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鸡冠刺桐苗木基地(桐庐苗木种植基地)
1. 桐庐苗木种植基地
杭州萧山浦阳镇明月家庭农场
杭州萧山戴村镇郑来兴家庭农场
杭州萧山杰莱家庭农场
杭州渔池头家庭农场
杭州萧山新思路家庭农场
杭州萧山进化镇丰鼎家庭农场
杭州萧山梦荣家庭农场
杭州萧山戴村镇王云峰家庭农场
杭州余杭区瓶窑镇余东娟家庭农场
杭州余杭方琳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杭州余杭区瓶窑镇山凤家庭农场
杭州余杭区鸬鸟镇昊禄家庭农场
杭州余杭区径山镇景锐明家庭农场
杭州余杭区径山镇小五山家庭农场
杭州美农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杭州余杭区良渚街道启平家庭农场
杭州余杭区径山镇阿菊家庭农场
杭州余杭区百丈镇孟方荣家庭农场
杭州余杭区瓶窑镇福山家庭农场
杭州余杭区余杭街道梅忠明家庭农场
杭州余杭区余杭街道月娟家庭农场
杭州余杭区鸬鸟镇洪校家庭农场
杭州余杭区瓶窑镇吴兴勇家庭农场
杭州余杭区瓶窑镇诚泰家庭农场
杭州余杭区黄湖镇乡遇竹悦家庭农场
杭州余杭区闲林街道午潮山家庭农场
杭州富阳绿顺家庭农场
杭州富阳区常安镇汪立军家庭农场
杭州富阳区常安镇直坞里家庭农场
杭州富阳桌欣家庭农场
杭州富阳区胥口镇金氏家庭农场
杭州富阳倪氏家庭农场
杭州富阳其贵家庭农场
杭州富阳德丰家庭农场
杭州富阳区常安镇水美家庭农场
杭州市富阳区渔山乡连法家庭农场
杭州富阳区永昌镇萧天家庭农场
杭州富阳沈大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杭州富阳区新登镇何亮家庭农场
杭州富阳区万市镇峰收家庭农场
杭州富阳区常安镇志群家庭农场
杭州富阳区常安镇升法家庭农场
杭州富阳尚津承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临安群意家庭农场
临安智叟家庭农场
杭州临安红梅秀林家庭农场
杭州临安大丫家庭农场
临安市华云家庭农场
杭州临安牛羊舍家庭农场
杭州临安鑫悦家庭农场
杭州临安横铺家庭农场
临安市丽媛家庭农场
临安星浩家庭农场
杭州临安汇友家庭农场
桐庐县江南镇炎洪家庭农场
桐庐县城南街道胖大叔家庭农场
桐庐县江南镇灵星家庭农场
桐庐县城南街道湾里家庭农场
桐庐县富春江镇富敏家庭农场
桐庐大畈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桐庐县横村镇晶佳家庭农场
桐庐县莪山畲族乡晓云家庭农场
桐庐县分水镇梁哥家庭农场
桐庐县分水镇西华家庭农场
桐庐县钟山乡樟祥家庭农场
桐庐江南镇日升家庭农场
桐庐县百江镇罗佛溪家庭农场
桐庐县合村乡琅玕家庭农场
淳安千岛湖木杓湾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杭州千岛湖绿墅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杭州千岛湖鹤岭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淳安县浪川乡遂徐家庭农场
淳安县红红家庭农场
淳安县卓华家庭农场
淳安县中洲镇月山红家庭农场
淳安县姜家镇徐明花家庭农场
淳安千岛湖虎泉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淳安县石林镇仙人谷家庭农场
淳安千岛湖老方家庭农场
淳安县千岛湖乐宁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淳安县石林镇煜瑾家庭农场
杭州千岛湖茂坞湾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淳安县界首乡祥泰家庭农场
淳安千岛湖中顶家庭农场
淳安县永印家庭农场
建德市大同镇正中家庭农场
建德市更楼街道吴建平家庭农场
建德市启红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建德市大洋有平家庭农场
建德市昌浩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建德市三都镇睦州旺桔家庭农场
建德市新安江街道建伟家庭农场
建德市莲花镇戴家家庭农场
建德市雪贞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建德市大同镇富斌家庭农场
建德市紫竹林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建德市福海三乐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建德市胥源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杭州姊妹花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建德市乾潭镇桃啊淘家庭农场
建德市白之源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建德市寿昌镇有萍家庭农场
建德市梅城镇英奇家庭农场
宁波市海曙龙观甬铭水蜜桃农场
宁波市海曙横街积庆家庭农场
宁波市江北聚源果业家庭农场
宁波市镇海区骆驼一昕农场
宁波市北仑区小港阿文家庭农场
宁波市北仑区大碶明铨家庭农场
宁波市鄞州柯青家庭农场
宁波市鄞州塘溪晴晴家庭农场
宁波市鄞州红竹生态畜禽养殖场
余姚市凯凯菌菇种植场
余姚市西柳杨梅果园
余姚市展业果蔬农场
慈溪市横河百明水稻农场
慈溪市旺圣果蔬农场
慈溪市掌起桃源水果农场
慈溪市延龄獭兔场
慈溪市桥头优利果蔬农场
宁波市奉化尚田文武农场
宁波市奉化乌花楼农场
宁波市奉化利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宁波市奉化蒓湖亚盛农场
宁波奉化九岙水蜜桃园
象山鹤浦为农家庭农场
象山南江鱼种场
象山西周葛太满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象山西周忠民家庭农场
宁海县德韵家庭农场
宁海县岔路红岩家庭农场
温州市鹿城区藤桥汉妹之乡家庭农场
温州市瓯海潘桥晶鑫园家庭农场
温州市瓯海仙岩茂锋家庭农场
瑞安市下洋家庭农场
乐清市北白象镇贤雷家庭农场
乐清市芙蓉镇秀琳家庭农场
乐清市柳市澄孟家庭农场
平阳县万源家庭农场
平阳县季山垟家庭农场
苍南则储家庭农场
苍南林丽家庭农场
苍南县博旺家庭农场
文成县开峰家庭农场
文成县南田镇兰华家庭农场
泰顺县臻品馨家庭农场
泰顺县云瑶家庭农场
泰顺县蔡欧祈家庭农场
泰顺县雪溪德胜农场
吴兴龙升家庭农场
吴兴月山家庭农场
湖州织里谢双一家庭农场
