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积盆景(小石积盆景怎么养)
1. 小石积盆景怎么养
小石积是蔷薇科小石积属植物,灌木,高达1-3米;小枝圆柱形,奇数羽状复叶,具小叶片7-15对,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伞房花序,密具多花,苞片披针形,花直径约1厘米;萼筒钟状,萼片三角披针形,花瓣匙形,白色;果实椭圆形或长圆形,萼片宿存,直立。分布于中国台湾和日本琉球、小笠原群岛。
清香木,漆树科灌木或小乔木,高2-8米,稀达10-15米;树皮灰色,小枝具棕色皮孔,幼枝被灰黄色微柔毛。小叶叶柄被微柔毛;革质,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较小;小叶柄极短。花序腋生,与叶同出,被黄棕色柔毛和红色腺毛;花小,紫红色,无梗,苞片卵圆形,外面被棕色柔毛,雄花、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膜质,半透明,花丝极短,花药长圆形,雌花无毛,花柱极短,柱头外弯。核果球形,成熟时红色,先端细尖。
2. 小石积盆景 怎样养
一、养殖环境
1、土壤:养殖小石积最好使用疏松且透气性好的土壤,不要用太黏重的土壤。
花卉
2、光照:要让它接受充足的光照,光照充足它才能更健壮生长,如果它长期生长在阴暗的环境,就会影响它正常生长,可能还会出现黄叶。
3、施肥:在它长出新叶后要适当施肥,可以施些稀薄的液肥,可以增加一定的养分,能促进它更快生长。
花卉
二、常见虫害
小石积常见的虫害是蚜虫,多发生在3-4月和9-10月期间,在发现后要尽快用药物喷杀,平时还要做好预防,保证生长环境通风,并保证充足的光照。
3. 小石积老桩怎样种植
摘要小石积老桩先选好培育的原材,挖回来后修剪根系,将主根短截,剪掉多余的枝干,切口处涂抹上杀菌剂。
准备好有一定深度的花盆,提供疏松、透气、营养的酸性土。在花盆底盖瓦片,撒层粗沙,填充上3-5厘米的园土,将小石积老桩扶正栽种到花盆中,覆盖土壤压紧实浇透水。种植后做好养护管理,做好修剪造型。
4. 砂积石盆景
蘇派盆景及其风格 蘇州,是我国盆景艺术最早的发祥地之一。蘇派盆景是中国最主要的流派,以其悠长的历史渊源,独特的传统技艺古朴典雅的特色,自然流畅的风格以及隽秀多姿,斑斓多彩的制作效果见长,早早流传于日本,东南亚和欧美,饮誉海内外。 蘇派盆景以古雅拙朴见长。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虬干老枝,培植于小盆之中,竟能高不盈尺,自然成态,或悬或垂、或俯或爷,配以古盆和蘇式几架,则古趣盎然。布局构思精细入微,取法自然,混同天生,绝少斧凿之痕,富有艺术情趣。在处理虚实,曲直、疏密、开合、明暗等关系上,脉理清晰,卓具匠心。 蘇派盆景著重意境的创造,它以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吸引人们。它吸取古典园林艺术精粹,综合中国绘画技法之特长,以景寓情,以情抒景,运用“小中见大”等艺术手法,取得景中有情,景外亦有情的艺术效果。 蘇派树桩盆景分为规则(即川派之规律)、自然两大类。 总之,蘇派盆景风格的特点为:古雅 。 咫只千裏,缩龙成寸。 制作精细 , 灵巧人微。 擅运用中国绘画的画理,讲究意境。 蘇派盆景的山水盆景也颇多古人画意,富有浓郁的诗情,布局简炼,章法严谨,生动地再现了江南风光。常用的石材有斧劈石、昆山白石、太湖石、英石等。改革开放以来,随著各派之间的交流日多,也引进其他石材品种。 树桩盆景常用的树种有松、柏、雀梅、榔榆、黄杨、三角枫、石榴、鸟不宿等。 