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植物的最新新闻(植物新闻稿)
1. 植物新闻稿
有人说,奋斗是青春的底色。渐渐地,它发展成为一句格外催人上进的话:无奋斗,不青春。可是,在设备更新比草木荣枯更快,信息覆盖比阳光播洒更广的今天,有了奋斗,就可以谈得上拥有了青春了吗?在我看来,大概还不够。
多元化的社会大趋势下,我们“享受”青春也应该多元化。
我深知一切都来之不易,所以,我学着感恩。感恩父母,打电话报喜不报忧,考出好成绩;感恩师长,积极进取,不负厚望;感恩同学,心怀善意,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感恩蓝天白云花草树木,爱护环境,节约资源;感恩日月的陪伴;感恩受到的一切或大或小的恩泽;感恩遇到的每一个人一点点教会我独立去生活。
我深知远方很远,长路很长,所以,我学着执着。来经历高中,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是考入心仪的大学,奔赴自己规划的远方。随着高考一天天临近,目标应该愈来愈清晰才对。我们以三年的青春年华赌一个接下来人生的高起点。如此大的代价,怎能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在这里,知难而上亦是勇者、智者;畏难而退,便是弱者、愚者。
我深知社会正趋向于智能和深刻,所以,我学着思考。在我们欣喜于晦涩难懂的古籍经典以浅显易懂、轻盈喜人的姿态出现在面前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典的原意。去古典化终究不是中国人欣赏古人智慧的长久之计。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深刻要求自己,越来越多的节目选择最大限度地回归经典。不难预料,没有一个深邃而有趣的灵魂,将来的社会生活我们甚至会读不懂。而这深邃,从思考中来。
我深知优秀的人会感受知音难觅,所以,我学着适应寂寞。不是功利而呆滞的模仿,而是由心而生的自我积淀和提升。顾城在诗中说“花开如火,也如寂寞”。每一次惊艳世人之前都要经历不为人知的积淀。花开之后,便是另一番感受出类拔萃的寂寞。到那时,竟会发现寂寞也是如此喜人。
我深知社会很大,人很多很杂,所以,我学着包容。包容挚友同学和素不相识的人,理解他们的无意,不去计较他们的小过错。学着用微笑表达内心的善和平静。
我深知将来的生活对我还有很多的要求,我唯有不骄不躁不卑不亢去一点点践行,一点点成长。
青春是人生的必修课,它涉及我们每一个人。可这堂普及最广的课程竟不那么简单。我们要利用这有限的几年,学会很多处世的道理和为人的准则,我们还要积攒自己的能力,为的是在将来踏入社会之时,可以有魄力与能力去做一个大写的人!
2. 植物 新闻
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
二、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严格控制以中央名义召开的各类全国性会议和举行的重大活动,不开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会,未经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
三、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
四、要规范出访活动,从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发合理安排出访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资机构、华侨华人、留学生代表等到机场迎送。
五、要改进警卫工作,坚持有利于联系群众的原则,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
六、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
七、要严格文稿发表,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
八、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3. 植物的新闻
一、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
二、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严格控制以中央名义召开的各类全国性会议和举行的重大活动,不开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会,未经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
三、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
四、要规范出访活动,从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发合理安排出访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资机构、华侨华人、留学生代表等到机场迎送。
五、要改进警卫工作,坚持有利于联系群众的原则,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
六、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
七、要严格文稿发表,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
八、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4. 关于植物的新闻稿
