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艺术特性(盆景的特点是什么)
1. 盆景的特点是什么
唐代时期,是多种盆景形式发展的兴盛时期。魏晋以后,由于政治腐朽,有闲阶层中间追求隐逸的风气日盛,他们以山林为乐土,以隐居为清高,将理想的生活与山林之秀美结合起来。
晋朝更替之后,江南经济得到较大发展,贵族们大量建筑园林别墅,过着游山玩水的清闲生活,这种风气促进了我国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形成与发展,进而也促进了盆景艺术的发展,盆景艺术开始向诗情画意的方向飞跃。
2. 盆景艺术的特点
明清是我国盆景史上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内,盆景理论和制作的专著纷纷问世,盆景技艺亦趋成熟。在苏杭一带,盆景得到了大普及。在盆景理论上,对盆景书中、石品都有了较系统的论述。可以说在明清时期我国盆景理论是一个飞跃的时期。在盆景类别形式上,至清代,更加多样,除山水盆景、旱盆景、水旱盆景外,还有带瀑布的盆景。可说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3. 盆景的概念
所谓的盆景四大家指的是这四个树种,“金雀”、“黄杨”、“迎春”、“绒针柏”,这几招植物都比较富有诗意
一.金雀,落叶灌木,栽种前需要养桩,萌芽前对其进行修剪,前一年任其生长就行,等到来年花谢掉后,及时摘除残枝,对开过花的枝条进行修剪,促进新芽的萌发,不干不浇,这是养殖金雀时的一贯做法,在开花期间可以保持盆土的湿润,供给营养。
二.黄杨,黄杨科植物,生长速度极为缓慢,给人的感觉是,植株虽小,但看上去却像是有着几百年历史一样,年功很雄厚,黄杨喜光,通常能够经受主夏天的暴晒,所以护养的时候不要刻意的去躲避阳光,制作黄杨时一定要选个好看的盆去进行栽种
三.迎春花,木犀科植物, 大多数在园林处有着种植,但也不乏很多人会将它制作成盆景来养,做的话一般是按照花瓣造型来定义盆景的,多采用悬崖式,迎春花喜光,耐寒,质地通透,培育时不要让盆土积水,多给枝叶浇喷,开花后注意周围环境温度
四.绒针柏,属于刺柏类,因为枝叶较细软,所以被称作绒针柏,这个植株我很少用到,一般生长在悬崖峭壁之中,干松湿柏,这种植物耐贫瘠,喜光一般放在阳台就能够护养,这就是所谓的盆景四大家。
4. 盆景的特点是什么意思
盆景造型形式通常分为:规则型、象形型、自然型三种。
规则型:属于传统形式,有一定的规范程式,造型工整严谨,适合厅堂或门庭对称布置,气氛庄重华贵。
象形型:以松柏类或观花类植物为基础,通过剪、捆、扎、压等手法,造出龙、凤、狮、虎、象、鹰等飞禽走兽以及人物、图案等形象,并题以吉祥用语,如:龙凤呈祥、二龙戏珠、万象更新、大展宏图等,以供祝贺、喜庆、节日用。
自然型:以模拟自然界孤木、丛林等神貌为主,形状多变,姿态万千。
盆景造型各不相同,其实没有什么明确一定的规制,所以也不好界定其优缺点,只要充分发挥和利用盆栽植物的特征,创作出具有独特意蕴的盆栽作品,就是好的盆景造型。
5. 盆景植物有哪些特点
树桩盆景材料主要选用木本观赏植物,其中有乔木、灌木及藤本类。乔木要生长慢、叶细小、能控制生长矮化者;灌木要便于塑造,有乔木“神态”,寿命长、耐修剪。具体条件是:
①叶:盆景植物的叶为观赏内容之一,从叶中可领略到四季的变化,叶形差异、深浅浓淡及内中体现出的精神气质,如健康色、换季色、茂盛壮实等,最理想的是植物叶为常绿、叶小(细)、色清丽;另外,树的寿命要长,适应环境,萌发力强等。还有,除了选择叶以外,宜选易繁殖、宜弯曲造型,便于控制生长的树木品种,如五针松、罗汉松、真柏、珍珠黄杨、金钱松、榔榆、雀梅、栒子木、火棘、六月雪、凹叶铃木、檵木、小檗、杜鹃、日本石榴、海棠、梅、寿星桃、金鸡儿、山植、紫藤、迎春、小叶栀子、虎刺、金豆、荫木等。
②根:作为盆景另一观赏内容,是显示年份、体现力度、决定造型起步动势及正背之分的一个方面,要选盘旋交错、隆裸苍古者为妙。材料有金雀根(主根长而柔软),黄杨根,松树根,柏树根,雀梅根等都可作为选取对象。
