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孙河的植被类型(亚马孙平原形成的植被景观是)
1. 亚马孙平原形成的植被景观是
亚马孙平原上的热带雨林
巴西北部的亚马孙平原是热带雨林气候,常年类似于我们这里的夏季,蚊虫滋生,容易传染疾病,从气温或潮湿或卫生角度看,不适宜人类居住生活。热带雨林降水过于丰富,部分月份几乎天天降水,虽然土壤不缺墒,但是过犹不及,雨水对土壤冲刷的太厉害了,适宜庄稼吸收的营养物质难以存留土壤,难以进行种植业生产。高温条件下的雨水冲刷导致土壤可以溶解于水的矿物质流失殆尽,对植物生长有价值的矿物质缺乏,也就是土壤高度贫瘠。这导致热带雨林不能大规模搞种植业,不能大规模生产粮食。
不适宜居住,不适宜种植业,自然就没有多少人口。因此,热带雨林区域是巴西人口最稀少的地区,是巴西的绿色沙漠,其人口密度甚至比亚洲沙漠区域的人口密度还要小。
巴西北部热带雨林地区的人口密度比中国西藏的人口密度还要小,就是热带雨林区域的沿海地区的人口密度也只是类似于中国新疆的人口密度,这并不仅仅是巴西人口密度小所致,更主要的是巴西热带雨林的生存环境决定的,这里是真正的绿色沙漠。
巴西森林覆盖率为52.2%,以热带雨林为主,拥有世界最多的热带雨林,这里生物繁盛,是生物研究的好地方。这里的热带雨林与其它地方的热带雨林一样,正在遭受破坏,这里的雨林破坏主要来源于热带迁移农业的生产活动。
热带雨林迁移农业是先把热带雨林中的树木破坏掉(烧掉),然后手工点种庄稼。刚刚被破坏的热带雨林土壤,虽然并不肥沃,但也不贫瘠,可以种植庄稼。由于热带雨林雨水过多的缺点,会导致土壤中的养分被大量淋失,土壤几年后就会变得很贫瘠,没有庄稼种植价值了,这块地就被荒芜了。再破坏新的热带雨林,如此循环。这其实就是刀耕火种,是一种原始的种植业。这是人类破坏力最强大的农业生产模式,收益不多,但是对森林的破坏却很大,是很大的生态灾难。
在人口高度稀少的热带雨林地区搞热带迁移农业,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忍受炎热潮湿的气候,需要忍受疾病时候的无助状态(医生不好找),子女上学困难,生产的农产品也难以出售。令人费解的是 ,巴西怎么还会有那么多人,在搞热带迁移农业生产?其实就是住在城市贫民窟里,也比在热带雨林搞热带迁移农业好,究竟是哪些人在靠热带迁移农业生活呢?这是笔者困惑的地方,从逻辑上看,在现代社会,不应该存在这种刀耕火种农业了。但是,巴西却依然存在这种农业模式。
如果我们知道巴西0.5%的人口是印地安人,由于这些印地安人主要生活在人口稀少的热带雨林中,与巴西现代社会接触还不多,虽然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受到现代社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依然没有打破他们的传统生活模式,依然保持着刀耕火种的农业种植模式。对于这些土著人口,巴西政府似乎束手无策,毕竟,他们一直如此,毕竟,巴西曾经完全是他们的,从道义上,或实际操作上,改变他们是困难的。
笔者以前以为热带雨林拥有巨大的农业生产潜力,其实这是一种错觉,热带雨林的农业生产潜力还不如热带草原或温带草原。与温带森林相比,要逊色的多。平原地区的温带森林都可以被开发成耕地,往往是最好的耕地。事实上平原地区的温带森林,基本已经被开发殆尽了。温带平原森林气候区是人类的最佳生存区域,人类生存或生产的精华区域。
巴西政府在热带雨林里面修建公路,公路延伸到哪里,雨林就被破坏到那里。少修横穿热带雨林的公路,是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策略。热带雨林的前景还是值得乐观的,大部分热带雨林地区毕竟不适合人类生活,不适合种植业生产(东南亚多火山的热带雨林区域适合种植业发展,这只占热带雨林的少部分),这个客观因素可以保障热带雨林不会被人类过度破坏。亚寒带针叶林地区、热带雨林地区、沙漠地区都不适合人类生活,不适合种植业的发展,这些地区都是人类难以改变现状的地区,这些地区的自然景观会一直保持下去。那些适合人类生活,适合种植业的区域,被人类改变原来的自然景观是很正常的,挡也挡不住。
2. 亚马孙河流域的植被是
生态学家通过对1170个样地的数百万棵树木的数据分析,最终弄清楚了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植物数量。整个亚马孙热带雨林大概有390亿棵树,共1.6万种,其中227种植物占了一半的树木数量。最最丰富的植物种类是棕榈科、肉豆蔻科、 玉蕊科植物。
3. 亚马孙平原形成的植被景观是什么?
