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感染线虫的花卉(线虫引起的植物病害)
1. 线虫引起的植物病害
由于根系受到影响,大多数受害植株初期地上部分生长迟缓,叶片变小、变黄,呈点片缺肥状,不结实或结实不良,严重时生长停滞,节间缩短,植株矮小甚至萎蔫。根结线虫是植物寄生虫,会引起植物根形成根结,并很容易感染其他真菌和细菌性病害。根结线虫寄生于许多不同种类的农作物上(超过2000种植物)且繁殖迅速,加上相对较短的生活史等特性,对作物的危害非常大。
2. 线虫引起的植物病害症状
1、从根源上切断线虫的传播途径
对于新开始的土地种植或者新的室内大棚种植,对土壤的要求要严格,不能带有虫子或者虫卵,用的农具都要进行杀虫处理,苗床消毒或无土育苗苗床是线虫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一定要做好苗床的预防工作。从根本上切断线虫进入植物的途径,不过这对于已经发生线虫的地方来说就比价难。
2、对有根线虫的耕地实施轮番耕作
这是目前很多农民才采取的一种普遍方式。而那些农作物的轮作对于线虫有比较的治理作用呢?像葱、蒜这种有强烈味道(有消毒作用)的菜就比较好的防止根线虫病发生,这些大葱、大蒜可以常年种植,通过种植大葱、大蒜还能对其它土传病害有很好的预防效果。还有水稻也是不错的选择,因水稻可以通过水淹的方式来让线虫窒息而死的。但是如茄子、胡萝卜、芹菜、番茄、莴苣等这些蔬菜都是根线虫容易生长的,这些之间轮作反而加剧根线虫的祸害。
还有可以通过多次种植菠菜、菜心、小白菜等生长期短的叶菜进行防治,主要步骤是等这些蔬菜根部出现大量的根瘤时(线虫会附在里面)全部进行拔出,清理出田块,对根部进行暴晒后用火销毁。
3、通过深层翻土减轻根线虫
线虫一般多分布在表土层里面(5cm-25cm),深度不会超过30cm,播前深耕深翻30厘米以上,把可能存在的线虫翻到土壤深处,可减轻为害。而在把土翻新以后,可以在表面撒石灰石等可以进行消毒,进一步杀死线虫。
4、化学防治药剂杀线虫
可以采用打药剂来杀死线虫,在种植前可以用利根砂颗粒洒在土壤里面,用来灭杀根线虫;
我们可以选择阿维菌素类,杀线虫速度快,而且使用剂量低,但在土壤中易被土壤团粒吸附,并被微生物迅速降解,好处是污染小,缺点则是防线虫持效期短,只能杀灭根际土壤中的线虫,对侵入植物根系内的则作用不大。
如果田地的根线虫特别严重的话,就采用农药噻唑磷加上乙蒜素进行冲施,它除了触杀外还可内吸传导至植物体内,杀灭根系中的线虫,但是这个缺点就是剂量过大会有影响到植物根部,俗称烧根。如果结合以上两种来一起使用,效果会更好。
5、微生物杀线虫
微生物菌防治线虫最近开始成为热点。无毒、无污染、无残留、促生长、可持续性强兼改良土壤,生物药剂的优势明显。如淡紫拟青霉(淡紫紫孢菌)对多种线虫都有防治效果。但因为是新技术,费用比较高,而且目前这种微生物防治与其它的药剂是否有冲突,还是个未知数。
其实,线虫病是重在预防,而不是治疗。所以在栽培品种中选择抗线虫能力强的,在刚出现线虫的迹象的时候,就要赶紧处理!
3. 线虫病可引起植物
①病毒病害的病原鉴定:病毒病害的病原用普通显微镜观察不到组织病变。目前在电子显微镜还不普及的情况下,多采用人工接种试验来验证。人工接种试验是用病株汁液磨擦接种、嫁接、昆虫传染等方法。同时还可以根据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如传播方法、寄主范围、寄主反应、体外保毒期、稀释终点以及血清方法等来区别病毒的种类。有些植物病毒还可以采用指示物进行鉴定。
②细菌病害的病原鉴定:对细菌病害的病原鉴定,多采用“细菌溢”的方法。具体是切取小块病组织制片,放载玻片于显微镜下检查,如觉现有“细菌溢”从病组织(维管束)涌出,即可勿步确定为细菌病害。
如果鉴定细菌的种类,就可进行革兰氏染色,通过阳性和阴性反立来区别。此外还可以进行分离培养,获得较纯的培养菌种,然后通过伤口或白然孔(水孔、皮孔、气孔等)人工接种,来确定细菌的种类。
目前,对细菌病害病原的鉴定,较迅速准确的方法是采用血清反应。具体方法是取一定病原的细菌液少许放载玻片上,然后加入某种用生理盐水稀释过的“抗血清”,如果两者产生“凝集”即证明是某细菌病害的病原。例如鉴定马铃薯环腐病的病原菌时,可将已培养好的环腐病细菌液注射到兔子体内,然后抽取兔子血液,使沉淀后取上部的血清(即抗血清),用生理盐水稀释后放载玻片上,与被怀疑为马铃薯环腐病的病原细菌掖混合,如产生“凝集”,即证明为环腐病病原。否则为非环腐病病原。
③真菌病害的病原鉴定:鉴定真菌病害,一般常用的方法是挑取病株组织上的菌丝或子实体制片,然后置显微镜下观察病菌的形态、特征、色泽、大小、结构等。其次是采用分离培养和接种试验。分离培养是切取小块病株组织经表面消毒和灭菌水洗后,移到一定的培养基平板上,在一定的恒温下培养,几天后观察菌落、菌丝体、无性抱子、有性抱子等形态、色泽。接种试验应根据真菌病害不同的侵染类型,将病菌抱子进行拌种、花器接种、土壤接种、涂抹接种或将抱子棍悬液进行喷雾接种。
