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培育苗的发展(组培苗的培育包括)
1. 组培苗的培育包括
无性繁殖植物是比较适合组织培养的,如马铃薯、草莓、大蒜、康乃馨等,但实际处理起来,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多采用胡萝卜,理论上所有植物都是可以通过组织培养进行繁殖的!、红色(如火祭),多种颜色和多种高低组合在一起,表面铺上白色小石子,非常漂亮~~偶就种了两盆
2. 组培苗的培育包括哪些方面
组培苗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外植体,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条件下,培育的完整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即植物无菌培养技术,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如根、茎、叶、茎尖、花、果实等)组织(如形成层、表皮、皮层、髓部细胞、胚乳等)或细胞(如大孢子、小孢子、体细胞等)以及原生质体,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光照、温度等人工条件下,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形成完整的植株的学科。
3. 组培苗是什么样的
培育方式不同:组培苗是用切片、样本在实验室内培育的,原生苗是用扦插、杂交等手段培育出来的苗种。
耐受能力不同:组培苗没有寄生自然环境,耐受能力差,原生苗在自然环境下培育出来的,耐受能力更强。
生长年限不同:原生苗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生长年限长,组培苗管理难度大,生长年限短。
组培苗和原生苗区别
一、培育方式不同
组培苗和原生苗最明显区别体现在培育方式上,组培苗是用切片、样本在实验室内培育的,是人工培育出来的。而原生苗则是用扦插、杂交等手段培育出来的苗种,是在自然环境下生长出来的。
二、耐受能力不同
组培苗和原生苗的耐受能力是不同的。其中组培苗是用一部分植物组织培育出来整个植株,是在实验室内培育的,没有寄生自然环境。而原生苗是在自然环境下人工培育出来的,因此组培苗要比自然环境下生长的原生苗耐受能力弱一些。
三、生长年限不同
组培苗和原生苗的生长年限不同,原生苗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寿命更长久,栽培管理起来更省心,容易栽培。而组培苗是在实验室内培育的,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差,容易出现倒苗情况,也不容易开花,它的生命年限比较短,管理难度大。若是自己在家栽培,最好选原生苗,成活率更高,容易栽培管理。
4. 组培苗技术要求高吗
1.材料准备:选用健康的矾树进行组培,取其新生枝的一段,长度为2-5厘米,去除叶片和枝条。
2.消毒处理:将所采集的幼枝表面用0.1%双氧水进行消毒处理,连续浸泡5-10分钟。
3.培养基调配:配制MS培养基,加入蔗糖(30g/L),琼脂(6g/L),pH值调节为5.8-6.0。
4.接种:将消毒处理好的矾根幼枝,用镊子剪成小段,放入含有MS培养基的培养瓶中,使其直立放置。
5.贴膜保湿:用无菌膜或铝箔纸将培养瓶口进行密封,保证其保湿和无菌。
6.培养条件:将培养瓶置于温室或培养室中,温度为25-28℃,光照时间为16小时/天,湿度为60%-70%。
7.增殖生长: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矾根幼苗可以持续的增殖、生长,一般在3-4周左右就能形成小苗,此时可以移植到营养土中进行苗床管理。
原因:矾树作为喜爱温暖湿润环境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导致其根系发育不全,影响了其正常生长。采用组培技术可以使其无需受到外界的影响,从而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矾树的繁殖效率。
内容延伸:矾树是一种重要的观赏植物,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常见。矾树的组培技术不仅可以用于其研究,同时也可以在园林和农业种植中进行应用,提高其种植效率和质量。
具体步骤:组培矾根的步骤包括材料准备、消毒处理、培养基调配、接种、贴膜保湿、培养条件、增殖生长。采用组培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矾树的繁殖效率和生长发育质量。
5. 组培育苗的技术要点是什么?
