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野生花卉(组图)(西藏野生植物图片)
1. 西藏野生植物图片
西藏植物具有一些独有的特点。
⒈特有种类多。
西藏植物区系是在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逐渐发展衍生的年青区系。特有属较少,严格局限于西藏的特有属仅4属,但属内的分化却十分强烈,形成许多特有种。据不完全统计,限于西藏境内的特有种和变种约1000个,约占全区植物总种数的20%。特有种比例之高,国内各省区罕见。几乎各个类群均有特有种,如裸子植物中的墨脱冷杉、察隅冷杉、雅鲁藏布江河谷的巨柏;被子植物中含特有种最多的科属是菊科、禾本科、豆科、毛莨科、杜鹃花科以及紫堇属、柳属。柳属植物(我们通常所见的柳树即为此属)在其它地区是乔木或小乔木,而在西藏以及青藏高原海拔4200米以上地区,适应干旱寒冷的生长环境,特化为高不过20-30厘米,铺地而生的小灌木。
⒉不同地区种类的丰富度差异大。
西藏宏观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西部,西北部主要受西风环流的影响,在其控制下,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温差剧烈;南部和东南部则受印度暖湿气流的控制,造成湿润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在此大的背景下,西藏不同地区物种的多样性差异甚大。东南部的南迦巴瓦峰地区有210科、1106属、3768种,其中热带性质的属有485属,占该地总属数的43.85%,西部阿里地区只有165属种,几占西藏土地面积的一半,辽阔的羌塘高原,维管属植物种类仅300余种。
⒊丰富多彩的垫状植物和高山冰缘植物。
在西藏海拔4200米以上的草原、草甸带尤其是平缓的山坡和河谷中均发现一些铺地而生、高不过10厘米、外形轮廓浑圆、直径几厘米至十几厘米,像一圆形的座垫,这就是垫状植物。它们并不是由许多植物密集生长在一起形成的,而是由许许多多的分枝交织而成的一株植物。这类植物在北极高寒地区也有分布,但在西藏最为丰富,有11科15属40余种。常见的如雪灵芝属、点地梅属、虎耳草属、凤毛菊属等等。这些不同种属的植物有一些基本相同的形态特征:植株低矮,仅高2-3厘米,少有到十几厘米,紧贴地面,冬天不枯死;分枝多而密集,节间缩短,老的茎枝常宿存,叶柄基部扩展,紧裹茎枝;叶簇生于枝顶,在垫状体表面形成一覆盖层;植物体通常被毛。这些特征是对高原多大风、寒冷等恶劣环境的适应。密集的垫状体和具有各种毛被,形成一个独立的保暖系统,外界温度已在零度以下,垫状体内仍可保持在2─3度,保护了幼芽的萌发和正常生长。
高山永久积雪带下缘,连续植被带以上,约在4800-5200米左右的地带,气候极端寒冷,七八月的平均气温也不超过10oC。生长季节很短,在此环境下,一般说来植物已很难生长。而西藏的这一地带仍有400余种植物,在冰水侵蚀的局部湿润地区和大的岩石下顽强地生长。这些植物在2─3个月甚至几十天内即完成了从发芽到开花结果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4.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
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的多样性,反映了植物资源的多样性。西藏大面积各种类型的森林和草原,是发展林业、畜牧业的基础,在西藏经济建设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西藏的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高,波密的云杉林,每公倾蓄积量达2000立方米,生物量达1200吨,西藏草场的牧草虽然产量低,但草质较好,营养成份高,粗蛋白质等的含量均高于内蒙古草原的牧区。
西藏另一类重要的植物是药用植物资源。藏族对植物的药用具有悠久的历史,1835年,帝玛尔·丹增彭措等人完成的《晶珠本草》一书,已收载了药草1006种。藏药的原植物很多是生于西藏及青藏高原其它地区的特有植物。藏药的有效性和特有性已愈来愈引起国内外的重视。然而,更为重要的是藏药原植物中的绝大部分种类,尚未经现代科学的深入研究,利用仍处于原始阶段,不能形成工业化产品,经济效益不很高。理论上,由于高原的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成份的积累,因此从众多的藏药中寻找有效成份含量高,有特殊用途的药用植物是非常可能的。近年来对红景天的开发,已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即是例证。藏药的这一潜在的效能,决不能低估。当前应加强对藏药系统的深入研究,从中寻找新的药物和新的用途,并尽可能形成工业化产品,以提高效益。
植物中除一部分可直接利用,产生经济效益外,大部分虽不能直接使用,但在维护生态平衡,维护当地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在西藏尤为重要。植被的破坏必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尽管目前西藏的植被在全国范围内保持仍是较好的,然而随着人为活动的加剧,在一些河谷的城镇周围,由于砍伐和过度樵采,植被破坏已十分严重,应引起高度警惕,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和对策。
