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植乔木项目应注明乔木种类(简述乔灌木的种植程序)
1. 简述乔灌木的种植程序
【摘 要】通过对退耕还林的概念,作业设计在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上所处的位置及其重要作用的论述,阐明做好退耕还林作业设计的重要意义,做好作业设计是保证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实现工程建设目标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作业设计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政策性最强、投资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2002年全面启动,至今已经实施了8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253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425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738万亩,封山(沙)育(造)林90万亩。国家已累计下达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投资32.8亿元。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森林覆盖率提高1.7个百分点,工程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广大群众生态环境意识明显增强。退耕还林工程不仅是一项迫在眉睫的生态工程,而且是一项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的社会经济工程。
退耕还林的实施是推进我省工程造林的一次革命,使全省的造林质量、管理质量和规划设计质量均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各级退耕还林规划是工程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乡镇作业设计对于工程施工的直接指导作用尤为明显。作业设计是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工程建设的主要环节,做好作业设计是保证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是确保完成造林任务、实现工程建设目标的根本保证。只有对作业设计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才能做好这一工作。,对退耕还林工程作业设计提出了很多详细具体的规范性要求,充分体现了作业设计在工程建设上的重要作用。
1.退耕还林概念
1.1退耕还林
退耕还林就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水土流失严重或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定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以及生态地位重要的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的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坡耕地退耕还林;二是宜林荒山荒地造林。
1.2退耕还林作业区
预备栽植或正在栽植乔灌木及防风固沙草本植物的退耕还林地块。退耕还林作业区仅表达计划退耕还林、尚未完成退耕还林作业的地块。
1.3退耕还林工程作业设计
为完成退耕还林工程
2. 简述乔灌木的种植程序和方法
在公路、铁路、矿山、水利等工程建设中,经常伴有大量的开挖土石方,而这些土石方开挖破坏了原有植被,造成大量的裸露边坡,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和生态环境失衡。由于这些工程所形成的边坡靠自然界本身的力量恢复生态平衡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甚至根本无法恢复,因而需要采取工程措施对边坡进行工程防护与生态绿化处理,以防止边坡破坏、水土流失,并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边坡绿化以种植草本地被为主,一般应选择干旱、瘠薄、根系发达、覆盖度好、易于成活、便于管理、同时兼顾景观效果的草本或木本植物。
根据不同地段的实际情况,可采用丛植、列植等绿化模式,尽量做到乔、灌、花、草搭配,形成不同景观的植物群落。
