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花卉种子 >

杜鹃育种人(杜鹃怎么哺育下一代)

更新:2022-12-06 09:00归类:花卉种子人气:100

1. 杜鹃育种人

安酷杜鹃-康乃馨,这个品种最漂亮,是从美国引进的品种

它的花呈现漏斗状,看起来很独特,花色迷人,有一种说不出的魅惑感。叶子也优雅迷人,整体感官极好。郁郁葱葱的叶片搭配似锦繁花,简直就是一片良辰美景,让人不禁心神荡漾。

它既耐热又耐旱,也耐寒,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完全可以在我国南方地区种植,北方地区也可以栽种。

2. 杜鹃怎么哺育下一代

 小杜鹃生有特殊的触觉小体,一旦感到有 异物(义亲的卵),它就会本能地用头背 顶起,掀出巢外。如果义亲的卵已孵化出雏鸟,它也会施展同样的手段把雏鸟 推出巢外,而它却反客为主,独占巢窝。对于这一切义亲却毫无察觉,仍然含辛 茹苦地哺育着小杜鹃。

  十多天后,小杜鹃羽毛丰满了,便跟着在附近活动的 “生母”远走高飞了。所以,杜鹃不孵卵,不育雏,照样能繁殖后代。杜鹃在繁 殖期的这种行为在人类看来是不道德的。

3. 杜鹃怎么繁育后代

扦插是杜鹃花最常用的繁殖方法,扦插的最适气温20度,地温20~24度,空气相对湿度80%~90%。气温低于10度或高于32度时,插条的生根就会缓慢甚至停止。另外,插条生根前,应置于不受阳光直射而又明亮的地方。 扦插应采取粗壮的半成熟嫩枝(长度为12~15厘米),去掉基部叶片,留下顶端叶片,叶片过大的,可剪去三分之一,以减少水分蒸发。扦插深度约为插条的三分之一。扦插前可用。0.1%萘乙酸水溶液浸泡插条基部1~2分钟。一般在30~70天内逐渐生根,少数良种生根时间更长,要90~100天。一般大叶大花种春鹃与夏鹃生根较快,其次是小叶小花种春鹃,再其次是西洋杜鹃,尤以尖叶西洋杜鹃的生根最为缓慢。

4. 黄杜鹃的种子繁育技术

曼陀罗(学名:Datura stramonium Linn.)又叫曼荼罗、满达、曼扎、曼达、醉心花、狗核桃、洋金花、枫茄花、万桃花、闹羊花、大喇叭花、山茄子。草本或半灌木状,高0.5~1.5米,全体近于平滑或在幼嫩部分被短柔毛。茎粗壮,圆柱状,淡绿色或带紫色,下部木质化。叶广卵形。花单生于枝叉间或叶腋,直立,有短梗;花萼筒状。

蒴果直立生,卵状表面生有坚硬针刺或有时无刺而近平滑,成熟后淡黄色,规则4瓣裂。种子卵圆形,稍扁黑色。花期6~10月,果期7~11月。曼陀罗的子有毒,不能吃

5. 杜鹃 基因

赵云山,位于重庆市武隆区大洞河乡,又名大梁子山,最高处海拔1948米,水资源丰富,植物种类繁多。特别是杜鹃花,除了常见的红色、粉色、白色以外,还有紫色的碎花杜鹃、桃叶杜鹃、绣球杜鹃、玛瑙杜鹃,堪称一个杜鹃基因库。花朵繁茂、色泽浓艳,接天连地颇为壮观。

6. 杜鹃 繁殖

杜鹃会鸠占鹊巢,把蛋下单到别人窝里,把别人的蛋挤掉

7. 杜鹃怎么培育

毛杜鹃繁殖方法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生态习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阴、耐干旱,忌阳光暴晒。要求富含腐殖质、疏松、湿润及pH 值在5.5 ~ 6.5 之间的酸性土壤。但在黏重或通透性差的土壤上生长不良。 

毛杜鹃对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暴晒,夏秋应有落叶乔木或阴棚遮挡烈日,并经常以水喷洒地面。毛杜鹃抽梢一般在春秋两季,以春梢为主。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 20℃,气温超过30℃或低于5℃则生长不良。冬季有短暂的休眠期,以后随温度上升,花芽逐渐膨大,露地栽培一般在3 ~ 5 月开花,高海拔地区则晚至7 ~ 8 月开花。

