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竹子的养殖方法及养护知识)
1. 竹子的养殖方法及养护知识
1、生长习性:
据了解,慈孝竹植物性喜温暖湿润的生长环境气候,在南方暖地竹种中,由于慈孝竹的耐寒力较强,喜排水良好、湿润的土壤。一般情况下,慈孝竹植物种植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园林绿地中习见栽培观赏或作绿篱。
2、养护管理:
据相关了解,慈孝竹植物栽植的最佳时节在六、七月份,夏季时节更容易成活。同时,更适合慈孝竹的生长。在种植慈孝竹竹子时应将根系蘸满泥掺和成稀泥,同时,种植人员应保持竹子根部泥土的湿润,可以有效的促进慈孝竹植物的生长。
2. 竹子的养殖方法及养护知识图片
慈孝竹盆景的养殖方法如下
1.土壤 养慈孝竹需要用疏松、肥沃的砂质土壤,并将土壤调至中性或酸性,不要用太粘重的或碱性的土壤。可将农田土和腐殖土混合起来,并加入一些细沙,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
2.光照 慈孝竹喜光照,不过不可太强烈,夏季时务必要遮阴。到了冬季,则要放在向阳并且背风的地方,这样慈孝竹才能正常生长,保持绿色。
3.浇水 慈孝竹喜湿润,但它特别怕涝,在日常管理中要勤浇水,但不可浇太多。夏季的时候可以每天浇一次,或者每隔3-5天浇一次。冬季时需要严格控制浇水,以免植株冻伤。另外,刚移植过的植株需浇透一次,之后进入正常养护。
3. 竹子的养殖方法及养护知识家庭
院子里的地栽竹子怎么修剪
院子里的地栽竹子一般不需要频繁修剪,平时主要是针对株型和枝条来进行修剪。在修剪竹子前,可使用专门的园艺剪。竹子的生长速度较快,生长太高并不好看,可以将生长过高的枝条剪掉,控制生长高度,缩小树形。长期不修剪的话,会导致同一个节上长出多个枝条,这样会导致拥挤,影响到观赏,可以从竹子基部的位置切断,为了保持竹子的流畅树形,可留下1-3节,具体的数目要根据情况来决定,将枝条的余下部分剪掉。竹子品种较多,针对不同品种的竹子,可以调整修剪的方法。
院子里的地栽竹子怎么栽种
1、栽种时间:竹子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可选择生长旺盛的时间段来种植,每年的8-10月份适合种植。
2、选择品种:竹子的品种很多,可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和自身的喜好选择,北方地区多选择耐寒的品种。
3、准备竹子:可以直接购买竹子小苗来栽种,也可以自己通过埋鞭、埋竹、埋节等方法来育苗。
4、进行栽种:选好栽种位置,整理好土壤,将竹子栽种到土壤中,建一圈隔离层防止过度蔓延。
4. 竹子的养殖方法及养护知识富贵
富贵竹喜欢的人太多太多了,大部分人都是喜欢用水培的方法去栽培,但是就是养不好,经常会出现黄叶烂根,甚至出现烂叶的情况,到最后就养不好了,其实我们如果想要彻底的养好,也有简单的方法,就是用土栽培。用土栽培的富贵竹,您只要不是很懒,定期的给它施肥浇水跟上,合理的见光照,它就能够一直生长,养一辈子都没有问题,而且还能够不断的砍头,分生侧芽,再分出好多盆来,今天就来说一下,用土培的方法栽培富贵竹。
我们栽培富贵竹都是直接买那种没有根系的,我们买到以后还是老样子,首先要把底部的叶片2/3的全部给它撸掉,不要保留,然后将底部的主干修剪掉10公分左右,底部剪上一个斜口,然后将枝条底部10公分左右泡到水里,水里加上生根液,加上多菌灵。浸泡上1~2个小时的时间,然后给他配土,配土保证着疏松透气又含有营养物质,您可以直接用营养土,也可以在营养土里加点河沙,都是可以的。配好土以后,将富贵竹浸泡好的底部10公分左右埋到土里去,给它浇透水,可以在水里加生根液,也可以直接用浸泡过的水浇透,这样把它浇透了以后,放到一个见散射光,通风非常好的地方去,盆土土表干了及时的给它浇透水,大约一周的时间,它的根系就会长出来,逐渐的就会快速长满盆。