湖州南浔泉昇家庭农场
湖州南浔靓帽果蔬家庭农场
南浔善琏天宏家庭农场
南浔石淙青创家庭农场
德清县新市镇岳云家庭农场
德清雷甸连菊家庭农场
长兴阿成家庭农场
长兴洪桥鑫三家庭农场
长兴洪桥林娣家庭农场
长兴李家巷蔬王家庭农场
长兴水口培优家庭农场
长兴泗安林鹤家庭农场
长兴乔子周家庭农场
长兴和平蟹园家庭农场
长兴和平谷丰家庭农场
长兴宋莎家庭农场
长兴龙山春溪家庭农场
长兴永强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长兴琪姐家庭农场
安吉县天荒坪天池茶场
安吉孝丰钰雯茶场
安吉梅溪邱陈家庭农场
安吉天子湖勤发家庭农场
安吉溪龙久欣家庭农场
安吉郎氏茶场
安吉羽皇家庭农场
安吉递铺狮岩茶场
安吉天子湖闯卫家庭农场
嘉兴市南湖区新丰丰硕家庭农场
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长溪桥家庭农场
嘉兴市秀洲区振宏农场
嘉兴市秀洲区新塍葡乐生态农场
嘉兴市秀洲区胜丰农场
嘉兴市秀洲区新塍秀新生态农场
嘉兴市秀洲区合心岛农场
海宁市许村镇名卉花木种植场
平湖市新埭镇建丰农场
平湖市晨晨家庭农场
平湖市广陈镇戴建平家庭农场
平湖市广陈镇雨豪家庭农场
桐乡市河山天河桥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桐乡市龙翔阿明茭白农场
桐乡市乌镇水木熙羊家庭农场
桐乡市屠甸炎丰水果农场
桐乡市石门善林家庭农场
嘉善县西潘荡家庭农场
嘉善县陶庄镇八海家庭农场
嘉善县陶庄镇金林家庭农场
海盐县澉浦镇仙桃缘农场
海盐县绿优农场
海盐县武原街道全良农场
绍兴市柯桥区汤氏家庭农场
绍兴市柯桥区滨海莫氏家庭农场
绍兴市上虞区永和镇鲜果乐园家庭农场
绍兴市上虞区丰惠镇岙口家庭农场
绍兴市上虞区上浦舜香猕猴桃家庭农场
绍兴市上虞区丁宅乡丁香润家庭农场
绍兴市上虞区谢塘镇卫宁家庭农场
诸暨市山下湖猕哥猴弟家庭农场
诸暨市东白湖雾顶家庭农场
诸暨市安华雅迪家庭农场
诸暨市山下湖灿苗家庭农场
诸暨市周恩平家庭农场
诸暨市蒋柏明家庭农场
诸暨市胡伯丽家庭农场
诸暨市江畔头家庭农场
嵊州市金庭镇平溪家庭农场
嵊州市甘霖镇晨杰家庭农场
嵊州市石璜镇钱潇家庭农场
嵊州市老潘家庭农场
新昌县城南乡蔡氏家庭农场
新昌县儒岙镇南屏家庭农场
新昌县南明街道桃源赤土生态家庭农场
新昌县大市聚明栋家家庭农场
金华市弘毅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金华市婺城区刘银根家庭农场
金华市金东区积道果山家庭农场
金华市金东区福乐鑫家庭农场
金华市桂金家庭农场
金华市金东区华顺生态家庭农场
金华市金东区晓玉火龙果种植园
兰溪市行军营家庭农场
兰溪市阿平家庭农场
义乌市星凯家庭农场
义乌市道合家庭农场
东阳市城东敏红家庭农场
东阳市大联紫荆家庭农场
永康市象珠镇春旺家庭农场
永康市应氏家庭农场
永康市英英家庭农场
永康市倪伯伯家庭农场
永康市山联家庭农场
浦江县大潘家庭农场
浦江明日新家庭农场
浦江县昌诚家庭农场
武义蓝健家庭农场
武义县开润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磐安县夏时家庭农场
磐安县水之舟家庭农场
金华市婺城区百群汇家庭农场
金华市迷农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金华市婺城区乐而家庭农场
金华市婺城区志浩家庭农场
金华市婺城区佐杉家庭农场
金华市婺城区良芳家庭农场
衢州市柯城区四英家庭农场
衢州市柯城区天博家庭农场
衢州市柯城吴家家庭农场
衢州市柯城区万月家庭农场
衢州市柯城区华军家庭农场
衢州市衢江区泽玄家庭农场
衢州市衢江区耿山家庭农场
衢州市衢江区红日家庭农场
衢州市衢江区以勒家庭农场
衢州市衢江区井堂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衢州市衢江区二师兄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衢州市衢江区九山家庭农场
衢州市衢江区阿忠家庭农场
龙游红芳家庭农场
龙游庆龙家庭农场
龙游敏阳家庭农场
龙游硒园家庭农场
龙游吉有家庭农场
江山市旺福林家庭农场
江山市润楷家庭农场
江山市果粒园家庭农场
江山市杨扬家庭农场
江山市浪水家庭农场
常山县红翔家庭农场
常山县开心家庭农场
常山县天蓝家庭农场
常山县藤润家庭农场
常山县游胜家庭农场
开化县志槐家庭农场
开化清全家庭农场
开化礼亲家庭农场
开化县金德家庭农场
开化县木兰畈家庭农场
开化县实善家庭农场
开化县土根家庭农场
舟山市金塘全其美家庭农场
舟山市定海区白泉旭东家庭农场
舟山市定海区小沙怡然生态家庭农场
舟山市六横鑫誉家庭农场
舟山市普陀区展茅金秋家庭农场
舟山市普陀区展茅海燕家庭农场
岱山县忠良家庭农场
岱山县友芳家庭农场
岱山县钟志军家庭农场
台州市黄岩黄泥山家庭农场
临海市行利家庭农场
临海市本艺家庭农场
温岭市石塘二蒜岛家庭农场
温岭市箬横玉麒麟家庭农场
温岭市坞根新连家庭农场
温岭市城南振铖家庭农场
温岭市新河天懿家庭农场
温岭市城南国荣家庭农场
温岭市大溪祥旺家庭农场
温岭市城北景丰家庭农场
温岭市坞根程声建家庭农场
三门县官火家庭农场
三门县宗浩家庭农场
丽水市雅溪家庭农场
丽水市梁国云家庭农场
龙泉市聚源家庭农场
龙泉市花果山家庭农场
青田县老茶树家庭农场
青田县圣鸽家庭农场
云和县邱利亨家庭农场
云和县田宝生态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庆元县岗后洋家庭农场
缙云县尚网家庭农场
缙云县上加坪家庭农场
缙云县国雄家庭农场
缙云县朱泽良家庭农场
缙云县葛峰家庭农场
缙云县翔宇家庭农场
遂昌国浩家庭农场
遂昌精彩家庭农场
遂昌艾维家庭农场
遂昌奋斗家庭农场
松阳县森山家庭农场
松阳县伟众家庭农场
松阳县善待家庭农场
松阳县刘老汉家庭农场
景宁凤艳家庭农场
景宁英川田鱼姑娘家庭农场
景宁华金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景宁春霞家庭农场
2. 桐乡苗木基地
1乌镇
位于桐乡的乌镇,是桐乡北郊一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古镇,也是黄磊和刘若英主演的《似水年华》的取景地。西栅、东栅,昭明书院、老邮局等都是不可错过的风景。听一场花鼓戏,乘摇橹船漫游水巷,赏江南水乡美景。华灯初上,杨柳婆娑,篷船摇曳,步步生景。白天东栅看老房子,夜游西栅才是乌镇的亮点。
2西塘
