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地被植物图片(绿化地被植物图片大全)
1. 绿化地被植物图片大全
地被植物一般是指能够有效覆被地面、满足人类某种需求的植物。由于研究与应用者关心的角度与所处的领域不同,对地被植物的理解和定义存在差异。地被植物绝大多数应用于在园林景观与城市绿化中。 一般认为,地被植物不仅包括矮生的草本植物,木本植物中的矮小灌丛、匍匐性或半蔓性的灌木以及藤本植物,均可作园林景观用地被植物。地被植物的高度一般在100cm以下。而有些植物在自然生长条件下植株高度超过100cm,但如若具有耐修剪或幼年期生长缓慢的习性,通过人为干预可将高度控制在100cm以下,则同样可用于地被植物。
2. 绿化地被植物有哪些
种植耐瘠薄干旱的树种,比如马尾松、柏木、苦槠栲、青桐、南酸枣、柘树、红花檵木、小叶女贞等。
还可以种一些草本植物,客一些肥土即可。
3. 园林绿化地被植物
答案:耕地(1)、公园绿地: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
(2)、生产绿地:为县城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
(3)、防护绿地:县城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县城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县城组团隔离带等。
(4)、附属绿地:县城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5)、其他绿地:对县城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县城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县城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
4. 绿色地被植物
被子植物(Angiosperm)又名绿色开花植物,在分类学上常称为被子植物门。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大部开花植物都是被子植物,如供我们食用的谷类、豆类、薯类、瓜果和蔬菜等。
被子植物有:百合花、胡杨、枫杨、毛白杨、山杨、加杨、钻天杨、旱柳、垂柳、白桦、榆树、榔榆、桑树、无花果、玉兰、广玉兰、白玉兰、含笑、鹅掌楸、南天竹、牡丹、山茶、悬铃木、山楂、石楠、枇杷、苹果、桃、李、杏、垂丝海棠、西府海棠、贴梗海棠、梨、蔷薇、月季、玫瑰、樱桃、樱花、日本晚樱、合欢、紫荆、刺槐、柑橘、臭椿、香椿、楝树、黄栌、鸡爪槭、冬青、大叶黄杨、黄杨、雀舌黄杨、枣、葡萄、木槿、紫薇、石榴、红瑞木、珙桐、杜鹃、金银花、柿树、连翘、迎春、丁香、女贞、茉莉、桂花、夹竹桃、栀子、泡桐、凌霄、凤尾兰、毛竹、紫竹、棕榈、椰子等等。
裸子植物是原始的种子植物,其发展历史悠久。
裸子植物很多为重要林木,尤其在北半球,大的森林80%以上是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有:落叶松、冷杉、华山松、云杉、苏铁、草麻黄、买麻藤、百岁兰、银杉、水杉、马尾松、油松、雪松、冷杉、银杏、红豆杉、白豆杉、穗花杉、罗汉松、竹柏、三尖杉、榧树等。
蕨类植物是植物中主要的一类,是高等植物中比较低级的一门,也是最原始的维管植物。大都为草本,少数为木本。蕨类植物孢子体发达,有根、茎、叶之分,不具花,以孢子繁殖,世代交替明显,无性世代占优势。
蕨类植物有:肾蕨、铁线蕨、凤尾蕨、鹿角蕨、桫椤、扇蕨、鸟巢蕨、卷柏、翠云草、紫萁、
波斯顿蕨、兔脚蕨、纽扣蕨、石化野鸡尾、镰刀蕨、肋骨蕨、鱼尾蕨、丽莎蕨、掌蕨、悬崖蕨、冬青蕨等。
苔藓植物是绿色自养性的陆生植物,植物体是配子体,它是由孢子萌发成原丝体,再由原丝体发育而成的。苔藓植物一般较小,通常看到的植物体(配子体)大致可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苔类,保持叶状体的形状;另一种是藓类,开始有类似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没有真根,只有假根(是表皮突起的单细胞或一列细胞组成的丝状体),起支持固定作用。茎内组织分化水平不高,仅有皮部和中轴的分化,没有真正的维管束构造。叶多数是由一层细胞组成,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直接吸收水分和养料,也是最古老的植物。
苔藓植物有:葫芦藓、地钱、光萼苔、片叶苔、塔叶苔、脚苔、泥炭藓、黑藓等
藻类植物,包括数种不同类以光合作用产生能量的生物。它们一般被认为是简单的植物,并且一些藻类与比较高等的植物有关。虽然其它藻类看似从蓝绿藻得到光合作用的能力,但是在演化上有独立的分支。所有藻类缺乏真的根、茎、叶和其它可在高等植物上发现的组织构造。藻类与细菌和原生动物不同之处,是藻类产生能量的方式为光合自营性。
藻类植物有:
蓝藻,甲藻,小球藻,巨藻,轮藻,海带,水棉,紫菜,衣藻,色球藻,新月藻
5. 常用绿化地被类植物有哪些
乔木类:香樟,桂花,玉兰类,杜英,雪松,水杉、槐树、秋枫、马褂木、榆树、桃李等 灌木类:山茶、茶梅、海桐、杜鹃、四季桂、金丝桃、苏铁、女贞、黄杨、红继木、十大功劳、龟甲冬青、火蕀、南天竹等 地被类:扶芳藤、麦冬、沿阶草、马尼拉、葱兰、韭兰、三叶草、酢浆草等
6. 地被植物景观
一、道路绿地率指标
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
●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二、道路绿带设计
1分车带绿地设计
●分车带绿地包括 行道树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路侧分车绿带
●分车带宽度为方便用4·5—6·0m,最小的也有1·2—1·5m,这种最小的宽度只能满足分隔交通的要求。
●分车绿带宽度小于1·5m的,应以种植灌木为主,并应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2行道树绿带
●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应小于1·5m。
●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绿带。
●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最小种植株距为4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m。