看着明显的开始生长新的顶芽了,叶片开始长小叶片了,我们就要开始给它用肥料了,肥料选择氮元素含量高,其他元素也含有的肥料,如果你没有的话,也可以用多元素的肥料,尽可能都选择用营养液或者是水溶肥,生长季节保证着一个月2~3次,这样他就能够不断的长根,不断的长枝条,不断的长叶片。浇水的原则是土表干了直接给他浇透水就可以了。还有最主要的一点,定期一个月给他用一次硫酸亚铁兑水,1:1000的溶液浇灌上一次,保证土壤的酸性,保证土壤中铁元素被充足的快速的吸收。这样就能够保证它不黄叶,还有一定保证良好的通风,通风才能够不烂根不烂叶。
养富贵竹水培,由于水中的养分不足,我们用肥不当,本身它的根系在水里吸收养分的功能就比较弱,根系裸露着,能够见非常强的光照,本身就长得不好,所以说就导致我们水培富贵竹不能够长期养,要经常的去更换,用土培的方法你就不用害怕担心这一点,完全避免了,您能够养好,能够养爆盆,能够养的长得非常的高。
栽培富贵竹一定要记住,土壤要透气透水,在使用之前做好杀菌工作,生根液必须要加,促进他快速的长根,一定要给它见充足的光照,这个是必须要给他达到的,散射的光照一天见2~3个小时,这样就可以了。这样去养一年,两年,三年都能够不断的生长,如果枝条长得过长了,我们可以把顶部剪掉,剪下来的枝条插到土里又是一盆新的,而且剩下的主干会不断的往外分生出小芽来,小芽长出来以后枝繁叶茂,整盆非常的漂亮,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富贵竹爆盆,而且不花钱。
5. 竹子的饲养方法
(1)施肥:可用腐叶土、菜园土和河沙等量混合种植,也可用椰糠或米糠和腐叶土加少量干鸡粪、猪粪作培养土。
(2)调水:夏季每天喷水一次,洗净叶面灰尘,提高湿度;平时喜湿润,生长季节应保持土壤湿润,并常向叶面喷水,但水多会徒长,影响美观,一般保持土壤湿润。
(3)控光:银竹喜半阴,适宜明亮散射光下生长,在强光下叶尖发黄,叶片会被灼伤,尤其在4—9月要避免强光直射。
(4)保温:银竹性喜高温、抗寒力强,生长适温20℃—30℃,夏季高温多湿季节,对其生长十分有利,越冬温度8℃以上。
6. 竹子的养殖方法及养护知识点
1、光照:千年木适宜在光照充足的地方生长,如果缺乏光照,植株就会发育不良。尤其是冬季,通常为了保暖就放到室内,但忽略了受光,需要将其放到明亮的地方,同时还要注意通风,不要让环境太过封闭。
2、温度:千年木的耐寒性比较差,冬季低于5℃,植株就会被冻伤。想要让它安全越冬,一定要确保环境温暖。入冬前要把它移到室内温暖的地方,或者用塑料袋将它的上部分罩住,这样也有防寒保温的功效。3、水肥:千年木喜欢湿润的环境,但由于冬季温度较低,对水分的需求减少,而且浇水多了也不容易蒸发,所以要控制好水量,延长浇水间隔,通常每7-10天一次。另外,它本身对肥料的需求就不高,到了冬季可以停止施肥,以免导致根部腐烂。
4、修剪:冬季也需要给千年木进行修剪。通常在初冬进行,将枯萎发黄的枝叶减去,避免养分消耗,对于第二年的新枝生长有促进作用。另外,如果侧枝太长,也需要适当缩短一些,帮助植株造型。
7. 竹子的养殖方法及养护知识盆景
黄杆竹盆景比较耐阴,但不能长时间无光照,最好是放在半阴的环境下养护。夏季在上午10时到下午5时遮阳,避免强光照射。其他季节虽然不用遮强光,但不能接受长时间的光照,如果长时间光照,植株会出现旺长,影响到观赏价值。每天光照时间控制在2-4小时即可。
养护竹子盆栽要求通风环境良好。如果长时间不通风,叶片发黄,然后慢慢脱落。冬季需要注意背风,避免被寒风吹干叶片。
