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水生花卉 >

盆景艺术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种园林艺术(盆景艺术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种园林艺术对吗)

更新:2022-11-24 02:41归类:水生花卉人气:53

1. 盆景艺术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种园林艺术对吗

所谓盆景,是在我国盆栽、石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树、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

盆景作为我国传统的艺术珍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以植物、山石、土壤、水体等为素材,经过技术加工和艺术处理,在咫尺盆盎之中集中地再现了大自然的优美景色,达到“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因而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丛山数百里,尽在小盆中”,小小盆内,虽仅山石几块,树木几株,由于布局得体,配置得宜,却能以少胜多,以简胜繁,通过对大自然景物的凝练、概括,神形兼备地再现大自然的风貌,并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 在丘壑林泉中洋溢着诗情画意,从而达到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艺术效果。

盆景起源于中国,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是富有自然情趣的东方艺术精品之一,也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园林艺术之一。

2. 体现了盆景艺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1、一个树桩断头,留出一个芽头,待长到长20厘米左右时开始做弯

2 、将主干做成两弯或两弯半造型,要旋转着做弯,以显出立体感

3 、然后给侧枝做弯,长在左边的往左边做,长在右边的向右边做,长在后边的向后做,长在前边的向左或向右做。一样做成两弯或两弯半。侧枝的弯度要顺着主干的弯度走,变化之中求统一

4、 过渡已经比较协调了

5、 单枝封顶,单枝成景

6、 长满叶片,单枝封顶

一、何谓单枝封顶、单枝成景

单枝封顶:

利用树木的顶端优势原理,在准备做顶的主干上选取一个枝条做弯,待侧芽长至木质化时,左侧芽条向左做,右侧芽条向右做,后侧芽条向下做,再向左或向右做弯,留作后伸枝。正面枝也是向下做弯,再调向左右,封顶后控制长势,只增加枝条密度,不再增加高度。单枝封顶的技法跟平常树不同的效果是单枝也独立形成了一棵小盆景。

单枝成景:

顾名思义,在一棵成型的盆景上任意截取任何一个枝条,都能独立成为一棵小盆景。

二、单枝封顶、单枝成景的理论基础

1.师法自然。

盆景创作应遵循“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回归自然”的法则。我潜心研究盆景创作技法,遍访名山大川,对不同地域各种树木侧条顶枝生长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提炼、总结,博采众长,吸收古人画论中的枝条和顶部处理等方面的精华,并在盆景制作中加以实践。

2.地域条件及植物生理学原理。

我们北方生长期短,不像岭南可以采用蓄枝截干法培育盆景。我结合我们这里的气候特点,充分利用植物生理学中顶端优势和树木生长的相关性原理,采用扎剪结合的办法来实现单枝封顶、单枝成景。首先结合树形在合适位置选留枝条,做第一次蟠扎,这是一级枝条。一级枝定型后采用同样方法蟠扎二级枝、三级枝。通过蟠扎,使枝条呈现S形弯曲,逐步修剪出硬的转角,最后渐渐修剪成鹿角枝、鸡爪枝,体现成型盆景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

三、单枝封顶、单枝成景的美学价值

单枝封顶、单枝成景具有自然的神韵和工笔与写意画的效果。细看那一枝成景的具体形态,或刚或柔、或曲或直、姿态万千,变化无穷,各个枝的走势交代清楚,变化中求统一,层次中有层次,留白艺术运用巧妙,达到“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的艺术境界。现在有些盆景枝条修剪成片,顶部许多枝条聚集在一起,看起来没有感觉,看不到枝的走势和干的骨架,各枝条趋势交代不清,如同一个锅盖放在树顶上,缺少美感。

四、单枝封顶、单枝成景的创作实践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个性是艺术的灵魂。盆景创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单枝封顶、单枝成景理论必须通过一盆盆鲜活的盆景表现出来。经过多次反复才能提高和升华,以期达到新的高度。

3. 中国的盆景艺术分为

盆景造型有临危不惧、龙探海、金钩倒挂、清溪挖月、生死搏斗、清泉饮马、双裘浴日、窥谷探涧、谷中吊松等。

其中龙探海,属悬形。植物的茎干下垂后,它会向后升起,然后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扭曲和延伸。比如龙起飞了,非常漂亮。

盆景造型讲究的是一种意境的美感,不同的植物适合的造型不同,但一般都逃不过这十五种,能做到情景交融是盆景艺术追求神韵的最高境界。

4. 盆景艺术与雕塑艺术,园林艺术,绘画艺术相比有何特点?