毛杜鹃对水分特别敏感,梅雨季节土壤水分过多,植株容易受涝造成全株死亡。夏季高温时空气湿度不宜过高,盆土不能积水,否则对毛杜鹃生长和开花不利。

嫩梢插穗

老枝插穗

可移栽的扦插苗

繁殖方法

毛杜鹃以播种、扦插、嫁接繁殖均可。播种繁殖多用于培育杂种实生苗,生产上多采用扦插和嫁接繁殖。

扦插繁殖 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其优点是操作简便、成活率高、生长快速、性状稳定。插穗应取自当年生刚刚木质化的嫩枝上的枝条,剪去下部叶片,留顶端2 ~ 4 片叶,如枝条过长可截取顶梢。若不能随采随插,可用湿布或苔藓包裹基部,套以塑料薄膜,置于阴处,可存放数日。梅雨季节前扦插成活率最高,一般在6 月开完花后扦插较好,此时插穗老嫩适中,天气温暖湿润,成活率可达90%以上。基质可用泥炭、腐熟锯木屑、黄土、河沙、珍珠岩等,扦插深度为插穗的1/3 为宜。插后管理重点是遮阳和喷水,使插穗始终保持新鲜,高温季节要增加地面、叶面喷水,并注意通风降温。毛杜鹃l 个月左右即可发根,长根后顶部抽梢,如形成花蕾,应及时摘除。待扦插苗抽梢长到3 ~ 5cm高时即可移栽上盆。

嫁接繁殖 其优点是接穗只需一段嫩梢,可随时嫁接,不受时间限制,可将几个品种嫁接在同一株上,比扦插苗生长快。最常用的嫁接方法是嫩枝顶端劈接,以5 ~ 6 月最为适宜,砧木选用两年生独干杜鹃,要求新梢和接穗粗细相仿,嫁接后要在接口处连同接穗用塑料薄膜袋套住,扎紧袋口。然后置于阴棚下,忌阳光直射,注意袋中有无水珠,若无水珠,可解开喷湿接穗重新扎紧。两个月后去袋,翌年春季松绑。

移栽上盆管理

毛杜鹃栽培基质应以园泥、甘蔗渣、鸡粪以6 ∶3 ∶1 的比例拌匀,再堆沤半年以上。上盆后应根据毛杜鹃的生态习性和长势进行科学浇水、施肥、修剪、光照、温度等。

浇水 浇水要根据天气情况、植株大小、盆土干湿情况及生长发育需要灵活掌握。保持盆土稍潮湿。3 ~6月开花抽梢期内需水量大,晴天每天浇水2次,早晚各1 次。雨季防积水,及时侧盆倒水。盛夏高温季节随干随浇,午间和傍晚要在地面、叶面喷水,以降温增湿。冬季生长缓慢,应减少浇水,通常见干浇水。

施肥 随着气温回升,毛杜鹃在花前、花后均是施肥的最佳时期,施肥时要掌握宁淡勿浓、宁少勿多的原则,做到薄肥勤施,春季3 ~ 4 月施1 次充分腐熟的豆饼水,开花前每隔10 ~ 15 天追施1 次磷肥,连续进行2 ~ 3 次,花后要施1 ~ 2 次氮、磷混合肥。盛夏季节,毛杜鹃生长逐渐缓慢而处于半休眠状态,为防止老叶脱落、新叶发黄不宜施肥。进入第二次旺盛生长时期,要追施1 ~ 2 次以磷肥为主的液肥,以满足其生长孕蕾需要,施肥间隔约半个月,肥料一定要腐熟,并掺水90%,每次施肥后,都要向叶面喷水,以防灼伤叶片,冬季、梅雨季节要停止施肥。

修剪 当新栽小苗长出5 ~ 6 片叶时,应及时摘去顶芽,保留下部的3 ~ 4片叶;新抽生枝条长出5 ~ 6 片叶时,进行第二次摘心即摘去顶芽,如此反复几次,可形成丰满的树冠。对栽后2 ~ 4年的毛杜鹃,为了加速形成骨架,常摘去花蕾,并经常摘心,促使侧枝萌发,长成大株后,主要是剪除病枝、密枝、残枝、枯枝、交叉枝、纤弱枝、徒长枝以及紊乱树形的枝条,均以疏剪为主。

光照 毛杜鹃最适宜在半阴环境中生长,喜光,但不能适应阳光直射,否则叶片极易受到灼伤,难以恢复。过于阴蔽的环境也不利于生长,所以最好放置于具有散射光的地方或树阴下。如通风良好,则生长更佳。

温度 毛杜鹃喜温暖湿润气候,扦插适温为20℃左右,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 20℃,气温超过30℃或低于5℃则生长停滞。

毛杜鹃大苗

病虫害防治

病害 毛杜鹃常见的病害有叶肿病、黄化病、褐斑病、煤污病等,可根据不同病害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防治。

①叶肿病。幼嫩组织均可受害,一旦受害初期叶片正面表现为淡黄色半透明的圆形斑,后期黄色下陷,叶背面淡红色、肥厚肿大,随后隆起呈瘿瘤,瘿瘤表面有厚灰白色粉层,如饼干状,叶枯黄、早落,严重时叶柄病斑连片、畸形肥厚。防治方法:发病前尤其在抽梢展叶时可喷洒0.5% ~ 1% 的波尔多液,发现病叶及时摘除。发芽前后喷0.3%~ 0.5% 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 的波尔多液2 ~ 3 次,每隔7 ~ 10 天喷施1 次。