④线虫病害的病原鉴定:植物受线虫为害后,多在受害部位产生虫廖或膨胀的形态变化,剖切虫瘦或膨胀部分用针挑取内部含有物制片,然后放显微镜下观察有否线虫及形态特征。有些线虫病并不引起植物形态变化,可采用漏斗分离法和叶片染色法进行检查,作出诊断结果。
4. 线虫引起的植物病害实例
标准答案是:植物受线虫危害后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与一般的病害表现出来的症状相似,因此把植物线虫病做为病害来研究,同时由于线虫体形较小,常需要借助显微镜等植物病理学研究工具来进行研究,因此常将线虫作为病原物来研究。你是学植物病理学的吧,如果是的话,你仔细看看书,在书上讲线虫病害那部分的开头部分应该可以找到这一段,一般的书上都会有这一段来解释为什么线虫病是属于病害的。
5. 线虫引起的植物病害有哪些
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原生动物、寄生植物
植物病害病原物是能侵染寄生于植物体并导致侵染性病害发生的生物。多为异养型的非专性寄生物。病原物虽具有致病能力,但不是形成植物病害的决定因素,更不是唯一的因素。能否导致发病,还决定于寄主植物、病原物和环境条件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6. 线虫引起的植物病害是什么
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类群有14个属,1992年以来,植物病原细菌又增加了布克氏菌属和韧皮部杆菌属等。
土壤杆菌、欧文氏菌属、假单胞菌属、黄单胞菌属和链丝菌属之外,革兰氏阴性菌增加了嗜酸菌属、根杆菌属、根单胞菌属、嗜木质菌属、泛生菌属和木质部小菌属等。革兰氏阳性细菌则有棒形杆菌属、节杆菌属、短小杆菌属、红球菌属和芽孢杆菌属、布克氏菌属和韧皮部杆菌属。
7. 线虫引起的植物病害怎么治
根腐线虫的防治:
1、定植以前预防,使用阿维菌素或者噻唑膦颗粒剂沟施或者穴施,瓜类叶菜类注意噻唑膦不能直接接触根系。威百亩熏蒸效果也不错,同时防治土传病害和根腐线虫。
2、生长期如果发现了用阿维菌素或者噻唑膦液体剂型的灌根,瓜类叶菜类注意噻唑膦用量。注意一般药效二个多月,严重的地区根据情况再处理一遍,噻唑膦成本高。
资料扩展
1、根腐线虫又叫短体线虫。分布广泛,世界各地都有这个属线虫的危害。近20年中,我国陆续报道有20多个种,并证实危害的作物有:小麦、玉米、小米、高粱、大豆、油菜、花生、棉花、苎麻、马铃薯、番茄、草莓、桃等。
2、根腐线虫属线虫作为迁移的体内寄生虫,在土壤中自由生存。它分布在世界大多数地区,并以各种栽培和野生的寄主为食。一种或多种根腐线虫的发生,通常与马铃薯、玉米、黑麦、花生、红三叶草、蒲公英、果树和蔬菜有关。以小麦为食的线虫对植物的危害先于其他病原体的侵害,该类线虫的摄食和第二次侵害,往往会引起根的损伤和腐烂。
3、根腐线虫雌雄异体。幼虫呈细长蠕虫状。雄成虫线状,尾端稍圆,无色透明,大小1.0-1.5×0.03~0.04毫米。雌成虫梨形, 多埋藏在寄主组织内,大小0.44-1.59×0.26-0.81毫米。该种雌虫会阴区图纹近似圆形,弓部低而圆,背扇近中央和两侧的环纹略呈锯齿状,肛门附近的角质层向内折迭形成一条明显的折纹和肛门上方有许多短的线纹等特征。
4、根腐线虫多分布在0-20cm土壤内, 特别是3-9厘米土壤中线虫数量最多,常以卵或2龄幼虫随植株残体遗留在土壤中或粪肥中越冬或翌年环境适宜时以2龄幼虫从嫩根侵入,繁殖为害。在日光温室中可终年为害。线虫可通过带虫土或苗及灌溉水传播。土温25-30℃,土壤湿度为40%-70%条件下线虫繁殖很快,易在土壤中大量积累,10℃以下停止活动,55℃时10分钟死亡。在无寄主条件下可存活一年。
5、一年发生多代,短体线虫的雌成虫在根组织内部产卵,孵化幼虫在根部危害。在适宜温度条件下30-40天即可完成一代。繁殖适温,温暖种为25-30℃,寒冷种为25℃左右,每雌虫产卵约20粒,主要危害萝卜、胡萝卜等直根蔬菜根部的生长点,形成畸形根,在肉质根表皮产生水泡状小白斑,后期龟裂、变黑。马铃薯块茎受害后,薯块表面产生黑褐色小斑点,贮藏后引起腐烂;矮化线虫亦危害寄主根部。甘蓝受害后生长缓慢,外叶发黄,叶球松散。萝卜受害叶片不舒展,叶小而发黄。菜豆、豇豆叶色淡,根系不发达,主根变褐色,整株呈缺肥、水状。线虫能加重枯、黄萎病等土传病害发生,主要是因线虫造成伤口为病菌的侵染创造了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