亚马孙河流分布着茂密的热带雨林植被。
二氧化碳,保护亚马逊热带雨林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论题了,亚马逊热带雨林依靠亚马逊河流域非常湿润的气候。
这个雨林的生物多样化相当出色,聚集了250万种昆虫,上万种植物和大约2000多种鸟类和哺乳动物,生活着全世界鸟类总数的1\5。有的专家估计每平方公里内大约有超过75000种的树木,15万种高等植物,包括有9万吨的植物生物量。
亚马逊河生物亚马逊流域适合植物生长,有浩瀚无际的原始森林,各种植物两万余种,盛产优质木材,被誉为“地球之肺”。亚马逊流域植物种类之多居全球之冠。许多大树高六十多米,遮天蔽日,故旱地森林的地面光秃秃,只有一层腐烂的枝叶。涝地森林则情况迥异,灌木和乔木有板状基根,帮助维生。树冠由高至低分层,各层充满生机。葛藤、兰花、凤梨科植物争相攀附高枝生长,其间栖息着猴子、树懒、蜂鸟、金刚鹦鹉、巨大蝴蝶和无数蝙蝠。水中生活着凯门鳄、淡水龟,以及水栖哺乳类动物如海牛、淡水海豚等。
4. 亚马孙平原景观特色的成因
影响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量在100—180千卡/厘米·年范围内,使得全年高温。
2.大气环流:处在赤道低压带的影响之下,常年盛行上升气流,暖湿气流在赤道附近聚集,辐合上升,所含水汽容易成云致雨;或受到信风的吹拂,带来暖湿的空气,使得全年多雨。
3.地形影响:地势较低,适合雨林生长;或位于山地的迎风坡受地形的抬升,降水较多。
4.洋流影响:受到暖流的影响会使得该地雨林气候分布的范围更广,降水更多,而寒流流经的沿岸分布的范围则较小。 其它还有海陆分布和植被对热带雨林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热带雨林气候所在地都靠海或在大河流域,使其雨量充沛,并使气温温差较小;植被的蒸腾作用强,使环境更加潮湿。 从成因上来看,非洲的几内亚湾沿岸、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马来半岛南部、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这几个地区,分布在赤道南北10度的范围内由于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到赤道低压带的控制,常年盛行上升气流,由于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到赤道低压带的控制,常年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了大范围的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所不同的是,非洲的雨林气候分布在中西部,而南美洲的分布在中东部,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非洲此处为东非高原,南美洲的西部为安第斯山脉,由于两地地势高,不能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水热状况满足不了热带雨林的生长,因而没有雨林气候的分布。但是,这两片雨林气候区由于都受到洋流这种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它们的分布又有相似的地方:赤道以北的大陆沿岸,由于分别受到几内亚湾暖流和南赤道暖流的影响,而非洲的赤道以南因为受到本格拉寒流的影响,南美洲该地尽管没有寒流,但是由于此处受到东南信风的吹拂,暖湿气流难以向南延伸,所以它们在北半球分布的纬度均比南半球的要高一些。
5. 亚马孙平原形成的植被景观是哪个
热带雨林。由于亚马孙河位于南美洲北部,地处赤道低气压带,常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的自然植被带是热带雨林带。亚马孙河流域河汊众多,流域面积广大,平原广阔。由于亚马孙平原炎热湿润的气候并不太适宜人类居住,因此平原上人烟稀少,对自然植被的破坏很少,保留着原始的植被,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6. 亚马孙平原的植被景观是什么
热带雨林为热带雨林气候及热带海洋性气候的典型植被。如亚马逊平原和云南的西双版纳。19世纪,德国植物学家辛伯尔广泛收集和总结了热带地区的科学发现和资料,把潮湿热带地区常绿高大的森林植被称作为热带雨林,并从当时的生态学角度对它进行了科学描述和解释。热带雨林具有独特的外貌和结构特征,与世界上其它森林类型有清楚的区别。
热带雨林中植物种类繁多,其中乔木具有多层结构;上层乔木高过30米,多为典型的热带常绿树和落叶阔叶树,树皮色浅,薄而光滑,树基常有板状根,老干上可长出花枝。
乔木多板状根,多气生根植物或藤本植物,系统分层明显,乔木高大,植物品种丰富;因为天气长期温热,雨量高,所以植物能持续生长,造成树木生长密集且长绿。