桉树组培与扦插是两种常见的桉树繁殖方法,它们有以下几点区别:1. 植株来源:组培利用的是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通过无菌培养营养物质促进植株生长,最终得到一定数量的上育苗;扦插则是以母树枝条为材料,通过控制生长环境促进发根。2. 生长环境:组培需要保持无菌环境,使用营养琼脂培养基,同时要控制光照、湿度等环境因素;扦插则需要在自然环境中生长,但需要一定的环境控制,如控制温度、湿度等。3. 成活率:组培相对较高,因为植物在无菌环境下生长且得到了更好的养分,同时也减少了病虫害的;扦插成活率相对较低,需要控制多种因素才能成功。4. 成本:组培需要一定的设备和培养基,成本相对较高;扦插相对简单,成本也相对较低。总之,两种繁殖方法各有优缺点,具体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6. 组培苗概念
组培苗一般是生产中的育苗,而科技苗指的是在科研活动中培养的幼苗。
7. 组培苗的培育包括什么技术
(1)配置目的植物生长营养液并灭菌处理,记为a,对隔离空间内的育苗容器进行消毒灭菌处理,记为b;
目的植物生长营养液由溶于水的肥料组成,主要成分包括氮、磷、钾、钙、镁、硫及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它根据不同的植物所需的营养进行配置;
(2)将消毒后的种子或组培苗栽培在盛有a的b中;
(3)保持a循环流动,对流出b的a进行灭菌后再注入b中;
(4)制作目的菌菌液,记为c;
(5)逐步调整a的ph值与c适宜生长的ph值一致;
(6)在种苗长出侧根后,用c置换a,在光照条件下培养15天至3个月,即可获得目的菌菌根。
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步骤(1)中,所述隔离空间内的温度为8~28℃,隔离空间保持通风透光,隔离空间的空气经空气过滤器过滤,阻隔杂菌污染;
步骤(2)中,所述消毒后的种子淹没于a中;
步骤(2)中,所述组培苗是用组织培养法在生根培养结束后炼苗之前,用无菌水彻底清洗根部,组培苗的根系淹没于a中。
本发明还有一种限定,步骤(6)中,所述光照条件下培养,定期调整液位的高低,让部分根系裸露在空气中,以利于根部呼吸,避免根部缺氧。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本发明在生产过程中有效控制宿主植物在发芽、生长过程中有可能(如生产过程中浇水、控温等行为)造成的污染,通过液体培养节约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环节的冗长繁琐,且充分考虑到了宿主植物及目的菌菌丝自身的生长周期及生物活性:在植物长出侧根后再与目的菌合成菌根,并通过调整ph值及定期置换菌液确保目的菌的菌根合成率达到95%以上;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实用、高效,生产成本低,并且不受季节的影响,经济效益显著。
本发明适用于菌根合成。
本发明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用现有的方法,所用的试剂如无特殊说明均为现有的试剂。
实施例1一种美味牛肝菌与云南松的菌根合成培养方法
本实施例为一种美味牛肝菌与云南松的菌根合成培养方法,按照如下的步骤顺序进行:
1)将美味牛肝菌子实体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菌肉,接种在pda平板培养基上,置于培养箱中于22℃~24℃下培养萌发出菌丝,将菌丝再次转接至新的pda平板培养基进行纯化培养,获得纯菌丝;
2)菌丝长满培养皿后,挑取菌丝在改良mmn液体培养基上,置于摇床内进行液体发酵培养一个月;
3)对大棚进行改造,增加空气过滤系统,保持通风透光,空气中无杂菌污染,大棚内温度控制在8~28℃;
4)配置云南松液体营养液并进行灭菌处理,每100l水中含尿素51g、磷酸二氢钾31g、硫酸钙10g、硫酸镁5g、硫酸锌0.01g、硫酸铁0.03g、硫酸铜0.01g、硫酸锰0.03g、硼酸粉0.02g;
5)对云南松种子用稀释后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表面灭菌消毒;
6)对大棚内的设施及设备用臭氧进行灭菌后,将步骤5)进消毒后的种子置于育苗器里,注入配置好的云南松液体营养液,液体以淹没种子为宜;
