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树木图片及名称(云南树木图志)
1. 云南树木图志
梅花原产中国南方,在我国有着三千多年的鉴赏栽培历史,作为十大传统名花之一,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花中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梅花以傲立霜雪,清香溢远,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赢得国人的青睐和特别关注,再加上梅花属于长寿树种,树龄可达千年,因而我国古梅和名梅颇多。
名梅和古梅的定义不同。所谓“古梅”,仅指纯粹意义上的树龄,从现今调查而言,一般把树龄200年以上的梅树称为“古梅”。而“名梅”,则不一定是树龄久远,主要是因为文化因素驰名的梅树,诸如历史名人、名家等手植或曾咏叹的具有文化艺术价值的梅树。名梅具有文化内涵,因而即便是原来的梅树死亡,后人补种,保留了文化延续,然而单从树龄上来说,可能有的都称不上古梅。
而古梅的形成有两种原因,一种是人为保护得以幸存,诸如寺庙道观等古梅树;一种则是因为分布在偏远地带,或者过去经济不发达地区,人迹罕至,从而得以幸存生长,但是却不为人知,因而古梅不一定是名梅。诸如云南省古梅树资源最为丰富,200龄以上的古梅树占全国古梅80%以上,然而不一定都有名,很多都不为人知。
因而,名梅和古梅所指不同,不过近些年经常有故意混淆二者概念的现象,多见以名梅代替古梅,诸如“五大名(古)梅”、“四大名(古)梅”等等,动辄千年以上,然而大多言过其实,究其原因大概是和各地发展经济旅游有关,不但历史名人争执频繁发生,就连一些古老的植物花卉,也往往虚增树龄,附会名人,以示历史古老,从而达到宣传目的。
那么,梅树究竟能活多少年?从科学角度来说,目前测定古树年龄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是采用碳十四测年法和树木生长锥来测定古树树龄,相对比较准确。从目前搜集资料来看,全国现存的古梅树,超过200龄的大致有近百株,基本上是没有超过1000年的,也就是说目前依然存活的最古老的梅树,最早的只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
从常识上来讲,梅树的树龄和植株粗细高矮有着正相关关系,从目前统计来看,一般百年左右的梅树干径多在30~45厘米;200~400年树龄的古梅树干径在40~70厘米;400~500年树龄的古梅树干径多为65~85厘米;500龄以上的古梅树,胸径多达1米,高10米左右。当然,这不是完全准确的,比如有一株140年的梅树胸径达40厘米,还有一株300年的古梅树,胸径竟然才不足20厘米。因而需要采取辅助手段才能准确测定树龄。
不过有一点,那就是有些文章介绍的我国五大古梅树,比如楚梅、晋梅、隋梅、唐梅、宋梅等,大多都不太准确,或者说,是以名梅来取代古梅树的典型例子,下面我们就一一介绍。
一、楚梅
【品种】腊梅
【详情】在湖北省沙市章华寺内,相传为楚灵王时所植,至今已历2500余年,号称第一古梅树。其实,楚梅是腊梅品种,并非传统梅花,属于灌木,寿命相比乔木要短。北京香山卧佛寺里的古腊梅树,相传已有1300多年,百年前枯萎,后又萌发新枝,如今高2-3米,和楚梅相仿。因而楚梅应为迭代分本,树龄应该超不过200年。况且章华寺始建于元代泰定年间,即1325年左右,因而楚灵王之类就属于附会了。
【树龄】多带分本,如今应在百年左右。
二、晋梅
【品种】白梅
【详情】蔡山晋梅,因生长在湖北省黄梅县蔡山镇的江心寺旁,故称。相传为东晋高僧支遁亲手种植。晋梅白花黄蕊,若遇严寒大雪,冬末、春初间隔半月两次开花,故称二度梅。粗达一围多的晋梅主干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还发花满树,如云似火,只可惜已于1995年枯死。
【树龄】已死枯干没有测定记录,新的替代梅树,树龄非常短。
三、隋梅
【品种】江梅
【详情】隋梅位于浙江省天台县国清寺内大雄宝殿右侧,相传是该寺开山祖师、隋代僧人章安所植,距今已有1400多年。高10米,胸径粗45厘米,冠幅7米。古干虬枝,主干已经腐朽,旁生支干,攀附于主干,犹似千年古藤。
【树龄】为多代分本,树龄200年左右
四、唐梅
1、超山唐梅
【品种】江梅
【详情】超山唐梅在浙江余杭县超山大明堂院内,来历有三种说法,一说种于唐朝开元年间;一说南宋有一位义士叫唐钰的人所种植,为了纪念他而命名为唐梅;也有说它原来是长在附近塘栖镇一家私宅花园内,后来移植于此,所以,似“塘”为“唐”,误传为唐梅。唐梅,虽饱经风霜,但傲然挺立,婀娜多姿,造型独特,岁岁作花。
【树龄】据《中国梅花图志》,该梅树“绝非隋代原本而是多代分本”
2、黑龙潭唐梅
【品种】朱砂梅
【详情】位于南昆明市黑龙潭公园紫极玄都观内,据《云南名木古树》载:唐人曾在龙泉观三三清殿前植有两株梅树,道光十年(1830年)一株死去,1923年另株树干又枯萎,翌春从基部萌发新枝。
【树龄】多代分本,树龄约300年。
五、宋梅
1、和县宋梅
【品种】江梅
【详情】位于在安徽省和县丰山乡杜村。相传为宋时诗人杜默所植。20世纪80年代梅树仅存一株,堆围石保护,胸径40厘米,高5.5米,树冠卵圆形,主干分为4大侧枝,或直上,或斜伸,4级分枝重叠、枝更稠密。常遇某年树冠外缘一边着花,次年另一边着花,视为奇树,讹传为“半枝梅”。
【树龄】该名梅乃根际萌蘖更新的分本,树龄约140年。
2、超山宋梅
【品种】红梅
【详情】位于浙江省杭州超山风景区大明堂前,距今已有800多年。这棵宋梅原有的树干已半枯,中空、呈半片树皮状,古干诘屈,苔蟠其身,恰似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但春天还有蓓蕾发出,开出的花是六瓣花,老干新花,令人感慨。后来这棵梅树枯死,园林技术人员利用基因嫁接出一株新的梅树,仍以宋梅称之。
【树龄】不足50年。
3、欧梅
【品种】江梅
【详情】欧梅又叫琅玡古梅,在安徽滁县琅玡山下醉翁亭景区内,据传是宋代欧阳修所植,后枯萎,现树为后人补植。树有2干,大者基径40厘米,高6.4米,上分3桠,各支干弯曲斜上,侧垂支或直立,或平伸弯垂,树冠卵圆形,小枝疏密有致,开花繁茂。
