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的紫色草图片大全(野生紫草整株图片)
1. 野生紫草整株图片
菜粉蝶,别名菜白蝶,幼虫又称菜青虫,是我国分布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经常成灾的害虫。萊垍頭條
已知的寄主植物有9科35中之多,嗜食十字花科植物,特别偏食厚叶片的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等。在缺少十字花科植物时,也可取食其他寄主植物,如菊科、白花菜科、金莲花科、百合科、紫草科、木犀科等植物。萊垍頭條
危害特点:垍頭條萊
幼虫咬食寄主叶片,2龄前仅啃食叶肉,留下一层透明表皮,3龄后蚕食叶片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叶片全部被吃光,只残留粗叶脉和叶柄,造成绝产,易引起白菜软腐病的流行。 苗期受害严重时,重则整株死亡,轻则影响包心。頭條萊垍
幼虫还可以钻入甘蓝叶内为害,不但在叶球内暴食菜心,排出的粪便还污染菜心,使蔬菜品质变坏,并引起腐烂,降低蔬菜的产量和品质。一年中以春秋两季为害最重。萊垍頭條
2. 野生紫草整株图片欣赏
1地下害虫
(1)大黑鳃金龟
为鞘翅目,鳃金龟科。在中国分布于北起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南至江苏、安徽、湖北、四川,东起前苏联东境,西至甘肃,折入四川。寄主于苹果、梨、桃、李、杏、梅、樱桃、核桃以及多种作物。幼虫食害各种蔬菜苗根,成虫仅食害树叶及部分作物叶片,幼虫的为害可使蔬菜幼苗致死,造成缺苗断垄。
(2)暗黑鳃金龟
鞘翅目、金龟科,分布在我国20余个省市区,是花生、豆类、粮食作物的重要地下害虫,就分布之广、危害之重而言,在金龟子类中逐渐上升到首位。防治此害虫,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物理、化学等方法防治。
(3)铜绿丽金龟
成虫体背铜绿具金属光泽,故名铜绿丽金龟,对农业危害较大。东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北等地均有发生。寄主有苹果、山楂、海棠、梨、杏、桃、李、梅、柿、核桃、酯粟、草毒等,以苹果属果树受害最重。成虫取食叶片,常造成大片幼龄果树叶片残缺不全,甚至全树叶片被吃光。
(4)蝼蛄
蝼蛄在我国的分布很广,华北蝼蛄主要分布在北纬32度以北地区,包括东北、内蒙古、新疆、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苏北等地。东方蝼蛄几乎遍及全国。台湾蝼蛄只分布在台湾、广东、广西、江西、四川,为害不重。金秀蝼蛄分布在广西。河南蝼蛄主要分布在安徽、湖北、陕西和四川等省的山区。
(5)沟金针虫
是鞘翅目叩甲总科叩甲科的一种昆虫,幼虫别名铁丝虫、姜虫、金齿耙等,成虫则称叩头虫。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区,属于多食性地下害虫。在旱作区有机质缺乏、土质疏松的粉砂壤土和粉砂黏壤土地带发生较重;长期生活于土中,约需3年左右完成1代。
(6)细胸金针虫
属于昆虫纲鞘翅目叩甲总科叩甲科。在国内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陕西、宁夏、甘肃、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区。
(7)黄地老虎
夜蛾科地夜蛾属的一个物种。成虫体长14~19毫米,翅展32~43毫米。全体黄褐色。前翅亚基线及内、中、外横纹不很明显;肾形纹、环形纹和楔形纹均甚明显,各围以黑褐色边,后翅白色,前缘略带黄褐色。卵半圆形,底平,直径约0.5毫米。黄地老虎,为多食性害虫,为害各种农作物、牧草及草坪草。各种地老虎为害时期不同,多以第一代幼虫为害春播作物的幼苗最严重,常切断幼苗近地面的茎部,使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
