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类植物名称(蕨类植物的简介)
1. 蕨类植物的简介
蕨类分为:
1、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和较原始的维管组织;
2、根为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固定作用;
3、茎为地下茎(根状茎)或地上茎(气生茎),维管系统构成中柱(原生中柱、管状中柱、网状中柱、多环中柱),具有保护作用的毛和鳞片;
4、叶: 小型叶:没有叶隙和叶柄,仅有一条不分枝的叶脉,是原始类型。
大型叶:均有叶隙和叶柄,叶脉多分枝,是进步类型。 孢子叶(能育叶):能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的叶。 营养叶(不育叶):仅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的叶。 同型叶:营养叶与孢子叶不分,既能制造有机物又可产生孢子。 异型叶:同一植物体具2种不同形状和功能的叶。 演化顺序:同型叶→异型叶;小型叶→大型叶
2. 蕨类是什么植物
蕨类植物通常生长在森林、溪沟和田野的阴湿环境里,它们叶子背面长有褐色孢子囊群。蕨类植物是植物中主要的一类,是高等植物中比较低级的一门。蕨类植物有12000多种,常见的如铁线蕨、肾蕨、贯众、银粉背蕨等。
3. 常见蕨类植物及名称
蕨类植物:桫椤、卷柏、鸟巢蕨、肾蕨、波士顿蕨、蝙蝠蕨、鹿角蕨等。
葛藤植物有:蝙蝠葛、三叶木通、五叶木通、那藤、薜荔、铁线莲、龙须藤、紫藤、鸡血藤、油麻藤、崖豆藤、葛藤、南蛇藤、扶芳藤、黄金葛、省藤等。
4. 蕨类植物的简介图片
1.桫椤,树形蕨类,高1~6m,主干高1~3m,胸径10~20cm。叶片三回羽状深裂,长1~3m,生于茎顶,幼叶拳卷。主要分布于东南和西南地区,生于海拔400~ 900m处的山沟潮湿坡地和溪边阳光充足的地方,有时也散生于林缘灌丛中。东南亚和日本南部也有分布。中生代地球上曾广泛分布,现分布区缩小。国家一级保护渐危种。
2.鹿角蕨,多年生附生草本蕨类。叶二型,基生叶贴生于树干上,能育叶3~5次不规则叉裂成鹿角状。中国新发现分布的稀有植物。仅分布于云南西南部的盈江,生于海拔210~ 950m处的热带雨林中,多附生于树干和树枝上。中南半岛也有分布。国家二级保护稀有种。
3.连珠蕨,多年生大型附生蕨类,常附生于大树树干上。根茎短,密被长而细的狭条状淡红棕色鳞片,鳞片边缘有纤毛。叶长50~60cm或更长,无柄,中部深羽状半裂,裂片边缘全缘且增厚,顶部可育,羽片缢缩几呈小珠状。在中国仅分布于台湾。
4.扇蕨,多年生草本蕨类,高达75cm。叶扇形,鸟足状分裂,裂片披针形,中央裂片长10~30cm,两侧渐短,叶背疏生棕色小鳞片,叶柄长30 ~ 45cm。中国特有种。分布于西南地区,生于海拔2000~2700m处的阴湿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或沟谷地段。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
5.蟹爪叶盾蕨,草本蕨类,高20~45cm.根状茎横走,密生暗褐色鳞片。叶片阔卵形,基部二回深羽裂,裂片狭长披针形,宽0.8~ 1.5cm,彼此以狭翅相连。仅分布于贵州、四川,生于山谷溪边和灌木林下阴湿处。
6.截基盾蕨,草本蕨类,高约36cm。根状茎长而横走,粗约2.5mm,有稀疏淡棕色鳞片。叶片长卵状三角形,多少下延,全缘,侧脉明显,侧脉间叶肉呈美观的淡黄绿色宽带状。分布于贵州,广西,云南,生于阴湿处和林下。
7.峨眉耳蕨 ,多年生草本蕨类,高25-35cm。根状茎短,连同叶柄有疏生鳞片。叶三至四回羽状细裂,末回裂狭细并仅有小脉1条。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生于海拔800-1500m处的溪边潮湿岩石或树干上。
5. 蕨类植物的简介怎么写
答:鳞始蕨属介绍如下:鳞始蕨属是蕨类植物门水龙骨目下的一个科,该科均属于少有附生,有攀援的根状茎的陆生植物。该科有8属,约有230种。分布全世界热带及亚热带各地。中国现有5属,31种。
该科的模式属是鳞始蕨属。始蕨科陆生植物,少有附生(有攀援的根状茎)。根状茎短而横走,或长而蔓生,具原始中柱,有陵齿蕨型的“鳞片”(即仅由2-4行大而有厚壁的细胞组成,或基部为鳞片状,上面变为长针毛状)。
