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水生花卉 >

日本盆栽养护书籍(日本园林书籍)

更新:2022-11-19 08:36归类:水生花卉人气:92

1. 日本园林书籍

计成

  计成,字无否,号否道人。生于万历十年(1582年),卒年不详。原籍松陵(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

  计成虽不是出自名门望族,但少年时期家境尚可,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倾心艺术,擅长书画,优游于经史子集之间,于诗词绘画有相当素养。

  最爱关仝和荆浩的云山烟水、气势雄浑的笔意,作画时常常师法他们。

  少年时代的计成,就以擅画而闻名乡里。时人评价他的诗如“秋兰吐芳,意莹调逸”,但诗作已散佚。

  他骨子里对新鲜奇特的东西很有兴趣,年轻时,离开了家乡吴江松陵,游历天南海北的名山大川,丰富了创作思想,并立志开创立体的山水艺术。

  中年时,返回家乡,最终定居镇江,因为镇江四面环山,风景优美,正是计成理想中的居住地。

  此后,长期从事造园,不仅是兴趣所致,在明代,富贾达官喜爱造园,计成与他们打交道,也是凭造园技艺谋生。

  计成故居

  家庭成员中,妻子未见诸文字,他较晚得子,膝下至少有两个儿子,名曰长生、长吉。53岁完成《园冶》时,两个儿子不足10岁。

  中年以后家境衰落,他本人也不顺利,正如其自云“历尽风尘”,一生艰辛坎坷。

  明代著名造园艺术家

  明天启元年(1621),定居镇江,在一次参观堆假山作业中,提出了应按真山形态堆垛假山的主张,并动手完成了这座假山石壁工程。

  作品形象佳妙,宛若真山,于是名闻遐迩。这是计成在中年成为一名出色造园师的开始。

  明天启三年至四年(1623年-1624年),应常州吴玄聘请,为其营造了一处私家园林。那是吴公在城东得到的一块地基,原是元朝温相的旧园,面积仅有十五亩。吴公要求用其中十亩来建住宅,余下的五亩造园。

image.png

  吴公说:可以仿效司马温公独乐园的遗制。接下来,计成对于他“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造园原则的第一次实践。

  他观察了园基情况,发现地势很高,探究附近的水源,发现很深,还有乔木高耸于云霄,虬枝低垂于地面。

  于是计成对吴公说:“根据这里的地理环境来看,造园时不仅要叠石使部分地方变高,还应该挖土使洼地更深,让所有的乔木都错落分布于山腰,在部分外露的屈曲盘驳的树根间隙镶嵌石头,这样就有山水画的意境了;再沿着池边的山上构筑亭台,使高低错落的亭台倒映于水面,再加上回环的洞壑和飞渡的长廊,其境界之美将出乎人的意料。”

image.png

  计成营造了一处精巧的人间仙境,名为“东第园”,吴公很高兴:“从进园到出园,虽然只有四百步,但我自以为江南胜景尽收于我们眼底了!”计成,从此名声大振。

  之后,仪征县(今江苏仪征)汪士衡邀请计成为他主持建造寤园,在扬州为郑元勋改建的影园等。

  影园

  后经安徽太平府又鞍山名士曹无甫提议用文字、图样把造园的方法记述下来,以传后世。于是,计成于崇祯四年(1631),他根据丰富的实践经验整理了修建吴氏园和汪氏园的部分图纸。

  崇祯七年(1634年)计成写成中国最早和最系统的造园著作——《园冶》,被誉为世界造园学最早的名著。该书不但影响我国,而且东渡传播到日本及西欧,成为造园学的经典著作。

  《园冶》

  《园冶》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专著,全书共三卷,分为兴造论、园说、相地、立基、屋宇、装拆、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和借景等十二个篇章。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是计成在《园冶》中对造园艺术的精妙总结,道出了造园的真谛。