利用光能,制造氧气。据估算,地球每年入射太阳光能5.4x1024焦耳,绿色植物年固定太阳能大约为5x1021焦耳;这些能量就是地球包括人类和各种动物在内的所有异养生物赖以生存能量基础。此外30亿年前地球上CO2含量约91%,几乎没有氧,是根本不适应人类生存的。只是到了距今约3亿年才达到现代的水平,这些都是绿色植物的作用。据测定,每公顷森林和公园绿地,夏季每天分别释放750公斤和600公斤的氧气。全球绿色植物每年放出的氧气总量约为1000多亿吨。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2万多次,吸入空气15-20立方米,消耗氧气约0.75公斤。依此推算,城市居民每人需要10平方米的林地提供所需的氧气,由长势良好的草坪提供,则需要25平方米以上才行。 固定CO2,合成有机物。据测定,每公顷森林和公园绿地,每天可分别吸收固定1050和900公斤CO2(绿色植物也进行呼吸作用放出CO2,但白天光合固定的比呼吸放出的要多20倍以上)。地球全部植物每年净生产干有机物约为1500-2000亿吨,这是全球人类和异养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物质。现在地球空气中CO2的浓度为0.036%多,而100年前为0.028%,但今后浓度加速升高,温室效应将使海平面上升,并且多种灾害频发。 防风固沙,加速降尘。在风害区营造防护林带,在防护范围内风速可降低30%左右;有防护林带的农田比没有的要增产20%左右。内蒙古赤峰市40年造林 11万亩,固定了近千个沙丘,年沙暴日数由3.7天减少到1.5天,年扬沙日数由54天减为20天,最大风速由40米/秒下降到17米/秒。森林的叶面积总和可达它占地面积的75倍,一棵成形的白皮松大约拥有针叶660万个,一棵成年椴树的叶总面积30000平方米以上,一株165年的松树针叶的总长度可达250公里。这样大的叶面积,加上叶片上一些毛状结构,对尘埃有很大吸附作用。据测算,在绿化的街道上,空气中的含尘量要比没有绿化的地区低 56.7%;草地上空的粉尘量只有裸露地的1/6到1/3。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在林木茂盛的地区,地表径流只占总雨量的10%以下;平时一次降雨,树冠可截留15-40%的降雨量;枯枝落叶持水量可达自身干重2-4倍;每公顷森林土壤能蓄水640-680吨;5万亩森林相当于 100万立方米贮量的水库。科学家们观测发现森林覆盖率30%的林地,水土流失比无林地减少60%;还有人对坡度为13度的山地做过观测,发现每年流失的土沙量,裸地是林地的48倍。据北京林业大学在密云水库流域研究,在天然降雨下,荒坡产沙量是刺槐林地的4-12倍,是油松林地的19-44倍。四川苍溪县龙王公社大跃进中森林砍伐殆尽,1964年三天降雨250毫米,冲毁土地1000亩;经造林,覆盖率恢复到30%,1981年两天降雨290毫米,没有成灾。1996年河北邢台邯郸等地暴雨成灾,使太行山区许多农田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而邢台的前南屿村等地由于营造了乔灌草结合的水土保持林以及经济林果梯田,大灾之年仍是一派丰收景象。 调节气候,增加降水。一棵中等高大的桉树,一年要从土壤中吸水近4吨;一个夏季每棵树平均要蒸腾2吨水分;森林上空的空气湿度比无林区高达10-25%左右,比农田高5-10%;按每公顷生长旺盛的森林,每年向空中蒸腾8千吨水分计算,大约要消耗40亿千卡热量。据测定,夏天绿地中地温一般要比广场中白地低10-17度,比柏油路低12-22度;冬季草坪地表平均气温高3-4度。据统计,林地的降雨量比无林地平均高16-17%,最低多3-4%。在俄罗斯的森林地区,一般年降水量可增加1%-25%,在印度南部的平原地区,造林使当地的年降水量增加 12%(约150毫米)。我国的观测证明,森林能使降水量平均增加2%-5%,如果把森林增加大气凝结水也估算在内,则森林能提高平均降水量的10%。有的学者认为,我国西北绿化后,降水量可增加110毫米,届时西北干旱缺水状况就能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吸收毒物,杀灭病菌。每公顷柳杉林每月约可吸收60公斤的二氧化硫,柑橘林的吸收量比柳杉还要高一倍;每公顷刺槐林和银桦林每年可吸收42公斤氯气和12公斤的氟化物。据报道,通常在污水暂存池放养小球藻48小时,被净化的污水可用于农田灌溉;把芦苇栽培在实验水池中,结果它们能使水中的磷酸盐、有机氮、氨和悬浮物分别减少20%, 60%,66%和30%;1公顷凤眼莲一昼夜能从水中吸收锰4公斤,钠34公斤,钙22公斤,汞89克,镍297克,锶321克,铅104克等。中科院植物所的专家用植物清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现已发现有300多种植物能分泌出挥发性的杀菌物质;1亩松柏林每天可分泌2公斤杀菌素;拥挤的商场内每立方米空气中有细菌400万个,林荫大道上为58万个,绿化公园1000个,而林区只有55个。新鲜的桃树叶可驱杀臭虫;黄瓜的气味可使蟑螂逃之夭夭;洋葱和番茄植株可赶走苍蝇;木本夜来香或罗勒能驱蚊。 指示植物,监测环境。利用敏感度高的植物,可监测大气污染及污染物质。空气中SO2浓度达到1-5ppm时,人才能闻到气味,而紫花苜蓿在0.3ppm时就会出现症状。在清洁环境中桃树叶片的氟含量在10mg/kg左右,但含量达到50mg/kg以上,就会出现伤害症状。唐菖蒲对氟化物特别敏感,用它可监测磷肥厂周围大气的氟污染。 减弱噪音,利人健康。实验证明,1.5公斤TNT炸药的爆炸声,在空气中能传播4公里,而在森林中只能传播40米。实验结果表明,1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 30%噪音;250平方米草坪可使声音衰减10分贝;据测定,城市公园的成片树林可减低噪音26-43分贝,绿化的街道比没有绿化的减少10-20分贝;沿街房屋与街道之间,留有5-7米宽的地带种树绿化,可以减低车辆噪声15-25分贝。 五颜六色,美化生活。植物是绿化美化城乡的最佳材料。五颜六色的植物花朵、许多植物散发的芳香,给人以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例如菊花的香味对头痛、头晕和感冒均有疗效。此外绿地和森林里的新鲜空气中含有丰富的负氧离子,在森林里每立方米空气中高达2万个以上,而在城市室内空气中只有40-50个。负氧离子能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对肺病有一定治疗作用。据调查凡是环境绿化美好的地方,事故发生率减少40%,工作效率可提高15-35%。优美的环境还能极大地激发人的创造创作灵感。
5.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植物的新闻
国内
1、2021年9月30日,国务院举行国庆招待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李克强在致辞时指出,前进道路上还有很多困难挑战,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任重道远,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今后推动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
