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汁害虫的防治方法(吸汁害虫如何防治)
1. 吸汁害虫如何防治
①20%吡蚜酮·噻虫胺:该产品对多种作物的刺吸式口器害虫表现出优异的防治效果。正打反死,上喷下控,对害虫速效;持效期长达28天,具有超长持效期;同时能激发植物的生长调节功能,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
②46%氟啶·啶虫脒水分散粒剂:由于其作用机理与常规杀虫剂不同,所以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及拟除虫菊酯类产生抗性的蚜虫有特效。持效期可达20天以上。
③75%螺虫·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具有独特的双向传导功能,可有效到达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杀虫谱广,对卵、若虫、成虫都有较高的活性,是当前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首选药剂,持效期长达25天左右。
④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具有高效、快速特性,能正打反死,并且持效期长。能有效防治对烟碱类、菊酯类,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产生抗性的吸汁类害虫。对蚜虫特效。
⑤40%氟啶虫胺腈·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具有内吸传导和渗透作用,也就是能做到传说中的正打反死。对水稻褐飞虱同样有效。防治对象包括蚜虫、粉虱和介壳虫等。喷药后20分钟即可死虫,持效期长达20天以上。
⑥2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除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还具有很好的神经毒剂和快速拒食作用。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取食吸入带有氟啶虫酰胺的植物汁液后,会被迅速阻止吸汁,1小时之内完全没有排泄物出现,最终因饥饿而死亡。
⑦40%氟啶虫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用于叶面喷雾及土壤灌根处理。其施药后迅速被内吸,并传导到植株各部位,对刺吸式害虫如蚜虫、飞虱、叶蝉、粉虱等有良好的防效。
⑧氟啶虫酰胺·呋虫胺可分散有悬浮剂:具有触杀、胃毒和根部内吸性强、速效高、持效期长4-8周(理论持效性43天)、杀虫谱广等特点,且对刺吸口器害虫有优异防效。
2. 吸汁类害虫
谷子主要虫害发生与防治: 谷子主要虫害有粟灰螟(钻心虫)、玉米螟、粟芒跳甲虫、粟茎蝇、粘虫、栗茎跳甲、粟缘蝽、蓟马及蚜虫等。 1、蛀茎害虫 有粟灰螟(钻心虫)、玉米螟、栗茎跳甲、粟茎蝇等。在生长期可用毒土诱杀栗茎跳甲虫:使用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2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在间谷苗前后,可用10%氯氰菊酯乳油、40%乐果乳油、80%敌敌畏乳油,三种药剂等量混合,每亩用1-2两,配成1000倍液对准谷苗喷洒,可防治粟叶甲、粟芒蝇、菜茎跳甲等害虫,重点对谷子茎基部喷雾;以赤眼蜂防治粟灰螟和玉米螟有较好效果。粟茎跳甲防治措施,在越冬代成虫产卵盛期或田间初见枯心苗时进行,用2.5%功夫乳油或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或2%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2、食叶害虫 主要有粘虫和粟磷斑叶甲,粘虫的防治以药剂防治低龄幼虫为主,可在幼虫2-3龄期,谷田每平方米有虫20-30头时用Bt乳剂200倍或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喷雾,辅助措施以田间草把诱集成虫和卵块,集中销毁,减少为害。粟磷斑叶甲可以采取人工捕杀,在谷子心叶有枯白斑时人工捕杀幼虫,用手从下向上捏心叶或叶鞘,可消灭70%以上幼虫。 也可以采取药剂防治,用48%毒死牌乳油500-8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0-1000倍液,效果较好。 3、吸汁害虫 有蓟马、蚜虫和粟缘蝽,防治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
3. 吸汁害虫如何防治方法
攻牛农药的使用方法:
一、药剂堵(注)排粪孔法。虽然认可度高,但是天牛防治存在不彻底的问题。
二、树干喷雾法。将树皮穿透剂透翠与功夫菊酯、吡虫啉、呋虫胺、甲维盐搭配组合施用,对蛀干类的天牛、吉丁虫、木蠹蛾、小蠹等害虫起到高效的杀除效果。“此法杀虫效率高,但是需要掌握发生规律,用药时间要求准确。”陈聪聪说道,“而且遇到天牛高干危害,药剂很难喷到。”
三、树干打孔注药。此法可以解决天牛高干危害问题,但是药剂吸收上传受限,利用率不高。
四、根施用药。使用蛀拜和根壮壮的套餐。此法防治全面,持效期长,还能兼防各类吸汁害虫。缺点是施工用药成本较高,需在植物生长旺季使用。
4. 常见的吸汁害虫有哪些
粉蚧 粉蚧隶属于粉蚧科,小型吸汁昆虫。世界性分布。雌虫和幼虫群集在叶背。雄虫有两翅,能飞。危害柑橘及盆栽植物。 蚧总科粉蚧科的通称。体表被白色或乳黄色蜡质覆盖物,酷似白粉披身,全世界已知约1400余种,其中有很多是热带和亚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害虫,在温带,也常危害温室栽培植物。中国已知107种。雌成虫卵圆形,少数长形、圆球形或不对称型。体壁柔软。前胸背板和头部无明显分界。腹部体节明显。少数雌体完全无蜡被而裸露。
雄虫成体纤细,头、胸和腹分明。触角3~10节。单眼4~6个,无复眼。膜质翅1对。有的缺膜质前翅和平衡棒。足细长。腹部倒数第二节有两个管状腺,雄成虫由此分泌出两条白色细长并较坚韧的蜡丝。交尾器短,雄虫幼虫常在白色蜡质茧里发育。
5. 如何防治园林植物吸汁害虫
地下害虫是指在土中生活危害植物根部、近土表主茎及其他部位的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地老虎和金针虫等。这类害虫种类繁多,危害寄主广,它们主要取食园林植物的种子、根、茎、块根、块茎、幼苗、嫩叶及生长点等,常常造成缺苗、断垄或植株生长不良。其中对园林植物危害性较大的有蝼蛄、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都以幼虫危害。由于它们分布广,食性杂,危害严重且隐蔽,并混合发生,若疏忽大意,将会造成严重损失。
6. 吸汁性害虫的防治
吡虫啉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作物喷杀任何地方都有效。
吡虫啉,属于低毒的杀虫剂产品,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用于杀灭蚜虫、飞虱、蓟马等虫害,有着不错的效果。
吡虫啉使用方法:
种子拌种:一般亩用有效成分3~10克,兑水喷雾或拌种。间隔期20天。
防治绣线菊蚜、苹果瘤蚜、桃蚜、等害虫,可用10%吡虫啉4000~6000倍液喷雾。
防治梨木虱、卷叶蛾、粉虱、斑潜蝇虫害:用5%吡虫啉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
由于吡虫啉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内吸性好,不但可以喷雾,还可以用于拌种、土壤处理等多种使用方法,都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7. 吸汁害虫的发生特点
不属于蚜虫。小麦吸浆虫又名麦蛆,分为麦红吸浆虫与麦黄吸浆虫两种。吸浆虫是变态昆虫,一年一代,幼虫在地底以变态方式完成越冬或越夏。当小麦开始抽穗时吸浆虫从蛹变成羽虫出土,当天交配,并把卵生产在还未扬花的麦穗上。幼虫孵出后从颖壳缝隙钻入,在子房或刚灌浆的麦粒里为害半个月左右。期间蜕皮三次,最后钻出颖壳回到地面,通过土地缝隙钻入地下结茧越冬或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