嘉善的西塘,位于嘉善县北,是著名的千年古镇。这里的生活气息相当浓郁。数不清的古桥和弄堂是西塘的特色,而且走到哪儿都有廊棚。西塘的廊棚有“烟雨长廊”之美名,如果是雨季,可坐在廊棚下欣赏烟雨中的西塘,感受江南水乡的柔情多姿。烟雨江南,水上西塘!江南水乡的代表。上百条青石板铺路的长短各异的老弄堂,感受弄堂与世隔绝的宁静;而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粉墙黛瓦,更使整个古镇似诗如画。华灯初上,坐一回摇撸船,体验在水上欣赏西塘夜景,更是赏心悦目。
3 梅花洲
位于嘉兴市南湖区的凤桥镇梅花洲,像许多古镇一样,梅花洲的建筑全都枕河而建,五瓣陆地藉桥梁通行往来,很有江南特色。典型的枕河人家的江南古镇,古镇里有一座石佛寺,寺院附近两棵千年银杏枝繁叶茂,都再现了江南水乡千年不绝的情怀。
4 盐官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盐官古镇位于嘉兴市海宁市,地处钱塘江大潮观潮胜地,它的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景观于一体,吸引着游客的到来。景点有海宁皮影戏馆、陈阁老宅,花居雅舍(青楼)、宰相府第风情街等等,其中的青楼是电视剧《鹿鼎记》里丽春院的外景地,盐官邮局是文艺青年的最爱。海宁盐官镇自古以来,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都是天下奇观,每到这一天观潮的人人山人海,人潮也似海潮般汹涌澎湃。
5 天凝
水乡古镇天凝,位于浙江省嘉善县西北部,地处杭嘉湖平原。红旗塘横穿境内,东连黄浦江、西接京杭大运河,南濒东方大港乍浦港,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在时光、岁的的穿梭、变迁中,而今的天凝在因循“鱼米之乡”的基础上,冲破旧的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在经济建设、科教文化、卫生体育和城市建设等各项事业都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极大地改善了全镇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成为浙江省卫生镇、嘉兴市文明镇。
6 月河
月河坊,位于嘉兴城北,它的面积虽然不大,估计还不到西塘或乌镇一半的面积,但也堪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里的慢节奏漫溢于街头巷尾,旧时的风貌,秀丽的水乡景色和老乡的纯朴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位游人,全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深宅大院,河埠廊坊,过街骑楼,临河水阁,一派古朴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7 新塍
秀洲区新塍镇,位于嘉兴市西北部, 东邻秀洲新区, 西接桐乡市乌镇, 其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其一方名村——大通村位于新塍镇最南面,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镇、国家级生态乡镇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嘉兴市文明镇、特色文化镇等荣誉,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江南水乡特色的千年古镇。
8 石门
桐乡石门镇,全镇河、港纵横交错、河道密布,地势平坦,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这里生态环境优美,形成了农家乐特色示范村:桂花村、万亩苗木基地、千亩猕猴桃基地、千亩葡萄基地、千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等一批观光休闲农业旅游点。如今石门已经成为一个独具江南田园特色的乡村风情小镇。在小镇还有大运河及吴越界碑可看不要错过。
9 路仲
在海宁市西北约7公里,寂静而古朴。路仲古镇,形成于三国时期,初名埭上。时东吴名将陆逊屯兵埭上,商贸渐渐繁荣,形成气候并聚集成市。后因此地有河名渟溪,也称为渟溪镇。路仲,典型的具有千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在周边古镇大多已成为著名景点时,这里依然保持着原本的模样,古街、古桥、古宅,冷清而寂美。
10 长安
长安古镇位于钱塘江北岸、海宁市西部。走进古镇,迎面就是石板路、青砖墙、灰瓦屋,长长的小弄,古意浓浓。拱桥如月,檐廊依旧。长安的古镇区并不大,却汇集了不少历史街区,东街、中街、西街、庆宁街等,是运河古镇文化的重要见证长安镇闻名中外的应当属于“一坝三闸”,即长安坝和上闸、中闸、下闸这长安闸遗址。
3. 桐城苗木基地
泉州有温陵、刺桐城、鲤城三个别称。
温陵
有二说。
一是古已有之。
据泉州师范学院吴幼雄教授考证,泉州别称温陵,唐初甚至更早已有之。其得名始于农业生产,与气候、地形有关:“辨地之高下燥湿,以播六谷之宜……泉州气候燠多寒少,故古有温陵之称。”
二是朱熹堪舆说。
清康熙间(1662-1722)泉州府通判徐之霖《重兴朱夫子小山丛竹亭记》载:“郡治东北……地气独温,温陵之名实肇于诸此。宋徽国文公朱夫子种竹建亭,讲学其中,自题曰‘小山丛竹’……”
乾隆《晋江县志·卷4·学校志》也载:“小山丛竹书院在府城隍庙旁,地处高埠,其气独温,温陵之名实肇于此。朱文公种竹建亭,讲学其中,匾(“小山丛竹”匾额)为朱子手书,镌于石。”
因朱熹好研堪舆,尝谓“小山”高埠为清源山龙脉入城之冲,故“地气独温”,由此而称温陵。此说一出,温陵之名传之愈广,遂为泉州郡城别称。
刺桐城
清道光《晋江县志》载:“(泉州)子城环植刺桐,故曰刺桐城。”“其称刺桐,当在子城之时”。泉州城垣在子城之后又建衙城与罗城,并绕城种植刺桐树。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1·地理8》:“五代时,留从效重加版筑,绕植刺桐。”
刺桐,落叶乔木,树皮灰色、有皮刺。原产热带亚洲。随着泉州海外交通贸易的兴盛,刺桐由商人传入泉州,种之街巷,蔚然成风,泉州故称刺桐城。蕃商因称泉州港为刺桐港,泉州出产的的丝绸、陶瓷为刺桐绸、刺桐缎、刺桐陶瓷。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于1292年初从泉州启航离开中国。归后在其《马可·波罗行记》中,亦以刺桐称泉州。
唐宋间游历泉州的文人墨刻,多有吟咏刺桐的诗文传世,元代以后则少见,其原因可能是刺桐树少了。至泉州解放时,城内竟无一株刺桐树。