  中国园林追求惬意,自然,以人为本,天然美是美的最高境界,园林这一小小的壶中天地,最大程度上让它师法自然,接近自然天成的样子。

  中国古典园林以山水为基础,以植被作为装点,利用山、水、植物的素材,加上人为的巧妙加工,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特点,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

  《园冶》并不是从理论视角来写作的,它是实用性很强的课本。读过《园冶》,站在一座园林的亭台楼阁之间,你才知道怎么去看,如何发现层层叠叠的美。

  《园冶》中计成描绘出一幅幅园居图,比如站在楼阁上,看平远的山景;遥望紫气青霞,有鹤声传来枕上;城墙斜起在远空,长桥横跨在水面;养一只鹿,携鹿同游,养一池鱼,闲来垂钓。

  计成不止一次在《园冶》中提到造园师地位的重要性,他认为,造园师在园林艺术的成就里起到九成作用,而工匠则只占十分之一。

  一个造园师胸中的丘壑与诗情一点都不比一个画师差,画家可以让山水小景出现在纸上,而造园师可以亲手去让那些山水变成现实。

  《园冶》一书,早就在日本很受欢迎,甚至成为教科书,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营造学社创办人朱启钤先生在日本搜罗到《园冶》抄本。

  后来将它整理、刊行,《园冶》才重新回到国内。计成这个千古一流的造园师,以及他的造园艺术,才终于被人们欣赏与记住。

2. 日本的园林

日本园林以其清纯、自然、小巧的风格闻名于世。它有别于中国园林“人工之中见自然”,而是“自然之中见人工”。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在表现自然时,日本园林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从而使日本园林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

3. 日本园林的书籍

中国古典园林著作 《园冶》

  《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明末造园家计成著,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祯七年刊行。全书共3卷,附图235幅。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10篇。

  该书首先阐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次而详细地记述了如何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并绘制了两百余幅造墙、铺地、造门窗等的图案。书中既有实践的总结,也有他对园林艺术独创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并有园林建筑的插图二百三十五张。

  《园冶》是计成将园林创作实践总结提高到理论的专著,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为后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同时,《园冶》采用以“骈四骊六”为其特征的骈体文,在文学上也有其一定的地位。

  中国古典园林著作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是2010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3版)》中所划分的五个时期,既分别作总的论述,也着重列举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分析评介,俾便于读者能够借助于具体的、个别的形象来加深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宏观的、整体的理解。一些著名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往往历经百年乃至数百年的一再改建、踵事增华,它们本身的变化即可以折射出中国古典园林在历史的某一阶段上的演进情况。

  前四个时期由于缺乏实物,只能依据文献和极少数遗址情况而或详或略。最后一个时期有大量实物保留下来,因而选择了三十一个例子按园林的三大类型分别集中为三个专节加以介绍。

  中国古典园林著作 《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彭一刚。本书在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改革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并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此外,还联系到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美学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产生这一特点的思想和理论基础。本书则立足于运用建筑构图及近代空间理论的某些基本观点对传统造园手法作系统而深入地分析,这样,将可为从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及园林设计的建筑师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此外,还用适当篇幅来阐述南、北造园风格的差异,将会使读者进一步了解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由于服务对象不同,所处地理、气候及环境条件不同而分别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著作 《风景园林设计》

  《风景园林设计》增订本是应广大读者的要求,结合目前园林业发展的需要,在第1版的基础上增补编撰而成。该版本删节了部分陈旧的内容,补充了一些新的插图和实例,使内容更为精练、丰富和实用。全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园林设计制图、平立面表示、透视和广义鸟瞰图画法、园林设计的基该方法、园林设计要素、设计实例等。全书共有插图约500幅,其中不少为精美的钢笔徒手线条图。本书可供高等院校风景园林及其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也可供园林设计人员以及城市和建筑其他环境设计专业的有关人员参考。

  用最通俗的话来看,风景园林设计就是运用各种造景手段与造景元素,创造宜人环境的的过程!

