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花卉种子 >

古代花卉著作(中国古代花卉著作)

更新:2022-11-15 20:08归类:花卉种子人气:90

1. 中国古代花卉著作

《花经》是2018年2月由新星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是黄岳渊和黄德邻。

《花经》记载花木栽培科学技术和经验的著作。《花经》并不是诗词散文那一类的书,所以看得人不多。但其中有关紫藤的一段让人大为惊艳,并被常常引用,原文是:紫藤缘木而上,条蔓纤结,与树连理,瞻彼屈曲蜿蜒之伏,有若蛟龙出没于波涛间。仲春开花。

2. 古代著名花卉

《南方草木状》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植物志。为晋代嵇含所撰。公元304年问世。共上、中、下三卷,分草、木、果、竹四大类。书中记载了广东、广西及越南的植物总共80种。其中上卷记载草类植物29种,中卷记载木类植物28种,下卷记载果类植物17种以及竹类6种。同时还有关于生物防治的记载。本书是研究我国古代植物的重要资料。

《花果卉木全芳备祖》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部系统的植物词典。为南宋学者陈景沂所编纂。成书于1256年。全书共58卷,分为果、花卉、草木、农桑、蔬菜和药物等部分。这部书出版后,其它原本都已散失。现存唯一的原本保存在日本宫内厅书陵部。1979年10月,日本宫内厅把这本书的影印件赠送给我国。

最早研究野生食用植物的著作 《救荒本草》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研究野生食用植物的著作。为明代皇帝朱元璋的第5个儿子朱橚所撰。成书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全书分上、下两卷,记载了在灾荒时可利用的野生植物414种,其中出自以前本草的有138种,新增加的276种,分为草类245种,木类80种,米、谷类20种,果类23种,菜类46种。这些植物中不仅有常见的食用植物,还有习惯上不食用,甚至是有毒的植物。朱橚在自己的园圃里栽植了许多植物,不但亲自观察,而且叫画工依照实物逐一绘图,并对植物的产地、形态、性味及其可食部分和食法予以说明。《救荒本草》受到世界植物学家和科学史家的高度赞赏。

《植物名实图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最大的区域性植物志。为清代吴其濬(1789-1847)所编著。本书共分38卷,12大类。谷类2卷、蔬菜4卷、草类24类、果部2卷、木类6卷,共计植物1714种,比《本草纲目》增加了519种。书中对各种植物的形态、颜色、性味、用途及药用价值都加以收录。所附插图极为精美,比以往任何本草都要细致、清楚、形象、生动、逼真。作者亲自去过许多地方考察。尤其是江西、湖南、云南、山西、河南、贵州等省。这些地区过去植物收载很少。

3. 中国古代花卉著作大全

《南方草木状》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植物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地方植物志。问世于304年,中国晋代嵇含编纂。《花果卉木全芳备祖》是世界上最早的植物学辞典,成书于1256年,南宋学者陈景沂所编纂。该书共58卷,分为果、花卉、草木、农桑、蔬菜和药物等几大门类,系统地记录了当时的果蔬花卉。

《救荒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研究野生食用植物的著作。成书于1406年(明永乐四年),明太祖朱元璋之子朱棣所编纂。该书记载了在灾荒时可以利用的野生植物414种。

《生谱》是中国最早关于竹子的专著。成于晋代,戴凯之编纂。该书分两大部分,前一部分简略概述了竹的性状、特点,后一部分则讲述了70余种各异的竹子。

《茶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茶的专著,唐朝陆羽编纂。该书共3卷,分10篇,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中国种茶的历史,详细介绍茶的种植、品种、产地及 生产工具、采制加工、烹饮方法等。

《洛阳牡丹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关于牡丹的专著。成于宋代,欧阳修编纂。该书分为3篇,先是介绍了花色品种,其中甄别了24种牡丹名品的次第;其次专释花名,讲述了各色牡丹品种的来历;最后一篇为风俗记,记述了洛阳人赏花、接花、种花、浇花、养花及医花等不同的内容。

4. 古代花卉书籍

西晋嵇含的《南方草木状》描述了中国81种南方热带、亚热带植物,如茉莉、睡莲、菖蒲、扶桑、紫荆等的产地、形态、花期等。

把环境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对环境的要求以及花香、色素、滋味等作为分类依据。代表了中国古代植物分类的水平。东晋戴凯之的《竹谱》是中国第一部园林植物专著,记载了70多种竹子。出现了栽培菊。南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载了园林植物的一些栽培原理和技术,如嫁接的原理、方法、砧木、接穗选择;催芽技术中浸种和荷花的种皮刻伤等。明代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记述了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关系。清代的综合著作陈淏子的《花镜》记述了繁殖法和栽培法,有插话和盆景等内容,是世界公认的历史专著中最可贵的花卉书。清代汪灏的《广群芳谱》,有花卉产地、形状、品种、栽培以及有关的诗词歌赋等。

5. 中国古代传统花卉

  

1、 杜鹃: 寓意》悲哀 相传,古代有一位蜀国的皇帝杜宇,很爱他的百姓。死后,他的灵魂变为一只杜鹃鸟。每年春季,杜鹃鸟飞来唤醒老百姓“快快布谷! 快快布谷!”嘴巴啼得流出了血,滴滴鲜血洒在地上,染红了漫山的杜鹃花。这就是成语“子规啼血”的来历。  