【树龄】约120年。
六、我国500年以上树龄的古梅
从上面可以了解到,所谓的楚梅、晋梅等古老梅树,要么是传说附会,要么是已经枯死,为后人所补,最长树龄也不过300年,因而只能说是名梅,而不是古梅。古梅树目前发现寿命最长的约有700余年,大致年代为元代,其中多分布在云南一带。目前资料显示500年以上的古梅树仅发现有5株,其中1株元梅已死,因而现在只有3株元梅和1株明梅(据报道,在云南永平县又有新发现古梅,由于缺乏资料,等以后补录)。
1、扎美寺古梅
【品种】果梅
【详情】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宁蒗县永宁乡开基村的扎美寺北山脚下,海拔2780米,是目前发现的屹立在最高海拔上的一株古梅。树从离地2.75米处分桠为双干,1995年调查时北干直径80厘米 ,南干70厘米,如今北干已折断,仅存南干主干木腐中空,树洞直径50~80厘米,属果梅当地称“杏梅”,年年结实。
【树龄】约740余年。
2、曹溪宫粉
【品种】宫粉梅
【详情】云南省安宁县温泉镇曹溪寺院内有古梅,植于元代。梅干左右分杈横卧,仰俯虬曲,起伏跌宕,宛如二龙戏珠,苍劲而不失奇美。这株难得一见的单瓣红梅于1998年枯死(扇形石碑“曹溪元梅”落款是1995年)。
【树龄】约700年,1998年死亡。
3、普照古梅
【品种】单桃粉梅
【详情】树在云南省永平县博南镇花桥村小学(原普照寺)院内,永平县志稿》载:"庭前有元梅一株,猗曲苍劲,遍生藓苔,每当岁首,花枝盛开,花皆重瓣,实则对生"。树干成45°向东南倾斜,胸径77厘米,高7米,树冠略扁圆。此梅古朴苍劲、婆娑多姿、宛若巨型梅桩盆景,极为罕见。
【树龄】距今约720年。
4、盘龙古梅
【品种】红怀抱子
【详情】古梅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东峤山盘龙寺大殿前东侧,为建寺之初僧人所植。干直立,胸径近1米,高10米。主干及西干左半壁大面积皮破木腐,各大侧枝均扭曲,聚集若干大的树瘤,全树3~4级分枝盘拐下垂,小枝密集细弱且短,花枝疏收在树的顶梢,着花较少,因植株常年受寺庙香火烟熏,生长势逐年减弱。
【树龄】约660余年。
5、回龙古梅
(图片缺)
【品种】一盐梅
【详情】该梅树在云南剑川县甸南乡回龙村东山脚下,树主赵富有称,此树系他先祖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从四川迁入时所植。树干扭转后直上,主干有心腐,纵裂沟深,外皮较完整,黑褐色,胸径85厘米,高10米,树冠椭圆,干上分4侧枝盘拐上升或呈下垂状。树势较弱,屹立地头,潇洒飘逸。着花中密,品种为“一盐梅”花单瓣,极淡粉红色,年产鲜果200公斤左右。
【树龄】用生长锥实测树龄为530余年。
以上就是我国古梅和名梅的一点简单介绍,从中了解到所谓的五大名梅,只不过是文化意义上的梅,真实树龄都较短,宋以前的梅树没有1株。目前我国生长存活的古梅树最早为元代栽培,然而如今也只剩下3株元代梅树了,明代梅树大约也不过只有10余株,因而我们一定要注意加强保护措施,从而使得古老的梅树能够更长远的生存下来。
2. 云南树木种类
山茶花——又叫耐冬或曼陀萝树、最有名的云南山茶花,品种繁多,姿色各异.茶花喜半阴和湿度高的环境,而且喜欢微酸性土壤。北方栽培山茶,应经常浇以黑矾水(硫酸亚铁溶液)。冬季迁入室内。玫瑰,百合,康乃馨,这三种是目前销各地很出名滴花卉。
兰花,百合,山茶和绿绒蒿又是提及花卉云南为最滴。
若非要说出哪一个是最有名的,那很难界定和划分。因为很多花都不相伯仲,而且云南素有“植物王国”之称。
所以,最有名这个说法,很难套上独有单一花卉之上。
非专业,仅只是个人观点。
3. 云南树木图志下册
云南民族大学于1951年8月建校海拔1895米萊垍頭條
建校伊始,林木混生、植被繁茂、古柏参天,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大力发展校园绿化,在莲华校区大量种植滇山茶树、紫薇、山玉兰、桂花、绿梅等名贵观花树种。后产公司于2017年3月邀请西南林业大学伍聚奎教授和李文政教授(二者均为《云南树木图志》编写组成员)以及学校绿化顾问王利安教授,实地踏勘莲华校区绿化绿植生长、古树名木现状,为古树名木鉴定提供了很好的佐证。萊垍頭條
4. 云南树的种类图片大全
云南适合做家具的木材,如椿木、青木之类柚木、红豆杉、榧木等 1、榧木就是香榧的木头。香榧又名榧树、玉榧、野杉子,为红豆杉科,榧属常绿乔木。是世界上稀有的经济树种。 香榧树干高大,挺拔直立,侧枝发达,树姿优美,枝叶葱绿,四季常青,细叶婆娑,对烟尘的抗性较强,又很少被病虫害侵染,非常富有观赏价值,是优良的园林和庭院绿化树种。 此外,香榧的树皮可提制工业用的栲胶。香榧木材纹理直,硬度适中,为造船、建筑、枕木、家具及工艺雕刻等良材。 2、提起红豆杉 ,有人喜欢引用唐代诗人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首五言绝句,其实诗中提到的红豆是红豆树 ,并非红豆杉。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树。现将两树的特征作一介绍,以免误传。红豆杉,又名南方红豆杉 、美丽红豆杉。在树木分类学 上属于裸子植物门 红豆杉科 ,为常绿乔木 ,耐阴树种。树皮纵裂,红褐色;小枝不规则互生;叶长1.5~3厘米,镰形微弯,排列整齐,成羽状;雌雄异株,雌球花单生叶腋,无梗;种子被鲜红色杯状肉质假种皮所包围,上部开口,卵圆形种子露出,种子基部有圆形种脐;花期约4月,9~10月种熟。红豆杉为白垩纪 孑遗树种,我国黄河以南各省均有散生分布,但大树不多,属国家一级保护(濒危)树种。 红豆树,又名鄂西红豆树、江阴红豆树、花榈木 、花梨木。在树木分类学上属被子植物门 豆科红豆树属,为常绿乔木、中等喜光树种。羽状复叶,小叶5~7片,小叶片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卵形,长5~10厘米,先端渐尖,光滑无毛;花两性,圆锥花序,花白色或淡红色;荚果木质,扁平,先端尖嘴状,果长4~6.5厘米,无毛;种子1~2粒,鲜红色有光泽;4月开花,10月结果。红豆树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各省(自治区),然大树较少。