盆栽竹子虽然喜肥,但不能经常施肥,可在生长季节少入少量的有机肥,或者在换盆时施入基肥。尽量不要施用化肥。以有机肥为主。竹子盆栽每年需要修剪1-2次,修剪时间可选在4-7月。修剪掉过密的枝条、病枝、叶片较少枝条,生长过长的主干和枝条。
8. 竹子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盆栽
制作竹子盆景方法如下:
1、竹类盆景的苗通常用于无性繁殖取得,如分株和埋鞭等。
2、造型
(1)上盆
一般于春季2——3月份开始上盆。先在盆底垫一层粗砂, 利于排水。再选择肥沃、透气、排水性好、营养丰富的砂质壤土作盆土。竹子茎干挺秀,四季常青,多用来表现群体美,因此应选择长方形、椭圆形的紫砂盆或釉陶盆作景盆。
(2)造型
竹子盆景多表现竹林的群休美,枝条主干疏密相间,以显示竹子的萧疏和秀雅。因此在配置上应做到高低参差,疏密得当。竹类盆景适宜点缀玲珑的山石,体现竹石相配的野趣,还要与松树和梅花配。竹类盆景的高度 ,可用修剪法控制,也可通过控制浇水使其矮化。
3、养护
(1)浇水
竹类盆景特喜水,因此在生长季要勤浇水或向叶面喷水,以免叶片干枯。夏季要注意将盆景移到遮荫处。
(2)施肥
竹类盆景若缺肥,会生长不良。因此,生产季要注意施肥,一般每月施一次薄肥。
(3)修剪
竹子的萌蘖较强,如不修剪则影响美观。因此应及时修剪。
(4)翻盆
每2——3年翻盆一次。于春季进行。
(5)病虫害防治
养护的过程中,要注意竹类盆景的通风透光,以免发生病虫害。常见的害虫有竹螟、介壳虫和蚜虫等,可用80%的敌敌畏1000倍液喷杀。竹类的常见病害为竹子丛枝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
9. 盆栽竹子的养殖方法及养护知识
1.埋鞭育苗 适用于散生竹种和混生竹种。方法是:挖取壮鞭,保留鞭根、鞭芽,多留宿根土,将竹鞭截成50-60厘米的鞭段,平理于苗床上,覆土厚5-8厘米,保持苗床湿润。埋鞭时间宜选择在早春竹笋出土前一个月。埋鞭后注意.
2.埋竿育苗 适用于丛生竹种。方法是:选2年生健壮竹竿,连蔸挖起或不带蔸砍断,竹竿每一节上的枝条保留一个枝节,剪断并去掉竹竿梢头,每隔1~2节,在节中间砍或锯一缺口
10. 竹子的养殖方法及养护知识视频
家鸡的养殖方法。
利用草山草坡、果园林地、库坝河滩等天然的青饲料和昆虫、蚯蚓等动物性饲料库这一资源优势,且隔离条件好,疾病发生少,成活率高,投资少,利用我国土鸡好动活泼、觅食力强的特性,从大自然获得所需要的部分青饲料和蛋白质饲料降低了饲养成本,又使家鸡具有了野味。
一、品种选择 我国的优质土鸡,如桃源鸡、仙居鸡、固始鸡、肖山鸡、庄河鸡、三黄鸡、清远麻鸡、杏花鸡等,具有体型小,毛色美观,活泼好动,耐粗饲,抗病力强的特点,适于放养。而且产蛋率高,蛋的品质好,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口,深受食客和养鸡户的喜爱。
二、棚舍的搭建
(一)场址的选择。 场址应选在避风向阳,地势较平坦,不积水的草山草坡,旁边应有树林或果园,以便鸡群在太阳猛烈时到树荫下乘凉,还要有一片比较开阔的地带,最好有青草、沙粒,让鸡自由的栖息和啄食。
(二)搭棚方法。 一般棚宽4~5米,长7~9米,中间高度1.7~1.8米,两侧高0.8~0.9米。覆盖层通常用3层,由内向外先用油毡盖第1层,以挡住阳光的直射;第2层盖稻草,以防水蒸气落入鸡棚内;最上一层盖薄膜防水保温,在棚顶的两侧及一头用沙土砖石把薄膜油毡压住,棚的另一头开一个出口,以利饲养人员及鸡群出入,也便于通风换气。对棚的主要支架用铁丝分四个方向拉牢,以防暴风雨把大棚掀翻。
(三)清棚和消毒。 对循环生产,若需利用旧棚,每一批肉鸡出栏以后,应对鸡棚进行彻底清扫,将粪便、垫草、剩料分别清理出去,更换地面表层土,清洗工具。最好利用新棚,无污染的草山草坡,实行游牧饲养。对棚内土面及用具先用3%~5%的来苏尔水溶液进行喷雾和浸泡消毒,然后再进行薰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25毫升福尔马林加12.5克高锰酸钾。原饲养过鸡的草山草坡也应先在地面上撒1层熟石灰,然后进行喷洒消毒。