(8)大地老虎
大地老虎又叫黑虫、地蚕、土蚕、切根虫、截虫,是一种农业害虫。幼虫将蔬菜幼苗近地面的茎部咬断,使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严重的甚至毁种。寄主和为害对象有棉、玉米、高粱、粟、麦类、薯类、豆类、麻类、苜蓿、烟草、甜菜、油菜、瓜类以及多种蔬菜等。药用植物、牧草和林木苗圃的实生幼苗也常受害。多种杂草常为其重要寄主。
(9)小地老虎
又名土蚕,切根虫。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年发生代数随各地气候不同而异,愈往南年发生代数愈多,以雨量充沛、气候湿润的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及北方的低洼内涝或灌区发生比较严重;在长江以南以蛹及幼虫越冬,适宜生存温度为 15 ℃~25 ℃ 。天敌有知更鸟、鸦雀、蟾蜍、鼬鼠、步行虫、寄生蝇、寄生蜂及细菌、真菌等。对农、林木幼苗危害很大,轻则造成缺苗断垄,重则毁种重播。
(10)种蝇
幼虫蛀食萌动的种子或幼苗的地下组织,引致腐烂死亡。种蝇又名灰地种蝇、菜蛆、根蛆、地蛆,以幼虫在土中为害播下的蔬菜(瓜类、豆类、十字花科蔬菜、菠菜、葱蒜等)种子,取食胚乳或子叶,引起种芽畸形、腐烂而不能出苗;钻食蔬菜根部,引起根茎腐烂或全株枯死。种蝇为世界性害虫,在我国以粤北发生较多。
(11)蟋蟀
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蟋蟀是中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下游和华南地区的重要农业害虫,它们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在南方,花生被蟋蟀破坏的花生幼苗达11%~30%,它们也危害玉米、黄麻、烟草、棉花、大豆和木薯,往往造成缺苗,影响收成。
2这麦类害虫
(1)黏虫
又称剃枝虫、行军虫,俗称五彩虫、麦蚕,是一种主要以小麦、玉米、高粱、水稻等粮食作物和牧草的杂多食性、迁移性、间歇暴发性害虫。可为害16科104种以上的余种植物,尤其喜食禾本科植物。除西北局部地区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黏虫暴发时可把作物叶片食光,严重损害作物生长。
(2)麦蚜
麦蚜俗称蜜虫、腻虫,属同翅目,蚜科。我国常见的麦蚜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及黍镒管蚜。[1] 这三种蚜虫在安徽各麦区均有分布,常混合发生,以麦长管蚜与麦二叉蚜为主。麦蚜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小麦茎、叶和嫩穗的汁液。小麦苗期受害,轻者叶色发黄、生长停滞、分蘗减少,重者麦株枯萎死亡。穗期受害,麦粒不饱满,严重时麦穗干枯不结实,甚至全株死亡。此外,麦蚜还可以传播多种麦类毒素病。麦长管蚜和二叉蚜是黄矮病的主要传病媒介,二叉蚜的传毒力最强。麦蚜除危害麦类外,还可危害玉米、高粱等作物。野生寄主有看麦娘、鹅观草、雀麦、马唐等。
(3)小麦吸浆虫
我国的小麦吸浆虫主要有两种,即红吸浆虫和黄吸浆虫。小麦红吸浆虫主要发生于平原地区的渡河两岸,而小麦黄吸浆虫主要发生在高原地区和高山地带。
(4)小麦叶蜂
主要发生在淮河以北麦区,为害麦类作物及看麦娘等杂草。小麦叶蜂以幼虫危害麦叶,从叶边缘向内咬食成缺刻,重者可将麦叶全部吃光。成虫体长8~9.8毫米,雄蜂体略小,黑色微带蓝光,后胸两侧各有一白斑。翅透明膜质,带有极细的淡黄色斑。胸腹部光滑,散有细刻点。小盾片黑色近三角形,有细稀刻点。卵扁平肾形淡黄色,表面光滑。
(5)害螨
害螨的螨虫也叫火龙虫、红蜘蛛、黄蜘蛛等,它不是昆虫,属蛛形纲蜱螨目。害螨种类繁多,园林植物中危害严重的有史氏始叶螨、麦岩螨、毛白杨瘿螨、朱砂叶螨、呢柳刺皮瘿螨、山楂叶螨等,属叶螨科和瘿螨科。主要危害苹果、桃、杨、柳、山楂、大叶黄杨、国槐、悬铃木、草坪、月季、玫瑰、白三叶、花椒等多种园林植物。