红豆树以其可爱的种子、优质的木材著称于世。其木材光滑坚硬,纹理美丽,不经油漆却形同墨玉,因而与红木齐名,视为高级珍贵用材。举世闻名的龙泉宝剑柄就是用它的心材加工而成的。它树形优美,叶色浓绿苍翠,是优良的绿化树种。种子因其鲜红圆润或具黑色斑纹,光泽美丽,玲珑可爱,常用以做项链、耳饰等装饰品;还能供药用,主治产后恶露 冲心、症瘕 结气、白带漏下等症。由于其种子易遭鼠食,种皮干燥后不易吸水,自然更新较为困难,因此资源渐趋枯竭,现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濒危)树种。 3、清香木也叫紫油木 虎斑木 虎斑檀【详情参考家具用材鉴赏红木与名贵硬木一书】清香木心材特征与材质特点紫油木与黄连木为同属树种,因其树叶比黄连木短小,通常将其称为细叶黄连木、细叶楷木;又因其树叶具有芳香气味,可以提取芳香油,所以又称清香木。更奇怪的是,它的果实成熟时为红色,但其种子榨出的油则是紫红色,故由此得名紫油木。木美学元素:①心材新鲜时黄褐色至红褐色,久则变成紫红褐色,常具黑色条纹。因此,市场上曾有人用紫油木冒充黄花梨木。②弦切面木射线呈典型的纺锤形,加上两端细胞呈圆锥形或具菱形结晶体特别美观。③木材结构细腻、材质重硬、刨面油亮。散孔材,管孔很小。心边材区别明显,心材新鲜时黄褐色,久则变成暗红褐色或紫红褐色,常具黑色条纹。生长轮不明显。轴向薄壁组织放大镜下傍管状。木射线在肉眼下略见。 萊垍頭條
5. 云南树木图志多少元一本
不是。毛冬青(学名:Ilex pubescens)为冬青科冬青属的植物。又名茶叶冬青,密毛假黄杨(台湾植物志),密毛冬青(台湾木本植物图志),生于山野坡地、丘陵的灌木丛中。毛冬青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4米;小枝纤细,近四棱形,灰褐色,密被长硬毛,具纵棱脊,无皮孔,具稍隆起、近新月形叶痕;顶芽通常发育不良或缺。叶生于1~2年生枝上,叶片纸质或膜质,椭圆形或长卵形,长2~6厘米,宽1~2.5(~3)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钝,边缘具疏而尖的细锯齿或近全缘,叶面绿色,背面淡绿色,干时橄榄绿色或深橄榄色,两面被长硬毛,无光泽,背面沿主脉更密,主脉在叶面平坦或稍凹陷,背面隆起,侧脉4~5对,在叶面不明显,背面明显,在近叶缘附近网结,网状脉两面不明显;叶柄长2.5~5毫米,密被长硬毛。
花序簇生于1~2年生枝的叶腋内,密被长硬毛。雄花序:簇的单个分枝具1或3花的聚伞花序,花梗长1.5~2毫米,基部具2枚小苞片,若3花时,总花梗长1~1.5毫米;花4或5基数,粉红色;花萼盘状,直径约2毫米,被长柔毛,5或6深裂,裂片卵状三角形,具缘毛;花冠辐状,直径4~5毫米,花瓣4~6枚,卵状长圆形或倒卵形,长约2毫米,先端圆形,基部稍合生;雄蕊长为花瓣的3/4,花药长圆形,长约0.8毫米;退化雌蕊垫状,顶端具短喙。雌花序:簇生,被长硬毛,单个分枝具单花,稀具3花,花梗长2~3毫米,基部具小苞片;花6~8基数;花萼盘状,直径约2.5毫米,6或7深裂,被长硬毛,急尖;花冠辐状,花瓣5~8枚,长圆形,长约2毫米,先端圆形;退化雄蕊长约为花瓣的一半,败育花药箭头形;子房卵球形,长约1.5毫米,直径约1.3毫米,无毛,花柱明显,柱头头状或厚盘状。
果球形,直径约4毫米,成熟后红色,干时具纵棱沟,果梗长约4毫米,密被长硬毛;宿存花萼平展,直径约3毫米,裂片卵形,外面被毛;宿存柱头厚盘状或头状,花柱明显。分核6,稀5或7枚,轮廓椭圆体形,长约3毫米,背部宽约1毫米,两端尖,背面具纵宽的单沟及3条纹,两侧面平滑,内果皮革质或近木质。花期4~5月,果期8~11月
6. 云南树木图志作者
《鸟谱》又称《仿蒋廷锡鸟谱》,共12册,除后来补绘的额摩鸟外,共360幅。第一至四册曾随清宫旧藏的大批珍贵文物,被国民政府运至台湾,目前保存在台北故宫;第五至12册现收藏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该《鸟谱》每册的画幅尺寸及装裱形制均相同,纵41.9厘米,横43.9厘米,为左右对开式。右页绘工笔重彩花鸟画一帧,涉及鸣禽、攀禽、陆禽、猛禽、涉禽和游禽等六个生态类型的鸟,数十个品种;左页以汉、满两种文字书写其名称、形态特征、产地、习性等,并抄录《尔雅·释鸟》《诗疏》《禽经》等典籍中的相关著录。
这套《鸟谱》作为中国古代开页最多的工笔重彩花鸟画册,展现了清代宫廷绘画的审美、技法与表现特色;傅恒等军机大臣以对题形式所作的严谨考证,则体现出清代朴素生物学的观察、思维与表达特征。因此,无论是从宫廷绘画史还是从古代科技史来判断,余省、张为邦《鸟谱》的意义都不可低估。萊垍頭條
原作者 & 临摹者萊垍頭條
据《石渠宝笈》续编记载,这套《鸟谱》是根据内府旧藏蒋廷锡的图本所摹,摹绘者是乾隆朝画院供奉余省和张为邦。他们从“庚午春”即乾隆15年(1750)春季开始绘制,直至乾隆“辛巳”即乾隆26年(1761)完成,历时11年。萊垍頭條
原作者蒋廷锡(1669-1732),字南沙,号扬孙。康熙朝进士,官至大学士,是康、雍朝重要的词臣画家。他工花鸟画,并在与宫内西方传教士的接触中掌握了一定的西洋画技法,故其花鸟画既宗法恽寿平的没骨花鸟,讲求设色施墨,不见笔痕线迹,又参用西洋画法,注重物体的明暗、透视及写实逼真的视觉效果。遗憾的是蒋廷锡的《鸟谱》目前下落不明,仅见载于《石渠宝笈》著录。萊垍頭條
临摹者张为邦、余省是乾隆朝如意馆的职业画家。张为邦,一作维邦,生卒年不详。他自幼受在如意馆任职的父亲张震的影响,工于绘画,尤擅画人物、楼观、花卉等。他在乾隆元年或者之前成为郎世宁的弟子,是中国最早的油画家之一。余省生于康熙31年(1692),字曾三,号鲁亭。幼承家学,工于花鸟写生。余省20余岁时与其弟余穉同至京城,与户部尚书兼内务府大臣海望等权贵结交。乾隆二年(1737),46岁的余省被海望力荐入宫,从此在咸安宫以画画供职。萊垍頭條
如何绘制萊垍頭條
由于此套《鸟谱》是对蒋氏《鸟谱》的临摹,因此余省和张为邦都遵从蒋氏的画风,致使这本出自两位画家之手的《鸟谱》,画风统一,如出一辙。余省和张为邦都用工笔重彩技法、连绵而富有弹性的线条塑造鸟禽形貌,又以短细的笔触刻画出鸟禽背部坚密光滑、腹部蓬松柔软的不同毛羽质感。为了增强立体感,巧妙地吸收了西洋绘画的光影技法,以深浅不同的色调,表现出羽毛或厚重或轻薄的视觉效果,并通过对高光部位的强调而渲染出鸟儿明亮的眼睛。作为衬景的花草、树木,以清代花鸟画坛最为盛行的恽寿平“没骨”法来表现,它们巧妙得体的穿插、陪衬,使鸟儿们在田间溪畔、树棵草丛间的行止饮啄、翻滚飞翔、剔爪梳翎的各种体态,显得更富有活力和情趣。萊垍頭條