2、 牡丹: 富贵  

3、 莲: 出污泥而不染。佛家认为是智慧的象征。  

4、 兰: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君子。  

5、 梅花: 越冷越开花 – 坚忍、傲世、有点孤芳自赏。  

6、 桃花: 《诗经》里写桃花“灼灼其华”,喻“喜事、结婚”。桃花运,桃色纠纷,意味男女关系。 人面桃花,表示青春美丽的女性。  

7、 杨花: (即“柳絮”) 水性杨花 – 女性意志不坚。  

8、 紫荆: 象征团结。  

9、 菟丝: 菟丝花 , 依赖。

6. 中国古代园林花卉著作

中国古典园林著作 《园冶》

  《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明末造园家计成著,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祯七年刊行。全书共3卷,附图235幅。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10篇。

  该书首先阐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次而详细地记述了如何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并绘制了两百余幅造墙、铺地、造门窗等的图案。书中既有实践的总结,也有他对园林艺术独创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并有园林建筑的插图二百三十五张。

  《园冶》是计成将园林创作实践总结提高到理论的专著,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为后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同时,《园冶》采用以“骈四骊六”为其特征的骈体文,在文学上也有其一定的地位。

  中国古典园林著作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是2010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3版)》中所划分的五个时期,既分别作总的论述,也着重列举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分析评介,俾便于读者能够借助于具体的、个别的形象来加深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宏观的、整体的理解。一些著名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往往历经百年乃至数百年的一再改建、踵事增华,它们本身的变化即可以折射出中国古典园林在历史的某一阶段上的演进情况。

  前四个时期由于缺乏实物,只能依据文献和极少数遗址情况而或详或略。最后一个时期有大量实物保留下来,因而选择了三十一个例子按园林的三大类型分别集中为三个专节加以介绍。

  中国古典园林著作 《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彭一刚。本书在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改革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并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此外,还联系到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美学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产生这一特点的思想和理论基础。本书则立足于运用建筑构图及近代空间理论的某些基本观点对传统造园手法作系统而深入地分析,这样,将可为从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及园林设计的建筑师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此外,还用适当篇幅来阐述南、北造园风格的差异,将会使读者进一步了解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由于服务对象不同,所处地理、气候及环境条件不同而分别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著作 《风景园林设计》

  《风景园林设计》增订本是应广大读者的要求,结合目前园林业发展的需要,在第1版的基础上增补编撰而成。该版本删节了部分陈旧的内容,补充了一些新的插图和实例,使内容更为精练、丰富和实用。全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园林设计制图、平立面表示、透视和广义鸟瞰图画法、园林设计的基该方法、园林设计要素、设计实例等。全书共有插图约500幅,其中不少为精美的钢笔徒手线条图。本书可供高等院校风景园林及其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也可供园林设计人员以及城市和建筑其他环境设计专业的有关人员参考。

  用最通俗的话来看,风景园林设计就是运用各种造景手段与造景元素,创造宜人环境的的过程!

  教材从基于园林与风景的角度,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理论和现代景观设计风格,以及西方和日本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等等。通过对风景园林设计领域各项要素的展开,对园林设计类型的分析,使读者能够迅速、有效地掌握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各项内容,包括风景园林的造园方法、设计原理,以及园林中水景、山石、建筑、植物、小品、盆景的设计,进入风景园林的设计程序。本书适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及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学习,并可为相关专业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国古典园林著作 《苏州园林》

  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这篇课文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之美的奥秘之门。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 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中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 因地制宜, 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 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7. 中国古代花卉著作有哪些

作者:陈淏子,字扶摇,生平爱好栽花,成书时已77岁。

陈淏子,一名扶播。自号西湖花隐翁。据序文可知,作者明亡之后不愿为官,退守田园,率领家人种植花草并设“文园馆课”,召集生徒,以授课为业。自谓平生无所好,最喜欢书与花,被人称为花痴、书痴,精通花卉栽培。此书完成于77岁高龄之际。

全书六卷,约11万字。有些版本有插图。卷一花历种栽,即栽花月历,依次列出分栽、移植、扦插、接换、压条、下种、收种、浇灌、培壅、整顿十目。卷二课花十八法,即栽培总论。

有辨花性情法、种植位置法、接换神奇法、分栽有时法、扦插易生法、移花转垛法、过贴巧合法、下种及期法、收贮种子法、浇灌得宜法、培壅可否法、治诸虫蠹法、枯树活树法、变花催花法、种盆取景法、养花插瓶法、整顿删科法、花香耐久法,颇具创见,堪称全书之精华。卷三至卷五分别为花木类考、藤蔓类考、花草类考,实际为栽培各论,分述352种花卉、果木、蔬菜、药草的生长习性、产地、形态特征、花期及栽培大略、用途等。卷六附禽兽鳞虫类考,略述45种观赏动物的饲养管理法

上一篇:花卉清单怎么做(花卉清单怎么做的) 下一篇:皇田花卉市场花类(古田花卉市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