3禾谷类杂粮害虫
(1)玉米螟
又叫玉米钻心虫,属于鳞翅目,螟蛾科,我国发生的玉米螟有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两种,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谷子等,也能为害棉花甘蔗、大麻、向日葵、水稻、甜菜、甘蔗豆类等作物。
(2)东亚飞蝗
分布在中国北起河北、山西、陕西,南至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东达沿海各省,西至四川、甘肃南部。黄淮海地区常发。小麦、玉米、高粱、粟、水稻、稷等多种禾本科植物。也可为害棉花、大豆、蔬菜等。成、若虫咬食植物的叶片和茎,大发生时成群迁飞,把成片的农作物吃成光秆。中国史籍中的蝗灾,主要是东亚飞蝗。先后发生过800多次。
(3)高粱条螟
分布于中国大多数省份,常与玉米螟混合发生。主要危害高粱和玉米,还危害粟、甘蔗、薏米、麻等作物。以幼虫钻蛀作物的茎秆为害,被蛀茎秆内可见幼虫数头或十余头群集,被害株遭风易倒折成秕穗而影响产量和品质。受害植株苗小时形成枯心苗,心叶受害展开时有不规则的半透明斑点或虫孔,附近有细粒虫粪。
(4)玉米蚜
可为害玉米、水稻及多种禾本科杂草。苗期以成蚜、若蚜群集在心叶中为害,抽穗后为害穗部,吸收汁液,妨碍生长,还能传播多种禾本科谷类病毒。天敌有异色瓢虫、七星瓢虫、龟纹瓢虫、食蚜蝇、草蛉和寄生蜂等。
(5)粟灰螟
在我国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内蒙古、西北、华东北部等北方谷子产区,以及广东、台湾、广西和四川等省(区)的一部分甘蔗产区。
4棉麻虫类
(1)棉蚜
蚜科蚜属的一种昆虫。俗称腻虫。为世界性棉花害虫。中国各棉区都有发生,是棉花苗期的重要害虫之一。寄主植物有石榴、花椒、木槿、鼠李属、棉、瓜类等。
(2)棉叶螨
棉叶螨又称棉花红蜘蛛,我国各棉区均有发生,除危害棉花外,还危害玉米、高粱、小麦、大豆等。寄主广泛。棉叶螨主要在棉花叶面背部刺吸汁液,使叶面出现黄斑、红叶和落叶等危害症状,形似火烧,俗称'火龙'。暴发年份,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它在棉花整个生育期都可危害。
(3)棉铃虫
广泛分布在中国及世界各地,中国棉区和蔬菜种植区均有发生。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受害较重。近年来,新疆棉区也时有发生。寄主植物有30多科200余种。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重要钻蛀性害虫,主要蛀食蕾、花、铃,也取食嫩叶。
(4)棉红铃虫
棉红铃虫,又称红铃虫,属鳞翅目,麦蛾科。寄主植物有8科27属78种,其中以锦葵科为主。棉红铃虫是世界性重要害虫,亦是国内外重要检疫对象之一。我国除甘肃的黄河两岸、河西走廊以及山西和陕西的北部、宁夏、辽宁、青海和新疆外,其它棉区均有分布。
(5)麻叶甲
俗称麻跳蚤或地蹦子、地狗子,为一种青铜绿色的甲虫。该虫体长1.8—2.6mm,翅鞘先端浓赤褐色,腿节非常发达,善于跳跃。我国各地麻区均有发生,东北麻区每年发生一次,山东等麻区每次发生两次。麻叶甲以成虫在土中1—1.5cm处或麻叶、残草、植物残株及土壤裂缝处越冬。成虫啃食大麻叶片成许多小孔,影响麻株生长,也啃食花序和未成熟种子,以苗期为害严重。
(6)绿盲蝽
别名花叶虫、小臭虫等。几遍全国各棉区。是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害棉花的多种盲蝽蟓的优势种。
(7)烟蓟马
又称棉蓟马、葱蓟马。国内外广泛分布,为害棉、烟草等多种作物,其他寄主还有:苹果、李、梅、葡萄、柑桔、草莓、菠萝等。
(8)麻天牛
分布在中国的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和江苏等。 寄主于大麻、苘麻、苎麻、棉花等。以幼虫钻入麻茎里蛀食茎部或成虫取食麻叶、嫩头,影响麻株生长发育且易被风刮倒,影响产量和品质。