●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树不得小于125px,慢长树不宜小于200px。
●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在此三角区内不能有建筑物、广告牌以及树木等遮挡司机视线的地面物。在视距三角形内布置时,要使其高度不得超过0·65—0·70m,宜选矮灌木丛生花草种植。
3两侧分车绿带
● 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
4中央分车绿带
●中央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高度0·6m 至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倍。
5路侧绿带
●路侧绿带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应保持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
●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可以设计成开放式绿地。开放式绿地中,绿化用地面积不得小于该段绿带总面积的70%。路侧绿带与毗邻的其他绿地一起为街旁游园时,其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的规定。
●濒临江、河、湖、海等水体的路侧绿地,应结合水面与岸线地形设计成滨水绿带。滨水绿带的绿化应在道路和水面之间留出透景线。
●道路护坡绿化应结合工程措施栽植地被植物或攀缘植物。
三、交通岛绿地设计
交通岛即环岛,凡是4条道路交汇的环岛,直径应在40—50m,是最常见的交通广场;交通岛绿化要点:
● 为了安全不设人行横道,不许行人进入广场,绿化的装饰性功能超过功能作用,所以常喻为绿状绿化上的明珠。
●植物的高度,自圆心向周边逐渐减低,设在周边的灌木或花坛不宜超过1m广场地面铺设草坪,各式花坛要求花色、图案纹样精美,管理周到,代表该城市的面貌
●市中心或人流较多的交通广场可以在其间增设喷泉、水池、雕塑等,丰富立体景观。
●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宜增强导向作用,在形车视距范围内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中心岛绿地应保持各路口之间的行车视线通透,布置成装饰绿地。
●导向岛绿地应配置地被植物。
四、广场绿化设计
●广场绿化应根据各类广场的功能、规模和周边环境进行设计。
●广场绿化应利于人流、车流集散。
●公共活动广场周边宜种植高大乔木。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5%,并宜设计成开放式绿地,植物配置宜疏朗通透。
1商业广场绿化
●广场四周要有单行或多行乔木,下设坐椅。
●地面大部分有水泥板或条石铺装。花卉可种在边缘的带状花坛或可移动的大型花盆内。广场中人流多,不设花坛。
●广场四周要尽量不设或少设广告牌。
2纪念广场绿化
●纪念性广场应用绿化衬托主体纪念物,创造与纪念主题相应的环境气氛。
●车站、码头、机场的集散广场绿化应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集中成片
●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0%。
3停车场绿化
●停车场周边应种植高大庇荫乔木,并宜种植隔离防护绿带;在停车场内宜结合停车间隔带种植高大庇荫乔木。
●车场种植的庇荫乔木可选择行道树种。其树木枝下高度应符合停车位净高度的规定:小型汽车为2·5m;中型汽车为3·5m;载货汽车为4·5m。
五、道路绿化与有关设施
1道路绿化与架空线
●分车绿带和行道树绿带上方不宜设置架空线。必须设置时,应保证架空线下有不小于9m的树木生长空间。
●架空线下配置的乔木应选择开放树冠或耐修剪的树种。
树木与架空电力线路导线的最小垂直距离
电压 (kv)
1—10
35—110
154—220
330
最小垂直距离(m)
1.5
3.0
3.5
4.5
2道路绿化与地下管线
●行道树绿带下方不得敷设管线。新建道路或经改建后达到红线宽度的道路,其绿化树木与地下管线外缘的最小水平
● 距离宜符合下表规定;
树木与地下管线外缘最小水平距离
管 线 名 称
距乔木中心距离(m)
距灌木中心距离(m)
电力电缆
1.0
1.0
电信电缆(直埋)
1.0
1.0
电信电缆(管道)
1.5
1.0
给水管道
1.5
—
雨水管道
1.5
—
污水管道
1.5
—
燃气管道
1.2
1.2
热力管道
1.5
1.5
排水盲沟
1.0
—
● 当遇到特殊情况不能达到上表中规定的标准时,其绿化树木根颈中心至地下管线外缘的最小距离可采用下表的规定。
树木根颈至地下管线外缘的最小距离
管 线 名 称
距乔木根颈中心距离(m)
距灌木根颈中心距离(m)
电力电缆
1.0
1.0
电信电缆(直埋)
1.0
1.0
电信电缆(管道)
1.5
1.0
给水管道
1.5
1.0
雨水管道
1.5
1.0
污水管道
1.5
1.0
3道路绿化与其他设施
● 树木与其他设施的最小水平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树木与其他设施的最小水平距离
设 施 名 称
至乔木中心距离(m)
至灌木中心距离(m)
低于2m的围墙
1.0
—
挡土墙
1.0
—
路灯杆柱
2.0
—
电力、电信杆柱
1.5
—
消防龙头
1.5
2.0
测量水准点
2.0
2.0
六、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壤;
2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
3行车视线要求:
● 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内侧的规定范围内种植的树木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通透,保证行车视距;
● 道外侧的树木沿边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诱导驾驶员行车视线。
● 行车净空要求:道路设计规定在各种道路的一定宽度和高度民主范围内为车辆运行的空间,树木不得进入该空间。具体范围应根据道路交通设计部门的数据确定。
