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花卉种子 >

古代令箭图片大全(古代的箭图片)

更新:2022-11-12 21:34归类:花卉种子人气:86

1. 古代的箭图片

三眼铳

原始的火焰喷射器–猛火油柜

猛火油,即石油,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曾经记述过中国西北地区开发使用石油的先例。北周年间(578-579)中国即开始利用石油的燃烧性能作为武器使用,宋代,更产生了火药和石油相结合的喷射燃烧兵器–猛火油柜。

猛火油柜,由下方装有石油的油柜与上方类似大型注射器的喷管组成,使用时向后拉动喷管尾部的拉拴,使石油被吸入喷管,在喷管口放置少量火药点燃,向前推动喷管的拉拴,使管中石油向前喷出,并在出口处被点燃。宋军用它防守城池,来焚烧敌军的攻城器械。但这种武器也有缺点,容易出事故不说,石油的贮存,笨重的箱体难以机动都是问题。

金庸先生写《鹿鼎记》,其中有韦爵爷用“白龙水炮”攻击雅克萨城,倒是和猛火油柜异曲同工。

3、多管火箭炮:一窝蜂

这是古代的喀秋莎火箭炮,一具发射器中带有多发火箭弹。这种武器曾经在军事博物馆有展出。

明代《武备志》对一窝蜂有较详细地介绍,当时的规格有多种,从3连发的神机箭,到100连发的百虎齐奔,都属于这个范畴。射程300米,连发火箭弥补了普通火箭弹道不稳定的弱点。

对人杀伤地雷

这应该是最早期的地雷了,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起源于燕王扫北之战,当时建文帝的部队在白沟使用地雷(当然不是炸假冒伪劣商品的仓库喽),给后来的永乐皇帝军队带来重大伤害。使用的原理是将导火索放入打通的竹竿,必要是点燃导火索,引爆地雷。

非触发水雷:水底龙王炮

单兵手榴弹:震天雷

古代的手榴弹,名为震天雷,内有称为“火老鼠”的钩型铁片若干,用于加强杀伤力,这和美军手榴弹内放钢珠一个原理,这种不符合“武道”的残忍家伙,大概当时也被当作恐怖主义分子的武器吧

毒气弹:霹雳炮毒火球

应该是最早的化学武器了,这个出现的比明朝早多了,采石之战的时候是宋军重要武器,内部除了火药外,还有巴豆,狼毒,石灰,沥青,砒霜等物,爆炸时产生毒烟,中者口鼻流血,不亚于沙林氏毒气阿

乐游原

2007-2-24 19:38

10、宋代“西川唐家”献给朝廷的毒火球,谁要以为西川唐家只是一个传说,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乐游原

2007-2-24 19:39

11、杀伤燃烧弹:万人敌

大型爆炸燃烧武器,重40公斤,外皮为泥制,重量40公斤,产生于明末,用于守城,为了安全搬运一般带有木框箱,可以算是早期的烧夷弹。

李自成攻开封的时候,曾经通过地道突入曹门心字楼下方,守军即采用投掷万人敌的办法消灭了突入的部队。

沦为礼炮的三眼铳

三眼铳,是明军重要的单兵火药武器,原因是它可以连续释放,构成密集火力,有利于压制行动迅速的骑兵。可能对历史熟悉的朋友能够想到,崇祯在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时候出宫而走,手中提的兵器就是三眼铳。[

但是三眼铳的缺点也很致命,由于构造的问题,瞄准很不容易,近代还有用三眼铳充当狩猎武器的,但山东猎人的评价是“三眼铳打兔子,没Diao准”,更多的时候,三眼铳成了稀释和出殡时后的礼炮。

多级火箭:火龙出水

明代《武备志》记载的多级火箭(就是杨利伟上天的长城火箭的祖宗),用纸糊筒外绑第一级火箭,龙口内有第二级火箭,射出后加大射程击中敌方船舰,用于水上攻击,射程可以达到1.5公里。但是因为制造复杂,这个距离上瞄准困难,基本没有实用。