边坡生态防护植物配置的技术原则是:以水土保持为主,兼具生态景观效果。边坡防护要考虑对整个植被进行逐步恢复,应以林草植物为主进行生态模式配置,有利于固土护坡、防止水土流失、改善边坡景观和护坡效果。
选择植物种类时,要注意保持生物多样性,营建乔、灌、草结合的多树种、多结构、多功能的复层生态景观群落,有效增加绿量和绿叶面积,挖掘单位面积上的潜在生态力,提高叶面积指数。整个绿化沿线应注意立体空间上的线条变化和节奏感。
边坡绿化常用的几种施工工艺
1、喷砼(绿色)工艺
坡度较陡且稳定性较好的坡面,可采用此工艺。
施工工序:制作安装坡面锚钉及泄水孔 → 挂网(加强筋连接)→ 喷砼(绿色)→ 砼养护 → 拆除脚手架
2、喷混植生工艺
首先喷射不含种子的混合料,喷射厚度6~8cm,待第一次喷射的混合土达到一定强度后,紧接着第二次喷射经过催芽处理后的种子加入过筛后的泥炭土、腐殖土、粘结剂、纤维、缓释复合肥、保水剂搅拌均匀后的混合材料。
工序流程:坡面处理 → 铺网钉网 → 喷混植生 → 回填种植土 → 养护
3、客土吹附工艺
在坡面较陡的岩面或岩土面上,利用喷播设备将经过一定比例混合的客土喷射到挂有铁丝网的坡面上。
工序流程:坡面处理 → 铺网,钉网 → 覆土,喷射客土及种子 → 养护
注意事项:
①铺网:选用网孔为4×4cm或5×5cm的镀PVC或镀锌菱形铁丝网铺设坡面,长度根据需要裁剪,坡顶延伸不低于50cm,开沟并用桩钉固定后回填或埋入截水沟中。坡顶固定后自上而下铺设。左右两片网之间的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钉网:针对石坡面情况采用“L”形Φ6~8或其它型号的钢锚钉或竹锚钉,锚钉长度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150~400mm。
②客土吹附:将过筛腐殖土、草纤维、泥炭土、缓释营养肥、粘合剂、保水剂、水等混合材料用喷播机充分搅拌,然后通过喷播机将材料及种子送至坡面,喷附到预先固定在坡体上的铁丝网上。
4、液力喷播工艺
在坡度达到小于一般土壤稳定坡角且本身具有植物生长的土壤,具备了人工回填土后液力喷播完成植被建植和恢复的条件时,可采用液力喷播工艺。液力喷播工艺是将经过催芽处理后的种子加入过筛的腐殖土、草纤维、粘合剂、保水剂、缓释复合肥等搅拌均匀后,均匀喷射到边坡表面上,喷射厚度2~3cm。
工序流程:坡面修整 → 覆土或客土吹附 → 液力喷播 → 养护
5、植生袋法
利用边坡岩面本身的凹陷处,在凹陷处下部采用植生袋围堰,植生袋内装入按一定比例配制的耕植土、有机基质、保水剂、肥料,在围堰内填土,种植灌木为主;或在坡面外侧直接用植生袋梯形叠砌,形成一层植生袋面层,通过该植生袋内种子的生长来绿化边坡。
工序流程:植生袋灌注 → 植生袋堆砌 → 植生袋加固 → 养护
6、鱼鳞坑开挖工艺
在条件许可的边坡,通过风镐或小爆破来开挖适当的鱼鳞坑,在坑内填土,种植乔灌木及爬藤类植物。鱼鳞坑开挖的一般要求:坑0.5×0.5m,坑深0.5m,间距2m,交叉开挖呈梅花状。
工序流程:风镐或小爆破成坑 → 槽内装填种植土 → 种植乔灌木及爬藤类植物 → 养护
7、种植槽工艺
在陡峭的岩质边坡面上,利用工程锚杆固定和钢筋混凝土梁板形成种植槽,在槽内的种植土上种植乔灌木及爬藤类植物。
工序流程:搭设脚手架 → 锚杆成孔、制作 → 钢筋混凝土梁板槽浇筑 → 槽内装填种植土 → 种植乔灌木及爬藤类植物绿化 → 养护
3. 乔木的种植形式
1、孤植:单位面积中只植一株,一般为树冠较大、树型优美的大型乔木。
2、列植:为固定行列栽植方式,如列兵排列一线,多用于行道树。
3、对植:对称式栽植,一边一株,多指在路旁两侧应用。与列植同为规则式种植方式。
4、丛植:丛植是以3~10株同种或几种植物组合在一起的种植方式,这是一种自然式园林中要求较高、艺术性较强的种植方式。
5、片植:指较大面积地同植一种树木,乔木、灌木都能应用。
6、群植:则是将植物作为一个类别群体种植,通常数量较大,十几株至几十株不等,甚至更多,以更加突出群体美,增强群体的感染力,突出人造景观的意境,适合大面积场所的布置、植物园的建造。
7、混植:即两种以上的树种混合栽培的方式,但要求条理有序、自然美观,不能有凌乱感。
4. 乔灌木栽植包括哪些环节和过程
金御府项目包边地被种植密度过大;包括亮叶女贞、杜鹃、豆瓣黄杨。第一造成了苗木浪费,第二容易引起病虫害的发生,夏季温度较高,雨水过后或者人工浇水后,根部处于高温高湿状态密不透风,很容易产生真菌感染,产生虫害。目前金御府项目包边地被病虫害严重。
4、苗木种植规范问题
①园区大型乔灌木种植未按要求埋置透气孔。通气孔的作用:通过透气孔可以有效地对苗木进行抗旱排涝,施肥施药,增加根部透气性,对于新移植的苗木有利于快速生根发芽,恢复生机。
乔灌木种植过程中未去除土球包裹绳。无论是草绳还是土工布都需要去除,草绳分解发热,含碱性大,会对稚嫩根系造成伤害,土工布不容易降解,包裹密度大,影响植物生长,不利于植物生根,经过长时间降解后产生毒素,影响树木的长势。
5. 乔木的种植流程及技术要点
乔木乔木种植需要较好的空间感,通过种植乔木营造整个场地的骨架。
另外,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种植手法,但是大部分采用V,倒V、 W、M、C字型和五饼型。部分精品特选苗孤植、对称、阵列种植。