7)保持育苗器内的营养液循环流动,同时用紫外线过流式灭菌系统对流出育苗器的营养液进行灭菌,灭菌后的营养液再注入育苗器;
在培养期间,每天控制液位的高低,确保新萌发的云南松根系每天能接触到空气;
8)使用ph测定仪测定营养液的ph值,用稀释后的盐酸或氢氧化钠调整ph至6.0;
9)待云南松长出3个侧根后关闭过流式灭菌系统,将云南松液体营养液置换成稀释800倍的牛肝菌菌液;
在注入牛肝菌菌液培养期间,每天控制液位的高低,确保新萌发的云南松根系每天能接触到空气;每天早晨或晚上打开遮阳网,确保充足的阳光;
10)光照条件下培养2个月后,获得美味牛肝菌菌根。
本实施例的菌根合成率达到98%,制备方法简单、实用、高效,生产成本低,并且不受季节的影响,经济效益显著。
实施例2一种干巴菌与滇油杉的菌根合成培养方法
本实施例为一种干巴菌与滇油杉的菌根合成培养方法,按照如下的步骤顺序进行:
1)将干巴菌子实体采用孢子分离法分离孢子接种在pda平板培养基上,置于培养箱中于22℃~24℃下培养萌发出菌丝,将菌丝再次转接至新的pda平板培养基进行纯化培养,获得纯菌丝;
2)菌丝长满培养皿后,挑取菌丝在mmn液体培养基上,置于摇床内进行液体发酵培养一个月;
3)对玻璃温室进行改造,增加能隔离细菌的新风系统,保持通风透光,空气中无杂菌污染,玻璃温室内温度控制在8~28℃;
4)配置滇油杉液体营养液并进行灭菌处理,每100l水中含硝酸钠11g、过磷酸钙71g、硫酸铵25g、硫酸钾35g、硫酸镁42g、硫酸亚铁2.4g、硼酸粉0.35g、硫酸锰0.25g及0.2g微量元素;
5)对滇油杉种子用75%酒精进行表面灭菌消毒;
6)对玻璃温室内的地面,采用铺设石灰和地布的方式阻隔真菌的繁衍,对设施及设备用75%酒精进行喷雾灭菌后,将步骤5)经消毒的种子置于玻璃容器里,注入滇油杉液体营养液,液体以淹没种子为宜;
7)保持玻璃容器内滇油杉液体营养液的循环流动,用过滤法对流出容器的营养液进行过滤灭菌,灭菌后的营养液再注入玻璃容器;
在培养期间,控制营养液液位的高低,确保新萌发的滇油杉根系每天能接触到空气;
8)使用ph测定仪测定营养液的ph值,用稀释后的盐酸或氢氧化钠调整ph至6.0;
9)待滇油杉长出2个侧根后关闭过滤灭菌系统,将营养液置换成稀释成1000倍的干巴菌菌液;
在置换为干巴菌菌液后,控制液位的高低,确保新萌发的滇油杉根系每天能接触到空气;每天早晨或晚上打开遮阳网,确保充足的阳光;
10)培养2个月后,获得滇油杉干巴菌菌根。
本实施例的菌根合成率达到97%,制备方法简单、实用、高效,生产成本低,并且不受季节的影响,经济效益显著。
实施例3一种美味牛肝菌与板栗的菌根合成培养方法
本实施例为一种美味牛肝菌与板栗的菌根合成培养方法,按照如下的步骤顺序进行:
1)将美味牛肝菌子实体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菌肉,接种在pda平板培养基上,置于培养箱中于22℃~24℃下培养萌发出菌丝,将菌丝再次转接至新的pda平板培养基进行纯化培养,获得纯菌丝;
2)菌丝长满培养皿后,挑取菌丝在改良mmn液体培养基上,置于摇床内进行液体发酵培养12天;
3)对大棚进行改造,增加空气过滤系统,保持通风透光,空气中无杂菌污染,大棚内温度控制在8~28℃;
4)配置板栗苗液体营养液并进行灭菌处理,每升水中含硝酸钙920mg,硝酸钾600mg,磷酸二氢铵120mg,硫酸镁495mg;
5)对板栗苗种子用稀释后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表面灭菌消毒;
6)对大棚内的设施及设备用臭氧进行灭菌后,将步骤5)进消毒后的种子置于育苗器里,注入配置好的板栗苗液体营养液,液体以淹没种子为宜;
7)保持育苗器内的营养液循环流动,同时采用过滤法对流出育苗器的营养液进行过滤灭菌,灭菌后的营养液再注入育苗器;
在培养期间,每天控制液位的高低,确保新萌发的板栗苗根系每天能接触到空气;
8)使用ph测定仪测定营养液的ph值,用稀释后的盐酸或氢氧化钠调整ph至5.5;
9)待板栗苗长出3个侧根后关闭过滤灭菌系统,将营养液置换成稀释成1200倍的美味牛肝菌菌液;
在置换为美味牛肝菌菌液后,每3小时1次控制液位的高低,确保新萌发的板栗苗根系每天能接触到空气,以根部保持潮湿为宜;每天早晨或晚上打开遮阳网,确保充足的阳光;
10)培养15天后,获得板栗美味牛肝菌菌根。
本实施例的菌根合成率达到96%,制备方法简单、实用、高效,生产成本低,并且不受季节的影响,经济效益显著。
实施例4一种印度块菌与高山栎的菌根合成培养方法