海派盆景及其风格 上海盆景广泛吸取了国内各主要流派的优点,同时还借鉴了日本及海外盆景的造型技法,创立了以师法自然、苍古人画的海派盆景。海派盆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程式限制,但在布局上非常强调主题性、层次性和多变性,在制作过程中力求体现山林野趣,重视自然界古树的形态和树种的个性,因势利导,随类赋彩,按照国画理论要求,努力使之神形兼备。技法上也另辟蹊径,扎剪并重,不用棕丝而用金属丝缠绕枝干进行弯曲造型,而後细修细剪,以保持优美形态:刚柔相济,流畅自然。 选用的树种非常丰富,落叶、常绿、花果各类应有尽有。 海派山水盆景有两大类型:其一是用硬质山石表现近景,盆内奇峰峻峭,林木葱笼;其二是用海母石、浮石等软质石材,细致雕琢出山纹石理,种上小树(小草),以表现平远、深远的意境。不过,这两种类型的山水盆景,就其总的风格而言,都比较辽阔,“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无疑是地域环境在盆景艺术家心灵上刻下的印记,体现出冲积平原的地域特色。 徽派盆景及其风格 以安徽歙县卖花渔村为代表。 徽派盆景以古朴、苍老、遒劲、庄重、幽雅为其特点。其传统造型,主要有游龙式、 蟠曲式、扭转式和悬崖式等。制作技法以蟠扎为主,喜是用棕、麻或芦皮作材料。这些材料韧性大、拉力强、干湿无损,与金属丝蟠扎相比,既无损伤树皮之忧,又有定型後自然腐烂,无需解、剪的优点。 徽派树桩盆景常用的树种有梅桩、松柏、山茶、天竺、石榴、丹桂、杜鹃等。其中以游龙式梅桩盆景最具代表性。 近年来,徽派盆景在国内一些全国梅展中获得金奖。 京派盆景及其风格 北京盆景形成流派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实际上也有几百年的历史。在造型方面吸取了南、北两派之长,以剪为主,以扎为辅,剪扎结合。布局上因材制宜,繁中求简,粗中有细,露中有藏,达到参差错落,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侧枝多以横技式出现,树冠多作扇形或半圆形,以显示雄伟刚劲的气势。由于继承了首都古典园林艺术的传统和受到中原文化的薰陶,其盆景艺术风格表现为敦厚稳健,古雅质朴。 常用树种有:鹅耳枥、朴树、荆条、华山松、鼠李、枫树、榆树、山植、桧拍、云杉等。 常用石材有:斧劈石、砂积石、千层石、锺乳石、鸡骨石等。 台湾盆景及其风格 台湾盆景既受岭南派的影响,同时又受日本盆栽的影响,既不同于南派的“蓄枝截干”,又不同于北派的“蟠干扎片”,主张古朴苍劲,典雅自然。壮型可看作是参天大树的矮化,结构严谨,极具功力,在台湾盆景中颇有一定的代表性。台湾盆景风格:雄浑苍劲 闽派盆景及其风格 以福建省的福州、泉州为中心。独特的艺术风格为洒脱自然,飘逸多姿。造型技法采用蓄技截干、鹿角鸡爪的同时,也讲究树干虬曲,扎片结顶。 树种以榕树为盛。还有榆树、福建茶、九裏香、朴树、雀梅、罗汉松等。 山水盆景大多表现岭南风光,石材主要有海浮石、砂积石、太湖石等。
5. 小石积盆景怎么养殖
春季为小石积老桩最佳移栽时期,小石积繁殖以播种为主。小石积别名黑果、糊炒,为蔷薇科小石积属落叶或半常绿灌木,株高1~3米;小枝圆柱形,奇数羽状复叶,具小叶片7~15对,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伞房花序,密具多花,苞片披针形,花直径约1厘米;萼筒钟状,萼片三角披针形,花端匙形,白色;果实椭圆形或长圆形,萼片宿存,直立。