  教材从基于园林与风景的角度,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理论和现代景观设计风格,以及西方和日本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等等。通过对风景园林设计领域各项要素的展开,对园林设计类型的分析,使读者能够迅速、有效地掌握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各项内容,包括风景园林的造园方法、设计原理,以及园林中水景、山石、建筑、植物、小品、盆景的设计,进入风景园林的设计程序。本书适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及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学习,并可为相关专业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国古典园林著作 《苏州园林》

  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这篇课文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之美的奥秘之门。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 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中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 因地制宜, 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 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4. 日本园艺书籍

虽然都属于仙人掌类植物,但还是有区别的。

水仙晴郎,它有很强的耐旱性,所以长期不浇水也能养得活。另外它比较喜光,可以放在向阳处,不需要给它遮阴。

桃太郎是仙人掌科鹿角柱(虾)属的一种多肉植物,[1]由日本园艺家北堀修一在1990年培育成功。这个品种是鬼见城(绯虾的变种,基本无刺或密布短刺)与美花角经过杂交后选择的品种。[2]花有三种颜色,直径超过5cm。桃太郎属于非常成功的杂交品种,刺座比鬼见城更为光滑,是仙人掌中罕见的无刺品种,花的颜色也更加绚丽多彩。

5.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书籍

1、《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这本书很通俗易懂,极适合初学者,同时它特别特别经典,是每个园林人必读的书!里面的插图也适合拿来联系手绘。

2、《设计结合自然》麦克。哈格这本书也是园林人必读的经典之一。尤其是在如今生态主义愈加兴盛的时候,应该好好读读这本书,毕竟园林不仅是与人相关的事,也是与动植物,与整个生态系统息息相关的事。

3、《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与理论》王向荣。林箐是西方园林近现代发展史的一个综述与过程解析,营养特别丰富,研究好了这本书,你就不怕做不好设计了。

4、《像建筑师一样思考》 豪·鲍克斯 目前的园林在国内不是一个独立学科,而是隶属于建筑学的子学科,园林与建筑在实际工程项目中也是一个互相合作,血肉相连的东西,做园林景观的人需要吸收一部分建筑师的思维方法,一方面有益于我们的设计,另一方面可以与建筑师在实际项目中更好的交流沟通,这是很重要的。暂时就这些吧,书不在多,而在于你能从中得到多少东西,并变成你自己的。

6. 日本园林书籍有哪些

首先,中日两国园林按类型所属,都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宗教园林。中国偏重于皇家和私家园林,宗教园林最弱;而日本偏重于寺院和私家园林。

第二,从布局形式看,中日两国园林都是自然山水园。但中国园林偏重山性,而日本园林偏向水性。

第三,从园林的构成要素和布局特点来看,中国园林的园林建筑较多密度较大,体量较大,装饰多而华丽,表明人力的伟大;日本园林的园林建筑较少,密度较低,表明人力的弱小。

第四,从园林意境看,中国园林“崇文”,而日本园林“尚武”。

最后,从游览方式看,中日两国园林都有动观和静观。中国园林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日本真山水园以动观为主,枯山水园林和茶庭则以静观为主,三者结合的园林则动静结合。

7. 日本园林书籍推荐

从汉代起,日本文化就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8世经奈良时期,日本开始大量吸收中盛唐文化。日本园林由于深受中国园林尤其是唐宋山水园的影响。

8. 日本盆栽书籍

1,盆栽日本海棠用腐叶土5份、田土3份、沙2份配成培养土,以酸性和中性土为好,春季植栽。

2,7月上旬把盆栽的日本海棠花树移到避雨的阴凉处进行降温,减少光照,控制浇水。

3,8月至9月花芽形成,此时温度较高,忌大水大肥,应见干见湿。

4,这样经过35-45天的休眠期,再将植株置于全光照下,浇透水、加施液肥,使之苏醒萌发新芽,再经过5-7天,就能见到鲜艳夺目的日本海棠花。

0

上一篇:盆栽植物延长花期(花期长易种植的花卉) 下一篇:室内盆栽尺寸(室内盆栽高度)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