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反季节栽培技术(反季节栽植注意事项)
1. 反季节栽植注意事项
想要种植反季节移栽,主要是让它的根盘大点避免失水过多导致死亡。
2. 反季节栽植苗木的措施
海南反季节百香果的种植技术:反季节种植百香果,其次要选择优质健康的百香果苗木。根系发达、植株健壮、无病虫害的苗木成活率更高!
秋季在大部分地区都进入旱季,要注意保水保湿。
百香果怕干旱,因此幼苗移栽后,必须用足量的水浇灌,百香果生长过程中及时补充水分,有条件的果园,应安装喷淋带或滴灌带,便于及时补充水分,固定根部,生根长根。百香果长苗前期以生根为主,使用养根菌肥、腐植酸、海藻酸等。
3. 反季节种植苗木注意什么
根据植物的生长和生存规律,传统的园林绿化苗木种植季节是从每年的3月中旬至5月初或者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这段时间是正常的种植季节;此外的时间进行的绿化苗木种植,则为反季节苗木种植,比如在苗木生长旺盛的夏季、根系休眠缺乏再生能力的寒冷冬季等。
反季节种植苗木,需要在苗木的选择、种植土壤的处理、苗木的运输和假植、种植前的修剪、种植施工及种植后的养护等方面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才能保证苗木较高的成活率。
因此,苗木反季节种植,是对传统的园林种植模式的一种突破和创新,是园林绿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一个有力表现。
4. 反季节栽植注意事项有哪些
根据植物的生长和生存规律,传统的园林绿化苗木种植季节是从每年的3月中旬至5月初或者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这段时间是正常的种植季节;此外的时间进行的绿化苗木种植,则为反季节苗木种植,比如在苗木生长旺盛的夏季、根系休眠缺乏再生能力的寒冷冬季等。
反季节种植苗木,需要在苗木的选择、种植土壤的处理、苗木的运输和假植、种植前的修剪、种植施工及种植后的养护等方面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才能保证苗木较高的成活率。
因此,苗木反季节种植,是对传统的园林种植模式的一种突破和创新,是园林绿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一个有力表现。
5. 反季节栽植注意事项图片
在自然界中桧柏、龙柏、黑松、雪松、圆柏、侧柏等常绿针叶树种及冬季栽植地被小灌木苗木适合反季节栽植。
面木从3月中旬开始至5月初结束或者是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此间是正常施工季节。此外的时间,生长旺盛的夏季;冬季的极端低温与根系休眠缺乏再生能力为反季节栽植。
6. 乔木反季节种植注意事项
梧桐树,即“中国梧桐”是梧桐科梧桐属的植物,英文名为Phoenix Tree、别名青桐、桐麻 ,也属落叶大乔木,高达15m;树干挺直,树皮绿色,平滑。原产中国,南北各省都有栽培,也为普通的行道树及庭园绿化观赏树。我们所说的法国梧桐其实是悬铃木中的一种,只是因为叶子似梧桐,而被大家误以为是梧桐。 1.选苗:要选植株健壮、无病虫害的法桐。根系发育良好,有较大和完整的根盘。枝条充实、丰满、无机械损伤。最好选乡土树种。选浅根性和萌芽性强并易于成活的树种。
选苗注意事项:最好选用苗圃培育的法桐小苗。根据设计要求和不同用途进行选苗。特别注意苗木的来源。苗龄与规格:苗木的年龄对栽植成活率的高低有很大影响,并与成活后对新的环境适应性和抗逆性有关。
苗木起运、贮藏的损伤
2起苗:人工起苗所造成的伤根、根系过短或根系不完整,将直接影响到法桐的质量。还有大多数苗木起苗后不能马上栽植,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贮藏。这样的苗多采用田间假植方式,如果贮藏法桐的根系与土或沙不能充分接触,出现空隙或水分过大,会导致苗木根系失水或根系腐烂,影响栽植成活率。
1.灌水与排水:水分供应是否充分、合理、及时是树木成活的关键。一般情况,栽后第一年应灌水五六次(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特别在高温干旱是更要注意浇水,最好能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为60%以上。在多雨季节要特别注意防止土壤积水,除注意绿地的排水外,可在树的基部适当培土,使树盘的土面适当高于地面,使树木不被淹。
2.树冠喷水:栽植常绿树种或反季节栽植时,一般栽后要往树上喷水,喷水的时间上午10时以前,下午4时以后。目前抗蒸腾剂应用广泛。
5