乐古式后膛榴弹炮:佛朗机

明代正德年间利用欧洲技术制造的大型后装火炮,使用带炮弹壳的开花炮弹![

1537年装备达到3800门,带有准星和照门。有效射程500米,45度仰角发射的时候射程1公里。大型者炮身250厘米,中型者156厘米,小型者93厘米,子炮(炮弹)从后方装入,发射间隔短,发射散弹时一发炮弹带有500发子弹,可以封锁60米宽的正面,威力惊人。

因为后膛装弹对铸造技术要求较高,清代渐渐淘汰,让位于比较简单的前装武器

乐游原

2007-2-24 19:40

15、单发步枪:火铳

明代制式的早期轻型火器,铸造精良,设计精巧,和元朝的火铳比较,所需火药大大减少。明代作为标准武器,曾生产达九万余,1449年的北京保卫战广泛使用。长43。5厘米,口井3厘米,2人一组发射,一人负责支架和瞄准,一人负责点火射击,射程180米。[

相当于今天的步枪吧,最早的制式。这个东西,戚继光时代被鸟枪取代

远程重炮:红夷大炮

号称将军炮,明末引进西方技术制造,带有炮耳和瞄准具,可以调节射程,炮身寿命长,大型者重1.6吨,射程可以达到1.9公里!应该是这一类武器的极限了

铸造时通过增加箍来防止炸膛的明代大将军炮

1626年袁崇焕使用这种火炮打败后金,取得了宁远之战的胜利,努尔哈赤也被击伤,后返回因伤势加重逝世。清朝一直得不到这种武器,直到崇祯杀了袁崇焕,边军军心涣散,才有人带炮投敌

半自动步枪:十眼铳

明代试验性连发武器,10节铜质炮身,口径10厘米,每节一发,可以十次发射,因为射程短,不安全,被后来的拐子铳代替。

连发手枪:拐子铳

带有曲柄的连发火绳枪,长37.5厘米,使用类似佛朗机的装填方式,可以连续三发,射程150米,明朝称为“万胜佛朗机”,在抗日援朝中使用比较多。

多管转膛炮:迅雷铳

单兵多管火器,明代赵士珍发明,参考了土耳其的类似火器,最大的可以达到18管,使用火绳或者燧石击发,加上外罩后状如琵琶。发射完毕后可以作为冷兵器使用

使用迅雷铳的明朝士兵,长187厘米,重2.5公斤,易于携带使用,明军经常列队跪射,火力没有间断。在朝鲜,日本的火枪队是无法正面对抗这样的明军的。

大口径左轮枪:五雷神机

这真是世界最早的左轮枪了,戚继光在北方战线防卫蒙古军队的发明,有三眼,五眼,七眼各种规格,一般使用时二人一组射击,一人支架,转动枪管,一人瞄准射击。射程180米。[

看到这玩意儿真不知道咱们祖宗还能搞出什么怪东西了

最早的迫击炮:虎蹲炮

戚继光军中最常用的火器,这种轻便的火炮跑管薄,射程不远,适用于山地作战,机动灵活,由于前装,可以大仰角发射和大量装备下层部队而与今天的迫击炮有异曲同工的用处。[

新式步枪:鸟枪

其实并非打鸟之用,而是表示即便轻捷如鸟也难以逃脱,已经接近现代步枪,是和倭寇交战中缴获倭寇火枪,随后改进仿制的,戚继光的步兵,已经40%装备了这种枪。但是到了清朝,清军对火器带有某种抵触情绪,到鸦片战争,使用鸟枪的中国军队,反而降到了20%。也有一说,称之为“鸟枪”并不是因为用来打鸟或连飞鸟也无法逃脱,而是因为其枪机衔着火绳落下点燃发火池中的火药的动作犹如小鸟啄食。[

