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生长在那里(杜鹃花生长在什么地方)
1. 杜鹃花生长在什么地方
南方
一,喜湿怕干
从野生杜鹃花的生长环境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杜鹃花喜欢生活在大树下的荫蔽湿润之处。
如果将空气湿度具体数字化的话,杜鹃花喜欢在空气湿度为50%~60%以上的环境中生长。
南方的空气湿度常年都可以稳定维持,在这个范围之内,除了极少数日子之外。但是这几日的干燥的空气对杜鹃花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所以杜鹃花更适合在南方生长。或者换句话说,在南方种植杜鹃花,管理和养护要轻松得多。
北方的春天和冬天空气特别的干燥,有时候会降到20%以下,这对杜鹃花的生长是极为不利的,干燥是杜鹃花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想要养好杜鹃花,就要给它创造一个比较湿润的环境,每天对它的叶面进行1~2次的喷水,特别干燥的时候,在夜晚用塑料袋给它罩起来,保湿,到白天敞开,让其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
二,喜湿怕涝
绝大多数的杜鹃花都是喜欢生长在大树底下的,尤其是在山的北面,那里的土壤湿润,凉沁。
虽说杜鹃花喜欢湿润的土壤,但是由于它生长在山坡之上,在那样的地势,难形成水洼,所以土壤只是湿润而不积水。
盆栽杜鹃花也要尤其注意这一点,首先土壤给它配疏松一点,其次浇水的话就根据土壤的干湿情况进行,等土壤快要干透的时候马上给它浇透水。
切记,一定不能积水,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土壤不能积水,不能使用容易板结的黄泥土来栽种杜鹃花;另外一个是不能天天浇水,让盆土一直是湿哒哒的状态。
三,喜酸性怕碱性
通过采集植物标本的科学家的土壤样品分析,绝大部分的杜鹃花都喜欢酸性的土壤环境。杜鹃花总体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高山长绿杜鹃花,另外一类是落叶类的杜鹃花。高山常绿杜鹃花的土壤pH值大概在5.6~7.2,而落叶类的杜鹃花的生存土壤的pH值一般为4~5。
我们平常养于室内的盆栽杜鹃花一般都是落叶的杜鹃花,所以要给予杜鹃花弱酸性的养护环境,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土壤一定要配置成弱酸性的;另外一个是平常浇水要注意少用或者不用经过漂白处理的自来水(下面详说)。
1.土壤配置
一般而言(并不是绝对而说哈),南方的原土(即地面表层土壤)普遍都是呈弱酸性的,而北方的土壤会偏中性或者是偏弱碱性一些。
所以南方养杜鹃花,土壤比较随意,随意上山里或者野外挖点土壤就可以将它养好养活。但是北方的花友想要养杜鹃花的话呢,最好去购买那种富含腐殖质的松针腐植土,这种土壤比较肥沃,而且容易保湿,最重要的是它是呈弱酸性的。
2.浇水注意
平常浇水如果可以不用自来水的话,最好不要用自来水,因为自来水里面都有消毒粉(含有很多氯元素)之类的东西的,这些东西会让自来水偏中性甚至会偏碱性一些。
如果非得要用自来水的话,最好在浇水前的一两天就将水静置或晾晒,让自来水中的氯气、氯元素挥发或者沉淀一些。
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露天养杜鹃花,让它自己去吸收雨水(尤其是春天的雨水,不是一直以来都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吗?)、露水(秋天的早晨的露水也是很宝贵的,如果能够让叶子沾到露水的话,对杜鹃花的生长也是很有好处的)。
四,喜半阴怕暴晒
杜鹃花在半阴的情况下生长良好,叶子翠绿,但在暴晒,遇到强光直射的时候,叶子容易受伤,被晒焦、晒枯黄。
所以杜鹃花最佳的养护环境是,能够见到早晨两三个小时太阳的南向阳台(或者下午、傍晚时候有光照也可,但是总的来说早上有阳光直射是最好的)。
虽说杜鹃花比较喜半阴吧,但是相较于兰花、君子兰之类喜阴植物,它的喜光性又要稍强一点。一定不要将杜鹃花养在完全没有阳光的地方,那样的话叶子长不绿,植株不健壮,也不容易开花的。
五,喜凉怕热
前文也有提到,杜鹃总的来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高山常绿杜鹃花,另外一类就是落叶类的杜鹃花。高山常绿杜鹃花生长在海拔较高的高山上面,所以那里的温度常年会偏低一点,温度在15~25℃之间,当温度高于25℃时,常绿的叶子就会受到损伤。
