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水生花卉 >

中国植物耐寒区(中国耐寒气候区)

更新:2022-12-07 01:53归类:水生花卉人气:69

1. 中国耐寒气候区

从气候适合居住的省份,是云南省

适合居住排名第一,就是云南省,不仅省会昆明被称为春城,就昆明附近的城市,也是夏天不热,冬天不冷,比如大理市,丽江市,玉溪市,一年四季温差比较小,气候适合居住

福建省气候虽说不能和云南省相比较,气候还可以,夏季虽然说有点热,但是热得不是很历害,比如厦门市,比较适合居住,冬季不冷,空气也比较好

青岛是海滨城市,空气好,夏季居住比较适合,但是冬季冷,它的地理位置属于北方

2. 中国耐寒气候区位图

南北差异是指我国南方北方之间的差异。由于我国南北双方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政治经济活动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我国南北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显著差异。

①气候差异

南涝北旱。中国隶属东亚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步递减。南方不仅雨季历时长,而且由于夏秋季节降水集中,因而常常出现洪涝灾害。而华北、西北降水较少,再加上垦殖、放牧过度,蓄水抗旱能力差,所以面临严重的“水荒”,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②人文差异

南经北政。从总体上看,中国北方军事、政治活动活跃,南方经济、文化产业发达。北方历来是中国的政治中心,秦、汉、唐定都长安(今西安),元、明、清定都北京,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更确定了北方在全国的政治地位。南方自南宋起就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农业发达,同时也是贸易港口的主要集散地,到了近现代由于西方的科学文化首先从中国东南沿海传入,更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使得南方在经济文化上的优势不断加强。因而“北方出当官的,南方出经商的”,这两句话较好地反映了南北方不同的在政治、经济上的心态。

③工业差异

南轻北重。由于受到资源和区位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工业布局有南轻北重的地域特征,即中国北方以重工业为主,南方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中国北方煤炭、石油、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因而逐渐形成以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而中国南方多稀有金属、贵重金属和有色金属等高端工业原料,但缺少煤炭、石油等基础工业原材料,而南方资金技术力量雄厚,所以选择发展原料、燃料消耗少的工业类型,因而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

④交通差异

南船北马。中国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南方以船为主,北方以马为主。其原因是南方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地表河网密布,因此为适应“水乡”的船舶运输便应运而生。而北方多干旱、半干旱气候,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马匹除了提供乳肉产品外,又以其耐力好、速度快而被北方人民驯化为代步工具,成为北方大地的交通工具。

⑤建筑差异

南尖北平。和南敞北封中国居民屋顶的坡度从南往北是逐渐减缓的。南方屋顶高而尖,原因是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气候又炎热,高而尖的屋顶既利于排水,又利于通风散热。北方由于降水较少,所以屋顶多建成平顶,这样既可节省建筑材料,还可兼作晾晒作物的场所。同时,东北地区由于降雪量较大,且积雪春天才能融化,为减轻积雪对屋顶的压力,房屋顶高而尖的现象也很普遍。另外,中国南方的园林建筑,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内外空间连贯,层次分明,苏州的拙政园是其典型代表。北方园林建筑则平缓严谨,粗壮质朴,内外空间界限分明。中国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做出总结:“南方为棚,多敞口。北方为窝,多封闭。”可见,从适应环境、居住舒适出发,南方建筑注重通风散热,北方建筑利于保温保暖。

⑥语言差异

南繁北齐。中国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单一。中国北方广大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从哈尔滨到昆明(昆明虽地处南方,但语言分区为西南官话区,西南官话即北方方言的分支)直线距离3000多千米,两地语言虽有区别,但通话、交流并没有太大障碍。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内,如闽方言区内,还分福州话、厦门话、莆田话、闽西话等,彼此差异极大,甚至听不懂。这些语言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有一定关系的。一则中国北方多地势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联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机会多,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异不大。二则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不利于人们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土话”。