5油料作物害虫
(1)大豆食心虫
俗称大豆蛀荚虫、小红虫。大豆害虫。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和湖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地,以东北3省、河北、山东受害较重。以幼虫蛀食豆荚,幼虫蛀入前均作一白丝网罩住幼虫,一般从豆荚合缝处蛀入,被害豆粒咬成沟道或残破状。
(2)豆荚螟
豆荚螟为世界性分布的豆类害虫,我国各地均有该虫分布,以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区受害最重。豆荚螟为寡食性,寄主为豆科植物,是南方豆类的主要害虫。 以幼虫在豆荚内蛀食豆粒,被害籽粒重则蛀空,仅剩种子柄;轻则蛀成缺刻,几乎不能作种子;被害籽粒还充满虫粪,变褐以致霉烂。一般豆荚螟从荚中部蛀入。
(3)油菜蚜虫
油菜蚜虫是油菜常见病虫害之一,多密集在叶背、菜心、茎枝和花轴上刺吸汁液,使叶片卷曲萎缩、幼苗生长迟缓;嫩茎、花轴生长停滞,花、角果数减少,常致植株枯死。
(4)草地螟
又名黄绿条螟、甜菜网螟,网锥额蚜螟 。草地螟为多食性大害虫,可取食35科,200余种植物。主要为害甜菜、大豆、向日葵、马铃薯、麻类、蔬菜、药材等多种作物。大发生时禾谷类作物、林木等均受其害。但它最喜取食的植物是灰菜、甜菜和大豆等。草地螟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一带。
(5)菜粉蝶
别名菜白蝶,幼虫又称菜青虫,是我国分布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经常成灾的害虫。已知的寄主植物有9科35中之多,嗜食十字花科植物,特别偏食厚叶片的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等。在缺少十字花科植物时,也可取食其他寄主植物,如菊科、白花菜科、金莲花科、百合科、紫草科、木犀科等植物。
(6)豆天蛾
豆天蛾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淮流域和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主要寄主植物有大豆、绿豆、豇豆和刺槐等。
(7)黄宽条跳甲
别名黄宽条菜跳甲、伪黄条跳甲、菜蚤子、土跳蚤、土圪蚤、黄跳蚤。分布: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甘肃、山东、山西、江苏等,危害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
(8)小菜蛾
别名:小青虫、两头尖。世界性迁飞害虫,主要为害甘蓝、紫甘蓝、青花菜、薹菜、芥菜、花椰菜、白菜、油菜、萝卜等十字花科植物。为害特点:初龄幼虫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菜叶上形成一个个透明的斑,“开天窗”,3~4龄幼虫可将菜叶食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在苗期常集中心叶为害,影响包心。在留种株上,危害嫩茎、幼荚和籽粒。
6薯类害虫
(1)马铃薯瓢虫
成虫、幼虫在叶背剥食叶肉,仅留表皮,形成许多不规则半透明的细凹纹,状如箩底。也能将叶吃成孔状,甚至仅存叶脉。严重时受害叶片干枯、变褐,全株死亡。果实被啃食处常常破裂、组织变僵;粗糙、有苦味,不能食用。
(2)甘薯麦蛾
麦蛾科。分布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以幼虫吐丝卷叶危害,幼虫啃食叶片、幼芽、嫩茎、嫩梢,或把叶卷起咬成孔洞,发生严重时仅残留叶脉。
7糖类害虫
(1)甜菜跳甲
分布在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四川、贵州、黑龙江等。寄主于甜菜、藜、荞麦、大黄、酸模。成虫为害甜菜幼苗,被害叶表皮被吃,形成浅色斑点,渐成孔洞,致全株枯萎。