射程150米,雨天不能使用

战防炮:抬枪

大家相信么?这个居然是明朝的东西。这是大型鸟枪,明代《天工开物》最早记载其图片,带有三角支架和旋转装置,长3米,重12公斤,有效射程200米,外号“九头鸟”,威力强劲,即便当时的战车也无法抵挡。

可惜发展比较慢,直到清朝末年,湘军中装备抬枪,不过25%而已。

带助推火箭的滑翔炸弹:神火飞鸦

2. 古代箭矢图片

古代火箭箭头上的燃烧物不是涂上去的,而是裹上去的,就是把浸泡了动植物脂肪的麻缠裹到箭头上,在箭矢的发射过程中火箭箭头上的外焰也是不燃烧的,但过一会儿它就会再燃烧起来,因为脂肪的燃点较低,可借助原来燃烧产生的内部温度自燃。

电影里吧火箭射到燃烧物上马上就燃起熊熊大火只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事实上需要过一段时间大火才会燃烧起来,就像我们把一块燃烧着但不带明火的木柴放到干草堆里一样。

3. 古代的箭图片欣赏

1.用弓发射到远处的兵器:弓~。~镞。~头。~在弦上(喻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做或话已经到了不得不说的地步)。

2.箭能射到的距离:一~之遥。~步。

3.形容急切、迅速:归心似~。

4(形声。从竹,前声。本义:竹名。箭竹)

5同本义 [China-cane]

箭,矢竹也。——《说文》

其利金锡竹箭。——《周礼·职方氏》

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尔雅·释地》

如竹箭之有筠也。——《礼记·礼器》

箭筹八十。——《仪礼·乡射礼记》

又如:箭笋(箭竹嫩笋);箭茁(笋芽);箭萌(小笋);箭筠子竹(一种竹棍子);箭笄(竹制的簪子)

搭在弓弩上发射的竹制武器 [arrow]

自关而东谓之矢,关西曰箭。——《方言九》

吾奈无箭何?——《韩非子·十过》

急湍甚箭。——吴均《与朱元思书》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船往如箭。——《资治通鉴》

6又如:箭羽(箭上的羽毛);箭衣(古代弓箭手穿的衣服。后来成为一种长礼服);箭壶(盛箭的囊袋);箭袖(又名马蹄袖。一种便于射箭的袖口,上面较长可以盖住手,下面较短)

7古代置计时器漏壶下用以指示时刻之物 [handle of water clock]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处士家》

8又如:箭水(漏壶的水);箭刻(箭漏的刻度);箭漏(古代计时器。漏壶);箭滴(漏箭随水浮沉,不断移动。滴:漏壶滴水)

4. 箭图片 古代

装箭器具,亦作箭袋或箭壶。

5. 古代箭的样子

字源演变过程

“箭”,初见于金文中,会意字。本义是制箭之竹。引申为竹制的矢。后来又在《说文》中发现,“箭”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箭”的字源演变图如下:

箭的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拼音

jiàn

名词

竹名。箭竹

China-cane

箭笋、箭茁

箭筹八十。——《仪礼·乡射礼记》

搭在弓弩上发射的竹制武器

arrow

箭羽、箭衣

船往如箭。——《资治通鉴》

古代置计时器漏壶下用以指示时刻之物

handle of water clock

箭水、箭刻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处士家》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广韵】【集韵】【韵会】子贱切,音饯。【说文】矢也。【扬子·方言】自关而东曰矢,江、淮曰,关西曰箭。【释名】箭,进也。