余省与张为邦合摹的《鸟谱》绘成后,先交与军机处,而后再由军机处分批交与裱作装裱成册。乾隆皇帝敕命大学士傅恒、刘统勋、兆惠等八人对每一帧上的鸟禽图加以详细注释,释文不仅要用通行的汉文,还要用被视为“国语”的满文。同时,释文并非照抄蒋廷锡《鸟谱》原有的内容,而对鸟名、产地、习性等“复详勘厘正,并识其始末”。余省、张为邦的《鸟谱》与蒋氏原作相比,更具科学价值,因而成为供皇室了解各地区鸟类的物种名称、生理特征、栖息环境以及迁徙、育雏等行为的博物图志,即如傅恒尾跋所言:“洵足为对时育物之资,博考洽闻之助矣。”垍頭條萊
编按:本文经作者同意,节录自李湜主编《清宫鸟谱》(北京:故宫出版社,2014)导言萊垍頭條
吐绶鸡頭條萊垍
萊垍頭條
吐绶鸡,一名避株,一名锦带功曹,一名绶鸟,一名珍珠鸡,一名锦囊鸟。黑眼睛黄晕,翠颊,青苍喙,喙根苍翠,连颊顶前至颊后黑毛一片,赤顶。项、背、膊赭黑土黄色相晕,每毛尖末有圆青白点如珠。赭腹,青白斑,翅尾赭黑质土黄纹晕。足爪如鸡,浅米红色,有悬距。遇天晴景适,则眼后先出两翠肉角,胸前徐吐出肉囊数寸,中间一道深翠色带粉青斑,两边红翠相间,光彩闪烁。逾时角、囊俱敛。垍頭條萊
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萊垍頭條
條萊垍頭
一种中等体形的角雉,体长可达64厘米,食物以浆果、草和植株为主。栖息于东南亚北部的森林,印度东北部、越南西北部和中国南方诸省都有分布。红腹角雉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项下生有一块绚丽的肉裙,两边分别有八个镶着白边的红色斑块,有人说斑点很像草书的“寿”,所以又称它为“寿鸡”,视为长寿的象征。萊垍頭條
雌弩克鸦克條萊垍頭
條萊垍頭
弩克鸦克雌者,悉与雄同,唯骨冠尖耸出为异。出暹罗国。其国人云,此鸟在大树朽窟中作巢,产卵后雄为之伏,雌者出外觅食。雏生后,雄居巢内,雌者衔泥封巢口,仅留一小穴衔食以饲。候雏能飞,雌者始开封口,雄乃引雏而出。人每即其巢掩获之。萊垍頭條
冠斑犀鸟,Anthracoce roscoronatus頭條萊垍
萊垍頭條
大型鸟类,体长74-78厘米。嘴具大的盔突,为蜡黄色或象牙白色,盔突前有显著黑色斑。飞行时头部和颈部向前伸直,两翅平展,就像飞机一样,俗称“飞机鸟”。喜食昆虫多于果实。叫声刺耳,如“ayak~yak~yak”。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脚常绿阔叶林中。在中国分布于云南西部、南部及广西西部,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萊垍頭條
火鸡萊垍頭條
頭條萊垍
火鸡,赤黄睛,牙红喙,殷丹颊,两颊下各有白毛角长出脑后。头、背、腹、翅俱青褐色带细白毛。长尾,上半皆白毳尖,末深蓝色。深红足,米红爪。萊垍頭條
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萊垍頭條
萊垍頭條
体高约60厘米,体长1-1.2米。翅短,不善飞行,两腿粗壮,善于奔跑。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地带。是中国特产珍稀鸟类,1987年调查野生种群时仅存数百只,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褐马鸡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活动场所和栖息地较为固定,晚上栖息于树上,天亮下树后,沿固定路线,成不整齐的纵队向觅食地进发。每日活动多数时间用于觅食,仅中午休息和“沙浴”。萊垍頭條
油葫芦萊垍頭條
萊垍頭條
油葫芦,黑睛浅黄晕,青黑喙,吻根黄。头、顶、背、翅皆苍褐色,颔、腹苍赭色,胸臆间有灰色横纹。青黑足掌。其胫及尾,不能陆行,常浮沉水中。《尔雅》:鷉,须鸁。注云:鷉,鸊鷉,似凫而小。疏云:鷉,一名须鸁。俗名油葫芦,油者言其肥,葫芦者言其泛泛水中也。《衍义》曰:鸊鹈,脚连尾,不能陆行,常在水中,人至即沉,或击之便起。其膏涂刀剑,不绣(锈)。頭條萊垍
小鸊鷉,Tachybaptus ruficollis萊垍頭條
垍頭條萊
潜鸟,善于游泳和潜水,以水生昆虫及其幼虫、鱼、虾等为食。有占据一定地盘的习性,通常单独或分散小群活动。繁殖时在水上相互追逐并发出“ke-ke-ke-ke”高音吱叫声,一般生两个蛋,亲鸟有时会将幼鸟背在背上。是䴙䴘科最小的鸟,分布于欧亚大陆、非洲、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日本等国家和中国各地。萊垍頭條
翠云鸟萊垍頭條
頭條萊垍
翠云鸟,黑睛赤黑晕,殷红巨喙,顶有殷红皮连喙,苍白颊、颔。自颈以下通身翠黑色,项、背、臆、腹有翠青毛。高足胫青红色,青红趾极长,如人指三节,水鸟也。萊垍頭條
紫水鸡,Porphyrio porphyrio萊垍頭條
萊垍頭條
中型涉禽,共有13个亚种。栖息于江河、湖泊周围的沼泽地和芦苇丛中。以昆虫、软体动物、水草等为食,跗蹠和趾长而有力能用脚趾抓住食物。常成对或家族活动。性胆小,多在清晨和黄昏活动,白天躲藏在芦苇丛中。不善飞翔,亦很少游泳。飞行时两翅扇动缓慢,长长的脚悬垂于后,显得笨拙。萊垍頭條
狗头雕萊垍頭條
萊垍頭條
狗头雕,黑睛红白重晕,青黑勾喙,目上黑毛如眉,喙上下细黑毛茸生,白顶,白颊,颊有苍黑斑点。赭白项,颔、腹俱浅赭黄色,背、膊黑毛中白纹上细末粗,如垂珠悬露。青黑翅翮、赭黑尾,俱有白茎。缥青足,黑爪,胫有赭白色。其身与皂雕相等。條萊垍頭
胡兀鹫,Gypaetus barbatus萊垍頭條
萊垍頭條
也名胡秃鹫。因嘴下的黑色胡须得名。分布于亚洲、欧洲和非洲,栖息在海拔500-4000米山地裸岩地区。巢大多位于岩洞里或悬崖的突出处。常在空中长时间滑翔和盘旋,取食腐尸上其他食腐动物不能消化的部分,以骨髓作为日常食物的一部分。它们从高空把骨头丢下,然后再从地上取得骨头碎片,因为这种习惯,胡兀鹫得到骨头压碎机(Bone Crusher)的名称。萊垍頭條
