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水生花卉 >

苗木产业链(苗木产业链延伸)

更新:2022-12-05 18:19归类:水生花卉人气:99

1. 苗木产业链延伸

风流果苗种植前景

1、在我国许多地区常有种植风流果苗,种类多种多样,这些已经成型的产业链,为后续来栽种的农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且可以种植出高品质增产的风流果苗,并不局限于单一品种。

2、出口发展潜力极大,在我国除开考虑中国的水果需求外,大家还可以考虑出口市场。目前出口也是我国一大特色,且风流果苗种植成本并不高,保鲜期长。果子质量和口味都很好,在国外市场上拥有 非常好的竞争能力。

3、风流果苗的生产量高,病害少,一般不用应用化肥,是极个别沒有农药污染的无污染鲜果之一。耐存储,种植规定都不严苛。

4、风流果苗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带有多种多样碳水化合物和钙钾矿物,营养成分十分丰富多彩。

5、考虑到很多朋友是新尝试,对于风流果苗种开花挂果时间也不清楚。风流果苗种树一般需要三年的时间开花结果,如果当地的种植环境不合适或者护理不得当的话,五年结果也是有可能的。

总的来说,目前种植风流果苗还算是比较不错的选择,但是每个地区的栽培环境不同,大家也要因地制宜。一定要把握市场走势转变,并提升种植技术性,针对增产风流果苗很有协助。

2. 苗木产业链延伸方案

1.品种引领,更新改造老果园。按照“五新”果业要求,健全苗木繁育体系,培育富士系新优品种,注重苗木质量安全。结合市上苹果北扩战略,继续加大对没有价值的残败老果园改造,今年计划高标准、高质量实施残败园推拉条带重新建园2000亩。同时,对有改造价值果园进行更新复壮、改造提升,全年计划实施任务2000亩。

2.多措并举,规范管理幼果园。全面推广多留枝、开基角、早拉枝、扶主杆、铺地膜、施有机液体肥(生物菌肥)、适环切“幼园七项”实用技术,重点推行乔化树矮化管理模式,对1-2年生新建园全部实施缠杆、铺膜、顶牙签、液体追肥,对3-5年生幼园采取促花措施,推行乔化果园矮化管理,实现早挂果、早丰产、早受益。今年创建高标准、高质量幼园10万亩,新增挂果园1万亩。

3.统筹推进,稳步提升挂果园。按照标准间伐、精细修剪、品种改良、有机肥园、覆盖保墒、绿色防控、授粉增色“老园七项”关键技术,以间伐减密为抓手,继续推行“整行间伐”,加强挂果园管理。全年计划间伐2000亩,同时,结合间伐,示范推广“多拱一”嫁接,进行品种改良,计划示范推广面积500亩。果园精细修剪40万亩,拉枝35万亩,促花环割10万亩,全面提高果园标准化管理水平,实现转型升级。

4.抓点扩面,推进有机苹果生产。严格按照有机苹果生产基地建设标准要求,禁止化学肥料进果园,全园推进有机肥、农家肥使用,重点追施羊粪、牛粪、猪粪等腐熟农家肥,确保果业生产的质量安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全年计划推进有机苹果生产20万亩,认证有机苹果生产基地4.8万亩,抓示范园20个、生产园100个、典型户200个;果园追施有机肥30万吨,施肥面积30余万亩,实施秸秆覆盖1万亩亩,豆菜轮茬5万亩,腐殖土覆盖4万亩。

5.多向发力,做好果旅融合发展。按照“春季赏花,秋季采摘”的发展理念,全力打造万花毛堡则、川口小李渠、枣园庙沟、桥沟烟洞沟等5个果旅结合示范园,在柳林至川口打造一条休闲旅游、赏花采果一体化万亩长廊,让市民休闲度假有好去处,吃上“绿色有机苹果”。继续推进“延安有我一棵苹果树”的认领活动,计划完成苹果领养任务5万棵;大力发展文化果,实施贴字苹果5000万个,增加苹果附加值,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6.上下联动,加强防灾设施建设。加强果业防灾新技术推广应用,调动各级力量,联合行动,做好苹果花期防冻工作,建果园防冻窖80万个,储备防冻物资80万吨,为今年苹果花期防冻打好基础,确保不受冻灾;加大防雹设施建设力度,今年新增防雹网3000亩,落实政策性苹果保险2万亩。建设自动气象监测站、病虫监测站3个,实现灾害性气象及病虫害信息发布全覆盖,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7.示范带动,加快果业高效发展。今年继续抓好“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全力创建“美丽果园”,计划打造区级“美丽果园”20个,市级“美丽果园”6个,面积不少于100亩;果业系统领导干部抓示范园人均不少于50亩;各乡镇果站抓各类示范园面积均不少于100亩,乡镇技术干部抓示范户每户不少于10亩,同时,开展“最美果农、最美果业人”评比活动,引领和带动全区果业高质量发展。

