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肚竹的养殖方法(佛肚竹的种植方法)
1. 佛肚竹的种植方法
10分钟
养殖佛肚竹时,需要选择饱满无病害的种子,放入到50度的温水中浸泡10分钟,打破植株的休眠期,再使用湿纸巾包裹住佛肚竹的种子,并且每天喷洒一次水分,保持湿度,促进佛肚竹快速发芽。
种植方法
佛肚竹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种植佛肚竹时,需要往土壤中施加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底肥,再把佛肚竹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覆盖一层薄土,并且要每周浇一次水,促进佛肚竹旺盛生长。
适宜温度
佛肚竹在温暖的环境中会健康生长,养殖佛肚竹时,需要将其放置在能调节温度的室内,并将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5℃,使佛肚竹的生长速度加快,而且要为佛肚竹提供散射光处,促进其进行光合作用。
2. 佛肚竹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
1、土壤配置:佛肚竹基质以腐殖质丰富的沙质壤土为宜,常用的基质有:(1)沙质壤土(加适量腐熟基肥);(2)草皮泥(火烧土)+农田表土(1:1);(3)农田表土+河沙+适量腐熟基肥(4:2:1)。
2、温度管理:佛肚竹喜湿暖湿润气侯,抗寒力较低,能耐轻霜及极端0℃左右低温,但遇长期4~6℃低温,植株受寒害。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地区,可在露地安全越冬,华南北部的背风向阳处,尚可栽培。华中至华北的广大地区,均只宜盆栽,置温室或室内防寒越冬。
3、水分管理:佛肚竹喜湿怕积水。装盆后第一次水要浇透,以后保持盆土湿润,不可浇水过多,否则易烂鞭烂根。从装盆至成活阶段还要经常向叶片喷水。如果盆土缺水,竹叶会卷曲,此时,应及时浇水,则竹叶又会展开。夏天平均1至2天浇水一次,冬天少浇水,但要保证盆土湿润,以防干冻。
4、肥料管理:盆栽佛肚竹肥料主要以装盆时拌入盆土中的有机肥为主,竹子成活后适当追肥,薄肥勤施,在春夏水施0.5%尿素或1.0%的复合肥。
5、病虫防治:盆栽佛肚竹虫害主要有蚜虫、介壳虫等,可用80%敌敌畏乳剂或40%乐果乳剂1000倍液喷洒;病害主要有煤污病、丛枝病等,要加强管理,及时修剪病株。
3. 佛肚竹可以地栽吗
佛肚竹不用买来营养土养。
佛肚竹应选择盆栽。盆土用腐叶土与沙土混合配制成疏松、肥沃的酸性沙质土壤。选盆需透气、排水良好,不要太深或过浅,以中等深度的长方形或长椭圆形为宜。栽后于荫蔽通风处缓苗10天,平时保持盆土湿润,经常对枝叶喷水保湿。缓苗结束后置于半荫处养护一周,再放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温暖湿润处正常养护。盆栽佛肚竹夏季需适当遮阴
4. 佛肚竹盆栽
佛肚竹的根系长得并不是很发达,一般会在浅土层中生长,并不会向下生长,所以种植的时候用浅盆种植就可以,深盆种植的话排水性就会差点。
佛肚竹用大盆还是小盆需要根据佛肚竹的株型来决定,通常株型比较大的佛肚竹可以用大盆养护,株型长得比较小就可以用小盆养护。
佛肚竹一般用矮盆养护是最合适的,这样对佛肚竹根部的生长比较有利,一般种植佛肚竹的时候可以在花盆的底部垫上一层砖粒、碎瓦片或者树皮。
5. 佛肚竹的养殖方法
1.将配制好的基质用辛硫磷加地菌散消毒,然后装入8cmx12cm的育苗袋内,整齐排列备用(袋内基质以浇透水后达九分满为宜)。
2、采集种枝
选2年以上生母竹,将母竹上带有气根的竹枝从基部带根剥离,采枝后的母竹仍可作绿化或工艺用。注意保持竹枝基部完整,不开裂,并保持气根完好。将竹枝带叶部分剪去,只留基部以上约20cm,将所采集到的竹枝放在清水中泡浸24小时后捞出清洗,以备扦插用(注意:泡浸用水不能用含氯的自来水)。
3、种枝扦插
将泡浸后的种枝扦插到育苗袋中,扦插深度以5cm为宜,扦插后即浇透水并用75%的遮光网覆盖。
苗期管理本法春夏秋冬均可实施,但冬春两季应用农用薄膜覆盖,确保温度在18℃以上,湿度在80%以上,育苗袋内基质保持湿润,夏秋两季每天早中晚浇3次水,经过约25--30天,即可萌发新根(从气根发育而来),这时可施一次较淡的腐熟有机肥,此后每隔25天施一次肥(N:K=1:1),待有根长出育苗袋并抽生两次叶子后即可出苗,但出苗前应有10天左右的炼苗期(逐步减少遮光及浇水次数直至全日光照)。
5、节短肚大
在新竹抽出,竹笋刚露出土面时,即应控制浇水,抑制其生长,在盆土较干燥,竹叶轻度萎蔫时,
可先在叶面喷水,约1小时后再浇透水,反复数次,待新竹长到40厘米左右,竹节基本定型时,恢复正常浇水。
当竹笋长到25厘米高时,把基部的箨剥1-2个,以后每周再剥1个,剥箨可使侧枝生长,促佛肚竹矮化,节间变短变粗。
6、打尖:
待竹子长到一定高度时,把竹笋顶端剪除5-6厘米,使植株结顶,侧枝生长,待侧枝达到一定的长度时,也要除去梢尖。
6. 佛肚竹怎样种植