③干:是盆景中另一重要观赏部位,是全局的骨骼中躯,树干的形受总体造型变化所制约,它又决定树桩的造型形式,一般干要矮壮;矮而有力,壮而苍劲,下粗上细,过渡自然有力。除了树干外形还要求表皮的变化,树龄越老皮层越苍古越好,两者是相互配合才出韵味的。
盆景树干
树干表皮在一定年限下才会形成苍老斑驳的外貌,这是幼龄树所无法比拟的。
当然也可以雕琢、腐蚀、火灼等人为刺激造成伤变,加强作品年岁标记,增添“力度”。但处理一定要得法,不可留下人工痕迹,更不能强行弄死树桩。
树干表皮要求老气横秋,粗犷有神,如松皮的鳞,柏皮的扭,榆皮的苍,锦松的裂, 紫薇的润等。此外, 表皮还有“节”、“枯”、“斑”、“色”、“韵”等特征。苍,指苍劲有力、老气横秋,有历尽苍桑之态, 皮层老古, 颜色古朴,有开裂,为老树天生而就,无法仿造,如雀梅、榆、石榴等。
鳞,指皮层呈鳞甲开裂之状,雄浑苍劲、奇崛生动,如五针松、黑松等。
裂,指皮层开裂深凹,庄重古朴,奇特有趣,为皮层欣赏所特有,是人为无法塑造,如锦松皮层为树干皮层中所独有。
扭, 指皮层曲弯旋扭, 刚劲中透力度,状如力士肌腱,又如万藤缠绕。古柏、罗汉松等老树具备此状。不少树种从幼小阶段塑造也可达到旋扭效果。
节,为老干节疤疙瘩,主要是外伤所致,苍老奇特,有历尽艰辛之状;人为刺激可以促成,但注意自然而有灵气,如银杏、榆、梅等。
枯,为古木虫蚀、雷击火烧造成树干中空枯朽,在枝干上萌发新梢,代表枯木逢春、春回大地之意,如石榴、榆、柏等老树会造成此奇观,盆景树桩经技巧加工也可乱真。
润,是表皮光润无刻裂,滋润中显劲力,光滑中透力度,为某些树种所特有,如白皮黄杨、紫薇等树桩。
斑,为表皮斑驳呈浓淡不一的斑纹,或有明显芽眼环纹气孔者,给人猜测,给人遐想,如白皮松、金雀、斑竹等表皮有此特征。
色,为某些树木干部有明显的颜色,如红杠槭的枝条红色,青枫、迎春等枝条绿色,杏枝的褐红,竹的粉青等。还有竹类中黄金嵌碧玉、碧玉嵌黄金等观赏性很强的品种。
韵,是配合外界之趣产生的韵味,如雨打芭蕉,松涛,竹影婆娑,春风杨柳等情景交融的场景。
④枝:主要指一二级枝,作为辅助主干构成形态。对枝的排列分布、长短粗细要仔细挑选,要符合造型的基本要求。某一种造型就要挑选适宜此造型的枝干条件,也就是枝与干原始形态适合某
种形式,这是基本要求,否则虽也能造型作势,总不尽人意。枝条要分布均匀,但不代表平均,内中高下左右要有聚有散,疏密得宜;粗细合理,既有对比又协调呼应;长短适中,一般下长上短,长短主次清楚。在确定造型正面的情况下各枝条件符合造型需求,顶枝不可细柔弱小,要使上下均衡。
在盆景造型中,枝的垂直即下垂代表轻盈、飘逸、潇洒;横出枝代表平缓、安祥;倾斜枝代表运动。在制作中,还要考虑叶形的差异变化,如松针的尖细,枸骨的刺角,槭树的刻裂,银杏的扇形等,甚至三级以上小枝也各具个性,象雀梅的刚,桱柳的柔等。
6. 盆景植物都有哪些特征
盆栽植物的根系通常粗细均匀,长短均匀,多集中于盆壁内侧至花盆底部,长期生长情况下,会有根系通过花盆底部排水孔伸出,根系转向紧贴花盆盆壁生长,部分老根会腐朽。
7. 如皋盆景的特点是什么
1、海安河豚;2、如东条斑紫菜;3、狼山鸡;4、如东大米;5、海门香芋;6、海门山羊;7、海门黄鸡;8、如皋盆景;9、如皋黑塌菜;10、如皋白萝卜
1、海安河豚
阳春三月,草长鱼肥。久负盛名的海安河豚又勾起了许多市民的口腹之欲。在“老海安”的记忆里,清明前后是吃河豚的最佳时机,此时的河豚肉质最为鲜嫩、营养最为丰富。
河豚,又名气泡鱼,是一种肉味极为鲜美的洄游性鱼类,被誉为“百鱼之王”和“鱼中极品”,它与鲥鱼、刀鱼并称“长江三鲜”。千百年来,河豚的美味吸引了众多的美食爱好者,但由于河豚体内含有致命的剧毒,品尝其美味,是要拿宝贵的生命去冒险的。因此民间素有“拼死食河豚”的说法。
2、如东条斑紫菜
如东县是全国最大的条斑紫菜养殖加工出口基地。目前拥有条斑紫菜育苗室16.4万平方米,育苗企业105家,条斑紫菜栽培面积14.28万亩,养殖企业107家,一次加工生产线176台套,二次加工生产线39条,紫菜加工及配套企业130多家。
