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沿海植物有那些(浙江省沿海常见浮游植物)
1. 浙江省沿海常见浮游植物
1、中华鲟:(保护级别一级)是硬骨鱼纲、鲟科鱼类,体型庞大有“长江鱼王”之称,最大个体能达到5米,体重600公斤左右。为底栖肉食性鱼类,主要以一些小型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
中华鲟为洄游性鱼类,海洋中生长,产卵期在金沙江产卵,幼鱼长到15厘米左右后,成鱼带它们进入外海,在外海生长,最长寿命可达40年。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老挝、和朝鲜。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口处,其他水系如赣江、湘江、闽江、钱塘江和珠江水系均偶有出现。
2、长江鲟:(保护级别一级)原名达氏鲟,俗称鲟鱼、鳇鱼、沙腊子等,体型与中华鲟相似,但个体比较小,成年后体长75-105公分左右,体重4.5-12.5公斤,最大可达50公斤以上,终生在淡水中生长,属于淡水定居性鱼类。
长江鲟为肉食性鱼类,主要觅食底栖无脊椎动物、植物碎屑、藻类和幼鱼等。分布于长江干支流、乌江、黄河、黄海、东海海域。尤以宜宾至宜昌的长江干流江段为多,在金沙江、沱江、嘉陵江等上游支流均有分布。
3、白鲟、(保护级别一级)又称象鱼、象鼻鱼、箭鱼、柱鲟鳇、琵琶鱼等。体长为2-3米,体重200-300公斤,最大的体长可达7.5米。为大型肉食性鱼类,成鱼和幼鱼均以鱼类为主食,亦食少量的虾、蟹等水生动物。
据著名动物学家秉志教授记载,在南京曾捕获一尾7米长,重一吨的个体,可见白鲟的体型庞大。四川渔民也有“千斤腊子(中华鲟)万斤象(白鲟)”的传说。白鲟为洄游性鱼类,曾经分布在海河到钱塘江之间的各大河流,现在主要在长江流域,以及黄海、渤海和东海等近海海域。
长江白鲟没能进入2020年,被宣布于2019年12月23日灭绝。(但野外是否还有种群,不得而知,但愿还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4、花鳗鲡:(保护级别二级)属于鳗鲡科、鳗鲡属,洄游性鱼类。又称大鳗、鲈鳗、花鳗、雪鳗、鳝王、乌耳鳗、芦鳗、溪鳗、溪滑等。性情凶猛,白天隐藏于洞穴或者石隙中,夜晚出来活动觅食肉食性,捕食鱼、虾、蟹、蛙及其它小动物,也会觅食落入水中的动物尸体。
花鳗鲡在海洋中性腺才能发育成熟,并且深海中产卵,淡水中生长,属于洄游性鱼类。在我国分布于长江下游及以南的钱塘江、灵江、瓯江、闽江、九龙江、台湾到广东、海南岛及广西等江河。国外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达朝鲜南部及日本纪州,西达东非,东达南太平洋的马贵斯群岛,南达澳大利亚南部。
5、鲥:(保护级别一级)是鲱科、鲥属的一种鱼类,洄游性。鲥平时栖息于海水中,春末夏初溯河生殖洄游,幼苗在江湖内生长,生长到15厘米左右进入大海,在海中发育,为暖水性中上层海洋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其中又以挠足类、虾类和藻类为主。
分布于福建、江西、海南、浙江、广东、香港、澳门、台湾省和越南,淡水中以钱塘江与长江产量最多。长江口下游1974年曾高产达157.5万公斤,以后由于污染及水利工程(拦江筑坝)兴建,产卵场严重破坏,在加上过渡捕捞亲鱼和幼鱼,其资源量严重衰退。
6、胭脂鱼:(保护级别二级、仅限野外种群)为大型淡水鱼类,又叫火烧鳊、黄排、木叶盘、红鱼、紫鳊、燕雀鱼、血排、粉排等。底栖鱼类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和水底泥渣中的有机物质为食,也吃一些高等植物碎片和藻类。
胭脂鱼产卵场在金沙江、岷江、嘉陵江等地。葛洲坝截流后,长江中下游亲鱼不能到达上游的沱江、岷江等支流中产卵,宜昌江段的某些产卵场的环境也遭到破坏。虽然坝下江段仍发现有繁殖群体,但因捕捞过度野生群体数量仍在继续。
7、稀有鮈(jū)鲫:(保护级别二级、仅限野外种群)属鲤科鮈鲫属,本属仅有1种,为我国特有,野生数量不多。属于小型鱼类,栖息于半石、半泥沙的底质和多水草的小水体中,比如:稻田、沟渠、池塘、小河流等微流水环境。能在比较混浊的水体中生活,喜集群活动,主要以小型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
稀有鮈鲫定名时数量就十分稀少,因为它们在小水域内生存,并且群居性,很容易被捕捞。再加上小水面水生环境不稳定,所以十分稀少。仅发现于四川省汉源县大渡河支流的流沙河以及成都附近的一些小河流中。
8、鯮 (zōng):(保护级别二级)属鲤科鯮属,又叫吹火筒、尖头鳡、马头鯮、鸭嘴鯮、喇叭鱼等。为大型凶猛性鱼类,甚至能够达到50公斤以上。鯮的肉质细嫩,鱼刺比较少,加之个体庞大,为上等食用鱼,并且有的药用价值。
