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鲜花分类 >

2011年全国花卉统计数据(中国花卉消费数据)

更新:2022-11-14 01:36归类:鲜花分类人气:93

1. 中国花卉消费数据

① 我国花卉行业现状

我国发展花卉产业只有20多年的时间,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其发展迅猛。从1984年到2003年的20年间,我国花卉种植面积增长了27倍,产值增长了57倍,出口创汇增长了47倍,分别达到了43.5万公顷、353亿元和9756万美元。

花卉产品结构严重失衡。

我国花卉产品结构严重失衡,绿化苗木、草皮等产品占了绝大多数。据介绍,我国花卉销售额最高年份时达到540亿元,但是八成以上是观叶植物、绿化苗木和草皮,鲜切花和盆花所占比例有限。

产业效益低下。

与一些花卉大国相比,我国花卉产业效益还很低下。我国花卉栽培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是鲜花总量占国际市场的比例约为3%。据了解,我国大多数大中城市的鲜花六成以上都是进口的,自产鲜花的份额微不足道。由于重视程度和投入不够,不少本地花卉还在节节萎缩。

产业发展缺乏科技后劲和内涵。

我国花卉产业缺乏科技后劲和内涵,正面临考验。传统的大路货花卉由于不注重科研更新和提纯复壮,品种严重退化,已经难登大雅之堂。

国际市场竞争力低。

近年来,我国花卉产业呈现出超常规发展态势,生产面积增长过快、产品结构不合理,导致质量低、效益低,导致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低下。

② 我国花卉行业的发展前景

花卉是大有潜力的朝阳产业。

我国花卉消费绝大多数属于集团消费和节假日消费,全国城镇人口年平均消费鲜切花3枝,按全国人口计算人均消费不到1枝,个人消费人均不到2元。如果我国人均鲜花消费能力提高到人均5元,仅国内个人年消费总值就增加37亿元以上,所以国内花卉市场的潜力巨大。

西部大开发战略将带动花卉市场的发展。

当前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专家预测,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切入点,西部12省区仅退耕还林对苗木的年需求量就在400亿株以上,缺口很大。西部广大地区的退耕还林、治理沙漠化、石漠化、泥石流、建设绿色通道工程等对花卉苗木有很大的需求量。

小城镇建设为花卉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全国范围内的城市与小城镇建设将掀起城市绿化、美化的热潮。以广西为例,按照规划,“十五”末广西的城镇化水平将由目前的23%提高到31%,届时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将分别达到36%、30%和10平方米。这为花卉业提供了较大的产业发展空间。

国际花市的活跃为我国花卉业开辟了另一增长点。

目前,国际花卉市场异常活跃,近几年行业产值(包括鲜切花、盆花、盆景、绿化苗木、草皮等)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就鲜花消费来说,世界人均年消费额为3美元,西欧、北美人均年花卉消费额在100美元左右。我国也已跻身世界花卉生产和消费大国行列,特别是我国的盆景和珍稀花卉在国际市场上十分抢手,出口前景广阔,近10年来,我国花卉出口创汇额达2.6亿元以上,以后,随着我国花卉产品的品质、规模等不断提高,花卉出口业还将呈不断增长趋势。

2. 花卉销售数据

9月29日上午9点,第21届中国(青州)花卉博览交易会暨第15届山东省花卉交易会开幕。

据了解,本届花博会将于2021年9月29日至10月7日,在中国青州花卉中心(青州花卉交易中心2号厅)举办。

结合当前产业发展热点和防疫形势,本届花博会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由线下转为线上举办,来自全国20个省市区的168家企业齐聚“云端”,打造面向全国的网上数字盛会。

本届花博会按照“展示规模更大、活动影响更广、产业效益更好”的原则,将现场举办畅游美丽花博、电商实战大赛、组合盆栽走秀、花卉基地赏游等活动。

线上将通过发布花博形象短视频和网红现场直播形式推介花博会,展现花博会展示亮点、活动开展、新奇特花卉等。

同时邀请淘宝旗下大V主播与青州花卉企业合作为青州花卉宣传带货,在天猫开设青州花卉专栏模块,借助流量优势打通花卉产业带及消费者渠道。

此外,还将举办青州花卉“云展馆”展览,包括全景VR云展厅、企业展厅、精彩活动和历届回眸等,突破时空的限制,全方位展示青州花卉。

为推动花卉产业发展,青州市从2001年开始创办中国(青州)花卉博览交易会,二十年时间,花博会实现了由县级到国家级的飞跃。

据悉,本届花博会期间还将建成中国青州花卉大数据平台,打通青州花卉生产和全国各地花卉产品需求方之间通道,完善花卉流通“最后一公里”。

青州市是著名的花木之乡、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的举办地,中国花卉协会盆栽植物分会驻地,花卉种植面积13.1万亩,是我国最大的盆栽花生产基地和江北最大的花卉产销集散地。

先后被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中国花卉苗木示范基地”、“国家花卉标准示范基地”、“国家花卉信息建设示范区”、“山东省优质花卉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

3. 中国花卉消费数据统计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花文化是最富有瑰丽色彩的一笔。人们爱花、种花、赏花、食花、写花、画花,以花为媒,以花会友,借花抒情,以花喻事,形成了绚丽多彩的花文化。我国花文化底蕴丰厚,对普及和提高人民群众的花卉鉴赏水平、扩大花卉消费、提升花卉产业大有裨益。花文化艺术融汇于多个领域我国花卉资源丰富,拥有发展花文化的天然优势条件。

花文化起源于农耕文化,渗透到了生产领域、生活领域和生态学领域三大方面,广泛地融汇于文...