小石积的繁殖以播种为主。制作盆景可在冬春季节挖掘那些生长多年、形态奇特的老桩,尤以春季为最佳。小石积易发叶,但生根比较难,在采挖时一定要保护好须根,栽后应经常向树干喷水,但盆土不宜过湿,以促使根系的萌发。第一年任其生长,不必抹芽,以使树桩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来年开始修剪造型。
小石积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平时可放在空气流通、光照充足之处养护,保持土壤湿润、但勿使积水、其萌发力强,耐修剪,而且越剪新芽越旺盛,因此要及时抹芽、勤修剪,以保持树姿的美观、避免枝叶过密。参展前15-20天,可进行摘叶,将老叶摘除、以促发秀美典雅的新芽,使作品更具有观赏性。每3年左右翻盆一次,盆土要求肥沃、疏松透气。
6. 小石积盆景怎么养好
1、九里香
九里香又叫九秋香、七里香、黄金桂、月橘、万里香等,是芸香科常绿灌木,其株形优美,枝叶秀丽,香味浓郁,常作为盆景材料栽培,且九里香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湖南、广西、海南、台湾等地,喜温暖的环境,最适生长温度在20-32度之间。
2、古梅
古梅是蔷薇科小乔木,株高约为10米,其树皮为浅灰色或绿色,小枝光滑,叶片为乱形或椭圆形,花期在每年的冬春季节,开花时花色艳丽如雪,观赏价值极高,而且古梅原产于南方,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3、罗汉松
罗汉松又叫土杉,是常绿针叶乔木,其树皮为灰色,表面有纵裂纹,枝条开展,枝叶细密,叶片呈螺旋状分布在枝干周围,花朵每年4-5月份开放,种子8-9月份成熟,其造型匀称优雅,多作中、大型盆景栽培。
4、黄杨
黄杨是生长在海拔1200米以上、2600米以下的一种灌木或小乔木,株高在1到6米之间,叶片为阔椭圆形或长圆形,长约3厘米,先端钝圆,叶面光亮,适合做盆栽栽培在庭院中,有着一定的观赏价值。
7. 石头盆景怎么养
多肉植物和微型植物;石头花盆又称(鹅卵石花盆)是由石头或者鹅卵石做成的。属于创意花盆,花盆较小,体积玲珑,放在手掌上养花皆可。适合养殖多肉植物和微型植物,因造型美观,得到不少人喜欢。介绍的是大型的石材花盆,天然花岗岩石材打造的各种造型石雕花盆产品。
8. 小石积怎样养
小石积大桩好养
小石积的适应性很强,即使在石缝里也能很好的生长,一年有三次观赏期。春芽新出时苍翠欲滴、尽显生机;4月花期时满树白花如冬日瑞雪,远远就能闻到淡淡幽香
9. 小石积盆景耐寒吗
铁马鞭,鼠李科鼠李属植物,在中国植物志或云南植物志有详细的介绍。和小叶鼠李有明显区别,生长在云南贵州高海拔石灰岩山地,多匍匐生长,喜光,通常只生长在山的阳面,枝干乌黑、苍老、扭曲,枝密叶小,是云南五种最佳盆景材料之一(清香木、铁马鞭、鬼柳、小石积、小叶羊蹄甲)。
在云南曲靖铁马鞭盆景最为出名,价格也最贵。由于玩的人多,且成活率低(有名的下山死)山野大桩难寻。多年生草本。全株密被长柔毛,茎平卧,细长。
因为它全年常绿,耐旱,耐寒,气温在35℃的高温和一150C的低温,都不会受影响,叶片较小而有光泽,春天开淡绿色的小花,春秋结紫色透明的小果,十分逗人喜欢。
它的树桩苍老健壮,木质十分坚硬,不容易腐朽,色泽鲜明,舍利干非常多,自然本色似打磨过的红木器具,形状千姿百态。
铁马鞭的繁殖以种播为主,也可以扦插。铁马鞭主要生长在石灰岩山上。采挖必须十分小心,一定要将细根挖出,连泥一齐包扎好,及时上盆,时间在每年的十月至第二年三月,假若采挖不当,则成活率较低。
经过近十年的摸索,现在的采挖成活率已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上盆养护后,耐肥耐早,最忌遭水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