8.精准施策,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持续推进贫困村、贫困户苹果产业帮扶,通过技术培训、结队帮扶、点对点指导等形式,强化技能提升。指导企业、合作社开展全产业链帮扶,持续探索企农利益联结模式,挖掘增收潜力,在防雹网、防冻窖、冷链建设,新建园苗木采购等方面给予政策补贴,促进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鼓励贫困户发展苹果产业,全力巩固产业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有效实施。

9.统筹布局,加快贮藏加工建设。持续加快苹果产后整理建设,提升冷藏冷运、精深加工、品牌营销装备水平。计划建设果品冷气库5万吨、创建品牌直销店3个,新增品牌授权企业(合作社)3个,引进中省知名龙头企业1家。充分发挥已建成的冷气库、直销店的功能和作用,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10.融合发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按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果农大户”的模式,引导鼓励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果业前生产发展和后整理建设,前生产发展经营果园30亩以上大户100户,100亩以上家庭农场10个,培育4家企业(合作社)与果农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合体,每家企业(合作社)联农带农不少于50户、100亩。后整理加快果品精深加工及果袋、果箱、果网等相关产业配套延伸,推动全区果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11.推介宣传,扩大果品市场营销。发挥集散市场、直销店档口等作用,扩大延安苹果中高端消费市场占有率。开展多层次、点对点的产销对接活动,拓宽苹果销售渠道。计划在国内一线城市举办宝塔区“延安苹果”推介会2-3场次,参加果品展销会、博览会3-5场次,积极发展电商营销,主推“短视频+网红带货直播”,提升苹果网上销售能力,不断提高“延安苹果”的品牌知名度。

12.加强培训,提升果业服务水平。今年计划组织局系统部分业务骨干在国内外考察学习,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果业管理技术、栽培模式,加大果业科技信息普及,推动大数据智慧果园建设,全面加快现代果业发展。今年将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加强技术干部的培训,不断提升实践指导能力;对果农的培训,重点在现代果业实用技术、智慧果园建设和新模式推广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果农务果管果水平,全年培训不少于700场次,培训果业技术骨干和果农不少于4.8万人次。

13.科学谋划,规范果业项目管理。积极争取中省果业产业发展项目,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制,规范项目实施。组织实施好中省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支持优势特色产业果业发展项目、省果业专项资金项目,实施好区果业重点项目、苹果产后整理项目、果业科技项目等。指导柳林镇做好果业大数据果业产业化项目,发挥好项目资金的杠杆作用,提升整体发展质量水平。

3. 苗木种植业

12月份是可以种苗木的,种植方法如下

1、栽植技术

(1)栽植时间

一般在10月下旬一12月上旬进行,过早苗木还处于生长期;过晚,苗木虽然完全进入休眠期有利于提高移栽成活率,但是由于土层冻结不利于起苗,成本增加,效率降低,延误工期。具体时间应考虑当地当年的气候情况和树木落叶情况,掌握在树木开始大量落叶至土壤封冻前这个阶段。

(2)栽植技术

挖坑:栽植坑要在苗木运到之前挖好,坑的大小要根据所栽植苗木的大小、所带土球大小确定,一般栽植坑要比所栽苗木土球大20~30cm,有利于苗木放置和移动,同时也利于农家肥和种植土的回填。

整形修剪

苗木栽植前要进行修剪,其目的是整理树冠形状确保观赏性,减少树枝以降低水分蒸发,防止生理干旱,确保苗木成活。修剪树冠要把握既不可修剪过度而影响树形美观,又不可修剪太少而没有起到应有作用。大规格苗木以保留树冠1/3的修剪量为好,既保留树冠形状,又去除一些影响成活的枝条。

栽植

将修剪后的苗木放入栽植坑,确定苗木准确位置后,及时用土回填固定。栽植深度以高于根茎部原土印痕5.0~10cm为宜,不可过深,过深来年因地温较低而影响苗木根系生长,过浅苗木不易固定,根系易失水,也影响成活。

