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竹的传说(竹石小故事)
1. 竹石小故事
说起洗桐故事,大家一定会想起“元四家”之一的倪瓒。
倪瓒淡泊名利、孤高自许,一生不愿为官,人称“倪高士”。加之个性迂 阔,怪癖多,给后人留下了许多逸闻、 趣闻。洁癖,就是倪瓒传说较多的一大癖,“洗桐”故事即由其洁癖而来。
倪瓒(1301年至1374年)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中山水画中采用了典型的折带皴技法,是元代南宗山水画的代表画家,有《水竹居图》《幽涧寒松图》《怪石丛篁图》《溪山仙馆》《霜林湍石》等传世。
据明王锜《寓圃杂记·云林遗事》记载说:一次有客人畅谈忘返,不得已在倪瓒家留宿,倪瓒很不情愿,担心客人弄脏客房,所以辗转反侧,难以酣睡。由于夜里听到客人咳嗽,倪瓒猜想客人必定吐痰,所以天一亮立马叫仆人仔细搜查院落庭园,看看有没有客人吐痰的痕迹。仆人找遍各个角落也没有找到痰迹,又担心主人打骂,于是谎说在桐树根处找到了。于是倪瓒就让仆人用水把桐树洗了又洗。由于反复擦洗,以致于后来把树皮也洗烂了,树木也因此枯死。
2. 竹石故事带拼音
《竹石》作者“郑燮”读音:[zhèng xiè]郑燮就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竹石》【作者】郑板桥 【朝代】清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鉴赏
3. 竹石小故事20字
银色长发飘逸,黑紫色的晚礼服妖冶而华丽,步伐轻盈,身姿妙曼,行走间香风细细,坐下时嫣然百媚。然而宽大的帽檐下若隐若现的媚笑,尖锐的黑色指尖与掌中流转的时间沙漏,一切都提醒着诸位——这并非仙女神明,而是野心勃勃的蚀时狼妃!
蚀时狼妃
她出身卑微,原本只是一介普通狼巫,但她拥有异于常人的美貌和野心。所以她用温柔的欺骗俘获了时空之王,成为蚀时狼妃 ,抬手间覆灭了传说中伟大的时空行者一族!心狠手辣的狼妃并不想留下祸患,一直在时空缝隙之间追杀那仅存的王子…
4. 竹石小故事100字
在北京时,元朝大官僚蒙古泰不花很爱王冕的画,常差遣几个粗夯小厮,动不动大呼小吆,闹得王冕不得安宁。后来不得已进了泰不花的馆舍,做了食客,泰不花想用他为谋士,却被他严辞拒绝。
他笑着说:“尚书先生不要见怪,你太不聪明,再过几年,此地就成为孤兔出没的场所了!何必做官呢?”(《明史·文苑传》、《曝书亭集》卷六十四)
这时候,他的画誉越来越大,地主官僚都争趋馆下,求他画梅花竹石,一时缣素山积,他泼墨挥毫,千花万蕊,俄顷即成。
5. 竹石小故事300
咏物言志的故事:
1、《梅花》王安石(宋代)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王安石(宋代)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3、《在狱咏蝉》骆宾王(唐代)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4、《青松》陈毅(现代)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5、《竹石》郑板桥(清代)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石灰吟》于谦(明代)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7、《墨梅》王冕(元代)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8、《早梅》柳宗元(唐代)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9、《杨柳枝词》刘禹锡(唐代)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凑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10、《新栽梅》白居易(唐代)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6. 竹石小故事50字
我国历史上历来不缺少像竹石一般坚强不屈、不畏艰险、刚正不阿品质的人物,就像司马迁、文天祥、闻一多等人物。汉朝时期还有苏武牧羊的故事。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苏武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苏武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
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方获释回汉,正是磐石无转移一般的人物。
7. 竹石故事配画
竹石
郑燮 〔清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8. 竹石故事视频
这堂课中,围绕学习目标,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亮点:
1、导入新颖、精彩,从“猜谜语”到“花中四君子”“岁寒三友”,由易到难,由浅谈到深,有层次感,使学生从答案脱口能出到绞尽脑汁思考,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预习检测的环节落实得非常到位。先小组朗读,再到资料搜集汇报,是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重要部分,这堂课中也体现得很鲜明。
3、注重精读,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很有方法和技巧。如: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引导理解竹的精神品质,并借助图片、音乐、句型训练等方法,带领学生深入浅出学习理解诗意,水到渠成。四、对诗人的介绍环节没有按常规设计在课的开头,而是放在课的后半截,既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了解诗人是为了帮助理解诗句,而不是走过场、敷衍了事,而且过渡自然。
4、设计最后的“唱一唱”环节,是课的尾声,既巩固了诗歌,学生的优美动听的音乐中得到了愉悦的享受,方式新颖。
本课教学中,我认为有下列不足之处:
1、作者的事迹、社会背景;其它作品,轶事趣闻准备不足,使作者立体的形象不够丰满,如果从作者刚正不阿故事,婉婉道来,我认为可以更提高学生们学习兴趣,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同时也会给这首诗的学习带来更大的帮助。
2、可以试着增加“吟唱”环节,节奏,配上古韵,会更有意境,也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熏陶。
美好的事物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它是大家智慧的结晶,在这次的备课活动中,我们倾力合作,认真备课,共同努力。我们老师一天一天的共同进步,学生们身心一天一天的健康成长,这就是辛勤耕耘的最大收获。
9. 竹石小故事两百字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两句诗出自清代画家郑板桥的《竹石》,说的正是顽强的竹子。“筛风弄月,潇洒一生。”寓意竹子正直高节,也因此竹子自古就被称为“四君子”之一。
竹子让我想起了守卫边疆的的解放军叔叔们。为了保卫好祖国的土地,他们每天要进行各种训练。我在电视上见到过他们的训练,有爬泥地、钻铁丝网、越火圈、过独木桥等等。然而不管经历哪种磨难,他们不忘初心,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记得这次居家学习的时候,网课中就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在西藏的某座雪上山,有一座哨所,一队战士被派到这里驻守,他们不畏严寒与高原反应,不料有一次他们遇上雪崩,无一幸免。这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我们应该要好好学习,勇敢的面对困难,长大之后,也要像解放军一样,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10. 竹石故事背景
竹石创作的写作背景为:这是一首题画诗,原题名《竹石》,是郑板桥自己题写的竹石图。
郑燮在位期间,曾作过不少益民利众之事,深受百姓爱戴。
这是一首题画的诗,题为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
诗中的竹,其实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体现。
《竹石》是清代书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题画诗。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充分表现了劲竹顽强的生命力和刚毅的性格。后两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炼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傲然挺立。此诗借物喻人,诗人通过吟咏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全诗语言通俗而有新意,虚实结合,情景相生,饶有理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