(2)甜菜象甲
分布于河北、内蒙古、山西、宁夏 甘肃。寄主植物有甜菜、菠菜、白菜、甘蓝、瓜类等。成虫在甜菜幼苗出土后,咬食子叶和真叶成缺刻,严重时把叶片吃光或咬断幼茎,造成缺苗断垄。幼虫在地下咬食甜菜块根,影响块根生长,重则整株枯死。
8储粮害虫
(1)玉米象甲
寄生于玉米、豆类、荞麦、花生仁、大麻子、谷粉、干果、酵母饼、通心粉、面包等。幼虫只蛀食禾谷类种子,其中以玉米、小麦、高粱受害重。1年发生1代至数代,因地区而异。既能在仓内繁殖,也能飞到田间繁殖。耐寒力、耐饥力、产卵力均较强,发育速度较快。
(2)麦蛾
幼虫蛀食生长中的谷粒及贮粮,成虫灰色,有浅黑斑。危害稻谷、麦类、高粱、玉米、以及禾本科杂草种子。幼虫多在小麦、大米、稻谷、高粱、玉米及禾本科杂草种子内食害。严重影响种子发芽力,是一种严重的初期性贮粮害虫。
(3)谷螟
以幼虫为害各种粮食和加工品、豆类、油料、花生、各种干果、干菜、奶粉、蜜饯果品、中药材、烟叶等。其中以禾谷类、大豆、瓜生、红枣及谷粉等受害最重。幼虫喜食粮粒胚部,影响发芽率;蛀食干果、干菜成孔洞、缺刻,常吐丝连缀粮粒及排泄物,并结网封闭其表面,使其结块变质。
(4)豆象
体卵圆,中小型,少数种类较大。复眼大,前缘强烈凹入。触角11节,锯齿状,栉齿状。鞘翅毛有白色、棕色,常形成斑纹 ,末端截形 。幼虫为复变态,第1龄有长足,胸板有齿,经过一次蜕皮后,足部分或全部消失,形成不甚活泼的蠕虫型幼虫。
(5)谷蠹
也叫“米长蠹”,贮藏谷物的重要害虫。食性复杂,吸食禾谷类、粉类、谷类、干果、中药材及竹木器材等均能危害,以稻谷、小麦、面粉最严重。幼虫在仓库内喜寻木质板壁,蛀孔化蛹,造成仓木的严重破坏。此虫在取食谷粒时大量咬碎颗粒,使贮粮遭受更多的损失。在野外,它生活在树木内。
3. 农村野生紫背草图片
蒲公英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羊蹄草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另外,二者在形态上也有比较明显的区别: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奶汁草。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25cm,含白色乳汁。根深长,单一或分枝,外皮黄棕色。叶根生,排成莲座状,狭倒披针形,大头羽裂或羽裂,裂片三角形,全缘或有数齿,先端稍钝或尖,基部渐狭成柄,无毛蔌有蛛丝状细软毛。花茎比叶短或等长,结果时伸长,上部密被白色珠丝状毛。头状花序单一,顶生,长约3.5cm;总苞片草质,绿色,部分淡红色或紫红色,先端有或无小角,有白色珠丝状毛;舌状花鲜黄色,先端平截,5齿裂,两性。瘦果倒披针形,土黄色或黄棕色,有纵棱及横瘤,中产以上的横瘤有刺状突起,先端有喙,顶生白色冠毛。花期早春及晚秋。生于路旁、田野、山坡。产于全国各地。萊垍頭條
羊蹄草:别名,一点红、紫背草、假芥兰、爆仗草、红背叶、叶下红......。高10-40cm。茎直立或的基部倾斜,紫红色或绿色,光滑无毛工被疏毛,多少分枝,枝条柔弱,粉绿色。叶互生;无柄;叶片稍肉质,生于茎下部的叶卵形,长5-10cm,宽4-5cm,琴状分裂,边缘具钝齿,茎上部叶小,通常全缘或有细齿,上面深绿色,下面常为紫红色,基部耳状,抱茎。头状花序直径1-1.3cm,具长梗,为疏散的伞房花序,花枝常2歧分枝;花全为两性,筒状,花冠紫红色,5齿裂;总苞圆柱形,苞片1层,与花冠等长。瘦果狭矩圆形,长约3mm,有棱;冠毛白色,柔软,极丰富。花期7-11月;果期9-12月 。中国华南、华中和西南等地均有野生。條萊垍頭
4. 野生紫蓝草图片
马莲草是一个别名,它的正式中文名叫马蔺。马蔺这个名称出自《种子植物名称》;别名还有紫蓝草、兰花草、马帚子等。是鸢尾科鸢尾属植物。马莲草野生者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和南方部分省区,常生长在荒地、山坡草地、草原、路旁等处;栽培者,常在一些城市的公园、公共绿地、道路绿化带、小区院子、单位院子的绿地成片栽植萊垍頭條