但是落叶类的杜鹃花就比较耐高温一点,生长的温度可达到30℃到35℃。咱们盆栽的杜鹃花都是落叶类的杜鹃花,所以耐热性还是较好的。不过在炎热的夏天也要注意适当的遮阴,因为盆栽的话,盆壁比较薄,容易而受热、传热,灼伤长在外层的根系。
六,喜微风怕大风
杜鹃花喜欢微风习习,尤其是春天,温度合适,阳光和煦,微风暖暖,最适合杜鹃花的生长和开放。
“杜鹃花怕大风”,主要是来源于一次事故。在1988年,一场飓风,将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植物园的整个园子里的杜鹃花都连根拔起,致使数百颗的杜鹃花都遭到了损坏。不过咱们平常家庭养花的话,这种情况应该是很难会发生的。
2. 杜鹃花生长在什么地方最多
阔柄杜鹃(学名:Rhododendron platypodum Diels):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8米;树皮深灰色;小枝直立,粗壮,微被灰色蜡粉。叶厚革质,常4-5枚集生枝顶,宽椭圆形或近于圆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顶生总状伞形花序,疏松,有花12-15朵;花冠漏斗状钟形,长4厘米,宽5.5-7厘米,粉红色,无斑点。蒴果长圆柱形。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于海拔1820-2130米的干岩石上或密林中。产中国四川东南部及北部。该物种因花朵美丽,颜色粉红色,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有栽培。
3. 杜鹃花开在什么地方
杜鹃花在每年的二月份开始开花,花期一直开到六月份。
4. 杜鹃花生长在什么地方好
杜鹃花生长适宜温度在15-30℃之间,日夜温差10℃左右,环境湿度60%以上,生理极端最低温落叶杜鹃可耐-20℃--30℃,久�q米杜鹃可耐-10℃,一般西鹃可耐-3℃低温,但现在通过育种,已培育出很多花大色美抗性强的常绿杜鹃可耐-10℃--15℃低温(自然越冬)和短期40℃高温,但长期温度过高或过低,或温差太小对生长都不利。适宜土质为偏酸生(PH值4.5-6)疏松、保水、透气的土质,如泥炭、松针土、腐植土、腐锯末、废菇料、红沙土、沙性山土等,如酸度不足,可用适量硫酸亚铁调节。普通西鹃在春末至初秋需要50%-70%的遮光处理,冬天温棚可不遮光并保持夜间温度在3℃以上,江南地区采用双层拱棚覆盖;南方温暖处可单层棚过冬,偶尔寒流仍注意防冻害;北方而多采用日光温棚和温温棚,冬春季棚内要注意通风换气,使棚内温度不超过32℃.落叶杜鹃和久�q米杜鹃及抗性强绿化杜鹃可在适宜区域露天种植,无须保护,适合家庭及工程绿化。 杜鹃花水份管理比较重要,一般湿润偏湿为主,不能过干,以免影响正常的生理发育。平时浇水要求中性或偏酸性的地表水。北方如用地下水要经降盐或酸化处理。盆栽用盆以塑料盆、育苗钵、泥盆都可以,种前可在基质中加入沤过的饼肥1%-3%,或含N高的长效缓释肥0.5%。平常追肥以氮肥为主(铵态氮),一般用生饼或沤过的干饼5克/盆(15-20cm直径花盆)和0.1%尿素溶液,花芽分化期用0.1%尿素+0.1%磷酸二氢钾每15-20天追施一次,如发生新梢黄化缺铁症,可用0.2%硫酸亚铁每周浇施一次,直到恢复为止。大量栽培可用杜鹃专用肥。 杜鹃花整形主要以打头摘心为主,定梢时间在江南一带在6月上旬为宜,南方可推迟,北方要提早。过迟影响花芽形成。 杜鹃花虫害不多,主要虫害主要有:卷叶蛾(卷叶吃叶)、螨虫(造成小叶病)、冠网蝽(造成叶面白点,叶背污点)。对口农药有:高效氯腈菊酯,氧化乐果等防治卷叶蛾、冠网蝽等;三氯杀螨醇、三炔螨,阿维菌素等防治螨虫。比利时杜鹃病害主要有黑斑病、斑点落叶病等,可用大生(代林锰锌)600倍、世高3000倍、可杀得600倍、托布津600倍、腈菌唑2000倍等杀菌剂进得轮换防治,每10-20天一次。长期阴雨,做到雨前防,雨后治;花期应注意灰霉病和花腐病防治,在始花期用克霉灵、速克灵、扑海因等防治灰霉病药物每7-10天防治一次,共2-3次即可。如要提高开花质量,可在花前每7-10天用叶面微肥(如喷施宝、穗满丰、叶面宝)喷施2-3次(具体浓度参考说明书),盛花期一般不施肥。另处开花期应注意水分供应,绝不能失水,并及时摘除发蔫的花朵,温度过低(8℃以下)或过高(30℃以上)也对开花不利。
5. 杜鹃花长在哪里?
