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养殖的虫(蛴螬虫养殖)
1. 蛴螬虫养殖
1、人工养殖可从蛹期开始,将种蛹收集、移入木箱或瓦缸内饲养。
2、待蛹羽化,投喂新鲜树叶,或块根类饲料,幼虫期最好投喂大量鸡粪,以1:3-4.5的比例与湿土混合养殖,经常洒水以保温湿,促进蛴螬生长。
3、1-2个月收获一次,如收获量较大,可烘干碾碎制成蛴螬粉,再按需要量配入日粮。
1、蛴螬是金龟子或金龟甲的幼虫,别名待考。成虫通称为金蝉或金蝉子。危害多种植物和蔬菜。按其食性可分为植食性、粪食性、腐食性三类。
2、植食性蛴螬食性广泛,危害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和花卉苗木,喜食刚播种的种子、根、块茎以及幼苗,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虫,危害很大。此外某些种类的蛴螬可入药,对人类有益。
3、室内养殖是从蛹期开始,将种蛹收集、移入木箱或瓦缸内饲养,待蛹羽化,投喂新鲜树叶,或块根类饲料,幼虫期最好投喂大量鸡粪,以1:3-4.5的比例与湿土混合养殖,经常洒水以保温湿,促进蛴螬生长。以此来完成养殖。
4、体肥大,体型弯曲呈C型,多为白色,少数为黄白色。头部褐色,上颚显著,腹部肿胀。体壁较柔软多皱,体表疏生细毛。头大而圆,多为黄褐色,生有左右对称的刚毛,刚毛数量的多少常为分种的特征。如华北大黑鳃金龟的幼虫为3对,黄褐丽金龟幼虫为5对。
5、蛴螬具胸足3对,一般后足较长。腹部10节,第10节称为臀节,臀节上生有刺毛,其数目的多少和排列方式也是分种的重要特征。
6、腐烂木桩内常有蛴螬,取腐烂木桩内蛴螬(多以腐木中有机物为食,比较干净)用清水冲洗后沥干水分,直接放入滚油内,几秒钟就可捞出,香味浓郁,蛋白质丰富。在野外生存状态下可生吃,并无异味,可以很好的补充身体所需蛋白。
2. 蛴螬虫养殖技术
有。人工养殖可从蛹期开始,将种蛹收集、移入木箱或瓦缸内饲养,待蛹羽化,投喂新鲜树叶,或块根类饲料,幼虫期最好投喂大量鸡粪,以1:3-4.5的比例与湿土混合养殖,经常洒水以保温湿,促进蛴螬生长。1-2个月收获一次,如收获量较大,可烘干碾碎制成蛴螬粉,再按需要量配入日粮。
3. 山蛩虫养殖
山蛩虫繁殖贼快,十只一个月直接上百,营养价值也不低。
4. 蠓虫是怎么繁殖的
因为秋天其实是一年中最适宜蚊子繁殖和生长的季节,秋蚊子生长快,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大,“秋蚊子能有夏天蚊子体型2-3倍大。”
事实上,一年中,夏季太热的时候,蚊子也受不了,选择在夜晚出没,体型较小。秋天温度适宜活动增多。冬天有少量蚊子还存活着,体型还要大,但一般不咬人。“这拨秋蚊子估计等到10月底就好了,因为北方冷空气要过来了。”
5. 蛲虫的繁殖
蓝孔雀尚缺乏品种标准与生产指标,但可根据外貌、体重、生长发育、产蛋量、孵化率等性状进行选择。在生产实践中一般都选择健康、羽色鲜艳、脚有力、趾不弯的个体。应进行编号,以防近亲交配。为此,应向不同单位引进具有不同血统的种蓝孔雀,索取系谱资料。蓝孔雀与绿孔雀可以杂交,其杂种后代完全能育。
繁殖周期
蓝孔雀的繁殖期有强烈的季节性,一般在6~8月份。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期往往可提前和延长,从而延长了产蛋季节。
一、发情与求偶
成年的蓝孔雀,特别是公孔雀常常追逐母孔雀,并将华丽夺目的舵羽上的覆羽(200根以上)通过皮肌的收缩,高举展开如扇状,俗称“开屏”,并且不断抖动,索索作响,并可多次开屏,每次长达5~7分钟之久,且左顾右转,翎羽上的眼状斑反射着光彩,引得母孔雀频频接近公孔雀。在群养情况下,为争配偶常引起剧烈殴斗,有时已发情的母孔雀被公孔雀追得无奈而致受伤。
二、交配
公母配种比例为1:3~5,母孔雀交配15天后开始产蛋,为此要在角落处挖一沙坑,放好沙供其产蛋用。应有专人值班拣蛋,免发生食蛋癖或诱发抱性。
孵化方式
分为自然孵化与人工孵化两大类。
一、自然孵化