2、2021年10月1日,习近平为阿联酋迪拜世博会中国馆作视频致辞。习近平指出,阿联酋迪拜世博会是在中东地区举办的首届世博会,各国围绕“沟通思想,创造未来”这一主题,展现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和成就,加强对话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3、2021年10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正式施行。《兵役法》调整了兵役基本制度,由“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调整为“实行以志愿兵役为主体的志愿兵役与义务兵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4、2021年10月2日,国内首条单晶纳米铜智能加工生产线在温州平阳投产。这标志着芯片制造关键材料一一单晶纳米铜——实现国产化量产。
5、2021年10月2日,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采集队顺利完成“珠峰种子采集2021”任务,在珠峰6200米地带成功采集到须弥扇叶芥、鼠麴雪兔子等植物的种子,刷新了我国采集植物种子的最高海拔纪录。
6、2021年10月3日,在2021苏迪曼杯羽毛球赛决赛中,中国队以总比分3:1战胜日本队,成功卫冕,历史上第12次夺冠。
7、2021年10月4日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成了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西南沿海地区五大沿海港口群;全球货物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中,我国占8席;全球货物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中,我国占7席;2020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45.5亿吨,稳居世界第一。
8、2021年10月5日,《关于服务煤电行业正常生产和商品市场有序流通保障经济平稳运行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严禁对符合支持条件的煤电、煤炭等企业和项目违规抽贷、断贷,防止运动式减碳和信贷“一刀切”。
9、2021年10月6日,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1号反应堆首次达到临界状态,机组正式进入“持续核反应”状态。这意味着世界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向正式启动运行、实现并网发电迈出关键性一步。
10、2021年10月6日电,我国自主研发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近日已在马里亚纳海沟正式投入常规科考应用。“奋斗者”号由“探索一1号”科考船搭载,今年8月11日从海南三亚出发,参与执行TS21航次深海科考任务。
11、2021年10月7日电,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主持研制的“探索4500”自主水下机器人在我国第十二次北极科考中,成功完成北极高纬度海冰覆盖区科学考察任务。“探索4500”是中科院“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支持研发的深海装备。
12、2021年10月8日,我国首个商业开发大型页岩气田——中国石化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田累计生产页岩气400亿立方米,创造中国页岩气田累产新纪录
13、2021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
14、2021年10月9日,杭州亚残运会火炬形象“桂冠”正式发布。“桂冠”的设计思想源自实证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良渚玉琮和杭州市花——桂花。
15、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将在云南昆明举行。本届大会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是联合国环境公约缔约方大会首次将“生态文明”作为大会主题。
16、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第一批国家公园均处于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关键区域,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17、2021年10月13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通过《昆明宣言》。《宣言》承诺,确保制定、通过和实施一个有效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并确保最迟在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进而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
18、2021年10月14日下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确定!飞行乘组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组成。翟志刚担任指令长,是中国首位出舱航天员;王亚平执行过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将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也将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叶光富是首次飞行。
19、2021年10月14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该星将实现国际首次太阳Hα波殷光谱成像的空间探测,填补太阳爆发源区高质量观测数据的空白,提高我国在太阳物理领域研究能力。