支撑固定

秋冬季节栽植的大规格苗木都要进行三角支撑固定,特别是一些高大的针叶树。对于部分高大的针叶树,也可以采取四角支撑方式,注意支撑点处必须缠绑草片或麻袋片,防止铁丝损伤树皮部。

施肥

秋冬季节栽植的苗木应进行施肥。主要是在栽植时施入一定量的腐熟农家肥,肥料要与土壤充分拌匀,既不会烧伤根系,又可以使根系充分接触吸收养分,次年迅速提高地温,及早发芽。切不可将农家肥施于穴底,进而在肥料上种树,这样做看似根系可以直接吸收养分,但实际上却容易产生肥害。

2、苗木越冬保护

(1)浇水覆土

栽植后的苗木必须及时浇水,第一次浇水一定要浇足浇透,然后及时扶苗并覆土,覆土要确保苗木根系充分与土壤接触形成一个整体;大约10d后再进行第二次浇水,这次浇水主要是使苗木根系进一步与土壤紧密接触,防止产生坑内空隙,导致根系失水,浇水后再次覆土,以保持土壤水分。栽植较早时还需浇一次封冻水,即第三次水,栽植较晚时如11月中下旬,一般浇两次即可。这样到了土壤封冻时节,树根周围已经形成冻土层,可以有效维持根部温度相对稳定,不会因外界温度骤然变化而遭受冻害。

(2)树盘覆盖

树盘覆盖可以保持土壤湿润,有效减少地表蒸发,还可以防止土温变幅过大,有效提高移植成活率。主要覆盖材料有树叶、秸秆、草炭土或地膜,可根据经济情况自行选择。另外,来年春天,气温开始回暖,土壤开始解冻,要及时将覆盖材料撤除,以利于充分接收阳光,提高地温,以促进根系生长。

(3)病虫害防治

人们往往认为秋冬季节是病虫害的蛰伏阶段,放松了防治工作,殊不知,这样反而第二年一开春就极容易发生病虫害,因此决不能放松病虫害检疫。除了检疫,还要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预防。例如,可在初冬就向植株喷施适宜的农药,不仅可以防治越冬虫卵,而且对一些越冬病菌也有防治作用。

(4)树杆缠绕保护或涂白

为防止一些耐寒性较差或生长较弱的树种移栽后产生冻害、冻裂,需要采取树杆保温包裹措施,主要是对树冠以下树杆部分采取草绳缠绕包裹。方法是先将无纺布缠绕树杆1层~3层,再用草绳缠绕包裹,可以防止树杆遭受冻害。另外,为了减小向阳面树皮因昼夜温差过大而受到冻裂伤害,可以用石灰加石硫合剂对树干进行涂白,同时还可以预防真菌或病虫害的危害。对于一些芽萌动过早的树种,进行树杆喷白还可以延迟开花,避免晚霜危害。涂干时间从11月中下旬开始,从树干根部至主干1.3cm处均匀涂抹,以药液涂抹后不流失、干后不翘裂、不脱落、树穴无污染为宜,同一树种涂白高度应整齐一致,美观大方。

(5)打雪防冻

冬季下雪后,针叶树积雪压枝,若长时间重压容易造成树枝弯垂甚至折断,应及时用竹竿敲打树枝,去掉积雪。这里要注意的是如果树枝已经结冰,则不能敲打,可用竹竿支撑树枝,防止冰太重压折树枝。

(6)树基积雪

冬季有时会出现大风甚至极端寒冷干气,对新移植苗木侵害严重,可以在苗木根基部位堆雪,这样不仅可以保持一定的温度,早春时节还可以增湿保墒,降低土温,从而有效预防因芽的过早萌动而遭受倒春寒的危害。

4. 苗木产业园

一、加力推进融合发展,增强乡村产业发展聚合力

  

1、推进主体深度融合。支持发展行政区域范围内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大型产业化联合体,积极发展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中型产业化联合体,鼓励发展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与农户采取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的小型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壮大农民合作社,培育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探索发展公司化合作社,支持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联合,实现抱团发展。

  

2、推进业态深度融合。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以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经营为融合点,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元素,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推进规模种植与林牧渔融合,发展林下种养、稻渔共生等业态。推进农业与加工流通融合,发展中央厨房、直供直销、会员农业等业态。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意农业、亲子体验、功能农业等业态。推进农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农业等业态。

  

3、搭建产业融合载体。支持建设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产加销一体、产业链条完整的现代乡村产业园。加快建设一批标准原料基地、精深加工转化、区域主导产业、紧密利益联结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强镇,实现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多模式推进的融合格局。新创建一批主业强、百业兴、人气旺的农业产业强镇,认定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二、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高地

