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尾繁殖时间(鸢尾繁殖时间表)
1. 鸢尾繁殖时间表
鸢尾播种繁殖应以秋季(8-9月)为佳。因为它是宿根类植物,一次种植,多年开花,花期为春季,所以在秋季播种后能在冬季到来之前,生长出越冬的根系,在春季恢复生长后又可茂盛,甚至开花。
2. 鸢尾繁殖时间表格
球根鸢尾很容易用种子繁殖,从种子萌发到开花需要4年的时间。西班牙鸢尾中的英国鸢尾品种还宜春播,其他球根鸢尾则应秋播,播种一般以盆播为宜。
3. 鸢尾的种植时间
鸢尾播种繁殖应以秋季(8-9月)为佳。因为它是宿根类植物,一次种植,多年开花,花期为春季,所以在秋季播种后能在冬季到来之前,生长出越冬的根系,在春季恢复生长后又可茂盛,甚至开花。 鸢尾(学名:Iris tectorum Maxim. )又名:蓝蝴蝶、紫蝴蝶、扁竹花等,属百合目、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直径约1cm,斜伸;叶长15~50cm,宽1.5~3.5cm,花蓝紫色,直径约10cm;蒴果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5~6cm,直径2~2.5cm。
4. 鸢尾几月份移栽最好
春季比较好
5. 鸢尾繁殖时间表图片
鸢尾花不喜欢酸性土,可提供排水好、疏松透气、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混入一点骨粉或草木灰。鸢尾栽种后浇次透水,后期生长阶段根据土壤的干湿情况来浇水,控制水量不能产生过多的水。日照光充足的环境下利于生长,要多见阳光。栽种前施入基肥,后期生长中应该合理追肥。还需注意防治好病虫害,出现后及时喷药治疗。
鸢尾花如何养护,繁殖方法有哪些
一、如何养护
1、适宜土壤:鸢尾花跟大多数的花朵不同,它不喜欢酸性土,更喜欢偏碱性的土壤,可提供排水好、疏松透气、富含腐殖质的土壤,还需混入一点骨粉或草木灰,这样能为植株生长提供基肥。
2、适当浇水:鸢尾栽种后要浇次透水,之后生长阶段,还需要根据土壤的干湿情况来判断是否缺水,等到土壤偏干后就开始浇水,不能使土壤出现积水,能避免烂根的问题。
3、充足阳光:日照光充足的环境下利于生长,鸢尾花稍微耐点阴凉,不过在阳光足的情况下能生长良好,多见阳光能促使植物旺盛生长。
4、合理施肥:养护鸢尾的时候,应当合理的施肥,在栽种之前就施入基肥,后期生长中应该合理追肥。在秋季入冬之前增施一次肥料,能促使植株强健,提高越冬的能力。
5、防治病虫害:在养护过程中注意通风,出现病虫害后,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喷施药物治疗。
二、繁殖方法
鸢尾花繁殖主要是播种和分株,这两个方法都很常用,可选在春秋两季进行。
6. 鸢尾移栽时间
1、挖起植株
用园艺铲,把整株鸢尾挖出来。可以先将株丛周围切开,然后用铲子把整块挖出来。
2、分株
抖掉松散的泥土,用手将其掰开。中间部分通常是木质的,几乎没什么根可丢弃。用刀把掰开的小块切开,即使是很小块的部分也能成功移植,只要保留些叶片(4-6片为佳)以及肉质根茎上的一些根系。从一簇鸢尾中繁殖出几十株植株都是有可能的。
3、修剪叶片
把叶片保留10-15厘米长,整体修剪成扇形或倒V形。
4、检查根茎切片
仔细检查有洞眼或呈软泥状的根区,通常可能发生过虫害。用刀修理,直达坚实的白色肉质组织。(有可能挖到一条活着的小虫子,不要惊讶!)有人喜欢在重新种植前在根切面涂上一层杀菌剂粉末来预防疾病,但这也不是必须的。
5、准备种植地
每天至少有6-8小时的阳光直射,土壤疏松、排水好,酸度适中(pH值6.8)如有必要,可补充低氮肥料、过磷酸钙或骨粉。挖好比鸢尾根部略深的浅洞。
6、种植
将根茎放置在浅洞中,使根面朝下伸展,根茎顶略高于土面。填土并压实土面,再浇透水。种植间距为30-60厘米,如果想要更快达到观赏效果,可适当密植,但这也意味着分株的时间会被缩短。传统的方法是将三根小根茎分成一组种植,每一组距离下一组的间隔为60厘米。
7、养护管理
移植后的鸢尾约在两到三周内重新发芽,通常会在根茎中心长出一片新叶。定期浇水,一旦新的生长开始,减少浇水。在种植后的第一个春天开花或者不开花都是正常的。
7. 鸢尾苗多久开花
鸢尾的花期正常情况下可以持续3个月左右的时间,不过难免会出现因为一些难以抗拒的外力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花期缩短的现象,过低的气温或者过高的气温都会给鸢尾带来影响。鸢尾花在每年的5月份左右开花,花期时间为4-9月,一般花朵凋谢的速度很快,大概7天左右就会凋谢,当在夏季时,若是温度太高,鸢尾花就会凋谢的更快。
8. 鸢尾移植时间
鸢尾块茎属于一种单子叶植物的根系,它是鸢尾科鸢尾属的植物,是多年生的,可以存活的时间是比较久的,另外,鸢尾属于块茎,它的茎是变态茎。
鸢尾属于有性繁殖,一般比较适合在4月份左右种植,种植前需要把它的种子先浸泡一天,这样可以促进鸢尾的生长。然后,在合适的土壤里洒上种子,在上面盖上一层土,这样就可以种植好鸢尾了,另外在养护期间注意浇水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