20、2021年10月1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与世界相交 与时代相通 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的主旨讲话。
6. 植物的新闻报道
国内
1、2021年9月30日,国务院举行国庆招待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李克强在致辞时指出,前进道路上还有很多困难挑战,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任重道远,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今后推动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
2、2021年10月1日,习近平为阿联酋迪拜世博会中国馆作视频致辞。习近平指出,阿联酋迪拜世博会是在中东地区举办的首届世博会,各国围绕“沟通思想,创造未来”这一主题,展现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和成就,加强对话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3、2021年10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正式施行。《兵役法》调整了兵役基本制度,由“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调整为“实行以志愿兵役为主体的志愿兵役与义务兵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4、2021年10月2日,国内首条单晶纳米铜智能加工生产线在温州平阳投产。这标志着芯片制造关键材料一一单晶纳米铜——实现国产化量产。
5、2021年10月2日,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采集队顺利完成“珠峰种子采集2021”任务,在珠峰6200米地带成功采集到须弥扇叶芥、鼠麴雪兔子等植物的种子,刷新了我国采集植物种子的最高海拔纪录。
6、2021年10月3日,在2021苏迪曼杯羽毛球赛决赛中,中国队以总比分3:1战胜日本队,成功卫冕,历史上第12次夺冠。
7、2021年10月4日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成了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西南沿海地区五大沿海港口群;全球货物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中,我国占8席;全球货物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中,我国占7席;2020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45.5亿吨,稳居世界第一。
8、2021年10月5日,《关于服务煤电行业正常生产和商品市场有序流通保障经济平稳运行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严禁对符合支持条件的煤电、煤炭等企业和项目违规抽贷、断贷,防止运动式减碳和信贷“一刀切”。
9、2021年10月6日,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1号反应堆首次达到临界状态,机组正式进入“持续核反应”状态。这意味着世界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向正式启动运行、实现并网发电迈出关键性一步。
10、2021年10月6日电,我国自主研发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近日已在马里亚纳海沟正式投入常规科考应用。“奋斗者”号由“探索一1号”科考船搭载,今年8月11日从海南三亚出发,参与执行TS21航次深海科考任务。
11、2021年10月7日电,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主持研制的“探索4500”自主水下机器人在我国第十二次北极科考中,成功完成北极高纬度海冰覆盖区科学考察任务。“探索4500”是中科院“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支持研发的深海装备。
12、2021年10月8日,我国首个商业开发大型页岩气田——中国石化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田累计生产页岩气400亿立方米,创造中国页岩气田累产新纪录
13、2021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
14、2021年10月9日,杭州亚残运会火炬形象“桂冠”正式发布。“桂冠”的设计思想源自实证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良渚玉琮和杭州市花——桂花。
15、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将在云南昆明举行。本届大会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是联合国环境公约缔约方大会首次将“生态文明”作为大会主题。
16、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第一批国家公园均处于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关键区域,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17、2021年10月13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通过《昆明宣言》。《宣言》承诺,确保制定、通过和实施一个有效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并确保最迟在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进而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