5. 紫草植株图片
区别在于:勿忘我为紫草科、勿忘草属植物。鸢尾花是鸢尾属植物。頭條萊垍
形态特征的区别:萊垍頭條
勿忘我,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单一或数条簇生,高20-45厘米,通常具分枝,疏生开展的糙毛,有时被卷毛。垍頭條萊
鸢尾花,多年生矮小草本,植株基部淡绿色,围有3-5枚鞘状叶及少量的老叶残留纤维。根状茎细长,坚韧,二歧状分枝,横走,棕黄色,节处膨大;须根细弱,生于节处,棕黄色。萊垍頭條
6. 紫花野草图片
紫花苜蓿的管理和收割 苜蓿幼苗期生长发育缓慢,易受杂草和地下害虫危害,应及时防除,中耕除杂。苗期根瘤较少,固氮能力弱,可施用少量速效氮肥,可促进幼苗生长发育。第二年返青和每次刈割后,也应补施一些磷肥。幼苗或返青苗长到18—25厘米时,中耕培土1次,每年越冬前培土1次,灌水1次,以利于安全越冬。萊垍頭條
一般在植株有10%已开花时收割,每年刈割2—3茬,留茬高度5—7厘米,最后一次刈割不晚于下霜前一个月,留茬高度为10—20厘米,以利于越冬。收种子以头茬产量最高,当植株下部荚果变黑,中部荚果为褐色,上部为黄色时即可趁早晨采收。如果利用一般苜蓿地采种,头一年应少割一茬,第二年在现蕾前间行割去部分苜蓿,以增强留种地的通风透光,提高种子产量。條萊垍頭
7. 紫草长啥样
卤水上色使用天然香料,不仅卤肉卖相好,卤肉吃起来更加健康。萊垍頭條
一、姜黄萊垍頭條
姜黄是姜科姜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香料中一般取其地下根茎作为调味品。姜黄味道辛辣,有轻微橙味,闻起来有胡椒般的香气。姜黄常和白胡椒搭配调味,能更能突出胡椒的香味,姜黄还有防腐的作用另外,姜黄可以使食材染上金黄的颜色,所以姜黄在卤水中用的比较广泛,例如南方的盐焗鸡等。除了用于卤禽类食材以外,姜黄还可用于一些咖喱粉的调制,咖喱粉就是以姜黄粉为主料,再搭配上芫荽籽、桂皮、辣椒、白胡椒等等香料粉制作的复合调料。垍頭條萊
二、黄栀子萊垍頭條
黄栀子也有叫红枝子,表面颜色红黄或者棕红,呈纺锤型,表面有六条棱,皮比较薄。黄栀子闻起来味道很小,有轻微甘草样的味道,回味微苦。烹饪中用其干燥的果实作为调味品。黄栀子主要用于调色,使卤水颜色呈金黄或红黄色,也常和糖色搭配使用在五香卤水中。使用时尽量不要直接丢入卤水里面,长时间卤煮,容易腐败卤水。可用栀子熬成栀子水使用。萊垍頭條
栀子调色的颜色是偏黄色的,没那么红,栀子也不太能给食材增香,经常用在卤鸡上色的制作中。萊垍頭條
三、紫草萊垍頭條
紫草是紫草科紫草属植物的统称,一般选用它的干燥根用于调色。常用在红油辣椒油中,或者川味火锅料的熬制中,它的颜色红润,使红油成品呈自然红的颜色。使用紫草时要注意,不要添加过多,一斤油也就一两克左右,过多颜色会呈紫色。萊垍頭條
四、藏红花萊垍頭條
藏红花有果香味,口味略苦,烹调中也可用于上色,但藏红花产量小价格昂贵,是我国西藏地区的珍贵特产,一般很少奢侈到用这种昂贵香料来上色,所以这里不做具体介绍。萊垍頭條
8. 紫草是什么样的图片
聚合草(Symphytum officinale L),别名爱国草、肥羊草、友益草、友谊草、紫根草、康复力、外来聚合草、西门肺草、紫草根。萊垍頭條
丛生型多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全株被向下稍弧曲的硬毛和短伏毛。生于山林地带,为典型的中生植物。原产苏联欧洲部分和高加索,中国于1973年朝鲜将其作为珍贵礼物送给中国,从此引种栽培。聚合草适应性广,产量高,利用期长,适口性好,是优质高产的畜禽饲料作物,其也有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作药用,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垍頭條萊
9. 紫草的图片