⑦饮食差异

南米北面,一般被用来描述传统上南北方地区饮食差异。南方人爱吃米饭和米粉,传统北方人(华北、西北)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中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而中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传统上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但是凡事有例外,东北地区虽属北方,但水分充足适合优质水稻生长,当地主食更侧重米饭;同时东北人大多是山东河北移民后裔故对面食也不排斥。华北的京津地区由于明清时期由南方漕运的粮食为稻米的缘故,饮食习惯上对米饭接受度大于华北其他地区。一般以米饭为主食的东北和南方大部分地区将米饭简称为“饭”;而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以面食为主的地区一般会把米饭简称为“米”,“炒饭”即称“炒米”,而在南方,炒米是另外一种小吃。

⑧体质差异

南矮北高。就人口的生物学特征而言,中国南方人矮,北方人高。据统计,中国东北、华北地区的男子平均身高为1.693米,云贵川地区则是1.647米。从南北方的气温差异来讲,由于南方气候炎热,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较快,生殖器官发育快、成熟早,生命周期短,因而身材大多不高。而北方由于气候寒冷,影响了体内酶的活性,新陈代谢慢,生命周期长;再加上北方冬季漫长而寒冷,人们的户外活动少,体内营养物质积累多,因而长得“人高马大”一些。

“在咖啡馆的过道上被一把椅子挡住了路,你会选择挪开还是绕开?不要觉得这是个简单的问题,因为从答案中可以看出你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南北方人的思维有何不同?南北方的差异因何而生?大家探讨一下。

如果在咖啡馆被一把椅子挡住了去路,你会怎么选择?

绕开,还是把它挪开?

心理学家发现,如果你是南方人,你会倾向于绕开;而如果你是北方人,你更愿意把椅子挪开。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件事可能跟你本人没多大关系,更像是一个被烙印在你基因里的行为。

北方人愿意挪,而南方人更愿意绕

3. 高寒气候区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楼主参考下:

高原气候区:主要是青藏高原

热带季风区:分布范围小,主要是广东南部和云南南部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从南岭到秦岭淮河一线,以横断山为界,

温带季风气候:以大兴安岭、贺兰山为界的东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大兴安岭、贺兰山为界的西部地区

温度带

≥10℃积温

生长期(天)

分布范围

耕作制度

主要农作物

热带 >8000℃

365

海南全省和滇、粤、台三省南部

水稻一年三熟

水稻、甘蔗、天然橡胶等

亚热带

4500℃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一年二至三熟

水稻、冬麦、棉花、油菜等

暖温带

3400°—4500℃

171—218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及南疆

一年一熟至两年三熟

冬麦、玉米、棉花、花生等

中温带

1600°—3400℃

100—171

东北、内蒙古大部分及北疆

一年一熟

春麦、玉米、亚麻、大豆、甜菜等

寒温带

<1600℃

<100

黑龙江省北部及内蒙古东北部

一年一熟

春麦、马铃薯等

青藏高原区

<2000℃

(大部分地区)

0—100

青藏高原

部分地区一年一熟

青稞等

中国的温度带 中国采用积温来划分温度带,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所以通常把日平均气温连续≥10℃的天数叫生长期。把生长期内每天平均气温累加起来的温度总和叫积温。一个地区的积温,反映了该地区的热量状况。根据积温的分布,中国划分了5个温度带和一个特殊的青藏高原区。不同的温度带内热量不同,生长期长短不一,耕作制度和作物种类也有明显差别。

4. 中国寒带气候地区

寒带气候一般指分布于北冰洋沿岸和南极洲的气候,包括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一般最低气温可以达到-几十度,最高气温一般也在0度以下

5. 中国耐寒区划分

中国植物耐寒分区就是根据植物的耐寒能力与地域最低气温的关系而进行的区域划分。

根据这种分区方法,按照各地的年平均最低温度分为1-11区,1区为最寒冷区域。

绣球,它的耐寒区是5-9,即在这个区域内能够获得更好的生长条件,低于5区可能会因为最低温度过低而无法安全越冬,高于9区可能会因温度过高而生长受到影响。

6. 中国最耐寒的地区

熊猫

  大熊猫冬天怕冷吗

  熊猫当然不怕冷。大熊猫是高山耐寒动物。野生大熊猫可以在温度常年低于20°C、海拔2000至3500米的茂密高山森林中生存。这是因为大熊猫的毛比较粗,毛里塞满了厚厚的松果体髓质,保温性好; 而且毛层特别厚。 一只成年大熊猫的毛可以长到10厘米,而且毛表面还富含油脂,这么厚的“裘皮大衣”有很好的保温除湿效果,让大熊猫不怕寒冷潮湿,还会在雪地里自由打滚。