18、2021年10月14日下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确定!飞行乘组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组成。翟志刚担任指令长,是中国首位出舱航天员;王亚平执行过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将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也将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叶光富是首次飞行。
19、2021年10月14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该星将实现国际首次太阳Hα波殷光谱成像的空间探测,填补太阳爆发源区高质量观测数据的空白,提高我国在太阳物理领域研究能力。
20、2021年10月1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与世界相交 与时代相通 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的主旨讲话。
21、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二十一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
22、2021年10月16日,2021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会场活动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我国粮食生产保持“17连丰”,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果菜茶肉蛋鱼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目前,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4.4公斤,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23、2021年10月16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与中国国家版权局联合在第八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开幕式上举行了“2020中国版权金奖”颁奖仪式。该奖项是我国版权领域内评选的唯一国际性奖项,也是我国版权领域的最高奖项。《三体》《大江大河》《攀登者》《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古剑奇谭》《孔子》6部作品获得2020中国版权金奖作品奖。
24、2021年10月17日,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专家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刷新纪录,实现亩产1603.9公厅。
25、2021年10月18日,中央宣传部授予张连印同志“时代楷模”称号。军旅生涯40年,把全部青春献给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事业。2003年退休后,他毅然回到家乡,为左云县环境改善和京津风沙源治理作出了突出贡献。
26、2021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问题。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
27、2021年10月18日,北京冬奥会火种在奥林匹克运动发祥地一一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古奥林匹亚采集成功。在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赫拉神庙遗址前,奥运火种再次为北京点燃。北京将书写历史,成为有史以来第一座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28、2021年10月19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目前世界上推力最大、可工程化应用的整体式固体火箭发动机在在陕西西安试车成功。该发动机直径3.5米,推力达500Ⅱ屯,可应用于大型、重型运载火箭固体助推器中,标志着我国固体运载能力实现大幅提升。
29、2021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指出,成渝地区是我国西部入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
30、2021年10月21日,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本次展览以“创新驱动发展迈向科技强国”为主题,集中展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和科技发展、改革最新进展。
31、2021年10月22日,习近平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要坚决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
32、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界法》。法律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陆地国界法明确,国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边防建设,支持边境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提高边境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边境生产生活条件,鼓励和支持边民在边境生产生活,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促进边防建设与边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家坚持平等互信、友好协商的原则,通过谈判与陆地邻国处理陆地国界及相关事务,妥善解决争端和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33、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法律第十三条规定,每年5月15日国际家庭日所在周为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
