,以上四个科也可以作为常绿阔叶林的一个重要标志。常绿阔叶林种类丰富,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有维管束植物1000多种。

构成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主要树种是栎、山毛榉、槭、梣、椴、桦等。它们具有比较宽薄的叶片,秋冬落叶,春夏长叶,故这类森林又叫做夏绿林。

3、外貌不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终年常绿,一般呈暗绿色,林相整齐,林冠呈微波状起伏。群落高度一般15-20m左右,很少超过30m,总郁闭度为0.7-0.9。

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树种具有较宽的叶子,叶子上通常无或少茸毛,厚薄适中。芽有包的很紧的鳞片,树干和枝桠也有很厚的书皮,这些都是适应冬季寒冷环境的结构。

4、群落层次不同:亚热带常绿林的群落结构乔木层可以分为2-3个亚层,第一亚层林冠多相连续,以壳斗科和樟科的种类占优势;第二亚层树冠多不连续,常见有樟科、山茶科和木兰科的种类,林内常混有落叶阔叶树。灌木层多为常绿种类,在我国常有杜鹃属、乌饭树属、山矾属等。草本层按高度可以分为2-3个亚层,一般以蕨类植物为主,其次是莎草科和禾本科的种类。藤本植物比热带雨林少。

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的垂直结构一般具有四个非常清楚的层次: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地衣层。藤本和附生植物极少。各层植物冬枯夏荣,季相变化十分鲜明。夏绿林中的消费者动物有鼠、松鼠、鹿、鸟类,以及狐、狼和熊等。

扩展资料

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生产力约2—5克/米2·天。该类森林已残留无几,大部分地区为农业生态系统所代替。以产冬小麦、玉米、高粱、马铃薯、花生、棉和苹果、桃、杏、梨、李、枣、柿、核桃等为主。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也有针叶林分布,在我国多为油松林和侧柏林。

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东亚,在美洲、非洲和大洋州也有分布。

1、美洲:主要分布于北美洲的佛罗里达、南美洲的智利、阿根廷等地。北美常绿阔叶林中的主要种类有各种栎类、美洲山毛榉(Fagus americana)、大花木兰(Magnoli

7. 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的关系可以被总结为包住不包吃

小叶榕与垂叶榕是同一种植物。垂叶榕为桑科大乔木,又名小叶榕、细叶榕。高可达20米,胸径30—50厘米,在热带雨林里它常常以绞杀方式“称雄霸道,杀死寄主,取而代之”。

当动物把它的种子携带到其它树木的枝丫或树皮裂隙上后,这些种子便会萌发。

幼小的垂叶榕能产生不定根,行为就象附生植物一样,随着榕树的不断长大,它的不定根互相交叉、融合,逐渐将寄主树木包住勒紧,并借助寄主树来支撑自己躯体。

8. 附生的植物

生在树上的植物有:兰科,生植物乌巢蕨,像长在树上的精灵,挂树上养的空气草,叫观叶植物,寄生在树上的植物,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的干燥带叶茎,还有一种附生植物,生长在一棵大树上,树干上长着长长的绿叶。

9. 附生植物是依靠被附着植物的养料存活的

蝴蝶兰的气根和根是没有区别的,它是一种附生性植物,只生长有气根,一般以气根附着于岩石或树干上生长,它所有的根系都是气根,看起来有肉质感,它一般可以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和养分来生长。

蝴蝶兰的根为白色圆柱状的气生根,没有主根、侧根、须根和根毛之分,常常露在盆外,成悬挂状,以利于进行氧气和水分的吸收。蝴蝶兰属于单茎类兰花,它的茎很短,可以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下年复一年地向上分化叶片,蝴蝶兰由于不容易长出侧芽,所以一般不通过分株进行繁殖,蝴蝶兰的茎除了支撑作用之外,还具有贮存水分与养料的功能。

上一篇:茉莉花常见虫害(茉莉花常见病虫害) 下一篇:河南河边常见的植物图(河南农村常见植物)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