泉州解放后,历届市政府都把种植刺桐树作为市政建设重要项目来抓。从搜集树苗、建立苗圃、扦插繁育,到1961年在开元寺修建石栏后,种植19株刺桐树于石栏临街一边。随后又在西街影剧院前面广场种植刺桐树4株,在开元寺内东塔周围和开元慈儿院附近共种植刺桐树几十株,顺利完成首批刺桐种植任务。刺桐花才重现泉州城。
4. 桐庐中药材种植园
中国财税博物馆 · 杭州市吴山广场28号
中国水利博物馆 · 杭州市萧山区水博大道一号
浙江省博物馆 · 杭州市孤山路25号、杭州市下城区西湖文化广场
浙江自然博物馆 · 杭州市下城区西湖文化广场6号
中国丝绸博物馆 · 杭州市玉皇山路73-1号
杭州博物馆 · 杭州市上城区粮道山18号
中国印学博物馆 · 杭州市孤山后山路10号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 杭州市上城区南复路60号
中国茶叶博物馆 · 杭州市龙井路88号
良渚博物院 · 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美丽洲路1号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 杭州市小河路450号、336号、334号
杭州南宋遗址陈列馆 · 杭州市上城区中山南路199号
杭州孔庙 · 杭州市上城区府学巷8号
杭州名人纪念馆(唐云艺术馆) · 杭州市南山路2-1号
杭州西湖博物馆 · 杭州市上城区南山路89号
岳飞纪念馆 · 杭州市北山路80号
杭州市余杭区章太炎故居纪念馆 · 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仓前塘路59号
连横纪念馆 · 杭州市葛岭路17号
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 杭州市拱墅区运河文化广场1号
杭州市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 杭州市萧山区湘湖景区湘湖路978号
马一浮纪念馆 · 杭州市西湖区杨公堤10号花港公园蒋庄内
韩美林艺术馆 · 杭州市西湖区玉泉桃源岭3号
西溪湿地博物馆 · 杭州市天目山路402号
浙江辛亥革命纪念馆国有博物馆杭州市龙井路南天竺
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 · 杭州市上城区万松岭路100—1号
龚自珍纪念馆 · 杭州市上城区马坡巷16号
杭州市余杭博物馆 · 杭州市余杭区临平南大街95号
桐庐博物馆 · 桐庐县城南街道学圣路646号
叶浅予艺术馆 · 桐庐县城南街道大奇山路519号
杭州市萧山区 · 杭州市萧山区北干山南路651号
浙商博物馆 · 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49号
杭州西湖博览会博物馆 · 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路41-42号
钱塘江大桥纪念馆 · 杭州市之江路6号
潘天寿纪念馆 · 杭州南山路212号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杭州旧址纪念馆 · 杭州市上城区长生路55号湖边村内
浙江中医药博物馆 · 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杭州李叔同纪念馆 · 杭州市西湖区虎跑路39号虎跑公园内
俞曲园纪念馆 · 杭州市孤山路32号
浙江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 · 杭州市上城区河坊街211号
马寅初纪念馆 · 杭州市庆春路210号
杭州万事利丝绸文化博物馆 · 杭州市江干区秋涛北路72好三新银座19楼
杭州西湖本山龙井茶叶博物馆 · 杭州市云栖路7号
杭州市萧山区湘湖吴越古文化博物馆 · 杭州市萧山区文化路104号
杭州市萧山区吴越历史文书博物馆 · 杭州市萧山区北干山南路650号
杭州神博农家博物苑 · 杭州市萧山区宁围镇顺坝村402号
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 · 杭州市上城区大井巷95号
杭州江南锡器博物馆 · 杭州笕桥镇机场路250号3幢2楼
杭州东方圆木博物馆 · 杭州市江干区五堡二区159号
杭州江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西区
杭州土火斋古陶瓷博物馆 · 杭州市江干区九堡镇杭海路1191号
杭州高氏照相机博物馆 · 杭州市米市巷12-4-302、303号
杭州世界钱币博物馆 · 杭州市上城区河坊街178号
杭州梅家坞周总理纪念室 · 杭州市梅家坞211号
浙江观吟艺术博物馆 · 杭州市丽水路126号
5. 桐庐花圃基地
阆苑的意思是我们现在的花圃,花园。
6. 桐庐苗木种植基地电话
在我看来,车厘子就是大樱桃,车厘子只是个舶来名而已。
我国樱桃主要产地有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河南、甘肃、陕西、四川
等。
浙江省是中国樱桃的发源地之一,现集中分布在萧山、桐庐、临安、余姚、新昌、嵘县、诸暨、金华等县市。主要品种有尖嘴樱桃、短柄樱桃、短柄大果、长柄樱桃、长柄小果。
山东省是中国樱桃主产区之一,产区集中分布在福山、莱阳、平度、蜡山、安丘、诸城、五莲、营南、临沂、费县、平邑、滕县、枣庄、莱芜,泰安等县市。主要品种有莱阳短把红樱桃、平度长把红樱桃、唠山短把红樱桃、安丘樱桃、诸城黄樱桃、滕县大红樱桃、大窝娄叶等。
江苏省的南京、镇安、连云港等市郊均有中国樱桃分布。主要品种有东塘樱桃、垂丝樱桃、细叶樱桃、银珠樱桃,其中东塘樱桃因果大味佳而誉传古今。
河南省中国樱桃资源也比较丰富,信阳、驻马店、南阳、周口、许昌、洛阳、新乡、郑州、开封等市的多个县均有分布,比较集中的有栗川、卢氏、新安、罗山、镇平、信阳、内乡、西平、遂平、确山、正阳、平舆、泌阳、上蔡、新郑、修武、淮阳、周口市郊和郑州市郊等县市。
陕西省中国樱桃集中分布在蓝田、商州、丹凤、商南、镇安、汉中、西乡、镇巴等县市。主要品种有商县甜樱桃、蓝田码瑙樱桃、洛南酸樱桃、镇巴大黄樱桃。
四川省中国樱桃集中分布在沪州、叙永、江津、西昌、重庆市郊等县市。主要品种有大红袍樱桃、歪嘴樱桃、紫红樱桃、朱砂樱桃、凸顶红樱桃、叙永优选单株。
安徽省太和县是中国樱桃的著名产地,主要品种有大鹰嘴、黄金樱桃、金红樱桃、银红樱桃、杏黄樱桃等。
7. 桐庐哪有树苗卖
是正规公司。
杭州瑶溪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12-17,注册资本为60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陈文,经营状态为存续,工商注册号为330122000005778,注册地址为桐庐县城阆苑路55号。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销售:建筑材料、机械设备、日用百货、电子产品、初级农产品;电脑图文设计制作,企业形象策划,企业管理咨询;种植销售:苗木。