最好利用抱性强烈的乌骨鸡及土种草鸡来代孵,并用醒抱药催醒有抱性的母孔雀。一般体型小的抱鸡只能每次抱孵4~6个孔雀蛋。在孵化期间,将抱鸡每天上午、下午定时放出或抱出2次,进行排粪,同时供应饮水和谷粒,约15分钟后抱回继续孵化。孔雀的孵化期为26~28天,其中于第7、14和21天分别验蛋。
二、人工孵化
凡孵禽的电孵机,只要将孵化盘按孔雀蛋的尺寸改制后即可孵化。按常规消毒种蛋与孵化设备。孵化工艺基本相同。
(1)温度平面孵化器内温度38.5~39.5℃,立体孵化机内温度37.5~38℃。孵化室内温度维持在24~27℃。出雏期温度下降0.5℃,至于采取恒温孵化(分期入孵)或变温孵化(一次入孵)由入孵者据生产而定
(2)湿度相对湿度维持在60%~65%,出雏期最好采用70%,孵化室相对湿度保持65%~70%。
(3)翻蛋头7天最好每隔半小时到1小时翻蛋1次,第2周1~2小时翻蛋1次,以后每3小时翻1次蛋。出雏前3天落盘后停止翻蛋。
(4)晾蛋一般不超温可不晾蛋,中后期每天可晾蛋15~20分钟,晾至30℃时(眼皮感觉不热)为止。由于孔雀蛋蛋壳较厚,开头几天温度与湿度不能偏低,后期通风与湿度也应高些,才能正常出雏。
饲养管理
一、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育雏期为2个月。初生孔雀为黄褐色绒羽,头顶部略深,腹部色浅,飞羽为黑褐色。一般都采用人工育雏法,1~20日龄采用网养或笼养。每个网架长250厘米,宽200厘米,底网高60厘米,室内外均设栖架,应提倡笼 育,可利用雏鸡用笼。
笼育雏温度与湿度:1~10日龄34~38℃,11~20日龄28~26℃,21~30日龄26~24℃。以后羽毛增多,可以与室温相同。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
日龄日喂次数饲料1~10月,每天4次熟鸡蛋、粉料、青绿饲料、面包虫、补充饲料。11~30月,每天3次熟鸡蛋、肉沫、粉料、青绿饲料、面包虫、补充饲料,31~60月,每天2-3与上同。再加玉米渣、高粱等。
每群饲养量以40~50只为宜,随日龄增加而降低饲养密度。采取自由采食和饮水。保持环境安静,防止惊群。并建立信号条件反射以便于管理。定期消毒、驱虫和防疫、灭鼠、防兽工作。及时隔检病雏。
二、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育成期是指61日龄至成年(2年)前生长阶段。育成舍的室内约占1/3面积,运动场网高5米,室内外设栖架,饲养密度为20只/100平方米。饲料以纯合颗粒料最好,每天喂2次,青绿饲料喂2次,应定期检测体重。如作为商品肉用仔孔雀,饲养8个月龄后能达到3.5~4公斤,便可上市。
三、成年期的饲养管理
孔雀成年期是指2年以上产蛋期的孔雀或休产期的孔雀。种孔雀舍每栏公母配比为1:3~5,栏舍面积为5米×10米,室内外各半,网高5米。网孔为1.5厘米×2.5厘米,运动场上应种植遮荫植物。饲喂定时定量,保持安静,注意清洁卫生。
(1)春季管理在繁殖季节,活动量大,采食量也大,应及时调整饲粮,注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饲料。在角落处设产蛋箱(铺垫沙子或软草)。
(2)夏季管理气温高、多雨、湿度大,采食量顿减,产蛋量下降,并逐渐停产。应多喂精料量,增加青绿饲料,防止霉变。做好清洁卫生和防暑降温工作。
(3)秋季管理虽秋高气爽,但气温下降,光照缩短,又值孔雀正常生理换羽期,饲粮中要减少或停止油料饲料。应在换羽期间采取强制性换羽,可以有效地缩短自然换羽天数,另外可以获得优质价高的羽翎,可通过对水、饲料和光照的适当控制,并突然改变其生活环境条件,以达到整齐换羽的目的。也可在不限制饲喂的条件下,酌喂氧化锌添加剂(当含锌量达至20000~50000毫克/公斤时,应先个别做试验后再采用)。可使孔雀7~10天后加速换羽,夜间可试拔主翼羽、覆尾羽,如能轻易拔除则拔羽,拔不动则不要拔,50%羽毛脱落或拔除时,则应停喂锌添加剂。也可使用肌注2500~5000国际单位睾丸酮和5~10毫克的甲状腺素,被肌注母孔雀变得迟钝和不爱活动,个别还出现“企鹅”姿势。经3~4天后症状消失。