6. 栽植乔木项目特征描述内容包括( )
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通常高达六米至数十米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其往往树体高大,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又可依其高度而分为伟乔(31米以上)、大乔(21~30米)、中乔(11~20米)、小乔(6~10米)等有四级。
乔木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通常见到的高大树木都是乔木,如酸角 、木棉、松树、玉兰、泓森槐等。乔木按冬季或旱季落叶与否又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又如木棉、松树、玉兰、白桦等。 灌木类 树体矮小(通常在6米以下),主干低矮,主干不明显,呈丛生状态的树木,常在基部发出多个枝干的木本植物称为灌木。
乔木分布广泛,已知的地方基本都有乔木生长,包括戈壁滩、沙漠等环境恶劣的地方。分布最多的还是环境温暖湿润的大陆。
7. 简述乔灌木的种植程序及方法
高温季节,宜选择于清晨或傍晚时间对道路、公园、滨水景观等绿地内的乔灌木和地被进行浇灌,不宜于午间温度较高情况下进行浇灌。
高温季节不适宜种植乔木,已新种植行道树等乔木的必须浇足、浇透;其他绿地内的乔灌草等植物根据天气干旱情况,适时进行灌溉。
8. 乔灌木种植流程
一、灌木移栽前的准备
1、提前灌水
在灌木移栽前,根据土壤的干旱情况,提前3—5天进行浇水,主要目的是使灌木提前充分吸水。并预防起挖时因土壤过干而散球。
2、喷施抗蒸腾抑制剂
移栽时期如果在萌芽后进行或高温期进行,应提前3天左右喷施一次抗蒸腾抑制剂,以减小灌木气孔,降低蒸腾散失水分的速度,以利成活。
3、移栽前轻修剪
移栽前轻修剪,目的是剪掉过多的幼嫩枝梢和病虫害枝,以降低营养消耗和减少水分散失,增加灌木的抗逆能力。
4、喷施生根调节剂
修剪后,可对灌木喷施生根剂一次,有利于提高灌木的抗逆能力,并有助于栽后快速生根。对提高高温、寒冷、多风都有一定的抗性。
二、起挖
1、土球大小的确定
起挖灌木,一般要求土球直径的大小要达到株高的1/3。灌木类多为浅根性植物,土球的厚度一般为土球直径的3/5即可。
2、起挖
沿测定好的土球外沿标准开始进行起挖,起挖时注意保护土球的完整性和根系的整齐度。不可造成土球松散,根系撕裂。发生带根过长或撕裂,要及时进行剪根处理。
三、包球拢冠
起挖后,要及时对土球进行包扎,可用无纺布、土球带、草绳等材料进行包扎。并用尼龙网或者绳子将球冠进行回拢,以保护冠幅不受损伤。
四、装车
灌木类树种装车时一定要严格做到“轻、缓”操作。由于灌木类枝条脆弱,且根系多侧根,操作过快或粗暴,容易造成枝条损伤,土球散坨。装车完毕后,要及时进行遮盖,另外最好在阴天或者傍晚进行装车运输。
五、挖树穴
挖树穴这项工作可提前进行,在没有起挖苗木之前即可进行。提前起挖树穴,有利于改善树穴的熟化,利于微生物在树穴内繁殖,使栽植后的苗木成活率更高。但树穴起挖,要遵循上下垂直,树穴大于土球的原则,且树穴应尽量平行扩大,不仅方便栽植,也有利于栽后根系的横向扩展。深度不宜过深,以略深土球5—8公分以内即可,避免后期栽植过深。
六、卸车栽植
1、灌木卸车时,可用大网兜进行兜底式卸车,这样更有利于保护球冠和根部。
2、栽植
乔灌木栽植,也叫小型乔木栽植。这类树木有独立主干,但主干很短,一般不超过1米高度。这类树木的栽植,同乔木栽植流程。但支撑一般为井字形和门字形支撑。
灌木球栽植。栽植时扶正即可,忌深栽。栽植后用脚踏实或木棍将树穴回填土捣实,禁止在土球上用力踩踏或木棍捣实,以防土球破损和根系受伤影响成活率。
小型地被灌木栽植。经修剪后,按照株距扶正栽植即可。
六、灌水施药
对于灌木类植物栽植后,灌水时要结合浇灌生根粉和恶霉灵。一般10—15天用一次根生根粉和恶霉灵,连续使用2—3次。另外还要对地上部分进行喷水保湿。日常的喷水保湿,夏季要避开中午的高温阶段,秋末春初季则可以在中午温度相对高时进行喷水。
七、搭建遮阴网
灌木栽植后,最好用遮阴网进行遮阴处理。遮阴率应不低于40—60%。搭建遮阴网时,遮阴网要与灌木类植物保持一定距离,不能直接搭在灌木植物上,正常距离一般保持在50公分左右,有利于遮阴网下面空气流动,利于栽后的灌木生长成活。
八、喷施抗蒸腾抑制剂
对于不进行遮阴的灌木,在多风或高温季节,喷施抗蒸腾抑制剂,以降低蒸腾作用,提高灌木的抗逆能力。并有助于降低高温日灼和干热风的危害。
9. 乔灌木种植工程的一般程序
城市重点地段绿地(指城市重要干道、重要地区的道路两侧及建筑前庭绿地和大型公共建筑群的环境绿地等)、居住区及其它附属绿地等,在植物配置上各有特定要求,但总体上仍应坚持以乔木为主的原则。
在乔灌木和非林下草坪、地被地被植物的种植面积比例上。可参照对公共绿地的要求执行。
城市公共绿地,特别是城市中心地区新建公共绿地,总体上要以乔木为骨干多层次进行配置,尽可能在单位面积内增加绿量,局部可设置适当的开敞空间。
乔灌木在绿地中的种植面积比例一般应在70%其余为非林下草坪、地被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