8. 桐庐苗木种植基地在哪里
要使水稻高产要怎么做呢,这个说复杂也不复杂,说不复杂又很繁琐,首先农田要水利好,方便随时补水,然后在选好一个优良品种,再然后就是施肥了,还有就是防病防虫,这两个个很关键,种植水稻一定要做到勤巡田,巡田时一定要细心的去观察,发现问题要及时去处理
1.前促施肥法 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早施、重施分蘖肥,使稻田在水稻生长前期有丰富的速效养分,特别是氮肥,以促进分蘖的早生快发,确保增蘖多穗。一般底肥用量占总用量的70%(氮肥用量占总氮量的60~80%),其余30%的肥料在移栽返青后全部施下。此法是云南省目前普遍采用的高产施肥法,因该省水稻生长期间降雨集中,肥料易流失。常出现低温少照,影响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重施底肥又以农家肥为主,肥效稳长,结合早施蘖肥,使水稻平稳生长,提高有效分蘖率,并使水稻又能在幼穗分化前将施下的肥料大部分吸收利用,有利碳氮代谢转换,不致延长营养生长期,避免抽穗扬花期遇低温冷害和贪青晚熟。在四川,贵州主要用于生育期短的品种或施肥水平不高及前期温度较低、肥效发挥较慢的地区和稻田,以及双季早稻田。
2.前促,中控,后补法 即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早施蘖肥确保一定穗数,当分蘖达到一定数量后,通过晒田抑制对氮素的吸收,从而抑制无效分蘖,避免过早封行,争取壮秆大穗,如复水后有脱肥现象,可酌施穗肥和粒肥,有利稳库增源。这是四川、贵州一季中稻,特别是早中熟杂交稻目前采用的主要高产施肥法。云南省的麦后稻田,因供氮规律呈平稳上升状态,供氮高峰一般出现在孕穗抽穗阶段,且不如豆田明显,故也多采用此法。
3.前稳、中促,后保法 在适量施用基肥、蘖肥达到前稳的基础上,增加穗肥主要是“促花肥”,再看苗补施“保花肥”,在保证足够穗数基础上主攻大穗、粒重。在云南海拔1600~1800米,年均温15.7℃,水稻生育期间月平均20℃多一点的地区,特别是前作蚕豆的稻田采用此法,不仅单产高达600于克,且叶稻瘟发病率降低。在四川、贵州此法适用于生育期较长的品种或温暖地区及沙泥田中的中熟中稻,以及密度大和肥料不足的稻田
4.底肥“一道清”的施肥法 即是将全部肥料于整田时一次施下使土肥充分混合的全层施肥法。适用于粘土,重壤土等保肥力较强的稻田,并且要肥源充足。据多年多点大面积试验示范结果,比底肥加蘖肥和底肥加穗肥的稻株吸氮率增加,分蘖快,成穗多,长相好,行间透光率高,增产3.6~17.9%。
注意事项
上述几种施肥方法,各有其适宜条件。但从水稻生育特点和对肥料的需求考虑,以分期分段施用更有利全面改善各产量构成因素,协调穗、粒矛盾,使“源”、“库”、“流”都充分发展。
此外,在考虑施肥方法时还要注意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如深层施肥、蘸秧根、塞秧窝,球肥深施、叶面施肥等都是能减少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经济施肥法。
水稻病虫害及防治
绵腐、立枯病:敌磺钠、门神、恶霉灵、甲霜灵、甲霜恶霉灵。
白叶枯、细条病:络氨铜、叶枯唑、硫酸链霉素。
灰飞虱:吡虫啉、吡蚜酮、异丙威、啶虫脒。
稻蓟马: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
稻瘿蚊:丁硫克百威。
分叶期
稻瘟病:门神、三环唑、稻瘟灵、咪酰胺-三环唑。
纹枯病:井冈霉素、三唑酮。
螟虫:三唑磷、杀虫单。
稻纵卷叶螟:吡·杀单、阿维·毒。
稻飞虱:吡虫啉、噻嗪酮、
胡麻斑病:稻瘟灵、20%氟硅唑咪鲜胺。
抽穗期
稻瘟病:三环唑、氟硅唑、硫磺、门神、咪酰胺-三环唑、稻瘟灵、咪鲜胺。
纹枯病:井冈霉素、门神、三唑酮、己唑醇、嘧菌酯、恶霜嘧铜菌酯(高科)、烯肟菌胺(爱可)。
螟虫:三唑磷、杀虫单、甲维盐、毒死蜱。
稻纵卷叶螟:吡·杀单、阿维·毒。稻飞虱:吡虫啉、噻嗪酮、异丙威、啶虫脒。稻曲病:井冈霉素、门神、三唑酮、烯肟菌胺。
白叶枯、细条病:门神、络氨铜、叶枯唑。穗枯病:三环唑、氟硅唑咪鲜胺、三唑酮。稻秆腐病:稻瘟灵、恶霜嘧铜菌酯、咪鲜胺。 稻黑色菌核秆腐病
水稻成株期茎基部的一种真菌病害,又称水稻茎朽腐或小球菌核病。病原菌是半知菌亚门的小球双曲孢和卷喙双曲孢。有性态为子囊菌亚门的小球腔菌。病菌侵害茎基部叶鞘,形成椭圆形或纺缍形黑色斑,后扩大至整个叶鞘,茎秆上也有大块黑斑,后期的茎基部腐烂,植株青枯,茎腔内有大量小球状黑色颗粒状的菌核。成熟后的菌核在病稻草或土壤中越冬,栽秧时附着在秧苗基部,以菌丝从伤口或叶鞘基部侵入寄生。病菌为弱寄生菌,喜高温高湿,故穗期受害比前期重,稻飞虱多的田块病害更重,常造成复合侵染。防治方法应以加强肥水管理为主,结合治虫防病,辅以适时喷药。
稻白叶枯病
水稻叶部的一种细菌病害。病原菌是原核生物界的水稻黄单胞稻致病变种。病菌从根、茎、叶部的伤口或水孔侵入稻体,在维管束的导管中繁殖危害。苗期和分蘖期最易受害。秧苗叶片多表现叶枯症状。在感染品种上多出现急性凋萎症状,病斑青灰色水渍状,病叶迅速卷曲凋萎,在抗病品种上产生褐色枯斑。病菌的发育适温26~30℃,在病残体上越冬,稻种亦可带菌,经风雨传播。氮肥过多和低洼积水田发病早而重。台风暴雨后,病害常在感病品种上迅速扩散。防治措施:选栽抗病品种、防止稻田淹水是防病关键,并结合药剂防治。
稻矮缩病
稻苗上的一种病毒病害,病原物是植物呼肠孤病毒组的稻矮缩病毒。病毒呈粒体球状。传毒介体有黑尾叶蝉、电光叶蝉和大斑黑尾叶蝉等,循回期14~20天。病害可在虫体内增殖,并经卵传到子代,该病毒寄生范围广,病株矮缩,不及正常高度的1/2,分蘖增多,叶色时暗绿,叶片僵硬,叶鞘上有黄白色与叶脉平行的继续的条点,偶有散生的。分蘖期和苗期受害的病株矮缩,不能抽穗。抽穗后感染的,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病株根系发育不良,大多老朽。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较大。防治传毒介体昆虫是防病的关键。
稻恶苗病
又称白秆病,系水稻地上部的一种真菌病害。病原菌是子囊菌亚门的藤仓赤霉菌。无性态为半知菌亚门的串珠镰孢。从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病。病株徒长,瘦弱,黄化,通常比健株高3~10厘米,极易识别。病株基部节上常有倒生的气生根,并有粉红霉层。病菌发育适温25℃左右,种子带菌。选用无病种子或播种前用药剂浸种是防治的关键措施。