形式是指事物和现象的内容要素的组织构造和外在形式。

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并举,指的是艺术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外在的表现形态以及种种艺术手段的总和。一是内形式,即内容的内部结构和联系; 二是外形式,即由艺术形象所借以传达的物质手段所构成的外在形态。在任何艺术作品中,内形式与外形式是结合在一起的,只有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艺术作品的内容才能够得到表现。艺术形式具有意味性、民族性、时代性、变异性等特点。构成艺术形式的要素有:结构、体裁、艺术语言、表现手法等。由于艺术形式分类的原则和角度不同,大致可以分为: 第一种:以艺术形象存在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区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空间艺术:建筑、雕塑、绘画;时空艺术:戏剧、影视、舞蹈。第二种:以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为依据,可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听觉艺术:音乐;视觉艺术:建筑、雕塑、绘画、书法,盆景,餐饮;视听艺术:戏剧、影视。第三种:以艺术作品的内容特征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书法;再现艺术:绘画、雕塑、戏剧、电影。第四种: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作品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静态艺术: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

5. 盆景艺术的特点有哪些

盆景的特点

  第一,盆景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造园是把自然景物缩小在一定的范围内,而盆景是把景物缩小于咫尺盆中,可以说是微观造园。

  第二,盆景是“活的艺术品”。树木花草作为盆景造型的主要材料,具有生长发育的生命特征,决定了它在制作加工上的连续性,艺术欣赏的可变性。

  第三,盆景形式的多样性。现代盆景艺术,正向着多元化发展,例如树种和盆景类型的不断增加、盆景的地方风格的不断涌现等。

  第四,盆景艺术的个性:由于盆景作者的生活阅历、思想性格、艺术才能及文化素养的不同,其作品往往会出现与众不同的个性,即所谓的“个人风格”。追求个性,推动了盆景艺术的不断创新发展。

  第五,盆景艺术上的自然性:人类来自大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类的本性。虽然盆景是一种艺术,离不开人的创造,但是更多人希望盆景的自然,特别是在造型上的自然。

  第六,盆景创作的艺术性。这是创作盆景的基本要求。盆景造型要具有艺术美,而内涵意境更要深远,使人们在欣赏的时候,不仅看到了景,而且通过景激发出感情,因景而产生联想,从而领略到景外的意境。

  盆景的分类

  盆景

  盆景一般分为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两大类。前者以树木为主要材料,又可分为观枝、观叶、观果和观花4类;后者较多地应用山石、水、土作材料,以水为主的为水盆景,以土、 石为主的为旱盆景,水、土兼有的为水旱盆景。

  盆景的规格:树桩盆景按树桩高矮(其中悬崖式按枝干伸展长度),山水盆景按盆的长度,分为特大型(150厘米以上)、大型(80~150厘米)、中型(40~80厘米)、小型(10~40厘米)和微型(10厘米以下)5种。

  树桩盆景

  多选用枝叶细小、盆栽易成活、生长缓慢、寿命长、根干奇特的树种,兼有艳丽花果者尤佳。现已被用作树桩景树的约有160种,除通过人工繁殖外,常从山林野地掘取经多年樵砍后留下的老干树桩培养。树桩盆景千姿百态,可归纳为直干、斜干、曲干、卧干、悬崖、枯干、连根、附石、丛林等形式。培养土以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又能保肥的为最佳。盆景的制作有以修剪为主的整形法和用金属丝或棕丝扎缚枝干弯曲成一定形状、再经逐年细致修剪成型等方法,并有不同的地方风格。