4. 中国花卉出口数据

这是一道高考地理题目,哈哈。首先,云南是个花卉大省,其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是发展花卉的自然条件。因为花卉的时效性,花卉物流讲求快速和低损耗,而云南多山多岭的地形条件,公路铁路水陆都没有像东部,中部,东北那样发达,但是云南的航空发展相对完善,云南具有雄厚的航运优势,这对花卉的出口具有物流优势。

其次,云南毗连东南亚众国,是重要的桥头堡建设省份,依托一带一路,具有绝佳的出口战略优势。

5. 中国花卉2019的数据

目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花卉生产中心,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国花卉消费市场日趋成熟,花卉消费逐渐由过去的集团消费向大众消费转变,消费模式由单一化、团购化向个性化、多样化转变,从而带动了上游市场。从花卉种植面积方面来看,据统计,截止至2019年,全国花卉种植面积约为166万公顷,随着我国农业的我国花卉产业一直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预计在2021年花卉的种植面积将达到约183万公顷。

从种植面积来看,江苏省鲜切花类、盆栽植物类种植面积均有所减少,但盆景类、花坛植物、观赏苗木、食用与药用花卉种植面积均有一定幅度上升。云南全省已形成三大花卉产业区域,以昆明为主的滇中温带鲜切花生产区、以西双版纳为主的滇西南热带花卉生产区和以迪庆、丽江为主的滇西北高山花卉、球根类花卉生产区。山东花卉栽培规模持续扩大,逐渐成为全国北方重要的种苗花卉基地。

6. 花卉市场数据分析

农村卖花卉的市场表现一般。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农村是植物密集区域,大多数农村人对花卉兴趣感不强;

2.多数花卉都具有季节性,或育长在温室内,其生长周期与其售卖旺季有关;

3.农村家庭家前屋后基本上都会种些花花草草,所以盆育或棚育花卉对农村朋友没有太大吸引力。

7. 中国花卉消费数据分析

广州,春季赏花地:中山纪念堂木棉花;帽峰山天湖茶花园,动物园茶花园;石门国家森林公园、花都红山村油菜花;白云新城主干道、莲花山、花都湖、华南农业大学紫荆花;白云山桃花涧,番禺莲花山桃花;华南植物园、莲花山、白云山杜鹃花;创业公园樱花、黄山鲁樱花园。

夏季赏花地:华南植物园凤凰木;南沙海滨湿地公园荷花;珠江公园和流花湖公园小叶紫薇;百万葵园薰衣草。

秋季赏花地:百万葵园和海珠湿地公园向日葵,华农、华师、广州街头看异木棉;东风路天桥、广州各大立交桥、人行天桥看勒杜鹃;宝趣玫瑰世界、云台花园玫瑰园、流花湖玫瑰园赏玫瑰花;石门国家森林公园七彩天池和文化公园赏菊花。

冬季赏花地:萝岗香雪公园、白云山梅花谷、石门、流溪河、梅花村赏梅花。

8. 2017中国花卉统计数据

随着中国与欧洲及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发展迅速,中欧班列的开行数量高速增长。

2017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达3271列,安排班列运行线57条,国内开行城市达到35个,顺畅连接欧洲12个国家34个城市。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对中欧班列的一年运营情况进行总结,并得出如下结论:中欧班列需要进一步加快市场运营程度,并减少政府补贴;中欧班列开通的意义不能简单通过现有的盈利能力衡量,更重要的是通过中欧班列的开行,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国际铁路运输线路

2017为何成为“提速年”

截至2017年底,中欧班列已经开行6年。根据官方统计,6年来中欧班列已经累计开行6235列,2017年开行量达3271列,超过此前五年总和。由此,2017年成为中欧班列的“提速年”。

通过对2017年中欧班列运营数据进行总结,21世纪经济研究分析师还发现了如下亮点。

第一,开行频次加快。自2013年4月开行至今,蓉欧快铁从最初每周1列单向运行发展至可实现每周“去13回10”的双向运营?。开行频次的加快,与越来越多的货主开始选择和认可铁路运输方式有关。

第二,开行班列数量高速增长。2017年武汉的汉欧班列全年共往返开行375列,比2017年初计划的300列增长25%,比2016年全年开行的222列增长近七成。班列开行数量在2017年爆发式增长,是各个地方政府与班列运营公司长期进行市场培育的结果。

