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的观赏价值(兰花观赏价值翻译)
1. 兰花观赏价值翻译
兰之味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氲氲无所,故称瑞耳。
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译文] 兰花的香气,不是逼近可以闻嗅品赏的;是在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之间,纯粹以情韵取胜,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被看作吉祥的芳草。
兰花,兼有各种颜色,但她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决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眩目的,使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味来描绘兰花的形状,不能与兰花的神韵相像。
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亵玩,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
2. 兰花的翻译
这是张羽的《咏兰花》诗。
“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
”此诗咏兰,着重抓住兰花两大特色:色与香。
“能白更兼黄”是指花,瓣白蕊黄,素淡清丽;“无人亦自芳”,是从人格化的角度赞其“香”,从形之美推进到内在美。
“寸心”则一笔两写,既写花,又状人。
杨万里《凝露堂木犀》云:“看来看去能几大,如何着得许多香”,张羽化用杨万里诗意,而更加准确、老到、形象。
寸心不大,暗喻谦谦君子,所求于社会的不多;“许多香〃,则暗喻君子才华不尽,可贡献于人的不少。
用兰花的清幽、纯和、持久之香,写出兰花独具的品格与文人雅士的志趣,亦属咏物诗中的佳构。
3. 咏兰花的译文
全文冬草漫寒碧,幽兰亦作花。
清如辟谷士,瘦似琢诗家。
译文冬天的兰草在长寒之中仍然碧绿青翠,幽兰是草也是花。
它的清雅如不食人间烟火的修道士,它的清瘦如雕章琢句的大诗人。
兰叶丛中秀出几支少女头上的发钗,钗头两分像清秀的丫头模样。
在傍晚的窗前散发出阵阵惹人遐思幽香,在风影之中似乎罩上一层蒙胧神秘的轻纱。
4. 兰花鉴赏文章
“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这是孔子对兰花的一种欣赏,同时,兰花也以它的“气、色、神、韵”四清获得了人们对它的喜爱。兰花也以的脱俗和高雅跻身花中四君子之列。
5. 兰花诗的译文
孤兰 唐·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非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译文:孤独的兰生长在幽深的园子里,各种杂草一起把它掩没。虽然春日阳光曾将它关照,可秋月旋即升上高空,使它又陷入悲伤。秋霜雨雪打着翠叶红花,兰的生命怕是就要结束了!若无清风来吹拂,兰又能为谁而香呢?6. 兰花观赏价值翻译成英文
英文:
orchid; Cymbidium.
附生或地生草本,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颜色有白、纯白、白绿、黄绿、淡黄、淡黄褐、黄、红、青、紫。
中国传统名花中的兰花仅指分布在中国兰属植物中的若干种地生兰,如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和寒兰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国兰”。
7. 兰花古诗翻译
咏兰花 苏辙
兰生山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兰花生长在山谷里面没有人赏识,一个朋友在东轩种了些,拿来送我。
它的香气能解除繁秽,更让人怜爱的是它的细叶可以抵御风霜。
翻译来自网上,感觉翻译得不是很好,不过可以帮助理解大意
8. 关于兰花的诗句和翻译
兰花本是生在幽谷当中无人得见,一个朋友在东轩种了些,拿来送我。它的香气能解除繁秽,更让人怜爱的是它的细叶可以抵御风霜。根扎在在密石边上秋天早早的开了花,一丛丛叶子靠着修竹有中午的阴凉。我想弄来蘼芜香草与它共在堂下,那就经常可以看到楚辞诗句中的意境了。 赞美兰花。
9. 兰花的文言文翻译
孤兰 唐·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非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译文:孤独的兰生长在幽深的园子里,各种杂草一起把它掩没。虽然春日阳光曾将它关照,可秋月旋即升上高空,使它又陷入悲伤。秋霜雨雪打着翠叶红花,兰的生命怕是就要结束了!若无清风来吹拂,兰又能为谁而香呢?
10. 描写兰花的诗句及翻译
这首诗的大意是:
兰花瓣白蕊黄,素淡清丽,没有人欣赏却自己散发着芳香,寸心不大,暗喻谦谦君子,所求于社会的不多,可贡献的却不少。白话文意思是兰花可以是白的,还有黄色的,没有人去理会她的芳香,它的心原来不大,但是却容纳下了许多芬芳。
原诗如下:
张羽的《咏兰花》
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