稻纹枯病
对发病稻田,应掌握孕穗期病株率达30%~4%时施药。药液要喷在稻株中、下部。采用泼浇法,田里应保持3~5厘米浇水层。施用井岗霉素时,最好在雨后晴天进行,或在施药后两小时内不下大雨时进行。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00~150毫升,或井岗霉素高浓度粉剂25克,任选一种,对水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对水400千克泼浇。
水稻螟虫
重点要抓好2代2化螟和部分地区的2代3化螟的防治,并以水稻处于孕穗到齐穗以前的稻田为重点。亩用5%杀虫双大粒剂1~1.5千克撒施,也可亩用25%杀虫双水剂150~200毫升,或25%杀虫双水剂100毫升加BT乳剂100毫升,任选一种,兑水60~75千克常规喷雾,或兑水5~7.5千克低量喷雾。
稻飞虱
应掌握小若虫高峰期,每百丛虫量达1500头以上时施药防治。用药时应注意先从田的四周开始,由外向内,实行围歼。喷药要均匀周到,注意把药液喷在稻株中、下部。使用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25克,或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20~25克,或20%叶蝉散乳油150毫升,任选一种,兑水75~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兑水5~7.5千克低量喷雾。
稻苞虫
以迟中稻田为重点,掌握低龄幼虫盛期,每百丛水稻有虫10~20头时施药。亩用90%晶体敌百虫75~100克,或50%杀螟松乳油100~250毫升,或BT乳剂150~200毫升,任选一种,兑水75~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兑水5~7.5千克低量喷雾。
稻纵卷叶螟
重点防治主害代。在低龄幼虫期,每百丛水稻有初卷小虫苞15~20个,或穗期每百丛有虫20头时施药。亩用25%杀虫双水剂150~200毫升,或50%杀螟松乳油72毫升,任选一种,兑水60~72千克常规喷雾,或兑水5~7.5千克低量喷雾。施药时间以傍晚为宜。
大力推广穗期使用粉锈宁新技术。在水稻孕穗期,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100克,对水常规喷雾或低量喷雾,可有效地防止杂交稻早衰,还可兼治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等多种穗期病害。
稻蝽蟓
为害状:用口器刺吸茎杆汁液、谷粒汁液,造成植株枯黄或秕谷,减产甚至失收。主要为害早晚稻早抽穗或迟抽穗的稻田。
药剂防治:在水稻抽穗期进行药剂防治,早晚露水未干时喷药效果最好。每亩可选用:⑴、80%敌敌畏乳油75~100毫升。⑵、40%毒死蜱乳油50~75毫升。⑶、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
稻瘟病
稻瘟病是水稻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分布广,危害大,常常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还使稻米品质降低。
症状:稻瘟病在水稻全生育期中都可发病,按发生部位和表现的症状可以分为苗瘟、叶瘟、叶节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
苗瘟多由病种子引起,发生在秧苗三叶期前,一般无明显病斑,但秧苗常常变黄褐色枯死。叶瘟发生在稻叶上,又随气候条件和水稻抗病性不同而表现为急性型、慢性型、褐点型和白点型等四种类型。叶节瘟叶耳、叶舌和叶环发病称为叶节瘟。叶耳易感病,初为淡绿色病斑,后向叶环、叶舌发展,呈灰白色至灰褐色,病斑不规则。节瘟多在穗颈下第一、二节发生,初表现褐色或黑褐色小点,后环状扩大至整个节部。穗颈瘟和枝梗瘟发生在穗颈、穗轴和枝梗上,病斑初为水渍状淡褐色小点,以后围绕穗颈发展,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穗颈发病早的形成白穗,迟的谷粒不饱满。谷粒瘟发生在谷壳和护颖上造成椭圆形褐色斑点,谷粒不饱满,米质变黑。
病原:病原是半知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病菌的菌丝内生,从病部气孔或表皮伸出的分生孢子梗,不分枝,有2~8个隔膜,其顶端可陆续产生分生孢子5~6个,多达9~20余个。分生孢子呈梨形,初无隔膜,成熟时常为两个隔膜,密集时呈灰绿色。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长出侵染丝,侵入寄主组织危害。
发生特点:稻瘟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和病谷上越冬。次年春天当气温回升到20摄氏度左右时,若遇降雨,就会不断地产生分生孢子。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带,引起周围秧田或稻株首先发病,另一途径是播种病谷,引起苗瘟。病稻草和病谷是稻瘟病的初次侵染来源。
稻瘟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受品种抗病性、肥水管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其中品种抗病性的相对稳定性又常受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化而发生变异。肥水管理的好坏是影响稻株抗病力的重要因素,气候条件是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的必要条件。
水稻白叶枯病
它是水稻中、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病轻重及对水稻影响的大小与发病早迟有关,抽穗前发病对产量影响较大。
症状:白叶枯病主要在叶子上表现症状,有叶缘型和凋萎型。叶缘型常见于分蘖末期至孕穗期发生,病菌多从水孔侵入,病斑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黄褐或暗绿色短条斑,沿叶脉上、下扩展,病、健交界处有时呈波纹状,以后叶片变为灰白色或黄色而枯死。籼稻病斑为黄褐色,为灰白色。田间湿度大时,病部有淡黄色露珠状的菌脓,干后呈小粒状。凋萎型一般发生在秧苗移栽后一月左右,病叶多在心叶下1~2叶处迅速失水、青卷,最后枯萎,似螟虫危害造成的枯心,其他叶片相继青萎。病株的主蘖和分蘖均可发病直至枯死,引起稻田大量死苗、缺丛。