第三,运营城市数量增加。2017年中欧班列的运行线路达到57条,国内开行城市35个,连接欧洲12个国家、34个城市。中欧班列运营线路和开行城市增加,关键原因在于近两年中国加快铁路设施建设、增加铁路网密度。

第四,运送货物种类增加。由开行初期的手机、电脑等IT产品,逐步扩大到服装鞋帽、汽车及配件、粮食、葡萄酒、咖啡豆、木材、家具、化工品、机械设备等品类。货物种类增加的原因,除了部分海运货源转移外,也和各个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程度加快有关。

第五,成都和重庆依然是中欧班列发展最好的城市,同时郑州、武汉等内陆城市也开始发力。

与此同时,2018年依然有诸多方面问题需要各地中欧班列运营主体、地方政府以及管理层共同解决。

第一,在把更多货物送到欧洲去的同时,如何进一步增加返程货物,这是2018年每一条中欧班列都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

第二,目前政府补贴依然是维持大部分中欧班列运营的关键,减少政府补贴、增加市场化运营程度,是中欧班列未来的趋势。

目前,政府补贴对于维持大部分中欧班列运营仍很重要。如苏州“苏满欧”班列的运营主体——苏州综保通运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从2015年起获得了包括江苏省和苏州市的两级财政补贴,为期三年。上述企业负责人称,省市两级财政补贴极大支持了国际班列的顺利发展。

2017年,中欧班列究竟获得了多少补贴费用?来自广东省商务厅的数据可窥一斑。

2017年10月17日,广东省商务厅对当年广东中欧班列补贴资金项目计划予以公示,2017年广东省计划总补贴量为8721.7750万元,其中广州市为3251.4777万元,东莞市为5470.2972万元。按照广东省公布的每周开行三列的数据,2017年预计的开行数量为144列,以此标准计算,每列的补贴成本约60万元。

更多的城市仍未公布对于中欧班列的补贴数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认为,尽管通过政府财政补贴的方式,可以帮助中欧班列渡过在运营初期的难关,但想办法减少政府补贴、增加市场化运营程度,将是中欧班列未来发展的趋势。

班列开通带动地方经济

中欧班列的开通与两个条件有关,第一是本地区铁路通达能力;第二是本地产业的外向型程度。同时具备上述两点的地区,也就具备了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营的条件。

根据21世纪研究院分析师统计,汽车、电子产品及相关零部件,是各个城市中欧班列的“去程”主要产品。各地乐于搭载上述产品,除了其附加值高以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新技术类产业是目前各个城市与欧洲经贸合作的热点方向。

以苏州为例,基于苏州外向型产业结构的特点,“苏满欧”班列运输的多为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等附加值较高的货物。其中,液晶显示屏、电源板等电子产品为主要出口货物,占出口总金额的51.37%。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四川。2017年,蓉欧快铁带动联想等80余家川内企业出口总额达20余亿美元。成都近郊所生产的花卉苗木,加装恒温控制系统的“花木专柜”,通过蓉欧快铁送往欧洲。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注意到,随着中国加强铁路网的建设,更多的城市也尝试通过铁路运输的方式,开拓与欧洲的贸易。

湖南省浏阳市,正在对通过中欧班列运送烟花爆竹进行可行性研究。作为我国烟花爆竹主要产区的浏阳市,其出口前十位目的国中,欧洲国家占据8个。当地政府发现,通过中欧班列运送烟花爆竹产品,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收益率。

中欧班列的开通,其意义不能简单通过现有的盈利能力衡量,更重要的是通过中欧班列的开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认为,目前中欧班列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可能不明显,若除去政府补贴因素,可能大部分线路仍存在亏损情况。但应看到,中欧班列所起的作用,不仅表现为一条“运输通道”,其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所起到的更深层影响,更应该受到重视。

在目前开通中欧班列的35个城市中,半数以上城市皆为内陆地区,这些地区通过中欧班列,开始发展或承接外向型产业,推动了地方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武汉16条中欧班列线路的开通,打通了武汉至捷克帕尔杜比采、波兰戈茹夫、俄罗斯莫斯科、白俄罗斯明斯克、德国汉堡等多个欧洲城市的陆路通道。这增加了武汉在对外贸易方面的竞争优势,使得国内的冠捷、英利、奇宏科技和国外的迪卡侬、世界奶粉巨头澳优公司纷纷向武汉转移生产布局。

在中欧班列带动各地经济的同时,各方也应清楚地认识到,中欧班列的发展趋势正在发生变化。步入新的阶段,以往简单追求班列开行数量的做法已逐渐过时,中欧班列也将转向“高质量发展”。

2017年底,中欧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提出,2018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加快中欧班列更加有“质量”的发展。管理部门对于各地开行的中欧班列的考核目标,不再单纯以开行数量作为判断,其载货率、货值等能反映一条班列实际运营情况的数据,将是重点的考核方向。

上一篇:花卉整形工具(园林观赏植物整形技术) 下一篇:广东陈村花卉世界有限公司(广东陈村花卉市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