  

4、促进加工装备升级。落实农业农村部等15部门《关于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机制,引导加工企业工艺技术“鸟枪换炮”、生产流程“机器换人”、营销渠道“电商换市”,推动加工企业由小变大、加工程度由初变深、加工产品由粗变精。研发推广一批有知识产权的加工关键技术装备,指导相关社会组织推介中国100强农产品加工企业。

  

5、加强精深加工基地建设。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要求,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集成政策、集聚要素、集中服务、集合企业,建设一批有原料基地、有企业带动、有科技引领、有服务配套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使产品通过后整理适宜进入精深加工。鼓励县域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成一批农产品专业村镇和加工强县。认定一批产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示范带动好的全国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

  

6、推进副产物综合利用。推行低消耗、少排放、可循环的乡村绿色生产方式,加快推进种养加循环一体化,建立乡村有机废弃物收集、转化和利用网络体系。集成推广智能化、信息化设施装备,推进清洁加工,促进加工副产物循环梯次综合利用,开发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等,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多次增值、节能减排。推介一批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典型模式。

三、聚力发展特色产业,拓展乡村产业发展空间

  

7、加快开发特色资源。编制实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特色食品、特色编织、特色制造和特色手工业等乡土产业,增加特色品牌产品和个性服务供给,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开发乡土特色文化产业和创意产品,保护传统技艺,传承乡村文化根脉。

  

8、加快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多样化特色粮、油、薯、果、菜、茶、菌、中药材、养殖、林特花卉苗木等特色种养,加快建设绿色循环种植基地、配套发展加工物流,推动特色产品高质量发展。扩大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项目实施范围,建设一批绿色优质高效特色产品基地。

  

9、培育“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发挥村镇农业资源和自然生态比较优势,发掘“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稀有资源,开展差异化竞争,推进整村开发、一村带多村、多村连成片,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夯实产业基础,厚植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认定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10、创响特色农产品品牌。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要求,制定不同区域不同产品的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创响一批“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的“土字号”“乡字号”品牌。发布一批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名录。开展生产标准化、特征标识化、营销电商化“三化”试点示范行动,实现营销扁平化、质量可追溯。

5. 苗木供应链

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咨询、商务信息咨询(不含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不含消费储值及类似相关业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展览展示服务;报关报检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开发及运营;五金交电、化工原料及产品、化肥(以上三项不含危险、监控及易制毒化学品)、农用薄膜、化工设备、机器设备、电子产品、建筑材料、木制品、服装、日用百货、矿产品、煤炭、饲料(不含危险、监控及易制毒化学品)、食品的销售;瓜果蔬菜、食用菌、苗木种植(种植地:四宝山街道办事处郭家村)、销售;园林、盆景工程设计、施工;货物运输(不含危险品);货物及技术进出口;广告设计、制作、代理、发布。(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6. 苗木产业链延伸到哪里

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197)成立于2001年,并于2011年3月29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是集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设计、技术研发、工程施工与养护、苗木种植、生物有机肥销售等产业链于一体的生态环境建设综合公司,拥有国家城市园林绿化一级、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甲级、造林工程施工乙级等相关行业资质。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优秀企业、广东省诚信示范企业、广东省雇主责任示范企业、广东省二十强优秀园林企业、深圳市十强优秀园林企业、深圳市特色(生态修复)园林企业、深圳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第四届中小企业诚信榜上榜企业。公司下设北京分公司等十多家分公司,已初步形成立足华南辐射全国的业务态势。

7. 苗木种植产业

苗圃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从事绿地管养和养护,市政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大量苗木花卉种植及销售。园林设施摆设和维护。

8. 苗木发展规划

一、规划目的

为贯彻落实国家、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伊通满族自治县景台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合理使用土地和空间资源,加强城乡规划管

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统筹配套各项基础设施,引导城乡建设协调有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范围

1、镇区规划范围

南至苗圃,西至西环路,北至北环路,东至景台河,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1.42平方公里。

2、景台东片区规划范围

景台东片区位于镇域东部,规划范围为南至甲十八路,西至乙三十一街,北至公主岭响水镇镇界,东至长春市乐山镇镇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23.38平方公里。其中,近期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7.15平方公里。

三、规划期限

修改年:2020年;

近期:2020年至2025年;

远期:2026年至2030年。

上一篇:苗木种类划分(苗木种类划分表) 下一篇:苗木白绢病防治(苗木白粉病)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