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插花体现的美学(中国插花体现的美学思想)
1. 中国插花体现的美学思想
插花就是把花插在瓶子里,盆里,篮子里等等容器里的一种表现形式。
目前,中国境内插花大约分为三种形式,
第一类形式西方式插花,它的特点就是插出各种几何图形,例如圆形方形长方形,
第二类为东方市插花,它的特点就是插出线条,以线条为美。
第三类叫现代式插花,它是东方和西方的一个结合体。
人们插花第一类人群,是为了事业,例如开花店。
第二类人是为了陶冶情操。这些人都是有生活情调的人。他们大部分具备高知识的话,层次高修养和高收入人群。
所有的插花表现形式都需要一定的技术和审美,所以他被称之为一种艺术,例如西方式插花,他的图形要唯美,颜色搭配要合理才能表达出意境,东方和现代他必须要有禅意表达一种思想在里面。所以说插花是一种非常唯美的艺术。
给大家欣赏一下我的作品,让人们有所了解!
2. 中国插花体现的美学思想是什么
袁宏道《瓶史》
《瓶史》成书于17世纪初,是我国插花史上评价最高的一部插花专著。全书有花目、品第、器具、择水、宜称、屏俗、花崇、洗沐、使令、好事、清赏、监戒共十二节,书中谈到了构图、采花、保养、品第、花器、配置、环境、修养、欣赏、花性等诸多方面,详尽地描述了插花的方方面面,并简明扼要和深刻地阐述了插花构图的法则和意境创设的美学原理,以及中国古代文人插花的审美观念,在理论和技艺上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述,进一步完善了中国插花艺术的理论体系。它是我国插花史上评价最高的一部插花专著。
3. 插花艺术的认识及看法
自己在生活中插画的艺术就是很随意,比较随心情,根据自己家的家居和花瓶的款式来进行插花
4. 插花艺术的内涵、范畴以及特点
每件插花作品都是一种艺术的展现,只有艺术有了生命力,这样作品才是有意义的;插花是艺术的展现,好的艺术品会让人们感觉到时间的变化;插花是为了更好的装饰,做出集众花之美的造型,具有画龙点睛和立竿见影的效果;插花所表现的形式是比较随意的,一般档次越高,形式会变得多种多样。
5. 中国插花体现的美学特征
明朝的高濂,可谓是个出色的生活艺术家。他爱好广泛到令人惊叹:写戏、藏书、赏画、焚香、插花……几乎样样精通。
他留下的养生著作《遵生八笺》更是事无巨细地记录了应该怎样息心养性,让自己身心愉悦。而其中的《起居安乐笺》和《燕闲清赏笺》中多次论及插花。尤其是《瓶花之宜》《瓶花之忌》《瓶花之法》三篇短文,比较系统的阐述了插花的方法和要点。
《瓶花三说》在我国插花理论专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至今仍能给我们带来不少启发。
花与器
“瓶花之具有二用,如堂中插花,乃以铜之汉壶,大古尊罍,或官哥大瓶……与堂相宜。折花需大枝……若书斋插花,瓶宜短小。……小瓶插花,折宜瘦巧,不宜繁杂。”
花器,也是插花作品的一个部分,而插花作品,是空间装饰的一个部分。所以,在创作一个插花作品之前,首要的是关注到空间环境继而选择相适宜的器皿与花材。
在《瓶花三说》中,高濂把插花分为了两种,一种是在厅堂中的插花,第二类是书斋插花。用于厅堂的瓶花需用大瓶大枝才有相应的气势,而书斋赏玩,则用器用花更为精细、雅致。
除此之外,插花时,花材本身的特性以及季节性的特征也应该纳入考量的范围。譬如,高濂谈到插梅花时,提到“冬时插梅必须龙泉大瓶,象窑敞瓶,厚铜汉壶,高三四尺以上……砍大梅枝插供,方快人意。”而野草闲花则“但取自家生意”,要表现出花朵自然生长的特性。
明·陈洪绶《瓶花图》
花中趣
插花,当然不能是随意一把花,放入瓶中就成。高濂说“如缚成把,殊无雅趣”“插花有态,可供清赏。”这“有态”两个字,值得细细琢磨。
汪曾祺在《花草树》一文中曾说道:“中国松是按照中国画的样子长起来的。”中国的瓶花,其实也是按照中国画的样子插起来的。“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志,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
这便是东方插花与西式根本上的不同。西式插花有如油画般浓墨重彩。丰富,方能显出热烈之感。而在中国,最忌繁杂。“宜一种,多则两种,分高下合插,俨若一枝天生二色方美”。插出宛如天开的形态,才是自古以来,文人插花所追寻的境界。
明·唐寅《墨梅图》
在高濂看来,插花“诚好事者本身执役,岂可托之僮仆为哉?”插花一事,是不可以假手于人的。每一个插花作品,体现的都是插花之人当下的心性以及审美,都蕴藏着插花之人当下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而插花这一过程本身,也是宁心静气,颐养心性的过程。