杜鹃花部位名有根,茎,叶,花,花蕊花辨等
原形态 常绿或半常绿灌木,高达3米。分枝细而多,密被黄色或褐色平伏硬毛。叶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2~6厘米,宽1~3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上面疏被硬毛,下面密被褐色细毛,脉上更多。花2~6朵簇生枝端;萼片5,椭圆状卵形,长2~4毫米,密被褐色硬毛,宿存;花冠玫瑰色至淡红色,阔漏斗状,径约4~5厘米,裂片近倒卵形,上部1瓣及近侧2瓣有深红色斑点;雄蕊7~10,花丝下部有稀疏细毛;花药紫色;子房卵圆形,密被硬毛,柱头头状。蒴果卵圆形,长5~8毫米,密被硬毛。花期4月。果热期10月。
6. 杜鹃花一般生长在什么地方
地栽种植杜鹃花时,需要选择避风向阳、土质深厚且排水良好的地块,而且栽植地的通风条件要好,以免后期出现闷根现象,选好地后挖出深度、大小合适的栽植穴。
杜鹃花地栽:
1、选择地块:选择避风向阳、土质深厚且排水良好的地块。
2、地栽方法:把杜鹃花的根系舒展开,放进种植穴中,然后覆土浇水。
3、水肥管理:生长旺季每隔10天施加一次稀薄的饼肥水。
4、注意事项:杜鹃花现蕾期要摘除密集、细弱的花蕾。
7. 杜鹃花的分布地区
秦岭地区生长的杜鹃至少有7种以上高山杜鹃。
有大树杜鹃、琵琶杜鹃、猴头杜鹃、紫花杜鹃、牛皮杜鹃、大白杜鹃和高山小花杜鹃。当然,也可能存在尚未发现的品种。
杜鹃花又名山石榴、映山红,是杜鹃花科落叶灌木。全世界约有900种杜鹃花,中国就有530种,是杜鹃花分布最多的国家,最常见的有170种左右。
杜鹃花和报春花、龙胆花被称为中国高山三大名花。杜鹃花又分5大品系,即春鹃品系、夏鹃品系、西洋鹃品系、东鹃品系和高山杜鹃品系。春鹃品系原产中国,中国的高山杜鹃品种也很多。
8. 杜鹃花长什么样呢
身体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点,腹部有黑色横纹。初夏时常昼夜不停地叫。吃毛虫,是益鸟。多数把卵产在别的鸟巢中。也叫杜宇、布谷或子规。
普通杜鹃身长约16厘米,羽毛大部分或部分呈明亮的鲜绿色。大型的地栖杜鹃身长可达90厘米。多数地栖杜鹃呈土灰色或褐色,也有些身上有红色或白色的斑纹。有些热带杜鹃的背上翅膀上有像彩虹一样的蓝色。多种杜鹃的翅短。尾巴较长,有的特别长。尾巴羽毛的尖端还点缀着白色。地栖杜鹃的腿比树栖杜鹃长。脚掌前后有双趾。喙粗壮结实,有点向下弯曲。
释义: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催归。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呜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所以叫杜鹃啼归。别名:子规,布谷鸟,杜宇,鶗鴃(tí jué),常指杜鹃亚科和地鹃亚科的约60种树栖种类。杜鹃科鸟分布于全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在东半球热带种类尤多。杜鹃栖息于植被稠密的地方,胆怯,常闻其声而不见其形。体长不一,金鹃(Chrysococcyx属和Chalcites属)体长16公分(6.5吋),地鹃可长90公分(36吋)。多数种类为灰褐或褐色,但少数种类有明显的赤褐色或白色斑,金鹃全身大部分或部分为有光辉的翠绿色。