厚壳树,别名大岗茶、松杨,为紫草科厚壳树属落叶乔木,高达15m,干皮灰黑色纵裂。花两性,顶生或腋生圆锥花序,有疏毛,花小无柄,密集,花冠白色,有5裂片,雄蕊伸出花冠外,花萼钟状,绿色,5浅裂,缘具白毛,核果,近球形,橘红色,熟后黑褐色,径3-4mm,花期4月,果熟7月。萊垍頭條
其适应性强,生海拔100-1700米丘陵、平原疏林、山坡灌丛及山谷密林,分布于中国、日本、越南。垍頭條萊
10. 野生紫草图片大全
水芹菜,马齿苋,马兰头,曲曲菜,荠菜,面条菜,田紫草,刺儿菜,花椒芽,蕨菜。萊垍頭條
1、水芹菜。條萊垍頭
生长在河沟,水田中,它比芹菜更加脆嫩,可食用部位比较多,茎可以作为蔬菜吃。带有一股很独特的清新香气,吃起来也更多了一分甘甜。爱它这气味的人是想每天都吃到,不爱的人更是闻到都觉得刺鼻。该种为高产的野生水生蔬菜,以嫩茎和叶柄炒食,其味鲜美。萊垍頭條
2、马齿苋。萊垍頭條
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一抓一大把,为田间常见杂草。嫩茎叶可作蔬菜,味酸,也是很好的饲料。如采收过迟,不仅嫩枝变老,食用价值差,而且影响下一次分枝的抽生和全年产量。頭條萊垍
3、马兰头。條萊垍頭
又名马兰、红梗菜、鸡儿肠,是生于路边、田野、山坡上,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的常见野菜品种,各地很早就有春季采食马兰的习惯。马兰头有红梗和青梗两种,均可食用,深受广大美食爱好者的喜欢。條萊垍頭
4、曲曲菜。萊垍頭條
学名叫做苣荬菜,苦菜开花是黄色,比蒲公英的花小,单层,生长在中国北方平原地区,这种野菜的滋味是比较苦的,这是它的最大特点,就像人们吃的苦瓜一样。从春到秋均可采到,是一种农村比较常见的野菜。以嫩梢、嫩叶为产品的尖叶型叶用莴笋,叶片呈长披针形,色泽深绿、质地脆嫩,口感极为鲜嫩、清香、具有独特风味,是生食蔬菜中的上品,有凤尾之称。頭條萊垍
5、荠菜。萊垍頭條
花果期4~6月的十字花科荠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是冬季可以挖到的野菜之一,比较鲜嫩的荠菜,适宜作为鲜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及粗纤维,利于新陈代谢。萊垍頭條
6、面条菜。垍頭條萊
又叫油瓶菜,刚冒出地面的面条菜,叶面光滑呈椭圆形,先端钝尖,基部渐窄,最常见在麦田中或荒草地,是农村常见的十种野菜之一,麦瓶草食用部位为肥嫩的叶片和幼茎,味甜鲜美,富含维生素、氨基酸和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营养丰富。鲜嫩时期的面条菜柔嫩多汁,清爽利口,是诸多野菜里深受大众喜爱的野菜之一。萊垍頭條
7、田紫草。萊垍頭條
是中国农村能吃的十种野菜之一,这个植株细弱,茎、叶柔软的一年生草本植物,4-8月开花结果,在农村中是终年均可利用,骆驼喜食,绵羊、山羊乐食,牛少量采食的植物。植物的幼嫩茎、叶切碎后,人可食用,田紫草在开花前,粗蛋白质、粗脂肪、无氮浸出物的含量是相当高的。萊垍頭條
8、刺儿菜。萊垍頭條
是小蓟草的别称,是一种多年生草本优质野菜,中国北方最常见的十种野菜之一,幼嫩时期羊、猪喜食,早期供放牧,或带根采回,去掉泥土,径切碎生饲喂猪或做青贮料,开花前后植株,割取晒于后,可供冬春制粉喂猪。另外本种为秋季蜜源植物。刺儿菜的嫩苗又是野菜,炒食、做汤均可。萊垍頭條
9、花椒芽。萊垍頭條
是花椒树发芽期幼嫩的芽叶,油亮鲜绿,麻香味美,是芽苗菜中的珍品,因经过热炒、凉拌、油炸、涮锅后,品尝起来麻香宜人,开胃爽口,具有独特风味和丰富营养,旧时曾被列为宫廷贡品,供宫廷贵族享用。頭條萊垍
10、蕨菜。萊垍頭條
为蕨类植物蕨还处于卷曲未展时的嫩叶,又被称为龙头菜,是野菜中的较为出名的一种,这种富含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还包括蕨素、蕨甙、甾醇等特有的营养素,被称为山菜之王,而且是不可多得的美味。蕨菜可鲜食,但较难以保鲜,所以市场上常见其腌制品或干品,它所烹制的菜肴色泽红润、质地软嫩、清香味浓。萊垍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