插花之趣,不仅仅在最后呈现出来的作品之美,更在于沉静其中时安然、喜悦的心境。
花之养
待花亦如待人。“花之遭遇一春,是非人之所生一世同邪?”插花入瓶,更需要我们悉心养护。
对于整个插花作品而言,首要的是要放置安稳,不能“有颠覆之患”。其次,要“忌香烟灯煤熏触,忌猫鼠伤残,忌油手拈弄”。任何一种外来的损伤都会耗损鲜花的寿命。
而针对不同的花材,高濂也给出了不同的保鲜方法以延长花期。可见,那时候人们已经重视在插花之前的花材处理。而处理方法要根据“花性宜水宜汤”而做不同的处理。
不仅仅限于对花的养护,高濂还提及了对花器的养护。“冬季插瓶,需用锡管,不坏瓷瓶。”
我们可以从《瓶花三说》中窥见:插花,并不仅仅是指的插花入瓶这个动作,而是一个完整的艺术过程。从选器、择取、修剪、养护到装饰,每个环节中都包涵着人对自然、对环境的认知和感悟,蕴含着敬天惜物的工匠精神。
6. 中国插花体现的美学思想是
元旦佳节,一场古雅又时尚的中华插花艺术美学盛宴在奥赛画廊开幕。
“岁时记”中华插花美学展由晴川习花会携手奥赛画廊共同举办,上海长宁新虹桥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给予大力支持。展览为期三天,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技艺,重塑当代东方美学风度,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和生活美学意境。
中国插花文化起于先秦时代,盛于唐,极于宋,元代稍见沉滞,至明又见回暖,而后日渐衰微,随着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插花艺术始见新生机。插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技艺,亦是印刻着中国文化历史的一个活标本,从《诗经》与《楚辞》中可见端倪,至明代袁宏道的《瓶史》和张谦德的《瓶花谱》见出中国插花已逐渐走向凝练与成熟。至此,中国插花艺术一脉相承,渗透着中国人的审美意趣,博雅而谦和,体现着中国人的智性与温情,大气而内敛,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百花丛中,必将行稳致,重开新境。
7. 简述中国插花的审美特征
一,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插花社会价值及其意义
1.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范,具独特理念与独一无二的花文化审美情趣不是一般的插花,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表现形式,符合国家非遗产法指出的概念与精神。 2.重形尚意的创造与品评标准体现中国艺术独特的优雅的审美情趣。 3.花材文化是中国传统插花创作品尝的支柱是体现丰富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的重要因素,是重中之重的要素。 要求:必须掌握50-100种(江南地区)常见常用的花材文化(形态、生态、文化寓意)
二.规范中国传统插花的四个基本构图形式
1.它的由来、演变发展的过程
2.规范的要点(有形不拘泥于形,有法不拘泥于法)
三.熟练基本技法 1.选、剪、整(揉、折、扭)技巧(如何取其形,述其意、悟其道)(如何表现)
2撒的应用,起把宜紧瓶口宜清的技巧
四.了解中国传统插花发展中各个历史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民俗等对中国传统插花的影响
五.研读与中国传统插花有关的经典著作与分析
8. 对东西方插花艺术的理解与认识
西方花艺设计花型构成按其在整体造型中的作用可分为四大块:骨架花、焦点花、主体花、填充花。
1.骨架花:
骨架花在西方规则式花艺设计造型中是最基本的因素之一,它勾画出花艺作品的整体外轮廓,一般选用线性花材或挺拔的花材,如剑兰、蛇鞭菊、金鱼草等。
2.焦点花:
焦点花是整个作品的中心,是视觉的集中点。一般用特殊形状的花材或和其他花材相同但更大、更艳的花朵,如百合、红掌、月季、菊花、非洲菊等。
3.主体花:
主体花是整个作品的主要部分,一般采用团状花材,如玫瑰、香石竹、菊花、郁金香等。
4.填充花:
西方花艺设计的一个特点是花型丰满,整个作品是一个立体几何型,没有什么空隙。要使线条花和焦点花和谐地融成一体,必须要用填充花来过渡。一般用花型细小的花材,如满天星、孔雀草、蕾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