  树桩盆景成型后须精心养护。其中,修剪是促进或控制树桩生长,使之保持一定姿态的重要措施。凡枝叶成片,层次分明的树桩,要经常疏剪或短截,以控制扰乱姿形的枝条。松类可摘去全部或部分主芽,使梢变短。阔叶树类的修剪,因树种及开花结实习性而有不同。施肥不宜过多,但需勤施,以保持植株叶茂花繁,健壮而不徒长。花、果树桩需肥较大,且须增施磷、钾肥。浇水量依气候、树种、物候期及盆的质地不同而异,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度。对产自高山的松柏、杜鹃等还需经常行叶面喷水。视盆景规格大小隔1~5年换盆一次。换盆时须除去部分旧土,剪去周围及底部的一些老根,加入新培养土,重新种植。此外,还须采取防治病虫害和防寒、遮荫等养护措施 。

  山水盆景

  须事先选定主题,并精心设计,根据主题选石、加工,也可因石制宜,随类敷采。山石材料有松石(石质松软)和硬石(石质坚硬)两类。松质石料可用特制的锤在石上琢出沟壑、洞穴、峰峦、岗岭;硬质石料则用切割、锯、截等法达到去芜存精的目的,不足之处可通过拼接胶合来弥补。在石上留有种植穴,便于栽植草木。盆中景物布局须主次分明,层次丰富,有变化而不杂乱。同一盆中宜石种相同,石色相近,纹理相顺。同时运用近大远小、低大高小、近实远虚的透视原理,配以大小相宜的草木、亭桥、鸟兽、人物等,用浅盆衬托,达到小中见大、咫尺千里的艺术效果。

  盆景的造型章法

  章法原是指写文章所运用的起承转合的手法,尔后演绎为书画金石的结构布局。在中国盆景中章法用来处理结构之间的照顾,呼应,曲直,疏密,聚散,形势,刚柔,巧拙,粗细,轻重,增减,反复,争让,穿插,掩映,离合,变形,写实与留白,光洁与残损等关系。

  将之分为大章法和小章法来说。在中国盆景艺术的应用中,“大章法”可以说是整个作品的“布白”,为什么这里不用围棋中“布局”这个词,而用书画中“布白”的说法呢?我们常说“盆景是立体的画”。盎尺之盆,竟尺之树,可藏天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盆景一道是古文人遣兴的小玩意,可小玩意有大文章。老子云:不出户牖而知天下。古盆景一道就是天人合一之道。一盆之景,以抒胸臆。这盎尺之盆就是画纸,竟尺之树就是笔墨。古人论画有“计白当黑”的说法,这树是笔墨,盆中虚空处就是留白。如何处理这笔墨和留白的关系当然应该叫做“布白”。

  中国盆景中树与盆的关系;树的栽植位置;配盆配几的大小,色泽,式样,质地;铺苔,置石,缀草,安放摆件等属于“大章法”的范畴。

  中国盆景中景树的根与杆的关系;杆与枝的关系;枝与枝的关系;枝与叶的关系;整树与花果的关系称作“小章法”。昔董其昌云:“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余见米痴小楷,作《西园雅集图记》,是纨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军《兰亭序》,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中国书画与中国盆景一义相承。

  专论“小章法”,小章法明白了,大章法也就通达了,这两种说法是二而一,一而二的事。

  凡作景树,须大枝与大枝间顾盼呼应(多干树作大枝解),小枝于大枝间随势而安,前枝后枝递相映带,左枝右枝伸缩挪让。如是自能神完气畅,精妙和谐,产生“枝里精生,叶间气润”的效果,有精气尔后神生。

  整树不论布枝大小多少,须一气以贯之。所表现的轻重,虚实,疏密等的关系各得其宜,做到轻中含重,重中寓轻,轻重相衡;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生;疏中知密,密中显疏,疏密相形。如古之名将排兵布阵,首尾相应,奇正相生,进退有法,聚散合度,令行禁止,和谐统一。而又在和谐中生变化,形聚而不塞,势放而不乱。牝牡其相衔,脉络其相注。老子《道德经》所讲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二就是阴阳,所以说“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的关系就是对比而统一。阴阳的理论是中国一切传统学科的奠基理论。也是中国独有的,属于中国盆景造型总的指导理论。在这样的指导理论下做出来的中国盆景无论大小,长短,远近,皆骨肉匀停,生机勃勃,壮不痴肥,瘦不残废。宛若天成,不假人工。