6. 蕨类植物的介绍
蕨类植物分布很广,除了海洋和沙漠外,无论在平原、森林、草地、岩隙、溪沟、沼泽、高山和水中,都有它们的踪迹,尤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其分布中心。
地球上生存的蕨类约有12000 种,分布世界各地,但其中的绝大多数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约有2600种,多分布在西南地区和长江流域以南。中国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如铁线蕨、卷柏、贯众、 肾蕨、满江红、鳞木和桫椤等,属之约12000种,中国约有2600种,多种蕨类植物可供食用(如蕨,紫萁),药用(如贯众、海金沙)或工业用(如石松)。中国西南地区是亚洲、也是世界蕨类植物的分布中心之一,云南的蕨类植物种类达到约1400种,是中国蕨类植物最丰富的省份。中国宝岛台湾,面积不大,但蕨类植物有630余种之多,台湾是中国蕨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蕨类物种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7. 蕨类植物的种类
对于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由于植物学家意见不一致,过去常把蕨类植物作为一个门,其下5个纲,即松叶蕨纲、石松纲、水韭纲、木贼纲(楔叶纲)、真蕨纲。
前四纲都是小叶型蕨类植物,是一些较原始而古老的蕨类植物,现存在较少。
真蕨纲是大型叶蕨类,是最进化的蕨类植物,也是现代极其繁茂的蕨类植物。我国的蕨类植物学家秦仁昌将蕨类植物分成5个亚门,即将上述5个纲均提升为亚门。
8. 蕨类植物的简介和特点
蕨类植物生长环境是背阴潮湿。虽然光可以促进光合作用,但是叶绿素的成分对各种光的利用程度却是不同的。大概蕨类的叶绿素利用红外的能力好,而对紫外利用差吧。向阳还没准会晒伤蕨类植物体内输导水分和养料的维管组织,远不及种子植物的维管组织发达,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离不开水,也不具备种子植物那样极其丰富多样的传粉受精、用以繁殖后代的机制,因此,蕨类植物在生存竞争中,臣服于种子植物,通常生长在森林下层的阴暗而潮湿的环境里,少数耐旱的种类能生长于干旱荒坡、路旁及房前屋后。 其实,除了大海里、深水底层、寸草不生的沙漠和长期冰封的陆地外,蕨类植物几乎无处不在。从海滨到高山,从湿地、湖泊,到平原、山丘,到处都有蕨类的踪迹。它们有的在地表匍匐或直立生长,有的长在石头缝隙或石壁上,有的附生在树干上或缠绕攀附在树干上,也有少数种类生长在海边、池塘、水田或湿地草丛中。注:摘自网络
9. 蕨类植物学名
蕨类,泥盆纪时期的低地生长木生植物的总称。
蕨类植物属于维管植物。蕨类植物大都为草本,少数为木本。蕨类植物孢子体发达,有根、茎、叶之分,不具花,以孢子繁殖,世代交替明显,无性世代占优势。通常可分为水韭、松叶蕨、石松、木贼和真蕨五纲,大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它们需要水分作为再生循环的一部分,且从此开始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种类,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蕨类植物有着一个世代交替的生命周期,由双套的胞子体和单套的配子体两者循环。配子体是一游离的器官。现存的蕨类植物约有12000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尤其是热带和亚热带最为丰富。中国有61科223属,约2600种,主要分布在华南及西南地区,仅云南一省就有1000多种,所以在中国有“蕨类王国”之称。
10. 蕨类植物简介100字
蕨类植物主要特征就是拳卷的幼叶、复叶和根状茎,蕨类植物孢子体是很发达的,有根茎叶的分化,有维管组织。
茎通常是根状茎,真蕨亚门的叶,不管是单叶、复叶都是大型叶的,幼叶拳卷,在长大之后就会伸展平直,叶子具有单叶,或一回到多回羽状分裂或复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