鯮为半洄游性鱼类,但是天然产量很低,主要是过渡捕捞,以及江湖阻隔导致其幼鱼难以进入湖泊中生长。另外各大江河鱼类资源量总体下降,对大中型肉食性鱼类影响很大,因为食物短缺造成它们缺少食物。仅在我国东南部平原地区,以及长江以南各水系有分布。
9、圆口铜鱼:(保护级别二级、仅限野外种群)为鲤科、铜鱼属鱼类。又叫方头水鼻子、水鼻子、金鳅、网口、麻花、肥沱、水密子等。为下层鱼类,栖息于水流湍急的江河,常在多乱石的深潭中活动。食性杂,以水生昆虫、软体动物、植物碎片、鱼卵、鱼苗等为食。
圆口铜鱼喜欢生活在江河或湖泊等开阔水面,30公分以下个体一般活动于水体中上层,较大个体多栖息在中下层,为江湖半洄游性鱼类。分布于中国长江上游干支流和金沙江下游以及岷江、嘉陵江、乌江等支流中。
10、长鳍吻鮈(jū):(保护级别二级)为鲤科、吻鮈属的一种鱼类,又叫洋鱼、土耗儿等。 体型较小为中小型鱼类,味道鲜美,曾经是经济鱼之一。长鳍吻鮈的主要食物是淡水壳菜、河蚬、蜻蜒幼虫、以及其他水生昆虫。
长鳍吻鮈分布于中国长江中上游金沙江干支流水域,为金沙江特有鱼类。受水质污染和人工过度捕捞,数量大幅减少。但是中华鲟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先后突破长鳍吻鮈驯养、繁殖难点,能够进行人工繁殖,首批幼苗在2015年放流。
2. 浙江海里常见的鱼
浙江人,坐拥东海这个巨大的鱼仓,梭子蟹、带鱼等明星海产享誉全国,更是此时尝鲜的首选之一;而眼花缭乱的壳壳贝贝——淡菜、海瓜子、蛏子、泥螺、血蚶、花蛤……更会陆续占据浙江人一整年的餐桌。
新鲜的海鲜在舟山的菜场,供人们选购。摄影/朱梦菲
刺身、葱烧、煲汤、盐水来焯,爆炒、红烧、铁板、醉糟呛腌,在这个开渔的季节,浙江人会有一百种方式来吃掉海里的“鲜”!这扑面而来的东海之味,才是真正属于浙江的味道。
3. 浙江省沿海常见浮游植物有哪些
特征是体长大约在15厘米左右,最大的个体可以长到20厘米,体型较为肥硕,曾经也是属于可以食用的杂鱼之一。
因为浙江鱲属于溪流鱼,因此它们较为喜欢畅游于水流较急、底质多为砂石的浅滩、溪流中,大多数都是以浮游类的甲壳生物为食,少量藻类、水底的腐植物质,可以吞咽下去的小鱼小虾皆可摄食。
4. 浙江常见水生植物
1、浮萍:浮萍又称青萍、田萍、浮萍草、水浮萍、水萍草,是浮萍科水面浮生植物。喜温气候和潮湿环境,忌严寒。浮萍生于水田、池沼或其它静水水域,常与紫萍,Spirodela polyrrhiza混生,形成密布水面的飘浮群落,由于本种繁殖快,有如李时珍所云:“一叶经宿即生数叶”,通常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
2、荷花:荷花是莲属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纹、镶边。坚果椭圆形,种子成卵形。
3、荇菜:荇菜属浅水性植物。茎细长柔软而多分枝,匍匐生长,节上生根,漂浮于水面或生于泥土中。叶片形睡莲,小巧别致,鲜黄色花朵挺出水面,花多且花期长,是庭院点缀水景的佳品。
4、海菜花:多年生水生草本,茎短缩,叶基生,沉水。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和海南部分地区海拔2700米以下的湖泊、池塘、沟渠和深水田中。沉水植物,可生长在4米的深水中,要求水体干净,喜温暖。一般花期5至10月,温暖地区全年有花。
5、水车前:别名水带菜、水芥菜、龙舌草,生长在静水池沼中,性喜强光和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花果期6~10月(湖南、湖北)。 国内分布于云南,四川,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苏、河南,国外:印度至澳大利亚也有,用途:全草可作猪饲料、绿肥,也可食用,茎叶捣烂可敷治痈疽、汤火灼伤等症(广东)。
5. 浙江沿海地带
浙江沿海城市有嘉兴、杭州、宁波、台州、温州。
1.嘉兴,别称禾城,浙江省辖地级市,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誉。
2.杭州,浙江省辖地级市、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位于中国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
3.宁波,简称“甬”,地处中国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台州,是浙江省辖地级市,地处浙江省沿海中部,东与东海濒临,南与温州相邻,西与丽水、金华,北接绍兴、宁波相连。
4.温州市,简称温或瓯,是浙江省地级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与东海濒临,南毗邻福建省宁德地区的福鼎、柘荣、寿宁三县,西和丽水地区的缙云、青田、景宁畲族自治县相接,北和东北与台州地区的仙居、黄岩、温岭、玉环四县为界。
6. 浙江浮潜
水清是第一位。那就肯定深啦。其实不会游泳的话3米深和30米深是一样的。有浮潜装备还怕深?