一般于注射后第2天停产,至5~7天几乎全部脱落,并开始迅速长出新羽束。此方法同样要做一些活体试验后应用。另外在饲粮中要增加动植物蛋白质和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的含量,促进羽毛生长。做好越冬准备工作。
(4)冬季管理天气寒冷,除做好御寒保暖工作外,在饲粮中增加谷粒和油料种子量。地面可铺些垫料,保暖的同时注意通风。在休产季节进行防疫与防治寄生虫病工作。
疾病防治
蓝孔雀有相当强的适应性与抗病力,但在环境条件与饲养管理欠理想时,也容易患白痢病、禽霍乱、球虫病、蛲虫病。有些地区还发生过鸡新城疫、禽痘、马立克氏病等。由于缺乏严格规范的免疫程序,很多是套用鸡的免疫程序,因此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平时要定期搞好清洁卫生,投喂驱虫药物,有条件测定孔雀体内抗体后再进行免疫工作。
6. 蠓虫生长环境
我们在夏天的时候,如果穿了浅色系的衣服,比如白色或是淡黄色,会发现经常有小虫子落到身上,或者围着你转。尤其是傍晚时分,会深有体会,经常是被小虫子围绕的不胜其烦。这是因为一般小飞虫都有趋光性,颜色鲜亮的服装往往会吸引它们的感光器官。就像有一些飞蛾或是蝶类在晚上都会奔着光源而去,这是相同的道理。如果想避免的话,可以衣服颜色换一下,或是身上喷些香氛等等。
夏天的时候穿浅色衣服会看上去比较清爽,不会显得热,而且能够折射太阳光,相对来说也防晒。但是小飞虫也喜欢颜色浅的色系,你若是穿个白色或是浅黄浅绿色衣服,都会遭到小飞虫的围攻。因为趋光性是大多数动植物的特性,包括很多植物也是向着光源生长。昆虫的感光系统使它们受到光波的刺激就会趋向光源处,而你穿的衣服如果颜色特别鲜亮,飞虫就会因为趋光性的特性飞落在衣服上,或是围着人飞来飞去。
7. 养殖蛴螬虫能挣钱吗
就以一个人养蛴螬为例,养殖一年大约可以收入六七万元。因为一个人所干的活所产生的价值大约是六七万元
8. 蛲虫生存环境
荛虫,又叫绕虫也叫蛲虫,蛲虫又称蠕形住长线虫,蛲虫病是由于蛲虫寄生于人体的小肠末端,盲肠和结肠所引起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尤其以幼儿期多见,临床表现以腋间或阴部和肛门附近瘙痒为主要特征。
挠虫的成虫细小,呈乳白色线头状,成虫雄虫长约0.2到0.5公分,雌虫长约0.8到1.3公分。
蛲虫的感染呈世界性分布,国内的感染也较为普遍,感染率一般城市高于农村,儿童高于成人,尤其集体生活的儿童感染率更高。
根据卫生部2001年到2004年组织调查全国31个省36万名儿童,12岁以下的儿童蛲虫感染率约为百分之十点二八。
9. 虫养殖技术
蝈蝈是集食用和玩赏于一身的优良昆虫,它繁殖能力强、生长快、食物广泛。一只蝈蝈一般可以卖到10元左右,在冬季只上品蝈蝈可以卖到100~1000元左右,贴身放一只蝈蝈,听着蝈蝈美妙悦耳的叫声更是让人心旷神怡!油炸母蝈蝈更是胜似大虾,是天然的绿色食品难得的美味佳肴。
10. 可以养殖的虫
九龙虫成虫体形很小, 体长仅0.6厘米左右,长椭圆形,身体黑褐色,鞘翅有光泽,有小黑点,可短距离飞行。
九龙虫其全部生长繁殖过程有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昆虫。 该虫整个生命周期为100到130天左右。
九龙虫对饲料有偏好,喜欢吃带甜味的食物,最爱吃大枣,其次是鲜橘子皮,也可以投喂灵芝片 ,人参,杜仲,红花,莲子,核桃 ,枸杞等。
用灵芝、干山药片、含糖多的红枣、有水分的橘子皮或柚子皮、红莲子等食物喂养成虫最佳。用红莲子、有水分的橘子皮等食物喂养幼虫最佳。
11. 蛴螬虫怎么养
种植的花盆有蛴螬可以在不伤害植物根系的情况下,用开水烫一烫,或是撒点盐都可以,甚至是换掉土壤都行。
防治花盆有虫子的方法:盆里不要用没有腐熟的肥料和杂物。平时养花的时候,检查一下花盆的土壤里面,一定不要用没有发酵腐熟的有机肥,比如牛奶,剩茶叶水,油烟机里的废油,没有清洗弄碎的蛋壳,都不要直接放花盆里,容易长虫子。这些东西要用最好放入盆底。另外,使用的肥料一定要充分发酵,盆土保持干净,不要有杂叶,树枝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