34、2021年10月23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万吨级海事巡逻船“海巡09”号在广州正式交付列编。该船是全球首艘智能大型公务船、我国首艘万吨级海事船,被誉为现役公务船中的巅峰之作。
35、2021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j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原则。
36、2021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1周年纪念日。
37、2021年10月25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这是新中国外交的胜利。
国际
1、2021年10月1日,2020年迪拜世博会在阿联酋迪拜正式开幕,名为“华夏之光”的中国馆举行开馆仪式。中国馆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新和机遇”为主题。中国馆分为“共同的梦想”“共同的地球”“共同的家园”“共同的未来”四个展区。
2、2021年10月2日,在南苏丹瓦乌中国营区,中国第11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工兵分队268名维和官兵被联合国授予“和平荣誉勋章”。
3、2021年10月4日,日本自民党新总裁岸田文雄在临时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首相指名选举中,均获得超过半数选票,当选日本第100任首相。
4、2021年9月21日至10月4日,代号为“帕比一反恐-2021”的上合组织成员国主管机关联合反恐演习在巴基斯坦帕比市举行。这是中方反恐执法力量首次实警实枪实弹出境参加上合组织成员国主管机关联合反恐演习,对我方力量参与执法安全国际合作积累经验,意义重大。
5、2021年10月4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戴维·朱利叶斯和阿德姆-帕塔普蒂安两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温度与触觉“感受器”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6、2021年10月5日,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名料学家,其中,日裔美籍科学家真锅淑郎和德国科学家克劳斯·啥塞尔曼因“建立地球气候的物理模型、量化其可变性并可靠地预测全球变暖”的相关研究获奖,意大利科学家乔治·帕里西因“发现了从原子到行星尺度的物理系统中无序和波动的相互作用”而获奖。
7、2021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本亚明·利斯特和美国科学家戴维·麦克米伦,以表彰他们在发展不对称有机催化中的贡献。
8、2021年10月7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坦桑尼亚作家阿卜杜勒一拉扎克·古尔纳。古尔纳因围绕“殖民历史”和“难民经历”的文学创作而获奖。
9、2021年10月8日,习近平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通电话。习近平强调,中日是近邻,“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维护和发展中日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洲乃至世界和平、稳定、繁荣。
10、2021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经济学家戴维·卡德、乔舒亚.D.安格里斯特和吉多.W.因本斯,以表彰他们在劳动经济学及实证方法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
11、2021年10月12日,中老昆(明)万(象)铁路全线铺轨完成。这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的重要项目,也是首条以中方主要投资建设、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联通的国际铁路。
12、2021年10月13日,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70年全球对氢气的需求将达到5.2亿吨。自今年2月以来,全球范围内启动了131个大型氢能开发项目,预计到2030年,全球氢能领域投资总额将达到5000亿美元;预计到2050年,氢能在全球终端能源消费量中的占比可高达25%。
13、2021年10月14日,第76届联合国大会选举产生包括美国在内的18个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以接替将于今年年底结束任期的成员。18个成员的任期将于2022年1月1日开始,为期3年。
14、2021年10月16日,美国航天局“露西”号太空探测器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开启为期12年的太空旅程,将首次探索在木星轨道内运行的特洛伊小行星群。
15、2021年10月19日电,由于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在《地球的未来》杂志上发表论文称,北冰洋“最后的冰区”或将在2100年消失。
16、2021年10月20日,新西兰第22任总督辛迪·基罗就职仪式在首都惠灵顿举行。基罗是新西兰史上第四位担任这一职位的女性,同时也是第一位担任该角色的毛利女性。