病原:病原是黄单孢杆菌属的一种,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菌体一端生1~2根线状鞭毛。病菌的生育温度最低10℃,最高40℃,最适温度26~28℃,病菌为好气性细菌。病菌对热较敏感,致死温度为53℃,10分钟(潮湿状态),在干燥有胶质保护状态下,致死温度为57℃,10分钟。病菌的存活期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从各地收集的菌株,在一套鉴别品种上测定,其致病力有强有弱,大致可分为四群菌系。Ⅰ群弱,Ⅱ群为中等,Ⅲ及Ⅳ群较强及强。
发生特点:白叶枯病主要在种子和稻草上越冬。初次侵染来源,新病区以病谷种为主,老区以病草为主。带菌稻种播种后,病菌由芽鞘和根部侵入引起发病。拔秧移栽时造成大量伤口,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另外用病稻草催芽或扎秧把堵水洞,也是病菌侵染的一个途径。灌溉水和暴风雨是病害传播的重要媒介。其发生、流行与气候、肥水管理、品种等都有密切关系。
稻细菌性条斑病
症状:在水稻叶片上,病斑初时为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斑点,以后形成一条条暗绿色至黄褐色条斑,很快在叶脉间伸展。条斑可扩大到宽约1mm,长约10mm以上,其后转为黄褐色。发病严重时,病斑融聚呈不规则的黄褐色至洁白色斑块。病株矮缩,叶片卷曲,烈日下卷叶更明显。
病原:细菌性条斑病菌与白叶枯病菌相似,也是黄单孢杆菌属的一种,但在生理、生化反应方面,二者有一定的差异。
发生特点:细菌性条斑病也白叶枯病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侵染途径主要为气孔,也可由伤口侵入,有时也从机动细胞处侵入。
稻纹枯病
稻纹枯病发生普遍,也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从苗期到穗期都可发生,尤以分蘖盛期至抽穗期危害最重,主要危害叶鞘,次为叶片和穗部。
症状:病害发生先在叶鞘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的小斑点,扩大呈椭圆形,最后呈云纹状,由下向上蔓延至上部叶鞘。病鞘因组织受破坏而使上面的叶片枯黄。在干燥时,病斑中央为灰白色或草绿色,边缘暗褐色。潮湿时,病部长有许多白色蛛丝状菌丝体,逐渐形成白色绒球状菌块,最后变成暗褐色菌块,最后变成暗褐色菌核,菌核容易脱落土中。另外也能产生白色粉状霉层,即病菌的担孢子。纹枯病严重危害时引起植株倒伏或整株丛腐烂而死。
病原:稻纹枯病是受真菌寄生引起。病菌的无性时期产生菌丝和菌核,有性繁殖体是担孢子。菌丝白色,老熟时浅褐色,主枝与分枝成锐角,分枝处溢缩,离分枝不远处有分隔,菌丝能在寄主体内生长,也能在寄主表面结成菌核。
发生特点: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受菌源数量、水肥管理、种植密度、品种抗病性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水肥管理,长期淹灌深水或氮肥施用前多过迟,使稻株内部纤维素、木质素减少,茎杆变细,组织软弱,不仅有利于病菌入侵,而且也易倒伏,加重病害。纹枯病以菌核在土壤里越冬,也能由菌丝或菌核在病稻草或杂草上越冬。水稻成熟收割时大量菌核落在田中,成为第二年或下季稻的主要初次侵染来源。菌核生活力很强,数量又多,一般发病田块存留在土中每亩达5~10万粒,重病田可高达100万粒以上,春耕插秧后漂浮水面或沉在水底,菌核都能萌发生长菌丝,从气孔做直接穿破表皮侵入稻株危害,在组织内部不断扩展,继续生长菌丝和菌核,进行再次侵染。
主要害虫
三化螟
三化螟只危害水稻,是一种单食性的害虫。
形态特征:成虫前翅呈三角形。雌蛾前翅淡黄色,中央有一个黑点,腹部末端有一束黄褐色绒毛,产卵后脱落。雄蛾前翅淡褐色,翅尖至内缘中央附近有一斜带,中央有一个黑色点,外缘七个黑点。卵块长椭圆形,中央稍隆起,覆盖黄褐色绒毛,卵块内卵粒,中央三层,边缘一、二层。幼虫 体为乳白色或淡黄绿色。腹足不发达。蛹初为黄白色,后变黄绿色,雄蛹触角长达翅长的7/8,后足伸长达第七或第八腹节。雌蛹触角长达翅长的1/2,后足伸长达第六腹节。
农田中常见害虫
发生特点:成虫口器退化,白天静居在稻丛中,黄昏开始活动,有强烈的趋光扑灯习性,夜间交尾和产卵。在产卵时有选择生长嫩绿茂密的水稻产卵。秧田卵块多产于叶尖,大田卵块多产于稻叶中、上部。雌蛾一生可产卵1~5块,卵粒100~200多粒。
初孵幼虫叫蚁螟,蚁螟破卵壳后,以爬行或吐丝漂移分散,自找适宜的部位蛀入危害。秧苗期蛀入较难,侵入率低。分蘖期极易蛀入,蛀食心叶,形成枯心苗。幼虫一生要转株数次,可以造成3~5根枯心苗,形成枯心塘。圆杆拔节期蚁螟侵入较难,孕穗到破口露穗期为蚁螟侵入最有利时机,也是形成白穗的原因。幼虫转移有负苞转移习性。幼虫老熟的第一、二代在近水面处稻茎内化蛹。越冬幼虫在稻桩结薄茧过冬,4~5月在稻桩内化蛹。
纵卷叶螟
危害水稻的纵卷叶螟有两种,稻卷叶螟和显纹纵卷叶螟,四川省稻纵卷叶螟五十年代零星发生,六十年代局部地区间歇发生成灾,到七十年代严重发生,已成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发生特点:稻纵卷叶螟晚间活动,有趋光性,向嫩绿茂密的稻株产卵。稻纵卷叶螟产卵分散,一处产一卵,少数一处产2~3粒,。显纹纵卷叶螟产卵在稻叶背面,以三五粒排成鱼鳞状,散产的少。有远距离迁区和群集特性。
初孵幼虫先在心叶或嫩叶上取叶肉,随后吐丝,纵卷单叶管状虫苞,一苞一虫,三龄后转移危害,虫龄增大,虫苞扩大,危害越为严重。每头幼虫能食害5~9叶。(显纹卷叶螟的虫苞有1~4头,多达7头。)
稻飞虱
稻飞虱以褐色灰飞虱和背飞虱危害最大。稻飞虱一般都躲在稻田中间稻株下部的叶鞘和茎的组织内,刺吸稻茎的汁液,稻苗被害部分出现不规则的长形褐斑,严重时,稻株基部变为黑褐色。由于茎组织被破坏,养分不能上升,稻株逐渐凋萎而枯死,或者倒伏。水稻抽穗后的下部稻茎衰老,稻飞虱转移上部吸嫩穗颈,使稻粒变成空壳或半饱粒,同时灰飞虱能传播水稻病毒病。
稻飞虱种类很多,危害水稻的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
(一)、褐飞虱
形态特征:成虫长翅型:雌虫,小盾板中间黄褐色,两边各有半月形黑褐色斑一个。雄的全部黑色。短翅型:雌虫小盾板中间豆浆色,两边各有半月形黑褐色斑一个。雄虫全部黑色。卵:红长0.8毫米,长卵圆稍弯,初产乳白色,渐变灰黄色,在较细一端出现一对黄色的眼点,卵成块,常15~30粒排列,卵痕不显著,卵块产在叶稍内侧,表皮常肿。若虫体近椭圆形,腹部末端浑圆,初龄若虫体淡黄,眼暗赤黑色,腹背3~4节后缘白横带明显。大龄若虫腹背白斑与白横带更明显,体色黄褐或暗褐色。