(四)铺设垫草。 为了保暖,通常需铺些垫料。垫料要求新鲜无污染,松软,干燥,吸水性强,长短粗细适中,种类有锯屑、小刨花、稻草、谷壳等,可以混合使用。使用前应将垫料曝晒,发现发霉垫草应当挑出。铺设厚度以3~5厘米为宜。但要平整,距离热源最少10厘米以上,以防火灾发生。
三、鸡群的饲养管理
(一)雏鸡的饲养管理。
1.适时饮水与开食:雏鸡进入育雏室后,让雏鸡休息半小时至1小时,便可以喂水。一般喂水先于喂料,但亦可同时进行,因为喂料也可促它饮水,水的温度以32℃左右为宜,水不要太热,更不可饮冷水,头2天可饮用高锰酸钾溶液。饮用稀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有利于消炎、杀菌,预防雏鸡白痢病。雏鸡饮水后,能迅速排出胎粪,既可促进雏鸡的新陈代谢,也可刺激食欲。 一般开饮后即可开食。开食时可用碎米或玉米粉。目前常用小鸡配合颗粒料开食,亦可喂雏鸡料。把开食饲料撒于铺在垫料上的纸面上或浅颜色的塑料布上,让雏鸡自由采食。雏鸡的消化力较差故必须喂给容易消化、营养全面的饲料。雏鸡相对增重快,新陈代谢旺盛,要少量多餐。雏鸡出壳2天后,食欲旺盛,此时喂料要定时、定量。喂饲时,每次不要让雏鸡吃得太饱,但又切忌让鸡受饿,一般以喂八成饱为宜。吃得过饱,会引起消化不良;饲喂不足,又会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甚至会引起啄食恶癖。每餐喂八成饱,可保持雏鸡旺盛的食欲。每次喂料量以15~20分钟吃完为宜。
2.适宜的环境温度与湿度:育雏成败的关键之一是能否给予雏鸡适宜的温度。雏鸡出壳时,孵化房的温度为37.5℃,雏鸡从孵化房转到育雏室后,温度不宜相差过大。出壳雏鸡,绒毛疏而短,御寒能力低,雏鸡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健全,体温调节功能差;同时,雏鸡的食量较少,由吃入的饲料转化成的热能,难于维持体温的恒定,尤其是寒冷季节更是如此。故此必须给予雏鸡适宜的环境温度。温度对雏鸡的体温调节、采食、运动以及对饲料的消化吸收都关系极大。如果温度过高,雏鸡代谢机能受到障碍,食欲减退,体内水分大量散失,会造成生理机能失调,影响生长发育,体质衰弱,以致死亡率增加。同时温度过高,还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引起啄肛恶癖。如果温度过低,雏鸡受凉就会相互挤压(俗称扎堆),因互相踩踏堆压而造成伤亡。此外温度过低,也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引起感冒、拉稀,诱发白痢病。所以,温度过高、过低对雏鸡都是不利的。雏鸡适宜的温度以育雏器下的温度为例:1~2日龄时是34~35℃;3~7日龄是32~34℃;第2周为30~28℃;第3周为28~26℃。育雏期在冬春季每周下降2℃,夏秋季每周下降3℃,降至21℃为止。 雏鸡对湿度的要求,第1周相对湿度在70%~75%,第2周下降到60%,第3周以后尽量保持在55%~60%的水平上。湿度过大,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容易诱发球虫病,要勤换垫料,并加强通风换气;湿度过小,即太干燥,使雏鸡呼吸加快,体内的水分随呼吸而大量散发,腹内剩余蛋黄吸收不良,影响雏鸡的发育,可用水盆盛水,让其自然蒸发,达到增湿的目的。