2. 西藏野生植物图片大全
格桑花,又称格桑梅朵,意为“美好时光、幸福”,是藏区生命力最顽强的花朵。在遥远的过去,人类争斗,激怒了上天,便派“格桑”天神来惩罚人间。天神到达人间后,发现美丽的人间饿殍遍野、瘟疫肆行,怜悯世间苍生疾苦,违背了上天的意指,帮人们净化环境,恢复了大自然环境。之后,人们为了记住这位天神,便将世间最美丽、最幸福的花朵命名为格桑花。
林芝桃花高原桃花寿命可达上千年,远处是皑皑雪山,头顶是粉嫩飘絮。这里不像在武汉大学看樱花,没有摩肩接踵的行人,没有世俗喧嚣的吵闹。一切幽静如闭,花朵于自在中绽放,花色于清寂中流芳,如入深渊画卷。
林芝桃花节每年3月26,是西藏林芝市的桃花节。无数的摄影师、背包客、游者慕名而来,共同见证纯蓝色天际下的世外桃源。
马兰,又名马蔺、马兰花、旱蒲、马韭这种植物在藏区几乎随处可见,冰蓝而梦幻的色调,鲜丽而瑰艳的印记,点燃高原动人心魄的原始美景。
毒狼花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高原地区,根、茎、叶均含毒,动物和人都不可以食用,但也可制成药剂外敷,有消积清血的功效。
油菜花广泛分布于西藏山南、林芝地带,温暖金黄的油菜花与伟岸苍劲的雪山形成鲜明对比,在无人注意的平凡拐角里,突然带给人一抹灿漫陶醉的喜韵。
雪莲花如歌如雪,冰艳沉寂,绽放于贫瘠的山崖峭缝,仿佛高原藏区的一位遗世而隐没的高洁公主。生长于3000左右海拔的石缝中,从2000年起,野生雪莲花已被明令禁止挖掘。
藏红花真正的藏红花,外观是非常迷人的,用来作为药材的藏红花的柱头。通常在秋季将藏红花的柱头摘下,自然风干,制成珍贵的药材。“心忧郁积,气闷不散,活血。久服令人心喜。又治惊悸。”
3. 西藏的植物图片
适合,天竺葵的养殖方法
1.土壤。天竺葵土壤可以选择腐殖土4份、园土(或泥炭土)3份、河沙(或珍珠岩)2份、有机肥l份混合培养土,也可用细沙土、腐殖土、珍珠岩加有机肥混合配制。天竺葵要求土壤较为疏松透气,每年秋季可进行翻盆,或者及时松土。
2.施肥。天竺葵在生长期间,每隔10~15天施1次液肥,而旺盛期的春、秋两季,每7~10天施1次液体肥料;现蕾前以氮肥为主,现蕾后以磷钾肥为主,浓度以0.1%~0.2%为宜。冬季放在室内养护,温度较高,基本 不会停止生长,可适当施肥。夏季高温,植株处于半休眠状态,应停止施肥。最好傍晚施肥,第二天早上浇水。
3.浇水。天竺葵浇水要适当,宁干勿湿。春秋生长旺季应满足充足的水分,使盆土经常保持湿润,但不能积水;阴天或雨天,一般不浇水,也不要施肥。可以让植株适当的接受雨水,但避免过多的雨水浇灌。否则容易造成根系腐烂。
4.温度。天竺葵喜温暖,忌高温,怕寒冷。天竺葵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冬季室内应保持10℃的温度,3℃以下易受冷害,但有些品种可耐0℃的低温。在夏季,当温度超过35℃以后,进入半休眠状态。尽量保持通风,避免环境闷热,不利于休眠。
5.光照。天竺葵不怕强光,但夏季正午需要遮阴。阳光下天竺葵生长健壮,叶片浓绿,节间短,株形优美。家庭养殖时,秋冬春三季均应放在有直射阳光的地方,开花时可搬到室内欣赏养护,适当接受光照,但要避免强光直射,以免造成花瓣焦枯。
4. 西藏高原植物图片
长叶云杉
乔木,高10余米;树皮裂成块片;大枝平展,小枝下垂,一二年生枝干后呈谈揭黄色或淡黄褐色,
巨柏(亦称为雅鲁藏布江柏树)。林芝县巴结乡境内的巨柏自然保护区,树木十分集中,生长较好,是一片比较完整的巨柏纯林。
高山柳
这种在西藏低海拔大部分山区都生长的灌木,平均高度两米多,可以作为建筑材料。
穗花杉
墨脱。生于海拔1600米 的阔叶林中。
海南粗榧
墨脱。生于海拔850—1200米的阔叶林中。
领春木
波密、察隅。生于海拔2100米 的河谷杂木林中。
水青树
察隅、墨脱、波密(易贡)、定结。生于海拔2200—2800米的山坡林中或山沟阔叶林中。
楠木
墨脱。生于海拔1000米 的山坡常绿阔叶林中。
西藏柏木
是柏科柏木属植物,乔木,高约20米;
檀梨
生于西藏海拔1200-2700米常绿阔叶林中,高3-10米
5. 西藏草本植物
芜菁。
植物芜菁,别名地蔓菁《内蒙古植物志》,扁萝卜、圆根(云南、西藏),盘菜(浙江)。为二年生草本,高达100厘米;块根肉质,球形、扁圆形或长圆形,外皮白色、黄色或红色,根肉质白色或黄色,无辣味;茎直立,有分枝,下部稍有毛,上部无毛。
芜青是十字花科,芸苔属二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00厘米;块根肉质,外皮白色、黄色或红色,根肉质。
6. 西藏生长的植物
松萝又名:女萝、松落、龙须草、金钱草、关公须、天蓬草等
7. 西藏的珍稀植物
是 藏地红莲。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新疆西藏地区的珍稀植物,比较稀少。高15一25厘米,根状茎细,颈部被红色的叶残迹。茎细,基部直径1一2厘米,无毛。叶密集,基生叶和茎生叶,无柄,叶片椭圆形,长10厘米,宽1一2.5厘米,顶端钝,基部下延,边缘有尖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