介绍:
常指杜鹃亚科和地鹃亚科的约60种树栖种类。杜鹃科鸟分布于全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在东半球热带种类尤多。杜鹃栖息于植被稠密的地方,胆怯,常闻其声而不见其形。体长不一,金
鹃(Chrysococcyx属和Chalcites属)体长16公分(6.5吋),地鹃可长90公分(36吋)。多数种类为灰褐或褐色,但少数种类有明显的赤褐色或白色斑,金鹃全身大部分或部分为有光辉的翠绿色。有些热带杜鹃的背和翅蓝色,有强烈的彩虹光泽。除少数善于迁徙的种类外,杜鹃的翼多较短。尾长(有时极长),凸尾,个别尾羽尖端白色。腿中等长或较长(陆栖类型),脚对趾型,即外趾翻转,趾尖向后。喙强壮而稍向下弯。
杜鹃最为人熟知的特性是孵卵寄生性。这种特性见于杜鹃亚科的所有种类和地鹃亚科的3个种,即产卵于某些种鸟的巢中,靠养父母孵化和育雏。杜鹃亚科的47种有不同的适应性以增加幼雏的成活率,如杜鹃的卵形似寄主的卵(拟态),因此减少寄主将它抛弃的机会;杜鹃成鸟会移走寄主的一个或更多的卵,以免被寄主看出卵数的增加,又减少了寄主幼雏的竞争;杜鹃幼雏会将同巢的寄主的卵和幼雏推出巢外。某些杜鹃的外形和行为类似鹰属(Accipiter),寄主见之害怕,因此杜鹃能不受干扰地接近寄主的巢。因此许多人给杜鹃安上了"恶鸟"的称谓。
分布:
非寄生性的杜鹃在北美洲的代表是广泛分布的黄嘴美洲鹃(Coccyzus americanus)和黑嘴美洲鹃(C. erythropthalmus)。小美洲鹃(C. minor)在美国限见于佛罗里达的南部海滨,也见于西印度群岛、墨西哥至南美北部。中、南美洲还有12个种非寄生性地鹃,有些种归属蜥鹃属(Saurothera)和松鹃属(Piaya)。东半球有13种地鹃,分为9个属。地鹃在低矮植被中用树枝营巢。雌、雄鸟均参与抱卵育雏。
特性:
杜鹃最为人熟知的特性是孵卵寄生性。这种特性见于杜鹃亚科的所有种类和地鹃亚科的3个种,即产卵于某些种鸟的巢中,靠养父母孵化和育雏。杜鹃亚科的47种有不同的适应性以增加幼雏的成活率,如杜鹃的卵形似寄主的卵(拟态),因此减少寄主将它抛弃的机会;杜鹃成鸟会移走寄主的一个或更多的卵,以免被寄主看出卵数的增加,又减少了寄主幼雏的竞争;杜鹃幼雏会将同巢的寄主的卵和幼雏推出巢外。某些杜鹃的外形和行为类似鹰属(Accipiter),寄主见之害怕,因此杜鹃能不受干扰地接近寄主的巢。因此许多人给杜鹃安上了“恶鸟”的称谓。
9. 杜鹃花生长在什么地方?
杜鹃花的生态习性杜鹃花生于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丛或松林下,喜欢酸性土壤,在钙质土中生长得不好,甚至不生长。因此土壤学家常常把杜鹃作为酸性土壤的指示作物。杜鹃花性喜凉爽、湿润、通风的半阴环境,既怕酷热又怕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