这里给你介绍几个地方,离市区最近那就是潜山公园,环境优美,但是有时有人走动,不是很清静。而且水也不是特别清。
稍微远点就是潜山公园外面那条青铜北路一直往北,走到杨丘线那个红绿灯右转。继续走3到6公里的样子,公路左边,你自己边走边看好了,群山环绕,人迹罕至。
最重要的是水。。。
那叫一个清。真清。
那里连续有2到3个地方,我忘记上次我去的是那个池塘了。需要你提前考察。
7. 浙江省海边
杭州湾附近有海滩。因为杭州湾位于浙江省和上海市交界处,涵盖了一大片海岸线,其中包括许多美丽的海滩,如嵊泗、梅山、洞头等。这些海滩提供了海水浴、沙滩运动、美食等多种休闲娱乐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如果您想享受美丽的海滩风光,可以前往嵊泗岛、大麦屿和石浦渔港等地,这些地方拥有宽阔的沙滩和清澈的海水,是度假休闲的理想之地。
8. 浙江省主要常见淡水浮游动物图集
马蟥:水蛭也称医蛭,俗称水蚂蝗,分布于世界各地,共有300 多种,我国有100多种。
中国大部地区的湖泊、池塘以及水田中均有生产。金钱水蛭主产于山东微山、东平、南阳湖等湖中,以微山湖产量最大,除供应本省外,并销售东北、河北、山西各地。江苏苏州市郊、吴县等地所产亦外销一部分。此外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四川、陕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处亦产,均自产自销。
生活在稻田、沟渠、浅水污秽坑塘等处,嗜吸人畜血液,行动非常敏捷,会波浪式游,也能作尺蠖式移行。每到春暖即行活跃,6~10月均为其产卵期,到冬季往往蛰伏在近岸湿泥中,不食不动,生存能力强。
生活习性:水蛭属冷血环节动物,在中国南北方均可生长繁殖,它主要生活在淡水中的水库、沟渠、水田、湖沼中,以有机质丰富的池塘或无污染的小河中最多。生长适温为10-40℃,北方地区低于3℃时在泥土中进入蛰伏冬眠期,次年3-4月份高于8℃左右出蜇活动。水蛭为杂食性动物,以吸食动物的血液或体液为主要生活方式,常以水中浮游生物、昆虫、软体动物为主饵,人工条件下以各种动物内脏、熟蛋黄、配合饲料、植物残渣,淡水螺贝类、杂鱼类、蚯蚓等作饵。
9. 浙江沿海常见的海鱼
舟山小眼睛带鱼
爱吃海鲜的宁波人都知道舟山大名鼎鼎的小眼睛带鱼,虽然价格不菲,但是舟山清蒸小眼睛带鱼的味道的确相当惊艳。北方人吃带鱼,一般干炸或红烧,都要先刮掉厚鳞去腥味,但舟山的小眼睛带鱼却是洗净切段后直接上盘蒸,最多撒点盐,然后水清鱼白地上桌,肉嫩到几乎夹不起来完整的一块。入口更觉细滑,尤其是肥滋滋的鱼肚皮,油脂最厚,吃完满口留香。正符合宁波老话所说的“带鱼要吃吃肚皮”。
10. 浙江省海洋浮标分布
车墩湖位于江苏无锡新区,是一处著名的钓鱼景点。以下是:1. 湖心岛:从停车场走到湖心岛,可以选择钓鱼或者在岛上休息,吸氧等。湖心岛的鱼比较大,一般可钓到5斤以上的黑鱼、草鱼、鲤鱼等。2. 东南岸:从湖心岛走到东南岸,这里有浅水区和深水区,可以根据不同的鱼种选择不同的区域钓鱼。建议使用饵料,如麦饭石、小麦,可钓到鲫鱼、草鱼等。3. 西岸:在停车场走到西岸,这里有很多草丛和木桩,适合钓鱼。建议使用细线、小浮漂,可钓到黑鱼、鲤鱼等。4. 东岸:从车墩湖酒店往东走,到达东岸。这里有很多芦苇和草丛,可以选择在这里钓鱼。建议使用饵料、虫饵,可钓到草鱼、鲤鱼等。温馨提示:钓鱼时一定要注意比较安全,不要在湖水深度较深的地方钓鱼,注意防晒和防蚊虫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