□ 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惯;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
● 适地适树是指绿化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适于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
● 植物伴生是自然界中乔木、灌木、地被等多种植物相伴生长在一起的现象,形成植物群落景观。道路绿化为了使有限的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可以进行人工植物群落配置,形成多层次植物景观,但要符合植物伴生的生态习性要求。
4建道路时,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
● 古树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名木是指具有特别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树木及稀有、珍贵的树种。
● 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与城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
5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
● 道路绿化从建设开始到形成叫好的绿化效果需十几年的时间。因此,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要有长远观点,绿化树木不应经常更换、移植。同时,道路绿化建设的近期效果也应重视,使其尽快发挥功能作用。这就是要求道路绿化远近期结合,互不影响。
七、相关术语
●道路绿地: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道路绿带: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道路绿带分为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
● 分车绿带: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
●行道树绿带: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
●路侧绿带:在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
● 交通岛绿地:可绿化的交通岛用地。交通岛绿地分为中心岛绿地、导向岛绿地和立体交叉绿岛。
●中心岛绿地: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中心岛用地。
●导向岛绿地: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导向岛用地。
●立体交叉绿岛:互通式立体交叉干道与匝道围合的绿化用地。
●广场、停车场绿地:广场、停车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
●道路绿地率: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地宽度之和占总宽度的百分比。
●园林景观路:在城市重点路段,强调沿线绿化景观,体现城市风貌、绿化特色的道路。
●装饰绿地:以装点、美化街景为主,不让行人进入的绿地。
●开放式绿地:绿地中铺设游步道,设置坐凳等,供行人进入游览休息的绿地。
●通透式配置的树木,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宽度0·9m至高3·0之间的范围内,其树冠不遮挡驾驶员视线的配置方式。
八、树种和地被植物选择
●道路绿化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
●寒冷积雪地区的城市,分车绿带、行道树种植的乔木,应选择落叶树种。
●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且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
●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和便于管理的树种。
●绿篱植物和观叶灌木应选用萌芽力强、枝繁叶茂、耐修剪的树种。
●地被植物应选择茎叶茂密、生长势强、病虫害少和易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观叶、观花植物。其中草坪地被植物尚应选择萌蘖力强、覆盖率高、耐修剪和绿色期长的种类。
7. 园林绿化常用地被植物
1.中华常春藤:极耐阴,也能在光照充足之处生长。喜温暖、湿润环境,稍耐寒。对土壤要求不高,但喜肥沃疏松的土壤。中华常春藤枝蔓茂密青翠,姿态优雅,可用其气生根扎附于假山,墙垣上,让其枝叶悬垂,如同绿帘,也可种于树下,让其攀于树干上,另有一种趣味。
2.夜合花:耐阴,好肥。喜生长在温暖湿润和半阴半阳的环境中。宜排水良好、肥沃、微酸性砂质土壤,忌石灰质土壤。香味幽馨,入夜更烈。夜合花在南方地区,可在园林和庭院露地栽种,在大多地区宜盆栽。花可提取香精和窨茶。
3.香茶镳子:喜光,耐寒,耐干旱瘠薄,耐修剪,不耐涝。直立丛生落叶灌木,高2米,花芳香,浆果黑色、紫黑色。香茶镳子春季黄花繁而有浓香,颇似西香,故有黄丁香之称,是良好的观赏树种。宜丛植于草坪、林缘、坡地、角隅。
4.箬竹:耐阴,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宜生长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耐寒性较差。箬竹丛状密生,翠绿雅丽,适宜种植于林缘、水滨,也可点缀山石,也可作绿篱或地被。
5.麻叶绣球:耐阴,耐旱,较耐寒,适生于肥沃湿润土壤。落叶灌木,高1.5米左右,枝细长,暗红色,光滑无毛。麻叶绣球植株丛生成半圆形,开花白色一片,十分雅致,可丛植于池畔、路旁或林缘,也可列植为花篱。
6.凌霄: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寒性稍差,耐旱,忌积水。喜排水良好、肥沃湿润的土壤。萌芽力、萌蘖力强。凌霄生性强健,枝繁叶茂,入夏后朵朵红花缀于绿叶中次第开放,十分美丽,可植于假山等处,也是廊架绿化的上好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