树猫儿頭條萊垍
萊垍頭條
树猫儿,黑睛深黄晕,日中不能见物,黑勾喙,苍白颊,苍斑头,眼如猫,眼旁有耳,短项苍黑龙纹。背、膊、翅、尾俱苍赤质黑横斑,颔、腹及胫毛苍土色,黑爪。此鸟栖止树林,故俗有树猫之称,即《尔雅》之土枭也。萊垍頭條
鹰鸮,Ninox scutulata頭條萊垍
萊垍頭條
夜行猛禽。鹰鸮是不太像猫头鹰的猫头鹰,飞行姿态与外型近似鹰,故名。栖息于山地阔叶林中,喜在夜间和晨昏活动,鹰鸮飞行技巧极佳,擅长捕捉飞行中的猎物,如蝙蝠、燕子及飞虫等。分布于中国、俄罗斯东部、日本、朝鲜、印度、斯里兰卡、中南半岛、马来半岛、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萊垍頭條
竹叶鸟萊垍頭條
萊垍頭條
竹叶鸟,黑睛赤黑晕,黑喙,吻根微红,目前后浅黄毛尖出如眉。顶、项至背黑灰色,近尾背毛赭黄色,苍黑翅白边,黑尾白里,白颔,娇黄臆、腹。殷红足、爪。出福建宁德县山谷内。萊垍頭條
黄腹柳莺,Phylloscopus affinis萊垍頭條
條萊垍頭
中国的柳莺种类很多,俗称柳串儿或槐串儿。柳莺是夏候鸟,繁殖于巴基斯坦北部经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中部。越冬至印度、孟加拉国、缅甸北部及中国西南。柳莺的体形比麻雀小得多,常在枝桠间不停穿飞捕虫,有时扇翅哄赶昆虫,再追上去啄食,是十分活跃的小鸟。垍頭條萊
额摩鸟萊垍頭條
萊垍頭條
西洋人所记额摩鸟图说云:额摩鸟,古今图籍未载,西洋旧无此种,于其国一千五百九十七年,当明万历二十五年丁酉,红毛国人始得自嘎拉巴海岛,携来西洋,云即彼国亦罕觏也。额摩鸟性极驯,以手抚之辄依人而立。与以诸物皆就食,而常饲则惟蔬谷,亦爱食鱼。饮啄必仰首而吞,盖以舌在喉间不能舐取耳。條萊垍頭
鹤鸵,Casuarius casuarius萊垍頭條
萊垍頭條
又称食火鸡,居住于新几内亚及东北澳洲的大型不能飞的鸟类。生活在森林深处,以果实为食,也吃真菌、蜗牛、昆虫、青蛙、蛇。鹤鸵的蛋大小约9-14厘米,呈淡蓝绿色,只有鸵鸟及鸸鹋的蛋比它们的大。雌性鹤鸵不会照顾蛋或幼鸵,雄性鹤鸵会孵化蛋,再照顾幼鸵九个月。2004年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将鹤鸵列为世界上最危险的鸟类。一般来说,鹤鸵非常害羞,但受骚扰时会以强劲的腿猛扫。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及澳军在新几内亚驻守时,就曾被警告远离它们。萊垍頭條
7. 云南常见树木
三页梅:紫红的的树叶,三角形的,在五月份的时候会全部盛开,异常壮观! 2 炮仗花:黄色的花瓣,像炮仗一样悬挂在枝头,很常见。 3 榕树:在市区最常见的树,也是南方的特有树种,发出很多气根扎入土壤,还会有绞杀现象出现。 4箭毒木:在西双版纳见过桑科见血封喉植物。生长在西双版纳海拔1000米以下的常绿林中,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是一种剧毒植物和药用植物。当地少数民族在历史上曾将见血封喉的枝叶、树皮等捣烂取其汁液涂在箭头,射猎野兽。据说,凡被射中的野兽,上坡的跑七步,下坡的跑八步,平路的跑九步的就必死无疑,当地人成为“七上八下九不活”。据分析,见血封喉植物的主要成分具有强心、加速心律、增加血液输出量的功能,是有较好开发前景的用植物。 5当然就是茶树了:云南生产茶叶,尤其是普洱茶。 6.云南榧树,渐危种。常绿乔木,高15至20米,胸径达1米。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地区,散生在海拔2000至3400米谷地或山坡针叶林、针阔混交林中。气候夏凉冬冷,干、湿季分明,雨量充沛,多云雾,湿度大。为深根性树种,耐阴湿。雌雄异株,传粉不易,结实率低,有大小年之分,常2至3年结实一次,常有鼠害,故更新不良。花期5月,种子翌年9至10月成熟。 7.备荒树:在云南独龙江南部地区,有一种叫“阿里”的树。这种树,树干非常松脆,里边储藏着丰富的淀粉质。当地人急需粮食时,就把树杆砍成数节,放在水沟中,放在一块石板上用重物敲打,树干中所含的淀粉随水流到准备好的桶里。然后沉淀凝固成块,煮熟或开水烫熟即可食用,也可将粉块取出晒干备用。一株大的“阿里树”取得的淀粉,可以供一个大人半年多食用。 8.盐巴树:在云南阿佤山上,生长着一种高约三米左右的灌木,每到冬季,树梢上会长出一串串黄豆般大小的果实。初为棕绿色,几经风霜后,会长出一层白色的盐霜。这种盐霜与食盐一样咸,当地佤族群众即取之当盐用,也把这种树称为盐巴树。 9.雨树:云南西双版纳有一种豆科大乔木,这种树在朝晖四射的清晨或者烈日当空的正午,常会突然从树上洒下一阵清凉的雨来,人们称它为雨树。雨水从哪里来的呢?原来这雨水是从雨树叶里洒下的,这种树的叶是羽状复叶,有三十多厘米长,它能吸收周围空气中的水分,太阳当空时,叶子受热伸展开来,叶内吸收的水即一泻而下,形成小雨。 10.夫妻树:云南江城县有一种树,生长特性十分奇怪有趣,不能单独栽植。即把它们分开,一年后,它们又自然合拢在一起,成为一棵呈“人”字型的整体树。如果单栽,很难成活。故当地人称为“永不分离的夫妻树”。 11.龙血树:这树枝桠纵横弯曲,形似盘龙,它分泌出一种脂汁具有活血止血化淤的功效。故称龙血树。生长在西双版纳,寿命可达5000多年以上,被誉为寿星树。 12.花生树:云南江城县整康坝河对岸的小山上,有一棵四丈高的大树,远远看去象一个大蘑菇。该树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每年都开花结果,花是簇簇小白花,结的果是一串串的花生果。不仅外壳跟花生一模一样,而且壳内果仁也同花生一样,吃到嘴里有些油腻。炒熟后吃有花生香酥的特点,另带一点木质香味,但吃多了会使人感到头昏。当地人称它为花生树。一九八六年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把该树定为我国的稀有树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树木。 13.猪油树:西双版纳有一种树,结的果有西瓜大。果实里有六到八个籽,用火一烤,味似猪油。