木质大藤本和附生植物特别发达,叶面附生某些苔藓、地衣,林下有木本蕨类和大叶草本。雨林中的树木多为双子叶植物,具有厚的革质叶和较浅的根系。用以营养的根部通常只有几厘米深。雨林中的雨水因叶面的蒸发而丢失很多。热带雨林中土壤和岩石的风化作用强烈,其风化壳可达100米。这类土壤虽富含铝、铁氧化物、氢氧化物和高岭石,但其他一些矿物质却因淋溶和侵蚀作用而流失。另外,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有机物分解很快,能迅速被饥饿的树根和真菌所吸收。所以,这里的土壤其实并不肥沃。
热带雨林景观
雨林中的次冠层植物由小乔木、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如兰科、凤梨科及蕨类植物组成,部分植物为附生,缠绕在寄生的树干上,其他植物仅以树木作为支撑物。雨林地表面被树枝、和落叶所覆盖。雨林内的地面并不如传说那样不可通行,多数地面除了薄薄的腐殖土层和落叶外多是光裸的。
雨林中,木质藤本植物随处可见,有的粗达20~30厘米,长可达300米,沿着树干、枝丫,从一棵树爬到另外一棵树,从树下爬到树顶,又从树顶倒挂下来,交错缠绕,好像一道道稠密的网。附生植物如藻类、苔藓、地衣、蕨类以及兰科植物,附着在乔木、灌木或藤本植物的树干和枝桠上,就象披上一厚厚的绿衣,有的还开着各种艳丽的花朵,有的甚至附生在叶片上,形成“树上生树”、“叶上长草”的奇妙景色。
7. 亚马孙雨林中自然植被的特点
巴西的亚马逊河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有770万平方公里,是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大于2000毫米,年平均温度大于25度。由于高温多雨,地表森林茂密,种类繁多,最多的最著名的是热带雨林植被,特别高大,茂盛,根系发达。
8. 亚马孙平原的自然景观是什么
由亚马孙河冲积而成的亚马孙大平原,土地肥沃。这里高温多雨,年降水量1500~2500毫米,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这儿农产丰富,尤以盛产稻米、甘蔗、甘薯、玉米、烟草、香料、咖啡、可可、香蕉、柑桔等著名。
亚马孙河是淡水鱼类的乐园。在那滔滔流水中,有2000多种鱼。它是世界上拥有鱼类最多的一条河,其中不少是亚马孙河特有的鱼种,如2米多长、300公斤重的比拉库鲁鱼,带有发电器官的电鳗和电鲶等等。河中有一种珍贵的哺乳类水生动物——牛鱼。
9. 亚马孙平原的典型动植物
由亚马逊河冲积而成的亚马逊大平原,土地肥沃。这里高温多雨,年降水量1500~2500毫米,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这儿农产丰富,尤以盛产稻米、甘蔗、甘薯、玉米、烟草、香料、咖啡、可可、香蕉、柑桔等著名。
亚马逊河是淡水鱼类的乐园。在那滔滔流水中,有2000多种鱼。它是世界上拥有鱼类最多的一条河,其中不少是亚马逊河特有甲鱼种,如2米多长、300公斤重的比拉库鲁鱼,带有发电器官的电鳗和电鲶等等。河中有二种珍贵的哺乳类水生动物——牛鱼,它头部像牛,体形似海豚,胸部长着一对如拳头大小的乳房,每当露出水面时,由于它头上往往挂满水草,胸前露出乳房,犹如长发披肩的女人,因此有“美人鱼”的雅称;还有一种凶猛的鱼叫做“吃人鱼”,头部和两侧呈黑色,长有两排像剃刀一般锋利的牙齿,“吃人鱼”总是千百条聚集在一起,成群觅食,人或牲畜在水中遇到它们,就会遭到袭击,几分钟之内被吃得只剩一副骨架。
亚马逊丛林大部分地区尚未被开发。它那珍禽异兽、原始部落等种种奇闻怪事,不时地从探险家的笔下披露出来,使本来就显得神秘莫测的亚马逊丛林,又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10. 亚马孙平原动植物种类繁多有什么之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不可思议的动物和生物的家园,热带雨林的环境使这些动物和生物茁壮成长,并彻底改变了亚马逊平原。从这些五颜六色的动物和植物在雨林中一些最原始的地方游荡,与世界其他的地方隔绝截然不同。
热带雨林是热带雨林气候下的森林,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多见于暴雨地区。它们大多位于非洲、亚洲、美洲和澳大利亚的赤道附近,它们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覆盖了地球约6%的面积,它们对地球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吸收所有的二氧化碳并提供氧气,以下介绍几种巴西亚马逊热带雨林中发现的几种动物和植物的照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