全县现已形成了育、养、加、销等配套较为完整的产业化体系,从事紫菜栽培、运输、加工、维修、销售人员达2.5万人,成为我县支柱产业和沿海渔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我县条斑紫菜出口达到50个国家和地区,生产规模、产业化程度、产量、产值在全国条斑紫菜产业体系同级行政区域中均名列前茅。
3、狼山鸡
狼山鸡是原产如东县境内著名的蛋肉兼用型地方品种。该品种鸡历史上因集散地为南通港,港口附近有游览胜地——狼山,故名。
产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北部,东临黄海,地势平坦, 土质疏松,河港交错,盛产粮、棉,海产亦丰富,饲料资源富足,养鸡普遍。当地视黑色为吉祥,喜选择黑色羽毛鸡饲养,渔民出海祭祀时也要求用纯黑色的大公鸡,这种历史习俗促使人们不断淘汰杂色羽鸡而选留黑色羽鸡饲养。经长期选择、培育,约在清代(19世纪70年代以前)已形成该品种鸡。
4、如东大米
如东大米产自江海交汇的长江冲积平原,受产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等因素影响,如东大米“米粒皎莹如玉,气味醇正芳香”,成为百姓餐桌上的首选,并早已闻名于江浙沪地区。
5、海门香芋
海门香芋是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的特产。海门香芋具有豆的清香,久煮不糊,入口清香味甘,具有独特的品质和地域特色。海门香芋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海门种植香芋历史悠久,在《清嘉庆海门厅志》和《民国海门县志》中,都有详尽记载。目前香芋栽培面积5500亩,总产量每年150万公斤左右,在上海等地蔬菜市场享有盛誉。
6、海门山羊
海门山羊是以生产优质笔料毛为特征的肉、皮、毛兼用的山羊地方良种。全身被毛白色,当年公羊颈脊部所产羊毛挺直有锋,富有弹性,是制湖笔的优良原料,故常将海门山羊称为笔料毛山羊;羊肉膻味少,肉质肥嫩鲜美,适口性好;板皮结实细致,属汉口路;具有早熟、繁殖力强,产羔多;耐高温高湿,耐粗饲,适应性强,抗病力强和遗传性稳定等特点。
7、海门黄鸡
江苏省海门市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代末年,海门地区农业已相当发达,养殖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古时居住草房,当地就在屋后林间、田间养鸡,自由采食,“日出而牧,日落回窝”,因而形成了耐粗饲、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的海门土鸡,在当地视为上乘佳肴和滋补品。明清时期,海门土鸡随着海门县城的几次搬迁,农民迁往他乡,海门土鸡也分布到了盐城射阳、大丰和南通如皋、如东和启东等地。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海门农科所以海门土鸡为资源,经杂交选育,培育出了海门草鸡。后因各种原因,濒于绝种。本世纪初,海门市绿源肉鸡专业合作社联合扬州大学和江苏畜牧总站重新调研收集海门草鸡资源,通过世代闭锁选育和提纯复壮,形成了具有体型小,早熟,肉质好的海门黄鸡。
8、如皋盆景
如皋盆景源泉于宋。《江苏旅游指南》云:“江苏是我国盆景艺术的发源地之一。``````如有五百年历史的盆景。
苏派古柏桩‘秦汉遗韵’,有扬派明代盆景‘一把伞’,有如皋宋代大型盆景‘六朝柏’等,苍古拙朴,风姿隽永,令人驻足凝视,流连忘返”。
9、如皋黑塌菜
如皋黑塌菜,又名如皋塌棵菜,如皋方言“趴趴菜”,因塌地生长而得名,是如皋地方特色蔬菜。如皋黑塌菜种植历史悠久,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编修的《如皋县志》记载:“九月下种,十月分畦,冬后经霜更酥软,邑人呼为塌棵菜。初春嫩薹蔬茹皆胜,四月收子榨油,香美不亚麻油。”
10、如皋白萝卜