故有猪油树之称,一棵猪油树一年可收一、二百个果,用其籽榨出的“猪油”,足够一个普通家庭吃一年。 14.跳舞树:西双版纳勐腊县尚勇乡有一棵“会跳舞”的树。只要在树旁播放音乐和歌曲,树身便随乐曲歌声的节奏,摇曳摆动,翩翩起舞,就连树顶的细枝嫩叶也会左右扭转,宛如傣族少女舞蹈中的“扭腕”动作。 15.树中树:从海孟线进入佤山的公路两旁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树中树”。这种树的树干为阔叶乔木,树条却是另一种细叶树。这种树不是人工嫁接的。而是由蚂蚁在树上垒起泥团,山雀偶然间将另一种树的种子衔落在泥团上,种子在树上发芽生长,形成了奇异的树中树。 16.花园树:在西双版纳的密林里有一种花园树,一棵树便是一座五彩缤纷的花园。花园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这种树上寄生着无数的热带兰,有的多达万棵以上,众多的热带兰在主树上扎根繁衍。一到花开时节主树和寄生兰的花蕾竟相绽放,姹紫嫣红,争芳斗艳,形成了“千树万树百花开”的绚丽景观,一树百花艳的花园奇观。 17.洗碗叶树:云南佤山还有一种被当地人称为洗碗叶树的小灌木,它的叶子有很强的去垢功能,巴掌大的一片叶子可以把油污的碗盆洗得干干净净。据说,它的去垢去油污能力比洗衣粉肥皂还强。且具有芳香味,制作豆豉时,用这种树叶盖着,豆豉还会带有芳香。
8. 云南树木图志出版于哪年
梅(学名:Armeniaca mume Sieb.),蔷薇科杏属植物。
梅的鲜花可提取香精,果实可食,或熏制成乌梅成药,有止咳、止泻、生津、止渴之效。梅又能抗根线虫危害,可作核果类果树的砧木。原产中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论作观赏或果树均有许多品种。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梅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花果,已有3000多年的应用历史。《书经》云:“若作和羹,尔唯盐梅。”《礼记·内则》载:“桃诸梅诸卵盐”。《诗经·周南》云:“缥有梅,其实七兮!”。在《秦风·终南》、《陈风·墓门》、曹风·鸬鸠》等诗篇中,也都提到梅。上述古书的记载说明,古时梅子是代酪作为调味品的,系祭祀、烹调和馈赠等不可或缺少的东西。至少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已开始引种驯化野梅使之成为家梅--果梅。1975年,中国考古人员在安阳殷墟商代铜鼎中发现了梅核,这说明早在3200年前,梅已用作食品。
观赏梅花的兴起,大致始自汉初。《西京杂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姻脂梅。“。这时的梅花品种,当系既观花又结实的兼用品种,恐属江梅、官粉两型。西汉末年扬雄作《蜀都赋》云:“被以樱、梅,树以木兰。”可见约在2000年前,梅已作为园林树木用于城市绿化了。
隋(581-618年)、唐(618-907年)至五代(902-963年),是艺梅渐盛时期。据说,在隋唐之际,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主章安大师(561-632年)曾于寺前手植梅树。唐代名臣宋景作《梅花赋》有"独步早春,自全其天"等贷语。根据诗文记载来看,隋、唐、五代时的梅花品种,主要属江梅型或官粉型。在四川,唐时始有朱砂型品种出现,当时称"红梅"。《全唐诗话》载:”蜀州郡阁有红梅数株"。今日崇庆县(即古蜀州)朱砂型品种既多且好,显然是有其历史根源的。
宋(960-1368年),是中国古代艺梅的兴盛时期。艺梅技艺大有提高,花色品种显著增多。南宋范成大著《梅谱》(约1186年),搜集梅花品种12个,还介绍了繁殖栽培方法等,这是中国、也是全世界第一部艺梅专著。书中除介绍江梅型、官粉型、朱砂型外,还介绍了前所未有的"玉碟型"(即"重叶梅")、"绿萼型"、"单杏型"。属杏梅系杏梅类)、黄香型(即百叶湘梅,属黄香梅类)和旱梅型(花期特早,中国国内已不多见),等等。此外,周叙《洛阳花木记》(1082年),记载了朱砂型(红梅)等品种。而张磁的(功甫)《梅品》(1185年)与宋伯仁《榜花喜神谱》(1239年)等,则为有关梅花欣赏与诗、画的专著。
元代有个爱梅、咏梅、画梅成癖的王冕,在九旦山植梅千株。其《墨梅》画、诗,皆远近闻名。赵孟兆、杨维桢、谢宗可、僧明本等,俱有名诗咏梅。现昆明温泉对岸的曹溪寺内有一株700多年前生的元梅,老态龙钟,虹曲万状,仍年年开花、结实。
明代梅花的栽培技术有了较大提高,新品种大量出现,种植梅花在当时社会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梅花的栽培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高度。明、清时;艺梅规模与水平续有进展,品种也不断增多。明王象晋的《群芳谱》(1621年),记载梅花品种达19个之多,并分成白梅、红梅、异品3大类。刘世儒的《梅诸》,汪怠孝的《梅史》,皆记梅花,资料甚丰。
清陈昊子的〈花镇》(1688年),记有梅花品种21个,而其中的‘台阁’梅、‘照水’梅,均为前所未有的新品种。当时苏州、南京、杭州、成都等地,以植梅成林而闻名。龚自珍(1792-1841年)的《病梅馆记〉云:“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重修成都县志》(1873年)记载旱梅、白梅、官春梅、照水梅、朱砂梅、绿萼梅等甚详。当时,咏梅的书、文、画,争相出世,"扬州八怪"中咏梅、画梅的名家,如金农、李方膺,为世人知晓。
辛亥革命以后,梅花栽培进入了科技创新发展的时代。梅花品种由各地分散种植到集中入圃,由地方和个体栽培到国家政府投入进行科学研究和规模化发展。1929年孙中山先生奉安中山陵后,当时的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决定在孙陵岗建中山陵纪念性花木区,在梅花山栽培了大片梅花。以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俊愉等为代表的中国学者,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建立了中国梅花统一分类新体系,出版了《中国梅花品种图志》、《中国梅》等鸿篇巨著,为梅花研究栽培、普及提供了科学参照。