6. 盆景的艺术特点是

岭南派盆景有三种别于其他流派的特点。

第一,创作手法独特,师法自然,突出枝干技巧,整形或构图布局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力求自然美与人工美的有机结合,故岭南盆景被誉为“活的中国画”。

第二,着重景与盆的造型和选择,力求盆与景和谐协调。

第三.善用修剪又不露刀剪痕迹。这种技法是岭南盆景的最大特点,所以人们一般认为,岭南盆景纯粹是用刀剪剪裁而成的。

通过修枝剪叶让植物按照人的意志生长发育,随着时间的流逝,人工剪裁痕迹逐渐消失,各种造型一如天成,巧夺天工。

7. 盆景艺术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种园林艺术对吗对吗

  盆景,是缩小的园林,在园林中起到点缀、充实、丰富园林的作用,达到园中有景、景中有园的效果。  从景观结构来分析,园林是根据一定的自然规律,由各种物质素组成,具有某些功能的空间境域。它是由山、水、植物建筑自然素质和人工素材组成。并反映各个时期一定的民族艺术风格成就。盆景是园林中一部份,是经过艺术处理和园艺技术的加工,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优美的造型风格,成为集中表现大自然优美景色的一种陈设艺术品。它包括植物盆景和山水盆景(微型盆景)。如桂林盆景艺苑,其盆景的布展融于园林之中,充分体现盆景与园林的关系。只要手法巧妙,布局得体,盆景同样也能创造出千崖万壑的场面,把千山万水苍松古柏的大自然风光尽收池之中。从体量特点来探索,园林要比盆景大得多,小到几百平方米,大到几百、几千(万)公顷。造园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再现山水之美,又不落人工斧凿的痕迹。其布局多以小空间的短距离欣赏为主;现代园林追求明朗、大色块、开阔的视觉空间,体现了现代人生活的节奏。而盆景则是自然风景局部的缩影,比造园更集中,更概括,更能反映作者的思想情感。

8. 盆景艺术成熟于我国

 盆池这是目前史料中保存最早的称谓。此名初见于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盆池》绝句组诗。所谓盆池,就是在庭院里掘地为坑,埋盆蓄水作池,或植荷花,游锦鳞,因时因地而异。

继韩愈的《盆池》诗之后,唐人浩虚舟、秦韬玉、皮日休、王建、杜牧,宋人苏东坡、杨万里,元人丁鹤年,明人文征明等均有咏盆池的诗作;五代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也有关于盆他的记载。

盆山盆山犹如假山,盆中敷置河石,营构高山名水,以供玩赏。

盆山一名较早见之于苏轼的《端午遍游诸寺》诗:“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次见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菖蒲》诗:“盆山苍然日在眼,此物一来俱扫迹”。

9. 盆景艺术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种园林艺术对吗为什么

叫“中国唐苑”,位于西安雁塔区唐苑北路

中国唐苑于2010年9月正式开园,占地面积约2000亩,投资6.5亿元,是一座主打盆景艺术的园林式主题公园。同时它也是“西安万亩都市森林生态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盆景艺术起源于唐代,于是便起名“唐苑”;至于为什么加上“中国”两字,大概因为这里地处汉代皇家园林上林苑遗址吧。

10. 简述盆景的艺术特点

《盆景》写于1979年。诗人通过对盆景不幸遭遇的抒写,揭露和批判了封建遗风、专制和独裁。堪称一篇反封建的檄文、一曲自由的颂歌。艺术特点:选材新、开掘深。作者从工艺“盆景”中发现了人类社会的“盆景”。

上一篇:兰花石盆景(兰花石头盆景) 下一篇:金鱼花盆栽图片(金鱼花盆栽图片大全)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