3.注意分群,加强巡查:强弱病雏分群饲养要经常进行,检查弱雏最好在早晨第1次喂食的时候,弱雏易被挤出来,即捉出分群。对那些患病较重的雏鸡立即淘汰。经常地、有目的地巡查鸡群,及时发现问题,做好细致的护理工作,是获得优良育雏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意义主要有三点:一是通过观察雏鸡食欲,了解饲料的适口性和投喂量,分析饲料的配合是否得当,饲料有否发霉变质,进行及时的调整,并及时发现雏鸡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二是能及时从雏鸡的饮食精神状态、活动状态、粪便状态中发现和诊治疾病;三是及时发现意外情况,如停电或保温灯泡坏了,或电源烧着了附着物,鸡群发生啄食癖,其他侵扰鸡群的兽害、鼠害等,以便及时处理,减少鸡只死亡。 (二)生长期的饲养管理。
此期的特点是鸡只生长速度快,食欲旺盛,采食量不断增加。这时主要形成骨架和内脏。饲养目的是使鸡体得到充分的发育和羽毛丰满,为后期的育肥打下基础。饲养方式以放牧结合补饲。一般应注意以下两点:
1.公母分群饲养:一般公雏羽毛长得较慢,易受环境的影响,争斗性也强,同时对蛋白质及其中的赖氨酸等的利用率较高,因而增重快,饲料效率高。此外,公鸡个体壮,竞食能力强,而母鸡由于内分泌激素方面的差异,沉积脂肪能力强,因而增重慢,饲料效率差。公母分养,各自在适当的日龄上市,便于实行适宜于不同性别的饲养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整齐度,降低残次品率。 生长期全期采用定时饲喂补饲,把饲料放在料桶内或直接撒在地上,早晚各1次,吃净吃饱为止。
2.驱虫:一般放牧20~30天后,就要进行第1次驱虫,相隔20~30天再进行第2次驱虫。驱虫主要是指驱除体内寄生虫,如蛔虫、绦虫等。可使用驱蛔灵,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第1次驱虫每只鸡用驱蛔灵半片。第2次驱虫每只中鸡用驱蛔灵1片。可在晚上直接口服或晚餐时把药片研成粉料,先用少量饲料拌匀,然后再与晚餐的全部饲料拌匀进行喂饲。一定要仔细将药物与饲料拌得均匀,否则容易产生药物中毒。第2天早晨要检查鸡粪,看看是否有虫体排出,然后要把鸡粪清除干净,以防鸡只啄食虫体。如发现鸡粪里有成虫,次日晚餐可以同等药量驱虫1次,以求彻底将虫驱除。
(三)育肥期的饲养管理即10周龄后到上市的时期。此期的饲养要点是促进鸡体内脂肪的沉积,增加肉鸡的肥度,改善肉质和羽毛的光泽度。做到适时上市。在饲养管理上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随着肉鸡的日龄增加,体内增长的主要组织与中鸡阶段有很大差别,由长骨骼、内脏、羽毛到长肉和沉积脂肪。肉鸡沉积适度的脂肪可改善鸡的肉质,提高商品屠体外观的美感。因此,此期一般应提高日粮的代谢能,相对降低蛋白质含量,肉鸡育肥期的能量水平一般要求达到12.54兆焦/公斤,粗蛋白在15%左右即可。为了达到这个水平,往往需增加动物性脂肪。二是育肥期采用放牧育肥的,一方面可以让鸡采食大自然的昆虫及树叶、草根等,节约饲料;另一方面可以增强群体的体质,提高鸡的肉质风味,使上市鸡的外观、肉质更适应消费者的要求。但在进入育肥期应减少鸡的活动范围,相应地缩小活动场地,目的是减少鸡的运动,利于育肥。三是重视杀虫、灭鼠和清洁消毒工作。老鼠既偷吃饲料、惊扰鸡群,又是疾病传播的媒介。 苍蝇、蚊子也是传播病源的媒介。所以要求每月毒杀老鼠2~3次(要注意收回毒鼠、药物)。要经常施药喷杀蚊子、苍蝇,育肥期间,棚舍内外环境,饲槽、工具要经常清洁和消毒,以防引入病原,要特别注意禽出败的发生,要有针对性地做好药物的预防工作,提高育肥鸡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