9. 云南树木图志中册
1840至1949年大事年表
1840年清宣宗道光二十年 鸦片战争爆发。清廷命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州与英谈判。林则徐被革职。十二月(1841年 1月),英军攻陷虎门外沙角、大角炮台1841年清宣宗道光二十一年 一月,清廷下诏宣战。二月,英军攻陷虎门炮台。四月,英军攻击广州城,主持广东军务的奕山向英军乞和,签订《广州和约》,七月以后,英舰队北犯,攻陷厦门、镇海、宁波萊垍頭條
1842年清宣宗道光二十二年 五月,英军攻陷吴淞炮台,英国舰队进入长江,六月,攻陷镇江,七月,进抵南京江面,七月二十四(8 月29日)清廷被迫签订《江宁条约》(《南京条约》)條萊垍頭
十二月,魏源著《海国图志》五十卷1843年清宣宗道光二十三年 八月,中英在虎门签订《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萊垍頭條
1844年清宣宗道光二十四年 先后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頭條萊垍
1845年清宣宗道光二十五年 十一月,英国驻沪领事与上海道台订立《上海租地章程》,是为外国侵略者在中国设立租界的开始萊垍頭條
1849年清宣宗道光二十九年 一月,英国香港总督文翰带兵强入广州城,广州社学率众十万余人反对,文翰被迫放弃入城要求萊垍頭條
1850年清宣宗道光三十年 一月,旻宁卒,奕詝继位,改元咸丰十二月初十(1851年1月11日)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开始萊垍頭條
1851年清文宗咸丰元年 闰八月,太平军克永安;十月,封王建制萊垍頭條
1852年清文宗咸丰二年 二月,太平军自永安突围,大败清军向荣、乌兰泰部,四月,破全州;十一月占汉阳、汉口;十二月攻克武昌。清廷命在籍礼部侍郎曾国藩帮办湖南团练捻军张乐行在安徽蒙城雉河集起义萊垍頭條
1853年清文宗咸丰三年 二月,太平军沿长江东下,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称天京,四月,派林凤祥、李开芳率军北伐,突破黄河天险,九月直抵静海;同时,派胡以晃、赖汉英率军溯江西征。清军在天京城东孝陵卫建立江南大营,在扬州建立江北大营,包围天京八月,上海小刀会首领刘丽川起义,两年后失败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條萊垍頭
1854年清文宗咸丰四年 十二月,太平军在江西湖口大败湘军水师萊垍頭條
1855年清文宗咸丰五年 太平军北伐失败,主将林凤祥、李开芳牺牲各路捻军会集雉河集,推张乐行为盟主贵州苗民起义,十七年后失败萊垍頭條
1856年清文宗咸丰六年 二月,太平军大败江北营统帅托明阿部,五月,攻破江南大营,向荣自杀,八月,天京事变,韦昌辉诛杀东王杨秀清,十月被处死。石达开回天京提理政务云南回民起义,攻占大理,建立政权,十六年后失败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垍頭條萊
1857年清文宗咸丰七年 五月,石达开受洪秀全猜忌,率十万众自天京出走十一月,英法结成联军,占领广州條萊垍頭
1858年清文宗咸丰八年 四月,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胁迫清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瑷珲条约》五月,俄、美、英、法逼迫清廷相继签订《天津条约》八月,陈玉成等再破清军江北大营,十月,太平军在安徽三河镇歼灭湘军精锐李续宾部内蒙古伊克昭盟乌审旗蒙古族贫苦牧民发动独贵龙运动,反对封建压迫萊垍頭條
1859年清文宗咸丰九年 三月,洪秀全族弟洪仁玕来天京辅政,封干王。是年冬,太平天国颁布洪仁玕所著《资政新篇》四月,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在大沽挫败来犯的英法舰队垍頭條萊
1860年清文宗咸丰十年 三月,太平军再破江南大营,并东占苏、常,建苏福省美国人华尔组成“洋枪队”,协助清廷镇压太平军六月,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占领天津;八月,进攻通州城西八里桥,奕詝逃往热河;英法联军攻陷北京,抢掠、焚毁圆明园;九月,恭亲王奕欣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十二月,清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頭條萊垍
1861年清文宗咸丰十一年 七月,奕詝卒,九月,慈禧发动政变,逮捕载垣、端华、肃顺等赞襄王大臣。载淳即皇帝位,改元同治。慈禧、慈安两太后垂帘听政,史称辛酉政变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后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制造总局,清代洋务运动自此始頭條萊垍
1862年清穆宗同治元年 正式设立同文馆。曾国荃督湘军进逼天京,扎营雨花台;左宗棠部湘军援浙江,李鸿章部淮军援上海,图苏、常,天京腹背受敌陕甘回民起义萊垍頭條
1863年清穆宗同治二年 四月,石达开在四川大渡河紫打地兵败自投清营,被杀垍頭條萊
1864年清穆宗同治三年 四月,洪秀全病逝,幼主洪天贵福即位。六月,天京为清军攻陷,洪天贵福突围后在江西南昌遇害。太平天国起义失败。捻军和太平军遵王赖文光部联合,举赖文光为领袖垍頭條萊
1865年清穆宗同治四年 捻军在山东菏泽高楼寨击僧格林沁,歼全军七千余人。清廷急调曾国藩为钦差大臣,督湘淮军攻捻中亚浩罕汗国军事头目阿古柏侵入新疆條萊垍頭
1866年清穆宗同治五年 李鸿章接曾国藩任钦差大臣,督师“剿捻”。捻军遵王赖文光、鲁王任化邦等率部留在中原地区活动,称东捻军;梁王张宗禹、幼沃王张禹爵等率部进军西北,往联回众,称西捻军左宗棠在福建马尾设立福州船政局;后调任陕甘总督,镇压西捻军和西北回民起义垍頭條萊