17、2021年10月22日,为期两天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八次对中国贸易政策审议会议正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会议期间,多国代表积极评价中国贸易政策及其对全球多边贸易体制作出的贡献。
18、2021年10月26日,习近平同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马拉佩通电话。45年前,巴新在太平洋岛国中率先承认一个中国。
7. 近期关于植物的新闻报道
从美国的野火到亚洲的台风,自然灾害已经成为世界上每天新闻的常客。以下这些事件记录了这些可怕的灾难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021年,人们目睹了气候变化影响的进一步例子。科学家们注意到,随着气温的上升,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都在发生变化,乃至影响生态正在恶化,例如一项长达十年的研究表明,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逊雨林,现在排放的碳比吸收的要多。尽管大多数人离那里很远,但这其实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很可怕的一个情况,因为很多影响都是全球性的,没有谁能避开。
现在人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极端气象事件发生在全球各地,美国发生了野火,亚洲发生了台风,美国的后院再次掀起了超级风暴。下面这些记录了过去12个月里导致人类流离失所、生活被毁的少数天气异常,这些看起来都很令人沮丧,也值得思考。虽然没有谁能完全保证这些事件与气候变化或全球变暖直接相关,也或者不相关,但恶劣的现象正在变多,这是不争的事实。
西班牙暴风雪-一月
2021年1月9日,一个人滑雪穿过西班牙马德里Cibeles广场。在菲洛梅娜风暴到来后,这座城市遭遇了50年来最严重的降雪。
2021年1月9日,这不是旅游,西班牙马德里,人们在大雪中沿着塞戈维亚大道走在雪地上。
一场持续的暴风雪以50年来创纪录的水平覆盖了西班牙的大部分地区,造成至少4人死亡,数千人被困在汽车、火车站和机场。
我国北方沙尘暴——三月
2021年3月15日,中国北方,人们在沙尘暴期间戴着防护口罩上下班。
2021年3月15日,沙尘暴袭击了中国西北部甘肃省酒泉市,导致空气污染激增,进出该地区的航班被取消。
3月13日夜间,蒙古国开始出现特大沙尘暴,而成因主要因为今年蒙古地区气温较往年平均偏高5摄氏度左右,造成天气干燥所致,另一个起因就是蒙古气旋引起周围地区出现强风气候。此次沙尘暴3月15日到达我国北部地区时能见度在不到400m,这个级别为强沙尘暴,影响我国北方12个省市,这是近10年来最强和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
美国俄勒冈州热浪——6月
2021年6月27日,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俄勒冈会议中心,波特兰居民挤满了一个可容纳约300人的冷却中心。
2021年6月27日,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一个市民在用喷泉降温。
2021年6月下旬到7月中旬,一场极端热浪影响了北美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快速归因分析发现,这是一个1000年的天气事件,极端热浪影响了至少9个州省,据估计,这场热浪造成至少1400人死亡。热浪的出现是由于以该地区为中心强大上层高压带相关,其强度与则与气候变化的影响有关,并且美国相关机构推测这种气候变化为这种极端热浪发生的可能性增加了150倍。
美国加州干旱-6月
2021年6月6日的照片,位于美国圣加布里埃尔山脉的圣加布里埃尔水库几乎空了。
2021 年 5 月 27 日,加州福尔瑟姆湖码头的干涸湖床上停着空船。
今年夏天发生在美国加州的干旱是整个 126 年记录中最极端的。这是气候变化在该州水资源危险下降中所起的作用的明显迹象。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显示,干旱月份正在成为新常态,雨季越来越少。
气候研究人员表示,造成今年夏季严重干旱的主要因素有两个:降水不足和蒸发需求增加,也称为“大气干渴”。温度升高会增加大气可以吸收的水量,然后使大气变干并生成引发野火的条件。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干旱特别工作组联合负责人贾斯汀曼金认为如果没有发生的全球变暖,是不可能有这种干旱相关的温度和蒸发需求的。
尼泊尔季风降雨和洪水-7月
2021年7月9日,尼泊尔巴纳帕,一名男子在被淹没的路段上乘坐临时筏子。
2021年,尼泊尔遭遇由暴雨引起的一系列山洪灾难,造成山体滑坡和山洪暴发。
2021年6月,梅兰基河泛滥,在尼泊尔辛杜帕尔乔克区梅兰基集市造成破坏,造成几名当地人和一些外国人死亡。同月,Kanchanpur地区的Mahakali河冲垮了一座在建的桥梁
2021年9月,大雨淹没了加德满都382座房屋和道路。加德满都山谷在3小时内降雨量达105毫米。同一星期,塔拉伊地区又发生水灾,造成9人死亡,42所房屋被毁
2021年10月,尼泊尔西部卡纳利集水区发生洪水,造成至少103人死亡。在马哈卡利河流域,2600人被转移在尼泊尔东部,暴雨在帕尔帕地区摧毁了大约5万公顷的水稻种植园。尼泊尔全境有2232座房屋被淹没。,比拉特纳加的国内机场由于跑道被洪水淹没不得不关闭了四天。洪水阻塞了尼泊尔全境244处高速公路,造成大约10亿美元的损失。
西伯利亚森林大火——七月
2021年7月27日,显示的是西伯利亚萨哈共和国雅库茨克西部的GornyUlus地区被烧毁的森林。
今年夏天,这个世界上最冷城市的天空没有被连续第三年越来越严重的大火产生的棕橙色有毒烟雾所笼罩,这是很少见的。雅库特人在其突厥语中被称为萨哈,许多人相信自然是一种有生命的精神,它将保持与人类的和谐。
科学家曾说,西伯利亚的野火释放了创纪录数量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由异常高温助长的大火一直燃烧到北极圈以北。
北欧洪水-7月
2021年7月16日,德国西部埃尔夫施塔特布莱塞姆地区被洪水完全摧毁。