佛肚竹一般在春季进行种植,温暖的气候有助于它生根发芽。种之前先要进行催芽,将种子放到温水中浸泡,取出用湿纸巾包裹起来,等到有发芽的迹象后即可播种。准备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播下种子后覆土,浇一次透水并用地膜盖上,出苗后将其揭掉。
一、播种时间佛肚竹播种通常在春季进行,温暖的气候对于种子生根发芽有促进作用。如果在夏季种植,幼苗长出后,高温和强光会对其不利,影响它的健康。冬季气温太低,种子不容易萌发,通常也会等到第二年的春天才会生根发芽。
二、选种催芽为了提高佛肚竹的出苗率,需要在种之前进行催芽。把它的种子先放到温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之后取出用湿纸巾包裹起来,每天要喷水保湿,有发芽的迹象后再进行播种。另外,还可以用药物浸种,这样可以有效消毒杀菌。
三、盆土配制佛肚竹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中,因此要用腐叶土作为基质,同时还要加入适量的矿质土,为其提供一定的养分,另外还需要一些河沙,增加其排水性。盆土配好后,可以先放到向阳处晒一晒,然后在进行装盆。
四、进行种植将佛肚竹的种子播到盆土表面,在上面覆盖一层细土,并给它浇透水。之后可以用塑料膜包裹起来,这样能够保温保湿,但幼苗长出后,需要第一时间将膜揭掉。此时它还不宜见光,等到长大一点再放到向阳的地方晒一晒。
7. 佛肚竹盆栽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答:佛肚竹一般盆栽于5厘米深的浅盆内,以选用面积较大的长方形或椭圆形盆为佳,这样有利于竹鞭水平横向生长。若盆中再点缀些小块湖石或石笋石,则更显得景致自然秀美。
佛肚竹生长季节均可移植,但以在早春二月和梅雨季节最好。移植时,选3-5竿母竹,尽量多带地下竹鞭,要避免弄伤竹与鞭连接处。移植后应置于阴湿处养护半个月,再移至阳光充足处。
佛肚竹平时养护,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大湿;气候干燥时,应经常向叶面喷水。新竹抽出后,为控制竹的高度,可通过控水来抑制其生长;每次扣水至顶梢嫩叶发灰微卷时,再浇透水。往复几次,就可明显抑制植株长高。除盛夏外,都应给予全日照。
8. 佛肚竹种植技术
养殖佛肚竹要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勤浇水的同时避免积水尤为重要。肥料施加不可过勤,生长较快的佛肚竹要经常修剪枝叶。养殖过程中要预防病虫害,出现这种现象及时喷洒农药解决虫害问题。
1、土壤湿度
佛肚竹喜欢疏松、含有腐殖质的沙质土壤。它喜欢湿润的环境,要每天保证盆土处于湿润的状态中,但是不能使土壤产生积水,不然很容易导致烂根。夏天是佛肚竹的生长旺盛期,最好早晚浇水两次。
2、肥料施加
想要佛肚竹美观好看,施肥一定要控制住用量。室内观赏性植物体积不宜过大,所以给它施肥的时候略施薄肥就好,以免营养过剩导致枝叶徒长,不够美观,生长期每月施氮肥水一次即可,保持植株叶片翠绿最为适宜。
3、修剪整形
佛肚竹生长的很快,不及时修剪会影响植株的整体造型,对于新生的枝叶可以根据其形态决定要不要剪除,长得太过细弱的新枝不仅影响美观,也会消耗植株的营养,应及时除去。节短肚大的可以留下来分株种植。
4、注意事项
佛肚竹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因为养殖不当引起病虫害,如果出现这种现象应及时喷洒农药解决虫害的问题。佛肚竹喜温暖潮湿环境,夏季高温多浇水的同时也要注意给佛肚竹遮荫,冬季要及时移回室内。
9. 佛肚竹如何种植
佛肚竹一般在春季进行种植,一般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发芽。温暖的气候有助于它生根发芽。种之前先要进行催芽,将种子放到温水中浸泡,取出用湿纸巾包裹起来,等到有发芽的迹象后即可播种。准备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播下种子后覆土,浇一次透水并用地膜盖上,出苗后将其揭掉。
一、播种时间
佛肚竹播种通常在春季进行,温暖的气候对于种子生根发芽有促进作用。如果在夏季种植,幼苗长出后,高温和强光会对其不利,影响它的健康。冬季气温太低,种子不容易萌发,通常也会等到第二年的春天才会生根发芽。
二、选种催芽
为了提高佛肚竹的出苗率,需要在种之前进行催芽。把它的种子先放到温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之后取出用湿纸巾包裹起来,每天要喷水保湿,有发芽的迹象后再进行播种。另外,还可以用药物浸种,这样可以有效消毒杀菌。
三、盆土配制
佛肚竹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中,因此要用腐叶土作为基质,同时还要加入适量的矿质土,为其提供一定的养分,另外还需要一些河沙,增加其排水性。盆土配好后,可以先放到向阳处晒一晒,然后在进行装盆。
四、进行种植
将佛肚竹的种子播到盆土表面,在上面覆盖一层细土,并给它浇透水。之后可以用塑料膜包裹起来,这样能够保温保湿,但幼苗长出后,需要第一时间将膜揭掉。此时它还不宜见光,等到长大一点再放到向阳的地方晒一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