1867年清穆宗同治六年 阿古柏在新疆建立所谓“哲德沙尔汗国”政权,自立为汗頭條萊垍
1868年清穆宗同治七年 六月,蒲安臣在华盛顿代表清政府与美国订立《蒲安臣条约》东西捻军相继覆没萊垍頭條
1870年清穆宗同治九年 五月,天津教案发生。直隶、江西、福建、广东、四川等省相继爆发反洋教斗争阿古柏攻占乌鲁木齐,天山南北路部分地区为其占据頭條萊垍
1871年清穆宗同治十年 沙俄出兵强占新疆伊犁地区萊垍頭條
1872年清穆宗同治十一年 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侨商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县创办继昌隆缫丝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开始出现容闳等奉命率一批幼童三十名到美国留学,是为近代第一批留学生垍頭條萊
1873年清穆宗同治十二年 左宗棠出兵河西走廊,占领肃州,陕甘回民起义失败頭條萊垍
1874年清穆宗同治十三年 十二月,载淳卒,载湉继位,是为清德宗载湉,改元光绪。慈禧太后再度垂帘听政垍頭條萊
1875年清德宗光绪元年 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英国入侵云南,发生“马嘉理事件”七月,清廷以兵部侍郎郭嵩焘任出使英国钦差大臣,为中国正式派遣驻外使节的开始萊垍頭條
1876年清德宗光绪二年 左宗棠出师讨伐阿古柏,收复乌鲁木齐,天山北部平定英国以“马嘉理事件”为借口,迫使清政府与之订立《烟台条约》頭條萊垍
1877年清德宗光绪三年 春,清军进入南疆,阿古柏在库尔勒服毒死,清军收复除沙俄侵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全部新疆国土李鸿章、唐廷枢筹建开平矿务局萊垍頭條
1880年清德宗光绪六年 左宗棠创办的兰州机器织呢局开工投产;李鸿章奏办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南北洋电报萊垍頭條
1881年清德宗光绪七年 正月,曾纪泽与沙俄签订《中俄改订条约》條萊垍頭
1883年清德宗光绪九年 中法战争爆发。法军占领河内、南定,越南国王请刘永福所部黑旗军助越抗法,四月,两军在河内城西的纸桥激战,大败法军,击毙法军司令李萊垍頭條
1840至1949年大事年表頭條萊垍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萊垍頭條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萊垍頭條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萊垍頭條
1851年 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條萊垍頭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頭條萊垍
1858年 《爱珲条约》《天津条约》的签订萊垍頭條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萊垍頭條
1860年 《北京条约》的签订條萊垍頭
19世纪60到90年代 洋务运动垍頭條萊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萊垍頭條
1883年-1885年 中法战争萊垍頭條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萊垍頭條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萊垍頭條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萊垍頭條
1898年 戊戌变法頭條萊垍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萊垍頭條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萊垍頭條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條萊垍頭
1911年 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萊垍頭條
四、 近代史垍頭條萊
民国(1912年到1949年)萊垍頭條
1912年 中华民国建立萊垍頭條
1913年 二次革命萊垍頭條
1915年 新文化运动、护国运动开始萊垍頭條
1916年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頭條萊垍
1919年 五四运动爆发萊垍頭條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條萊垍頭
1923年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垍頭條萊
1925年 五卅惨案、五卅反帝运动爆发頭條萊垍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條萊垍頭
1927年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南昌起义萊垍頭條
1928年 井冈山会师萊垍頭條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垍頭條萊
1934年 红军长征开始萊垍頭條
1936年 西安事变萊垍頭條
1937年 卢沟桥事变,日军南京大屠杀條萊垍頭
1940年 百团大战萊垍頭條
1941年 皖南事变萊垍頭條
1947年 发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运动條萊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