本实施例为一种印度块菌与高山栎的菌根合成培养方法,按照如下的步骤顺序进行:
1)取成熟的无损伤的印度块菌子实体冲洗干净用稀释的酒精进行表面消毒,再用无菌水冲洗3遍,用经过消毒的打汁机加1000倍的无菌水制成印度块菌孢子悬浮液;
2)对大棚进行改造,增加空气过滤系统,保持通风透光,空气中无杂菌污染,大棚内温度控制在8~28℃;
3)配置高山栎苗液体营养液并进行灭菌处理,每升水中含硝酸钙900mg,硝酸钾550mg,磷酸二氢铵110mg,硫酸镁490mg,硫酸锌20mg,硫酸铜10mg,钼酸氨3mg;
4)对高山栎苗种子用稀释后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表面灭菌消毒;
5)对大棚内的设施及设备用臭氧进行灭菌后,将步骤4)进消毒后的种子置于育苗器里,注入配置好的高山栎苗液体营养液,液体以淹没种子为宜;
6)保持育苗器内的营养液循环流动,同时采用过流式紫外线灭菌器对流出育苗器的营养液进行灭菌,灭菌后的营养液再注入育苗器;
在培养期间,每天控制液位的高低,确保新萌发的高山栎苗根系每天能接触到空气;
7)使用ph测定仪测定营养液的ph值,用稀释后的盐酸或氢氧化钠调整ph至7.0-7.5;
8)待高山栎苗长出3个侧根后关闭过滤灭菌系统,将营养液置换成稀释1000倍的印度块菌孢子悬浮液;
在置换为印度块菌孢子悬浮液后,每8小时1次控制液位的高低,确保新萌发的高山栎苗根系每天能接触到空气,以根部保持潮湿为宜;每天早晨或晚上打开遮阳网,确保充足的阳光;
9)培养3个月后,获得高山栎印度块菌菌根。
本实施例的菌根合成率达到97%,制备方法简单、实用、高效,生产成本低,并且不受季节的影响,经济效益显著。
实施例1-4,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所作的其它形式的限定,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技术内容作为启示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权利要求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出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
8. 组培苗的培育包括哪些
组培苗炼苗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外植体,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条件下,培育的完整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即植物无菌培养技术,是在无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和光照、温度等人工条件下,利用植物的根、茎、叶、茎尖、花、果实和原生质体等分离器官,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终形成完整植物的学科。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细胞全能性理论。细胞全能理论的内容是,植物的每个细胞都携带一个完整的基因组,并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完整植物。在适当的条件下,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可以分化和发育成不同的器官,并发育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9. 组培苗的培育包括什么
植物组织培养概念(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概念(狭义)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
10. 组培育苗的优缺点
育苗方法:马蹄起苗、定植技术: 将马蹄苗小心拨起,尽量不损伤植株和根茎。如果秧苗过长,可切去上部茎叶,留基部30~40厘米,并要当天起苗当天种植,选择在阴天或晴天的下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