如皋萝卜栽培历史可上溯千余年,相传在唐太和年间(公元827-836年),如皋定慧寺僧侣早有种植,曾用自种的萝卜雕刻成莲花、佛手、宝塔、灯笼等作为供品,并馈赠施主,时称菜菔,其种子叫菜菔子,供药用。后逐渐流传民间,广为种植。清乾隆庚午年(公无1750年)编修的《如皋县志》载:“萝卜,一名菜菔,有红白二种,四时皆可栽,唯末伏秋初为善,破甲即可供食,生少壤者甘而脆,生瘠土者坚而辣”。
如今红萝卜种植已很少,只在端阳节前后有少量上市,都以白萝卜为主。现在的如皋白萝卜就是经产地农民几百年的精心选育和栽种培育而成的具地方特色的萝卜良种。用它为原料经精细加工而成的“如皋萝卜干”,是久负盛名的江苏特产,历来远销国内外市场。
8. 盆景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盆景,是缩小的园林,在园林中起到点缀、充实、丰富园林的作用,达到园中有景、景中有园的效果。 从景观结构来分析,园林是根据一定的自然规律,由各种物质素组成,具有某些功能的空间境域。它是由山、水、植物建筑自然素质和人工素材组成。并反映各个时期一定的民族艺术风格成就。盆景是园林中一部份,是经过艺术处理和园艺技术的加工,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优美的造型风格,成为集中表现大自然优美景色的一种陈设艺术品。它包括植物盆景和山水盆景(微型盆景)。如桂林盆景艺苑,其盆景的布展融于园林之中,充分体现盆景与园林的关系。只要手法巧妙,布局得体,盆景同样也能创造出千崖万壑的场面,把千山万水苍松古柏的大自然风光尽收池之中。从体量特点来探索,园林要比盆景大得多,小到几百平方米,大到几百、几千(万)公顷。造园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再现山水之美,又不落人工斧凿的痕迹。其布局多以小空间的短距离欣赏为主;现代园林追求明朗、大色块、开阔的视觉空间,体现了现代人生活的节奏。而盆景则是自然风景局部的缩影,比造园更集中,更概括,更能反映作者的思想情感。
9. 盆景的特点是什么作文
我的家乡在山西,那里是柿子的故乡,我特别喜欢吃家乡的柿子。
阳春三月,一棵棵柿子树在春风的轻抚中摇荡着,像一个个娇俏可人的小姑娘,嫩绿的枝芽在春风的呼唤中探出小脑袋。柿子花的颜色格外漂亮,是淡绿色的。六七月份的时候,柿子长得比绿豆稍大一些,柿叶也与桑叶一样大。那时柿子还未成熟,摘一个放进嘴里,特别涩,根本难以下咽。
到了金秋十月,柿子被丰收的喜悦乐红了脸。成熟的柿子是橙黄色的,随后变成深红,远远望去,像一个个挂在枝头的小灯笼;近看,则如初升的太阳,闪着光芒。如果你向山村的小路边走过去,那一路结着丰硕果实的柿子树散发出诱人的清香,保证让你的口水都流下来。伸手摘个成熟的柿子,轻轻剥掉一层薄皮,用嘴一吸,香甜的汁液触着舌尖,美味可口,让人越吃越爱吃。
柿子的吃法也有许多种。把硬柿子剥皮,在太阳下暴晒几天,再放进一个大缸中,捂得严严实实,到初冬时取出来,那时柿子的糖汁就把整个柿子包住了,再用手将它压扁,这就是柿饼,味道一点不比新鲜柿子逊色。
金色的柿子在召唤你,如果想尝到香甜的柿子,赶快来我的家乡吧,我会用最好的柿子款待你!
10. 盆景的主要特征
到了元代,盆景艺术实现了体量小型化的飞跃,这对盆景的大力普及和推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当时有一位高僧,法名韫上人,他云游四方,饱览祖国名川大山,胸有丘壑,师法自然,并善于运用盆景制作的各种技法,打破一般格局,极力提倡小型化,称之为“些子景”。 “些子”就是小的意思。
元末回族诗人丁鹤年有《为平江韫上人赋些子景》诗句,称赞他说:尺树盆池曲槛前,老禅清兴拟林泉。
气吞渤澥波盈掏,势压崆峒石一拳。
仿佛烟霞生隙地,分明日月在壶天。
旁人莫讶胸襟隘,毫发从来立大千。
这首诗描述了韫上人些子景的体量、陈设、气势、形态、意境、内容、用盆等,描写得活灵活现,有声有色、淋漓尽致。由此可见,元代些子景具备“小中见大”的特色,这对元以后制作盆景和衡量标准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