又竹之小者曰箭。【周礼·夏官】东南曰扬州,其利金锡竹箭。【注】箭,筱也。

【史记·夏本纪】震泽致定,竹箭旣布。【竹谱】箭竹,高者不过一丈,节闲三尺,坚劲,中矢。江南诸山皆有之,会稽所生最精好。

又漏箭。【周礼·挈壷氏注】主定漏刻,先王分十二时于一昼一夜,闲以漏箭,准十二时为百刻,分昼夜而定长短,故立此官掌之。

又博箸也。【博雅】博箸谓之箭。

又【华山记】箭括峰上有穴,裁见天日,攀缘自穴中而上,有至绝顶者。

又赤箭,药名。【韩愈·进学解】赤箭靑芝。

又【广东新语】箭猪卽封豕,初本泡鱼,化为豕,毫在项脊闲,尺许如箸,白本黑端,人逐之则激毫以射。【集韵】或作翦。

说文解字

矢也。从竹前声。子贱切[1]。

说文解字注

(箭)矢竹也。各本无竹。依艺文类聚补。矢竹者可以为矢之竹也。周礼及释地注皆曰。箭、筱也。方言。箭、自关而东谓之矢。

江淮之闲谓之鍭。关西曰箭。郭云。箭者、竹名。因以为号。按今天下语言皆谓矢为箭。从竹。

前声。子贱切。古音在十一部。周礼故书箭为晋。杜云。晋当为箭。按吴越春秋。晋竹十廋。晋竹卽箭竹。假借字也。

6. 古代弓箭箭头图片

弓也叫弓箭,是中国古代一种威力非常大并且射程非常远的远程兵器。在我国古代,弓也被称作弓箭,分为弓和箭两个部分。弓是由非常有弹性的弓臂和比较有韧性的弓弦组成的,而箭则包括箭头,箭杆和箭羽。古时候军队和猎人都将弓作为最重要的一点武器。在我国古代也有很多关于弓的传说,还有非常著名的十大名工,龙舌弓,万石弓,游子弓,神臂弓,灵宝弓,正天弓,轩辕弓,落日弓,霸王弓,射雕弯弓。

7. 古代的箭图片大全大图

不是象形字,是形声字。

箭 jiàn 

〈名〉

(1) (形声。从竹,前声。本义:竹名。箭竹)

(2) 同本义 [China-cane]

箭,矢竹也。——《说文》

其利金锡竹箭。——《周礼·职方氏》

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尔雅·释地》

如竹箭之有筠也。——《礼记·礼器》

箭筹八十。——《仪礼·乡射礼记》

(3) 又如:箭笋(箭竹嫩笋);箭茁(笋芽);箭萌(小笋);箭筠子竹(一种竹棍子);箭笄(竹制的簪子)

(4) 搭在弓弩上发射的竹制武器 [arrow]

自关而东谓之矢,关西曰箭。——《方言九》

吾奈无箭何?——《韩非子·十过》

急湍甚箭。——吴均《与朱元思书》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船往如箭。——《资治通鉴》

(5) 又如:箭羽(箭上的羽毛);箭衣(古代弓箭手穿的衣服。后来成为一种长礼服);箭壶(盛箭的囊袋);箭袖(又名马蹄袖。一种便于射箭的袖口,上面较长可以盖住手,下面较短)

(6) 古代置计时器漏壶下用以指示时刻之物 [handle of water clock]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处士家》

(7) 又如:箭水(漏壶的水);箭刻(箭漏的刻度);箭漏(古代计时器。漏壶);箭滴(漏箭随水浮沉,不断移动。滴:漏壶滴水)

8. 古代射箭的图片

十字架 耶稣 小钝刀 凌迟永 弓箭 穿心用 鞭子 竹签 大板 这个比较常见 虎头扎 包拯用的,依据身份还有狗头 龙头。

。绞架 老虎凳 近代革命者比较熟悉 钉子板 魔术也用 油锅 极刑 烹炸 人 五马驷马 分尸的 两个木棒X型交叉压腿 古代朝鲜的 毒药 白绫 上吊用 乱石 伊斯兰教古兰经的手法,针对非法通婚的。附:古代刑法很多刖 宫 膑 腓 劓。。。都是用刀的多。其他还有幽闭,腐刑一些非常奇异的方法,总之死刑和残刑都是很残酷的。

上一篇:凤仙花根图片大全(凤仙花根的形状图片) 下一篇:红掌简单图片(花红掌图片)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