7. 中国耐寒气候区地图

1、首先打开左上角的地图。

2、进入地图后,点击璃月港的传送锚点,点击传送。

3、传送过去后,找到璃月港的合成台,点击合成。

4、找到里面的耐寒药剂,这个就是抗寒药。

5、点击右下角的合成。

6、最后点击确认就可以获得抗寒药了。

8. 耐寒气候区域图

雪松

雪松是世界著名的庭园观赏树种之一,常年枝繁叶茂,哪怕在寒冬之时、万木萧条之季,亦是郁郁葱葱,不枯不萎。雪松树体高大,树形优美,最适宜孤植于草坪中央、建筑前庭之中心、广场中心或主要建筑物的两旁及园门的入口等处。同时还具有较强的防尘、减噪与杀菌能力,适宜作工矿企业绿化树种。此外,列植于园路的两旁,形成甬道,亦极为壮观。

2绒毛白蜡

十大耐寒绿化树品种之一,为深根树种,侧根发达,生长较迅速,少病虫害,抗风,材质优良。枝繁叶茂,适应性强,特别耐盐碱,抗污染,是优良的造景树种,可做“四旁”绿化、农田防护林、行道树及庭院绿化。绒毛白蜡原产于北美,分布在海拔600-2000m的峡谷地区,如今我国华北,内蒙古南部,长江下游均有栽培,是沿海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

3国槐

说到国槐大家并不陌生,在城镇乡村的路边经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作为乡土树种之一,十大耐寒的绿化树之一,它们是在我国北方地区得到广泛栽植和绿化应用的树种,首先它耐寒性好,可以在零下30℃的寒冷气候条件下存活,再者就是它的适应能力很强,从干旱的边疆戈壁到潮湿的深山老林,从低凹的盆地到逾四千米的高原,国槐树都能生长的很好。

4白桦

耐寒绿化苗木,抗寒性极强,寿命一般为150-250年,单株可达300年以上。白桦对土壤适应性强,无论沼泽地、干燥阳坡及湿润阴坡都能生长。白桦树的姿态优美,枝叶扶疏,尤其是树干修直,洁白雅致,十分引人注目。一般多孤植、丛植于庭园、公园之草坪、池畔、湖滨或列植于道路两旁,颇为美观。若在山地或丘陵坡地成片栽植,还可组成美丽的风景林。

5红松

红松是抗寒的绿化树,主要产于我国东北长白山到小兴安岭,常同鱼鳞松、红皮云杉组成混交林。喜微酸性土或中性土,耐寒性强,多作为庭荫树、行道树、风景林、马路绿化、景园绿化等。此外,其木材轻软、细致、纹理直、耐腐蚀性强,为建筑、桥梁、枕木、家具优良用材;树皮可提取栲胶,树干可采松脂;种子供食用或药用,又可榨油供食用及工业用。

6杨树

杨树是世界上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树种之一,性喜湿润或干燥寒冷的气候,为我国北方的习见树种。现多作为道路绿化,园林景观绿化,以及用于生态防护林、三北防护林、农林防护林和工业用材林等。作为十大耐寒绿化树品种之一,杨树有全属有约100多种,我国约62种(包括杂交种、引入栽培、变种等),主要分布于华中、华北、西北、东北等广阔地区。

7冬樱花

抗旱、抗病虫、抗寒的绿化树,即使在零下5℃左右,亦临寒不惧,欣欣向荣,不会产生冻害。因此在园林绿化中,常将体形高大、姿态优美的冬樱花孤植或数株丛植;在公园及名胜地可大片群植,景色更加宜人;也可列植作行道树栽培,冬天花开,胜似花廊;如植于常绿树前,则红绿间映,相得益彰;而栽于水滨、溪流之畔及湖边,又可造成“落花流水”,充满诗意的境界。