②黄化病。也称褪绿病,是一种非侵染性病害,也是杜鹃栽培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由植物缺铁引起。植株发病后,叶片变薄、褪绿、叶色苍白,故称为褪绿病。植株发病后,新叶缺绿明显,当新梢叶色变浅、叶肉变为黄色时,叶脉仍然呈现绿色,这时一般确诊为缺铁症状,这种现象多发生在碱性土壤或使用偏碱性水浇花的地区。叶片出现症状后,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轻者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和观赏价值,严重者随着病情加重,植株叶片全部变黄脱落,影响生长,甚至整株枯死。防治方法:可采取定期补充铁元素,即发病初期用0.2% ~ 0.3% 硫酸亚铁进行叶面喷洒,略加黏着剂调和,每隔15 ~ 20 天喷施1 次,效果较好。

③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植物下部老叶最先发病。发病初期叶面产生红褐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展为近圆形,或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黑褐色病斑,病斑直径2 ~ 5mm。发病后期病斑中央成灰褐色至灰白色,边缘深褐色。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剪去病枯叶。发病初期喷洒5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 800 倍液,每隔7 ~ 10 天1 次,连续2 ~ 3 次。

④煤污病。叶片有层煤灰状物,严重时整株污染,枝叶枯萎,植株死亡。防治方法:要消灭传播媒介害虫蚧、蚜等,并保持通风透光,用25%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喷洒,效果较好。

虫害 常见的虫害有红蜘蛛及网蝽等。

①红蜘蛛。一年发生多代,以成虫在植株根部越冬,主要在叶背面近叶柄部的主脉附近危害。每年6 ~ 8 月高温、少雨、干旱天气繁殖快,发生数量较多。危害严重时被害叶片焦枯脱落。防治方法:可用40% 氧化乐果乳油800 ~ 1000 倍液喷雾防治,或用20%三氯杀螨醇800 倍液喷杀,每周1 次,连续3 ~ 4 次。

②网蝽。为杜鹃类花卉的主要害虫,以成虫和若虫群集于寄主植物的叶背吸食汁液危害,危害后叶面上出现密集的苍白色小斑点,叶背还可见很多黑褐色虫粪和脱皮壳,严重影响杜鹃生长,以致提早落叶并影响开花。防治方法:入冬后清除花木附近的落叶、杂草,深埋或焚烧,以消灭越冬成虫。4 ~ 5 月初在越冬成虫出现后和第一代若虫发生期,喷洒80%的敌敌畏乳油或50%螟松乳剂1000 倍液,每隔7 ~ 10 天1 次,连续喷洒2 ~ 3 次。也可每盆埋施5g左右3%呋喃丹,效果不错。

8. 杜鹃育苗技术

秧苗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种子发芽最适温度25℃左右,苗期需较高温度,畏寒,忌霜冻。要求阳光充足。喜稍干燥疏松沙质床土,忌用重黏性床土。

播种育苗技术

果实成熟后及时采收,放盘中晾晒,然后将种子收好。

能自播,也可露地直播,播种后2。5~3个月开花。为提高绿化效果可进行育苗移栽。

在保护地育苗。由于种子十分细小,播种床土应过细筛。用育苗盘播种,将床土稍压实,刮平后浇水,浇水后覆一薄层细土,然后撒播,播后覆细土0。3-0。

5厘米,每平方米苗床播种量2克,上面覆盖地膜。控制地温23-25℃,播干种子4天出苗。假如缺乏播种经验,为了使播种均匀,也可先将种子拌十倍或数十倍的细面沙或细干土,混匀后撒播。除子苗期外,成苗期水分的调节应偏少掌握。温度要偏高些掌握。尽量抢光照,把苗放在温室光照相对育足的地方。

有1-2片真叶时移苗,开沟分苗,按6-7厘米距离移植,每穴一般2株。如为了育大苗,穴距7-8厘米,有条件的也可用容器育成苗。定植前5-7天放大风降温炼苗,彻底无霜后定植。

扦插繁殖技术

为布置花坛应用单色花时,或播种花苗不足时,用扦插繁殖,扦插成活率极高。

在生长期间,摘取嫩茎顶芽扦插,极易成活,开花也早。露地扦插如遇雨水,易导致插穗腐烂,要遮雨。

松叶牡丹是马齿苋科马齿苋属,一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学名Portulaca grandiflora,别名大花马齿苋、半支莲、蚂蚁菜花、午时花、草杜鹃、太阳花、龙须牡丹、、洋马齿苋、死不了等。

原产南美巴西,我国各地均有栽培。松叶牡丹花色丰富,色泽艳丽,花向阳开放,中午最盛,抗旱耐瘠薄,株矮叶茂,茎叶肉质光洁,可用作花境、毛毡花坛以及花坛的镶边材料,还可种于石砾地、墙头上。盆栽茎和花垂于盆外,别具一格。果为一朔果;种子小,铅灰色或灰黑色。

7月开花。

上一篇:杜鹃花又名(杜鹃花又名是不是映山红) 下一篇:簕杜鹃有刺吗(杜鹃花有刺吗图片)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