(二)、白背飞虱
形态特征:成虫长翅形:雌虫的小盾片中央黄白色,两侧暗褐色,雄虫较小,小盾片中央白色,两侧黑色。短翅形:雌虫小盾片几乎成黄白色,两边淡灰色,雄体灰黑(田间不易见到)。卵:长卵圆形略弯,眼点红色,卵块排列松,成单行,卵帽不露出产卵痕外。若虫橄榄形,腹末较尖,幼龄体灰白,以后变灰褐色,落水时后足左右平伸。
发生特点:白背飞虱成虫在水稻茎秆和叶背危害,一般取食部位都比褐飞虱和灰飞虱为高,有趋光性和趋嫩性。产卵都在叶稍肥厚处,也有产在叶片础部中脉内和茎秆中。产卵痕较灰飞几时和褐飞虱为大,成虫和若虫均能危害,但以分蘖盛期至孕穗期抽穗期最为适宜。此时繁殖快,数量大,危害重。
灰飞虱在稻田中多产卵于稗草上,其产卵部位,都在稻、麦、稗草的下部叶稍及叶片基部中脉组织中。又能传播稻、麦、玉米等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小麦丛矮病,玉米粗矮病。
防治方法:
滴油杀虫。每亩滴废柴油或废机油400~500克,保持田中有浅水层20厘米,人工赶虫,虫落水触油而死亡。治完后更换清水,孕穗期后忌用此法。
撒毒土。每亩用1.5公斤乐果粉、2公斤湿润细土撒施。
用药喷施,用40%乐果乳剂0.5公斤加水800~1000公斤喷施。
稻蓟马
稻蓟马很小,成虫为黑褐色,有翅,爬行很快。一生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若虫和成虫相似,淡黄色,很小,无翅、常卷在稻叶的尖端,刺吸稻叶的汁液。被害的稻叶失水卷曲,稻苗落黄,稻叶上有星星点点的白斑,心叶萎缩,远看象火烧一样。扬花时稻蓟马聚.
防治方法:由于稻蓟马很小,一般情况下,不易引起人们注意,只是当水稻严重危害而造成大量卷叶时才被发现,因此,要及时检查,把稻蓟马消灭在幼虫期。每亩用40%乐果乳剂1500~2000倍液,秧田和大田施药后,都要保持水层。防治稻蓟马后要补施速效肥,促使秧苗和分蘖恢复生长。
稻苞虫
稻苞虫又叫卷叶虫,常常几年发生一次,导致水稻大幅度减产。稻包虫常见的有直纹稻苞虫和隐纹稻苞虫,以直纹稻苞虫最为普遍。有些地区间歇发生,在山区和丘陵区为常发的虫害。发生特点:成虫白天飞行敏捷,每天上午8~11时,下午4~6时最为活跃,食喜苞类、芝麻、黄豆、油菜、棉花等的花蜜。凡是蜜源丰富地区,发生危害严重。每天雌虫平均产卵120粒左右。产卵散产,有稻叶背面近中脉处,一张稻叶上产1~2粒,多有6~7粒。
1~2龄幼虫在叶夹或叶边缘纵卷成单叶小卷,3龄后卷叶增多,常卷叶2~8片,多可达15片左右,4龄以后呈暴食性,占一生所食总量的80%。白天苞内取食。黄昏或阴天苞外危害,一生食稻叶10多片。使植株矮小,穗短粒小成熟迟,无法抽穗,影响开花结实,严重时期稻叶全被吸光。
稻苞虫一代危害杂草和早稻,第二代危害中稻及部份早稻,第三代危害迟中稻和一季晚季稻虫口多,危害重。第四代危害晚稻。世代重叠,第二、第三代危害最重。
稻苞虫大发生主要6~7月份雨量多,湿度高,对稻苞虫有利对天敌不利。
防治方法:
每亩用2.5%敌百虫粉2公斤喷粉或甲六粉1公斤加细土10公斤撒毒土。
用90%晶体敌百虫150克加水80~100公斤喷雾。
稻纵卷叶螟
幼虫稍大便开始在水稻心叶吐丝,把叶片两边卷成为管状虫苞,虫子躲在苞内取食叶肉和上表皮,抽穗后,至较嫩的叶鞘内危害。严重时,被卷的叶片只剩下透明发白的表皮,全叶枯死。
防治方法:用25%二二三乳剂250倍液,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时间应掌握在幼虫的三龄前,并以傍晚用药效果最好。防治后,要检查效果,如果虫口密度像以前那样,应再治一次。
9. 桐乡苗圃基地
2021年退林还耕只有树林种在耕地上的才会还耕。因为根据国务院印发《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监督管理,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各类耕地“非农化”行为,坚决守住耕地红线。
1.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
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植苗木、草皮等用于绿化装饰以及其他破坏耕作层的植物。违规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造林的,不予核实造林面积,不享受财政资金补助政策。
2.严禁超标准建设绿色通道
要严格控制铁路、公路两侧用地范围以外绿化带用地审批,道路沿线是耕地的,两侧用地范围以外绿化带宽度不得超过5米,其中县乡道路不得超过3米。不得违规在河渠两侧、水库周边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超标准建设绿色通道。禁止以城乡绿化建设等名义违法违规占用耕地。
3.严禁违规占用耕地挖湖造景
禁止以河流、湿地、湖泊治理为名,擅自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挖田造湖、挖湖造景。不准在城市建设中违规占用耕地建设人造湿地公园、人造水利景观。
4.严禁永久占用基本农田扩大自然保护地
新建的自然保护地应当边界清楚,不准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地以外的永久基本农田和集中连片耕地,不得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5.严禁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
不得违反规划搞非农建设、乱占耕地建房等。巩固“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成果,强化农业设施用地监管。加强耕地利用情况监测,对乱占耕地从事非农建设及时预警,构建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的常态化监管机制。
6.严禁违法违规批地用地
各地区不得通过擅自调整县乡国土空间规划规避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审批。对各类未经批准或不符合规定的建设项目、临时用地等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责令限期恢复原种植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