8樟子松

樟子松耐寒性强,能忍受-40至-50℃低温,旱生,不苛求土壤水分,能适应土壤水分较少的山脊及向阳山坡,以及较干旱的砂地及石砾砂土地区,多成纯林或与落叶松混生。作为十大耐寒绿化苗木之一,樟子松树形及树干均较美观,可作庭园观赏和绿化树种,也可以作三北地区防护林及固沙造林的主要树种。沙地造林成活后,又具有防风阻沙改变环境的作用。

9白皮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苏教授,曾在东北极寒区域和青海高海拔区域栽培白皮松,通过六年时间的反复试验,在东北零下35度特寒天气情况下栽培1.5米白皮松20棵,又在青海海拔3300米以上,栽培1.5米白皮松20棵。经过这六年多的盯梢观察,实验研究证实:不管是东北的极寒区域还是青海的高海拔区域,连续两个冬季白皮松在完全无防护的特冷气候下仍然适应,零下35度成活率为98%,是极优异的抗冻耐寒绿化树种。

10胶东卫矛

耐寒的绿化树胶东卫矛,主产于我国山东、安徽、湖北、江西、青海、西藏等地,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强,耐寒、抗旱,极耐修剪整形。一般适于丛植、群植或孤植在花格墙边、岩石边、老树旁、陡坡、草坪、崖下、风景林缘、公园、庭院、街道绿地等处栽培观赏,也可用于绿篱及盆栽。同时胶东卫矛对二氧化硫有较大抗性,可作为厂区、矿区的绿化植物。

9. 耐寒气候区划分

一、分布位置不同

冰原气候 分布在极地及其附近地区,包括格陵兰、北冰洋的若干岛屿和南极大陆的冰原高原。

苔原气候 多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濒临北冰洋的大陆沿岸,其南部与冬寒常温气候相接。南半球因相应的纬度为大洋所围绕,除个别岛屿外,基本不存在苔原气候。全年受极地大陆气团与北极气团的支配。

二、气候表现不同

冰原气候 终年冰雪覆盖。最热月气温在0℃以下,气流下沉,降水量稀少,年降水量约100毫米左右。原气候是极地气候带的气候型之一。终年冰雪覆盖,所以也叫冰漠气候或永冻气候。最热月气温在0℃以下,气流下沉,降水量稀少,年降水量约100毫米左右,都是以雪的形式降落

苔原气候 全年气候寒冷,最热月气温在0~10℃之间,全年都是冬季。年降水量都在250毫米以下,大部分降水是雪,部分冰雪夏季能短期溶解。夏季有时日最高气温可升至15--18℃,但每月都有霜冻。冬季漫长,白昼短,极端最低温度可达-40~-45℃。年降水量一般都不到250毫米,主要为气旋雨,大部分降水以雪的形式出现,部分冰雪夏季能短期溶解。

三、植物生长环境不同

冰原气候 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极地气温较低,终年寒冷,冬季更甚,若遇上雪暴发生,风雪交加,极为寒冷。主要由云杉、冷杉、落叶松和松树等属一些耐寒树种组成。

苔原气候 只有苔藓、地衣类植物可以生长。有少数的植物能够正常生长。自然植被主要为苔藓、地衣等,间或有一些低矮耐寒的灌木丛,形成了独特的苔原景观。

10. 耐寒气候区域图 广东

1、火炬花

火炬花是一种园艺杂交培育出来的观赏花卉,它原本是生长在非洲东南部地区的。

火炬花也被叫做“火把莲”,因为它的花朵看起来就像一个火炬一样,它的植株可以长到一米左右,枝条是直立向上生长,有着细长的剑形叶子,叶子长得比较高时会向四周低垂,会长出非常高的花茎,花茎上会有一朵朵铃铛状的钟形花,花量比较多,花色一般都是橘黄色或橙色。

火炬花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也能适应比较寒冷的环境,在长江流域温度在零下5度左右的环境,它都可以露天栽种,现在有部分极其耐寒的火炬花品种,可以忍受短暂的零下20度的低温。

想要让火炬花长得更好,一定要保证温暖干燥的环境,土壤的排水性一定要好,可以在盆土中添加多一点的腐叶土或泥炭土,增加排水性,在雨水季节要适当避雨。

上一篇:中国园林资源整合联盟(中国园林景观协会) 下一篇:中国植物树(常见植物树)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