2021年欧洲洪水是2021年夏季发生在西欧国家的洪水,灾害共造成大约242人死亡。在西欧出现创纪录的降雨之后,比利时、德国、荷兰、卢森堡和瑞士于2021年7月14日发生洪水,导致多条河流决堤,洪水在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阿尔韦勒县造成的损失最为惨重,当地的阿尔河河水上涨,许多建筑物坍塌,并造成至少18人死亡。比利时当地将此次灾害描述为有史以来已知的最大自然灾害之一;此次洪水亦成为德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致命的自然灾害。在洪水发生后,科学家强调了此灾害与极端天气全球趋势的联系,特别是气候变化造成的更频繁的暴雨。
希腊野火——8月
2021年8月9日,希腊北部埃维亚岛伊斯提亚附近的Kamatriades村发生野火,当地青年和志愿者聚集在一片开阔的田野,等待为消防员提供支持。
8月8日,希腊埃维亚岛Gouves村,一位老妇人离开受到野火威胁的家。
2021年希腊山火是自2021年8月上旬以来在希腊经历了历史最高气温(47.1°C )的热浪之后,该国多地发生的多起山火 。最大的山火发生在阿提卡、奥林匹亚、麦西尼亚州,而最具破坏性的山火发生在北优卑亚岛,有大约2000人通过船只疏散至各地,迄今希腊各地山火已烧毁耕地9.3万公顷。
海地热带风暴-8月
2021年8月16日,海地莱凯发生7.2级地震,热带低气压“Grace”接近,一名妇女涉水而过。
美国东部时间 8 月 14 日上午 8 点 30 分之前,一场 M7.2 地震袭击了海地西南部Nippes 省和南部省之间的山区。8 月 16 日一夜之间,海地还遭受了热带风暴 Grace 的直接袭击,地震摧毁了许多建筑,加之Grace风暴席卷了该地区,造成700多人死亡,给该地区带来了更多的苦难。科学家说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气温升高,降雨量少,长期影响该国大部分地区。
加州野火-8月到9月
2021年8月21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杰尼斯发生大火,大火吞噬了树木。
这是2021年9月24日航拍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格林维尔一处被烧毁的房屋。
2021年加州野火季是持续不断的野火,整个加利福尼亚州都在燃烧。截至2021年12月16日,该州共记录了8619起火灾,燃烧面积为1039641公顷,至少3629座建筑被大火烧毁,至少7名消防员和2名平民在扑火中受伤。由于加州的气候变化,该州的野火正在增加,就火灾数量而言,2021年已经超过了2020年,而2020年本身是该州有记录以来最多的季节。
巴西的沙尘暴-9月
2021年9月26日,一场巨大的沙尘暴席卷了巴西Frutal市NossaSenhoradoCarmo社区。
2021年9月异常强大的沙尘暴在圣保罗造成至少 6 人死亡,自 9 月底以来,巨大的橙色尘云在乡村中隆隆作响,风速高达每小时 100 公里的情况至少出现了 3 次,令圣保罗城乡居民感到恐惧。据当地媒体报道,在圣保罗遇难的六人是树木和房屋倒塌以及风暴造成的直接后果的受害者。
巴西气象频道梅苏尔的气象学家埃斯塔尔·西亚斯说:“在某些方面,它们很常见,但没有今年看到的这么严重。”
8. 植物宣传画报
手抄报画完之后很多同学不知道里面的内容应该写什么,其实可以写一下关于植物的知识介绍、爱护植物的宣传标语等,这些都比较适合填充在手抄报里。
一、关于植物的科普知识——植物对环境的好处
1、植物在光合作用时会吸收二氧化租芦碳,排出氧气(臭氧),对人体弊告带有益。
2、许多植物能吸收有害气体(如吊兰能吸收甲醛、虎尾兰能吸收苯、苯酚、氟化氢等)净化空气。
3、成片的植物能有效降低风尘暴的危害。
4、植物的根系有保水、固土的作用,防止水土流失,避免沙漠化。
5、植物友敏为人类和动物的生命活动提供了必需品。
二、爱护植物的宣传标语
1、小花多可爱,请你别伤害。
2、为了你我的健康,请爱护树木。
3、一花一草一木,且看且爱且护。
4、多谢您的关爱,我会健康成长。
5、小草微微笑,请您旁边绕。
6、手边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情草成荫。
7、一砖一瓦皆是史,一草一木总关情。
8、风之轻柔,树之荫荫;草之舞动,君之功劳。
9、踩时花溅泪,踏后草揪心——爱护花草。
10、花草树木的微笑源于你的爱心。
11、摘下我,我属于你的瞬间;留住我,我便成为大家的永恒!
12、一花一世界,一草一段情,万物皆有灵!
13、青青绿草地,悠悠关我心。
14、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15、除了相片,什么都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
16、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17、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18、来时给你一阵芳香,走时还我一身洁净。
19、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
20、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
9. 植物新闻稿怎么写
大自然真奇妙啊!春夏秋冬四季各有各的美丽。
春天,大地苏醒,冰雪融化。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小芽。草地绿了,山坡绿了,桃花、杏花开了。天上下着蒙蒙细雨,冲洗着田野里的花草树木,使他们的叶子更绿,花儿更艳。
夏天,人们穿着凉爽的衣服,有的在树下乘凉;有的走在池塘前,一边漫步,一边观赏荷花。 “快看,快看,鱼儿游出了水面。”“快看,蜻蜓好多啊,它们在荷花上跳舞呢。”“这儿为啥这么香啊?原来是鲜花开放的气息。”漫山遍野的鲜花吸引得蜜蜂忙忙碌碌在采蜜。
秋天,到处都是美丽的图画。红菊花、黄菊花、白菊花 ……开满了山坡。五颜六色的叶子随着秋风翩翩起舞。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树木的果实挂满枝头:红红的苹果似脸蛋,黄黄的梨子像灯笼。圆溜溜、亮晶晶的酸枣红珍珠般挤压在枝头上,诱人眼睛,不由得伸手去摘。地里的谷子在秋风中摇着毛绒绒的尾巴。
冬天,气候变冷。天上下起了大雪,覆盖着大地,就像铺上了白白的地毯。早晨,每当人们睡醒起床的时候,常常看到窗前挂上了玉帘。那玉帘真是越看越好看,越看越有意思:有的像山,有的像树,有的像学生在排着队走……
奇妙的大自然它给人们带来不同的美丽,不同的感受。我喜欢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