2.树冠喷水:栽植常绿树种或反季节栽植时,一般栽后要往树上喷水,喷水的时间上午10时以前,下午4时以后。目前抗蒸腾剂应用广泛。
6
4.合理施肥:法桐栽完后,发现地下根系恢复得很慢,不能及时吸收足够的水分与养分供给地上部生长的需要,此时可适当浇灌生长刺激素溶液,如萘乙酸、3号生根粉,目的是为了刺激尽快发新根。同时,合理的施用有机肥、化学肥料和叶面喷肥。
7
4.合理施肥:法桐栽完后,发现地下根系恢复得很慢,不能及时吸收足够的水分与养分供给地上部生长的需要,此时可适当浇灌生长刺激素溶液,如萘乙酸、3号生根粉,目的是为了刺激尽快发新根。同时,合理的施用有机肥、化学肥料和叶面喷肥。
8
4.合理施肥:法桐栽完后,发现地下根系恢复得很慢,不能及时吸收足够的水分与养分供给地上部生长的需要,此时可适当浇灌生长刺激素溶液,如萘乙酸、3号生根粉,目的是为了刺激尽快发新根。同时,合理的施用有机肥、化学肥料和叶面喷肥。
9
7.病虫害防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主要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要掌握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要了解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发生发展特点、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病虫害发生的时间、部位、范围等规律,抓住其薄弱环节,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
10
7.病虫害防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主要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要掌握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要了解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发生发展特点、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病虫害发生的时间、部位、范围等规律,抓住其薄弱环节,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
7. 反季节栽培技术
一、土壤选择:生姜怕污染、怕旱怕涝喜湿润。对泥土的要求不高,但最好选用沙壤土,因为沙壤土滤水性好,排后不渍水,又易保持湿润,很符合生姜生长对湿度的要求。
二、建棚:用8米宽薄膜,覆盖地面6米,中间膜高1.75米左右,不能太高,不然背风、保温性下降,对薄膜损坏也较大。
三、栽植方法:每棚两厢,按25厘米宽开四边沟和厢沟,以利于灌排水。开好沟后,在厢面上按沟心对沟心50公分的标准起垄开播种沟,沟宽20公分、深30公分左右。
四、姜种选择、播种时间:常规生姜一般在清明时节下种,而反季节生姜则提前在2月中旬左右,即农历雨水到惊蛰这个时候下种。反季节种姜最好选用菜姜良种,地温低的地方下种后还必须再覆盖地膜,只覆盖大棚膜,地温还达不到生姜生长要求。
五、管理措施及病害: 在生姜芽尖顶棚时揭去地膜。立夏以后,在气温稳定在25度时就可以揭去大棚上的薄膜,下垄平沟。生姜在气温25至29度时生长发育最好,超过30度后就只长苗不长姜了,所以要及时揭去顶膜。
远离化肥,搞好肥水管理
不能施用化肥,生姜对化肥敏感,用后易烂块、引发姜瘟和炭疽病。一般亩用1000公斤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作底肥,下种前亩用极清的稀粪水(小粪勺半勺兑一桶水)60—80担淋湿播种沟下种。生姜萌芽揭地膜时,用同样方法再浇窝一次。在揭大棚膜时,亩用充分腐熟的堆肥30担撒入,再浇60—80担清粪水(一小粪勺兑一桶水),再下垄土平沟。两周后再用浓粪水(一小粪勺兑大半桶水)60—80担浇窝,并从原垄中提土给姜培土。这样,先前的垄变成了沟、先前的沟成了垄。给姜培土两周后用同前次浓度一样的粪水灌沟。在姜出芽时,给四边沟和厢沟灌水,通过水的渗透保持厢面湿润,以利于出芽。出芽后注意下雨要排水、厢面干时灌水,总之保持厢面适度湿润预防为主作好病虫害防治姜的主要病害为姜瘟和炭疽。
姜瘟造成姜块腐烂死苗,并且传播速度快。
姜瘟重在防,一般用草木灰加石灰,按7:3的比例配好混匀,在出苗期、下垄平沟和给姜培土时,每次亩用15公斤撒窝,一般都可防住。如果发生,先用塑料袋包好捂紧病株轻轻进行拔除,勿用力过猛,以避免病菌发散感染。拔除病株后,再用草木灰与石灰混合物撒于上面,压紧泥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